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5014800000155

第155章 1及早知足莫妄想,安稳快活似神仙

第十三章 传统民间文化:俗词俚语也养心

庸庸碌碌红尘之中,每个人都在品悟人生的真味,文人才子以高新雅洁的诗词文赋呈世,倾诉人生的悲喜苦欣,超然绝尘,凡夫俗子则以俗词俚语,道出人间百态,纯真素朴之味飘然而出。红尘之中,凡俗之人至多,处处充溢俗腔俗调,倾诉生命真味。

第十三章1及早知足莫妄想,安稳快活似神仙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及早知足莫妄想,安稳快活似神仙。”这句,更是对知足常乐的通俗而精准的解释。

清代著名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又说:“穷人行乐之法:我以为贫,更有贫于我者;我以为贱,更有贱于我者……以此居心,则苦海皆成乐地。”在此书中他又提出了解忧五字诀:谦以省过,勤以励身,俭以储备,恕以息争,宽以弥谤。

古今中外,都提倡人们要“知足常乐”,因为,这样做首先人们的心理上会得到满足、消除杂念、邪念和贪心,人们才会以一种饱满的精神姿态投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以诚相待、和睦相处,整个社会就会出现一片祥和安宁的天空。人们“知足常乐”了,就能遏制不足不满的浮躁心理。

现实生活中,“知足”的境界,一般的人通过个人体验和修炼似乎都能够达到。而“知止”则不然,与“知足”相比,难于上青天。“知足”是一种对已得到的、已做的事的感觉;而“知止”则是眼前正要做的、和唾手可得的利益的当机立断。面对眼前得之不易的幸福人们要知足常乐,而更要求人们面对外面的世界精彩的诱惑要能止步。

很多时候“知足常乐”是自己在遇到困惑、受到挫折时才会拿出来用于自我安慰的,是身陷困境时引领自己走出失败的阴影的法宝。

人心不足蛇吞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学会知足,学会感恩,保持原本纯洁的心灵和明智的头脑,把“不贪心”视为修身进德的法宝,从而超越物质的欲望而度越一生。千万不要等到最后落得一场空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知足”是一种心态,而“知止”则是一种智慧。知足是眼前出现多少,别人给你多少,虽然这也许并不完全合你的意,但接受吧,这样也好;知止是面对眼前的众多利益,哪怕是合法合理的,在多种选择面前伸手去拒绝,说:够了,我不要了。知足是被动的,知止则是主动的。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