书城哲学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4987500000004

第4章 上卷 自律自勉 (1)

人当以廉洁自律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曾氏家书》)

曾国藩为官的廉洁自律,是出了名的。他认为,做官最重要的在于守廉。一事想贪,则可能事事想贪;一时想贪,则可能时时想贪,从而陷自己于不利之地。所以他反复强调做官以不贪财为本。

曾国藩攻下武昌后,朝廷派来兵部郎中满人德音杭布,名为效力,实为监察。他进入曾国藩的卧室时,竟不敢相信自己之所见。“只见屋内除一张床、一张书案、两条木凳、三只大竹箱外,再无别物。床上蚊帐陈旧黑黄,低矮窄小,仅可容身。床上只铺着一张半旧草席,草席上垒着一床蓝底印花棉被,被上放着一件打了三四个补丁的天青哈拉呢马甲。屋里唯一饰物,便是墙上挂的当年唐鉴所赠‘不作圣贤,便为禽兽’的条幅。”德音杭布也不由地发出感慨道:大人也太俭朴了。不只是曾的屋内装饰简陋,就连他用来装旧衣服的竹箱还是其先祖星冈公时制的,已有四十余的历史了。曾国藩平时吃饭时只有一个荤菜,不来客人从不加菜,因此也被人笑称为“一品大人”。

曾国藩对儿女的教育,也是从如何做人开始,反对给子女留钱财,鼓励他们自立。用他自己的话说:“但留德与能,教儿须自行。”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宝贵、最实用的精神遗产。没有了经济后盾,儿女们懂得了唯有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所以,曾国藩后代人才辈出,其两个儿子分别成为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和算学家,其孙子及曾孙等也都成为科学家、教育家、学者和诗人。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今天,像曾国藩这样廉洁自律的精神依然长盛不衰。范匡夫就是新时期廉洁为官的代表。他说:“廉洁最大的魅力在于永远让你无悔,让你宽心,让你一辈子挺直身躯。”“两瓶酒,几条烟,或一个红包,价值有限,而群众对党的信任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91年冬的一天,范匡夫参加金华市的一项活动,一个商人塞给他一把价值 3000元的金剪刀,他毫不犹豫地挡了回去,说:“你这不是害我吗?”对方不以为然,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弟,都什么年代了,要顺应潮流啊!”到底什么是潮流?清正廉洁才是时代潮流!不行!范匡夫为此给部队上了一堂党课。范匡夫升任丽水军分区政委不久,地方一位局长找到他,硬把他拉出去吃了顿饭,饭后,又要安排唱歌跳舞洗桑拿,范匡夫说什么也不干,并提醒对方:“你是共产党员,又是局长,这种地方不是你我该去的,要注意身份啊!”逆耳忠言,可惜这个局长没听进去,仍然我行我素,一年后这位局长就东窗事发,锒铛入狱了。身为高官,范匡夫时常接到一些邀请电和请柬,大多是酒店开业、商场庆典、公司挂牌之类的活动,想请他这位市委常委撑个台面,“到场费”、“辛苦费”自是少不了的。但范匡夫坚守廉洁作风,一概严词拒绝。

其实,廉洁教育不仅仅针对成人,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也并不遥远。近年来,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系统科学的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2005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让孩子们将敬廉崇洁这本“书”读到了心里。

对于青少年来说,培养廉洁自律的精神,关键在于正确看待金钱和权力。金钱和权力虽然重要,但人的价值更在于奉献,汶川地震发生后,各界人士迅速支援,慷慨解囊,从小学生的一毛钱生活费到富豪过亿的捐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比纸醉金迷、冷漠自私乃至临阵脱逃的行为可贵得多吗?

箴言

1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元好问

2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傅玄

3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

——对联

务必力戒傲、惰两字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曾氏家书》)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曾国藩奏请赴京支援,在与兄弟离别前,特写信告诫沅、季二弟力戒傲、惰两字,指出无论带兵打仗还是居家过日子,均要以此二诫自律。

曾国藩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戒傲、戒惰也贯穿了他的一生。曾国藩身边许多幕僚出身卑微,大多数还年纪轻轻,但曾国藩都以礼相待,平等相见。在打下南京后,曾国藩也尽力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把功劳归之于先帝、太后和朝廷,归之于协同作战的友军。此为“戒傲”。创办湘军之后,曾国藩把吃苦耐劳作为选兵的标准,在他招募的兵勇中,那些懒散、怠惰和疲沓的人,总是首先被淘汰的对象;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此为“戒惰”。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可谓一语中的。高傲的姿态,只是拔高了对自我的评价,在别人眼中,却是不自知、自我陶醉的表现。因为高傲而失败的例子不少,但因谦虚勤勉成功的例子更多,李昌镐就是其中的一位典范。

李昌镐是当今世界围棋公认的第一人,其地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无人可以动摇。为什么会这样?要说李昌镐的棋风,以平实见长。单以观赏性而言,他没有马晓春的清丽脱俗,不如小林光一的行云流水,也不如聂卫平的大开大阖。和李昌镐下过棋的人都有这样深切的体会,你能赢李昌镐,很少是因为李昌镐的失误而赢。对此,李昌镐曾总结说:“从不轻敌、谦虚以待、不断学习,是我成功的最大秘诀。”

谦虚是一种促人上进的力量,越是谦虚的人越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越能愈加努力,更上层楼。真正谦虚的人,必定是一个勤勉的人。此外,谦虚勤勉的态度也蕴含了一种极具智慧的处世之道。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据说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一千多件,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唯有这尊跪射俑完好无损,原因何在?内行人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所以当顶棚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会第一个受到损害,相比之下,低姿态的兵马俑受到的损害肯定要少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稳定性增强了,所以不容易倾倒、碎裂,因而它能历经千年岁月而完好无损。

由跪射俑可以联想到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青少年年少气盛,阅世不深,难免心高气傲,目空一切。“傲”字当头,必然看不到自己的劣势和不足,自然懒于精进,对一点点进步根本不放在心上,以致年华虚度,腹中空空。海纳百川而成其大,正是因为虚心待下,不择细流。

箴言

1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 莎士比亚

2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3懒散是一个母亲,她有一个儿子:抢劫;还有一个女儿:饥饿。

——雨果

当时时以勤劳自励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勉。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曾氏家书》

曾国藩非常重视“勤”字,他晚年在“家训四条”中,关于勤劳的阐述,最为详备。喜欢安逸、厌恶劳作是人之常情,他相信一个人如果能战胜惰性,每天所用衣食与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相当,那么自然会得到旁人乃至鬼神的认可。古代贤者的言行,正说明了勤劳的两种境界:对于自己来说,则通过劳动培养了一技之长,增长才识;对于社会来说,则是能够体会到别人的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了别人。最后,曾国藩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告诉后后人:只有勤劳,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进而得到人们乃至神灵的钦佩。

曾国藩曾说:“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他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在统领湘、淮两军,全权处理攻打太平军、捻军事务的时候,还要兼顾江南数省军政,公务极其繁忙,但是他每天仍利用闲暇读书写字。奏章、书信、家书、批文、日记,几乎都是他亲手所写或删定,仅现在留传下来的就达数千万字。他写的家书,恐怕也是古往今来最多的。据现在出版的最权威的《曾国藩全集》统计,从1840年至1871年32年间,他共写了1459封家书,约110万字。平均每年73封,最多的一年是1861年,共235封。而且,他真正写过的家书,比这还要多出好几倍 。

勤劳是对曾国藩的成功的最好注解,也是所有人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古罗马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荣誉拒之门外。

李嘉诚是海内外知名的企业家,曾有人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讲了一则故事。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醒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