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5014800000021

第21章 6凡人圣人,一步之遥

第二章6凡人、圣人,一步之遥

圣人是孟子为士人提供的理想人格,孟子说:“圣人,百世之师也,大而化之谓圣。”“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圣人对于士人有何意义呢?孟子说,圣人可致,“人人皆可为尧舜”。也就是说,圣人源于平淡,圣人来自凡人。圣人之所以超越了凡人,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他看空了世界,看透了红尘。

曾经有一天,一个信徒这样问慧海禅师:“您是有名的禅师,与芸芸众生不同,您是如何做到超越常人的呢?”

慧海禅师答:“很简单,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超越常人之举,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禅师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信徒又问。

慧海禅师说:“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超越常人之处。”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但不是任何凡人都能成为圣人,这需要有坚定而执著的信仰,需要一颗胸怀世界的心,要有大智慧、大慈悲,历经大磨难、大困苦而志向不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可以不是圣人,可以不是伟人,也可以不是英雄和智者,但心灵要与他们等高。

1944年冬天,德国纳粹终于被苏军赶出了苏联国土,数以百万计的德国兵成了俘虏。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走过。这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站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死在了战争中,她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着一笔血债。因此,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的双手都攥成了拳头,眼中充满仇恨。士兵和警察们竭力地阻挡着她们,害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位满脸皱纹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破旧的长筒靴,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接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眼神中透着绝望的俘虏的衣袋里。然后,她转向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平和而慈祥地说:“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他们被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就是和我们一样,具有共同外形和共同人性的人。”

老妇人说完这些,就静静地离开了。但空气在那一瞬间似乎凝住了,不一会儿,很多妇女便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他们。

这位老妇人所做的事虽然不属心忧天下、情系苍生的大事业,但她的做法也足以称为圣贤。

一个人虽不能成为孔孟一样的圣人,但需要圣人的情怀,怀圣人心,做平常事,这样就人人皆可称圣人了。所以,圣人并不是独一无二、与生俱来的,他们也是凡人经过不断的努力修行而来。凡人与圣人只是一念之差,只有一步之遥,跨越了那一步,凡人就变成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