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闵好歹是一方土皇帝,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也是见多识广,非常清楚咸国除了江东冬季冷了些,全国从无下雪,更别说去弄冰了。即便姜闵他自己,也只是在二十年前往志国,见到过冰。其他人更是见所未见,根本不知冰为何物,甚至连冰是水结成的都不知道。
大约过了一盏茶时间,郭、张二人闹上广信公府,桂乐坊一纸状书将他二人先告上太守府。
太守府是地方治所最高行政机构,封禅的土地自不例外,所有封地太守皆由中央直接任命,广信公纵然天大的胆子,平时依然夹着尾巴做事。
百里燕(既魏贤)骑马回到屯垦村时已是天黑。刘灶、刘川父子先一步将猪牛羊骨分三批送入窑炉煅烧,以猛火煅烧,将骨骼烧烈碎块,而后淘洗,再煅烧,最后以石碾磨盘研磨成细粉,以百分之四十左右的比例参入高岭土中搅匀,由此可制骨瓷。
参入骨粉的高岭土瓷坯强度高于纯高岭土,可塑性强,可烧制胎壁极薄,声音清脆而透亮的陶瓷。
其中又以牛骨骨瓷为上品,经由牛骨煅烧的骨粉细腻而均匀,白度极高,灯光下色泽圆润通透如玉,轻轻一敲音如钟罄,清脆悠远而清长。羊骨、猪骨则次之,眼色略暗,品质次于牛骨粉。
翌日天色刚刚放亮,百里燕来到窑炉,刘家父子正在升火,准备烧窑。
“魏先生,昨晚烧到半夜,就只有这么许多。”刘灶指了指麻袋里的白色骨粒,约莫三十五六斤不到。
“都是牛骨?”
“正是,按先生吩咐,先煅烧牛骨,只取上等纯白骨粒,约莫三十斤才能取十斤这等纯白牛骨骨粒,其余碎渣色黑只能丢弃。”
骨骼中相当一部分是骨髓,骨骼中的杂质猛火煅烧下,部分氧化发黑,经过一次淘洗,隔火第二次煅烧,相当一部分钙质氧化非常严重,不具有备置骨粉的价值。
“刘伯,黑色骨渣可令人以大锤击碎,而后撒入田中,亦或者拌入饲料喂给家畜食用。”
“在下明白。”
“此外,猪、牛、羊三种骨头煅烧取白后研磨成细粉,越细越好,切记莫要弄混了。而后以我给你的配方烧制瓷器,再看效果如何。”
刘灶不免担心说道:
“魏先生,在下烧了一辈子的瓷器,拜过三个师傅,却从未听说世上有此等瓷器,先生此法老夫闻所未闻。”
百里燕浅然一笑说:
“天下无奇不有无所不能,刘伯只需照做,待开窑之日,自见分晓。”
百里燕也不说透,纵然他说的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在没看到结果之前,又谁会相信呢。
离开刘家,正往村口而去,远眺可一辆马车正由西而来:
“广信公府的?”
广信公府车乘享有持节之礼,因此只要看到车顶那根挂着三短貂毛的裘皮,便知道是广信公府的车乘。
马车缓缓而来,陈韵风挑开车帘正见百里燕牵着马站在寸头看着。少时片刻,马车停在村头,陈韵风走下马车上前来:
“魏贤弟,别来无恙啊。”陈韵风略施一礼,脸色轻松。
“三月不见,什么风把韵风兄吹来了。”
百里燕语带讽刺,陈韵风倒是洒脱的一笑了之:
“呵呵,跟随大公子在外数月,前几日方才回府。当日之事都是愚兄不周,还请贤弟见谅。”
陈韵风三月前将百里燕领到公府西厢安顿后第二天销声匿迹踪迹全无,说是跟随大公子姜乾外出倒也不假,但第二天他人还在公府,百里燕不知内情,现在说来也无人知道。
“韵风兄,此来可是为郭、张二人。”百里燕试探问道。
“贤弟果然已经猜到,既如此,我也直说了。幸好昨日不曾伤了他二人性命,否则此事便棘手了。主公已将此事推给太守府,于情于理于法,此事郭、张二人都不占理,你大可放心。”
广信公贵为一方土皇帝,南面的门户却顶着鼎炀侯,江东之战平息后,鼎炀城移防了一万兵马,对广信城虎视眈眈。郭蓬、张并二人为虎作伥,也是仗着身后兵强马壮,鼎炀侯朝中得势。
这时陈韵风说道:
“此番税金司遣宦官陈阉人前来广信,意在缉税,贤弟以为其中可有玄机?”
“税金司既已被王太后把持,怕是内朝已经生变。在下只是好奇,广信属地皆是广信公封地,税金司为何兴师动众稽查广信城,即便查到了,也抽不走一文钱。”
广信城所有土地都归了姜闵,连同税负、人口、出产都由姜闵节制,几乎无需缴纳一分钱的税赋,至多逢年过节向咸王进贡些黄白之物。就算偷税漏税,那也是透漏姜闵自己地盘上得税,咸王也拿不到一分钱。
如此兴师动众的派人监税,除非姜闵透漏的税款多到惊人的地步。姓陈的阉人恐怕只是明的,暗中可能还有另外一路人马。
“莫非郭、张、陈三人只是明线,另有暗线秘密活动。”
百里燕猜测道,陈韵风肯定了说法:
“英雄所见略同啊,主公怀疑咸王与王太后另有眼线探入广信,即便昨日没有桂乐坊之事,郭、张二人定也要掀起其他风波转移我等视线。
不过,到是贤弟你技高一筹啊。”
陈韵风话中有话,百里燕一时顿塞:
“不知韵风兄何意?”
