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5014800000019

第19章 4淡泊明志,无欲则刚

第二章4淡泊明志,无欲则刚

中国人不仅倾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欣赏他的淡泊人生观,常常借用他的一句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来自我勉励。只是身处这样一个浮躁时代,人们往往心浮气躁,似乎难以找到那一种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

淡泊的心态也是孔子所提倡的,《论语》里他讲到“无欲则刚”,意在告诉人们: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是“没有欲望”的——因为“没有欲望”,所以才不会患得患失。

“无欲而刚”从另一层面来看,也可以解释为“人若无欲品自高”,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尚、不染尘泥。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就恪守着“人若无欲品自高”的为人处世原则。季老曾经表示过自己并不是不喜欢名利,名利心人人都有,要做到“无欲”很难,所以老子也只说“清心寡欲”,一个人能让自己变得不那么贪婪已经很了不起了。但他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学者,一生治学严谨,绝不会沽名钓誉。一个人能把名利看得淡一些,境界就会高一些。胡适先生到了台湾以后,曾对台湾的年轻学者们说:“你们治学的态度应该学习大陆的季羡林。”治学也好,为人也罢,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一个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必然会急功近利,进而为了满足心中的贪婪而不择手段。季老曾撰文写过很多关于贪污受贿之人最后落马的文字,这些人都是因为不能淡泊名利而给自己带来不良的后果。人如果能少一点贪欲,多一点自制与满足,自然也就不会落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圈套中,让自己沦为一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因此,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智慧清明起来,必须先放下一切,使自己真正空起来,才能拥有无限的可能。

宋朝的雪窦禅师喜欢云游四方访学,这天,禅师在淮水旁遇到了曾会学士。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到哪里去?”雪窦回答说:“不一定,也许去往钱塘,也许会到天台那里去看看。”曾会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和我交情甚笃,我给您写封介绍信,您带去交给他,他一定会好好招待您的。”于是雪窦禅师来到了灵隐寺,但他并没有把曾会的介绍信拿出来,而是潜身于普通僧众之中过了三年。

三年后,曾会奉令出使浙江,便到灵隐寺去找雪窦禅师,但寺僧告诉他说并不知道这个人。曾会不信,便自己到云水僧所住的僧房内,在一千多位僧众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雪窦禅师。曾会不解地问:“为什么您不去见住持而隐藏在这里呢?是我为您写的介绍信丢了?”雪窦禅师微笑着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个云水僧,一无所有,所以我不会做您的邮差的!”说完拿出介绍信,原封不动地交给曾会,两人相视而笑。曾会随即将雪窦引荐给住持珊禅师,珊禅师甚惜其才。后来,苏州翠峰寺缺住持,珊禅师就推荐雪窦去任职。在那里,雪窦终成一代名僧。

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中积存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清空了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