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诗词:只言片语,言说寸心意
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哲理诗畅说宇宙奥妙,田园诗描绘世间美景,咏物诗诉物道心,豪放派慷慨激昂,婉约派婉转秀丽。只言片语,却将诗人的满腔世界浓缩凝练一句诗就足以描绘一个境界,悟透人生的至真之味。
第十章1哲理诗:诗里哲理,诗外人生
哲理诗用诗歌的艺术形式来阐释哲理,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往往比用文章的形式更为恰当而让人印象深刻。哲理诗与其他诗歌的不同在于它着重捕捉心与物相遇时刹那间的感受,并升华为一种哲理思考。诗人眼中的世界从具象的事物抽象升华至适用于宇宙万物的哲理,同时其表达方式又是如此的简练,充满韵味,人生纷繁复杂的境况都凝聚在这几句诗里面了。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既是说理,又很有诗味,它以理语入诗,即用诗来说理,在描写景物中说明一个道理。《题西林壁》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哲理,异趣横生,精警简括。前两句从庐山移步换形,写出庐山变化多端、令人目迷神夺,种种姿态,不可辨认。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巧妙地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成为启迪后人的哲理名句。其哲理可以升华为: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哲理诗,它立意深刻,含意深邃,情意真挚。诗人把蕴涵睿智、富于情趣、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哲理融进诗里;诗人把他们对宇宙、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把他们为人处世的丰富经验纳入诗里;诗人把他们对于现实的、历史的、生命本体的奥秘的洞察与深思贯注诗里,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受到激励和鼓舞,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人们总是在抱怨这个世界的复杂,在抱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抱怨生活的烦琐与无味,究其根本在于他们看待事物角度和高度存在着巨大的不足。当人们站在一个足够的高度,拥有一个足够宽阔的视角的时候,人生的境界也就豁然开朗了。读古人的哲理诗,则是给我们这样的体验,也是开阔我们的视野,更主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