“贤弟在此拓荒种地倒是清静,不介意愚兄在此走上一遭吧。”
百里燕心想,这恐怕才是陈韵风此来的真正目的。
所谓械斗与查税之事,无非是个由头,姜闵事前早有准备,大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陈韵风亲自出马,显然是想摸清过去三个月屯垦村到底在干什么。
田间地头已是绿绿油油,纵横的稻田涨势喜人,陈韵风虽是文人,耕作之事却也熟烂于心,乍见稻秧成片,心里也是吃了一惊:
“魏贤弟,为何此处稻秧长势如此旺盛。”
“哦,沤了些肥而已。”
百里燕轻描淡写道,陈韵风锁起眉头又问:
“此处稻苗远密于他处田亩,就此种长势,秋后收成少说四石稻米,约合三石精米,莫非魏贤弟也精于农事?”
“韵风兄果然见多识广。实不相瞒,此地本是荒地,肥力甚薄。若非改良伺秧插秧,施以农肥,难有今日长势。”
租下的五百亩地,多半都是无主的薄田,产量一石都不到,难以养家糊口,稍不当心连种子也收不回来。正因为土地肥力不足,所以农民多半不愿开垦。
以时下水稻并未普及育秧法插秧,种水稻种植仍旧以用翻地挖坑撒种子,然后直接灌水的种植法为主。
育秧插秧法能大大缩短稻米在田间的成熟周期,增加田间稻苗的密度,种子经过改良后,能将原本每年只能一季半的稻米,变为两季,两季半的稻米变成三季。
咸国北海郡的季候是介于热带与亚热带之间,长孙国国土多数位于热带,因此两年能五季水稻,三年能种八季,几乎是一年三季,北海郡如能采用更为先进的育秧插秧法,再改良种子,将来两年种五季水稻也没问题,而且亩产也要高得多。
但自中原育秧插秧法出现近百年来,迟迟无法普及,究其原因,一选是种问题,种子质量无法满足育秧成活率。
二是当下育秧插秧法远为成熟,一窝苗需要插八九株秧,成活率比翻地挖坑撒种还低,而且育秧的周期较长,加之历法不准,难以掌握节气和温度,老百姓多半不愿意浪费近一个月的时间用以育秧,更愿意花一个月时间,多耕几亩地,由此导致育秧插秧法无法大规模普及。
前些年赵逊受封之后,百里燕去过封地了解过耕作,一直在尝试改进育秧,如今新式育秧插秧法能达到每插一窝秧只需四株即可存活一两株的水准,既节省了种子,又提高了插秧密度,缩短了成熟周期。
除此之外,好的种子也很关键。通过获取良种,并开始初步的筛选和育种,育种提高秧苗质量的同时,百里燕又从广信城购入大量粪便,焚烧稻草制成稻草灰,将发酵后的粪便拌入稻草灰沤肥,以增加土地对磷、钾元素的摄入。
养殖的鸡鸭、猪牛产生的大量农肥,配合硝酸钾,也可用以作为补充肥料。
时下一亩肥田产量也不过三石,薄田只有一石,寡田还不到半石,连种子也收不回来,一石约合一百十多斤,一亩地百里燕粗略估算了一下,至少得有七百多平方,要比中国市目六百六十六平米一亩大。
理想状态下一个成年男子每季可耕种七八亩,七口之家合力最多二十亩,以薄田一石计,一年也就收两千多斤稻谷,折合精米一千四百多斤,若是一年两季水稻,收入则翻一倍。
缴纳正常税赋后,地方没有盘剥,勉强可以养活七口之家,余粮还能应付些油盐酱醋茶、布、肉食、农具铁器等必需品的支出。
而力大者一人一季最多能耕十田,打一千多斤稻谷,肥田则翻两三倍。牛耕推广后,家有耕牛者,两人可耕三十亩以上,其他加上人力的投入,还有余力耕作和参与其他劳动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产出。
如屯垦村这般五百亩连片稻田,都收获三四石以上稻谷,即便放在广信城治下,也是不多见的,而四石还是保守估计。
若是遇上丰年,每亩五石都有可能,荒年也能有两至三石的收入。
纵使陈韵风见多识广,要在三个月内将五百亩薄田变成肥田,若非亲眼所见,他也不相信天下有此等神奇。
“贤弟,愚兄还有一事不明,还望贤弟指教。”陈韵风道,目光看着远处田间忙碌的身影。
“韵风兄请说。”
“这一亩地少说能打四石稻谷,刨开两成的税负,你为何只收一成地租。如此幸苦一年,岂非白干一场。”
“韵风兄真以为在下就只收一成地租?”
陈韵风更加不解,方才百里燕承认只收一成地租,这个时候又否认,陈韵风自然难以理解。只见百里燕挥手指了指远处鸭群说道:
“陈兄可见东边赶鸭人?”
“贤弟何意?”
“在下圈养了数头公猪,数十头母猪,鸡鸭各五千羽,秋后还要再养一百头猪,时下一斤毛猪肉六十文钱,一石猪肉约合七千多文钱,可换三石稻米。而一斤鸡鸭肉,略比猪肉便宜些。以肉食换取钱粮,岂非比强征佃户更合算。”
“嘶……如此说来,倒也是。只要将家畜贩至镇店,便能换得大量金银铜钱,再以铜钱购买佃户手中稻谷,亦或者以肉食交换,自取两便之。好,此法果然妙。只是,家畜仍需耗费大量稻谷,贤弟可曾考虑。”
“此事说来甚是简单,将鸡鸭刚入稻田水塘放养,鸡鸭自寻觅食,既能除虫,亦能饱食,不足之处施以少许稻谷即可。至于养猪,附近有小河,河中水草肥美,令人割来剁碎,辅以杂粮喂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