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行
50063500000008

第8章 缘起

数日后,王宫经略宫王殿,公叔阔与晋王姒巍在内殿密商:

“大王,有消息来报,有人在都城平汤属地乡间发现砡工派伍算大师踪迹,大王宜当命人速往,请伍算大师前来都城授业。”

“砡工派素来与各国交好,请他入城,其他砡工派大师、弟子岂不去别国传道授业,我晋国又能独占何好处。”

“大王有所不知,伍算大师此人工于器械,极善打造战船师舟攻城具,若能请动伍算大师为晋国打造水师战船,不亚于再添三十万人力。”

“那与其他大师有何不同,莫非其他大师不会打造战船器械不成。”

“非也。术业有专攻,砡工派内能人辈出,各有所长。伍算大师乃是战船机械之巧匠,放眼中原无出其右。若能请得伍算大师,兵伐志国,屈服咸国指日可待矣。”

“依相国之言,如何请动大师前来相助,若是金银美女,本王绝不吝惜。”

“伍算此人好酒,大王可以美酒遣人赠予其,而后静待时日,伍算大师必来。”

“哦,就如此简单?万一大师尝了寡人的美酒,不来又如何?”

“断然不会,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伍算脸薄,收受大王美酒,焉能弃之不来,传到砡工派内岂不沦为笑柄。就是为了脸面,伍算大师必来无疑。”

“那好,寡人立选一上大夫,挑最好的宫酒,立刻送去。”

“且慢。”公叔阔阻止道,接着又说:“大王务必遣嗜酒之徒赠酒,否则伍算不会赴约,相反可能拒绝大王赠酒。”

“哦,这又是为何?”

“常言道,以酒会友方为知己。酒乃佳饮,亦是气节,必寻一能言善辩嗜酒之人前往。”

“那好,寡人就依了相国。”

晋王大悦,转身突然想起百里燕,于是接着又道:

“相国,最近歧国质子府动静如何?”

“老夫正要向大王禀报此事。最近内应接连来报,公子燕连日蹲于房顶之上,任凭酷热炙烤也不下地,夜间亦是如此。其行事愈发乖张,不知意欲何为。”

说着,公叔阔从袖袋之中拿出一圆弧板,板上有阿拉伯数字和刻度,此外还有三根可移动的细木杆。

“大王请看,这是公子燕手制器物,上面画着鬼符。”

“哦,拿来寡人验看。”

晋王接过公叔阔递来的简陋六分仪,拿在手中看了半天,上面除了鬼画符的不明符号之外,其他什么机关也没有。看到这里,晋王一笑了之:

“依寡人看,公子燕果然是痴傻了,此物何用之有。”

“老夫也觉奇怪,故而令宫内匠师细看,匠师不明其意,难以揣度,莫非公子燕果真如大王所料痴傻了不成?

此外,公子燕两日前上街,令管事何宽买了黑曜石与些许野兔、羊肠、猪肠,事后得知,公子燕命军士将黑曜石磨成锋利匕刃,随后……”

公叔阔欲言又止,似有所想。晋王生奇,追问道:

“随后如何?”

“随后把野兔开肠破肚,再以丝线缝上。”

公叔阔道出原委,晋王反笑:

“呵哈哈……寡人没听错吧,开肠剖肚焉能缝上了事,我看此子定是疯了。不过公子燕素来胆小如鼠,何故突然手执利刃敢于手刃野兔?”

“这正是老夫百思不得其解之处,据说公子燕非但杀了野兔,还饶有性质的把玩死兔数日,甚是怪异。”

“疯了,此子一定是疯了,岂有把玩死物之理。相国,你以为呢。”

“老夫以为,公子燕一反常态,做出人意料之举,难以知悉其中蹊跷。不过还是看紧为妙,质子府内应曾有听到歧使张奇,与管事何宽提到出逃一事,公子燕连日异举,极可能是张奇之谋,大王不得不防。”

公叔阔详细了说许久,最后怀疑是歧使张奇故意安排的障眼法,目的是寻找出城走脱的机会,实际上是百里燕在磨练手术技巧。

百里燕的身体刚刚接手,魏贤发现舌头僵硬,只能说当地方言,说汉语困难。手同样很嫩,此前大小手术基本上都没问题。接管了百里燕身体之后,愈发觉得力不从心,手明显生疏许多。

这年头商人没地位,农民是贱户乃至下民和奴隶,王亲国戚为土地封邑勾心斗角,动不动就能满门被杀,想当官也没路子,时下尚无科举制,官员都由贵族内部举荐。说白了,没关系没靠山很难混进上层,唯独只有手艺吃香。

百里燕思来想去,还是得重操旧业。

就在晋王、公叔阔二人密议之际,百里燕正在柴房磨刀,磨手术刀。

现代手术刀基本上都是高级不锈钢,机械开刃,刃口不是一般的快,是非常的快,真能吹毛断发。

而在早年手术刀都是黑曜石,一种源自石器时代的硅化物兵器,坚硬、锋利,具有一定韧性。近现代高品质手术刀还能看到高级黑曜石的身影,其手感和切口效果都无与伦比。

之前又剖了一只兔子,结果一刀不利索,只好继续磨刀。

只听柴房嚯嚯声响,少时片刻何宽悄然而入:

“世子,您前几日手制木板不见了。”

“不见就不见了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老夫怀疑府内有内应,此前一直觉得奇怪,为何质子府情况晋王了如指掌,今日看来,必是内应拿走了世子物件。”

关于六分仪被拿走一事,百里燕心知肚明,处理起来有点棘手。

拿走六分仪的是质子府侍女彩儿,此女年不过十八,是陈国人。只因父亲在陈国犯罪,后被充军,母女罚为人奴。彩儿被陈国一上大夫从奴隶市场买走,之后作为上大夫女儿陪嫁,送到了歧国名门望族家中。也就是四年前,又被选进宫里送到了晋国做丫鬟,身世非常曲折。

奴隶市场百里燕最近去看过,成份来源复杂,有战俘、有罪犯,还有罪犯家属,很多重罪都可以充奴充军。如果自己咬定是彩儿干的,以时下的王法,主人是有权动用私刑处死仆人和奴隶,何宽也一定做得出来。

同时真这么干了,也等于告诉晋王和相国公叔阔,歧国人挖出了细作内应,非但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晋国还有可能以利诱威胁胁迫其他人。

有鉴于此,百里燕故作不知,让何宽自己留神也就是了,至于彩儿的事,知道比不知道的强,百里燕打算找个机会把她嫁出去。

想到这里,百里燕接着说:

“何伯,东西没了就没了吧,并非至关重要之物,随他去吧。”

“老夫今后定当严家防范,调专人严守世子寝室于藏书阁。”

“如此也好。”

百里燕试了试刀,锋利无比,随后立身而起,将三把黑曜刀洗净,用熟牛皮包好待用。

“何伯,本世子要去农市、书馆,令人将兔肉烹熟之后,分于大家食用。”

“诺,老夫立即安排车马。”

“车马就免了,本世子徒步前往。”

质子府有专车,是规格最低的那种,排在王、封公、封君、封侯、相国、九卿、上卿、公使、武将、上大夫、中大夫、士大夫之下,仅仅比商人高一个等级,坐的特不舒服,没有避震,当然也不可能有避震,一颗小石头就能让你七荤八素,与其坐车,不如徒步。

收好刀具,何宽带上两名随从跟随百里燕出门。

质子府坐落东城,是全城的商业、行政中心,是贵族和富人居住的地界,而有身份的平民则住城西。所谓有身份的平民,是泛指为权贵和富人做工打杂的雇工或者杂役的家眷,以及其他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平民群体。

在当下,平民一般都不住城郭之内,而是住在城郭之外,能住城内的,都是官办、私办工坊、匠坊,以及上层阶层的随扈家眷等等。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多,进入城中谋生的平民陆续增多,因此城西逐渐成为了市井百姓的聚居地,只要晚上不睡在街头,多半没有人去管。而城北则是王宫,城南是大营,卫戍军和首都郡兵就驻扎城南。

从经验来看,其他城池大致不会超过这种布局。

东市作为全城核心,社会设施相对健全,农市也就是菜市、粮市、牲畜市场较为发达的市场,书馆有那么几家,匠铺和各种手工艺作坊东市、西市都有,东市档次更高,经营的对象也都是贵族和有钱人。

走在去书馆的路上,何宽困惑问道:

“世子,若要买书,吩咐老夫便可,世子有何必亲自前往。”

“本世子的主张何伯无需多问,到是有一事想问何伯。这书馆之中,哪家藏书最多,最有名望?”

“据老夫所知,平汤最大的书馆当属‘锦塾’,若论名望,非同文书苑莫属。”

“二者何别之有?”

“锦塾为晋国国塾,侯门贵胄趋之若鹜,所聘先生无不是晋国大师。而同文书苑为梁国所设天下书院,早年为梁朝国塾,群雄并起之后,同文书苑大不如前。”

“锦塾”正如其名,是晋国在国都设立的私塾,相当于私立最高学府,能够得上入学资质的,不光得有钱,更重要的得有身份,没身份也得有关系。进了国塾这等学府,将来多半能混个一官半职。

在这个教育普及率无底线的时代,除了自学、拜师、家传之外,各地私塾是唯一的学府,而且是全学制,只要不犯过错,可以读到出师毕业。

这年头没有公立学校,读私塾都是自己掏钱、掏粮食供养先生和大师,这就导致能上得起学的人少之又少,而书籍的稀缺又阻碍的知识的传播。

至于同文书苑,是梁朝曾经设置于全国各主要大城市的私塾,性质类似于连锁私立学校,也得自己掏钱、掏粮食。梁朝国力衰退退化为梁国后,同文书苑成了各地现实梁朝依然存在的象征,已不具备向梁朝输送人才的特权。

无论私塾、书院还是书馆,除了可以读书,还向外售书,不过价格很贵。

除此之外,还有演武馆、匠作坊招收学徒以及尚武之人,反正这个年头,想学一技之长的人多如牛毛,有机会学的人凤毛麟角,因为拜师学艺都是要支付粮食,钱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

当然,体力劳动的技能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