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5014800000061

第61章 1心胸洁净,乃观圣人气象

第5章 典籍:字里行间,游走一颗脱世之心

当世人在红尘俗世中享受声色犬马、醉生梦死,清醒着的人却不忍看着他们在欲望的苦海中沉沦,努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想拯救世人于苦海之中,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在字里行间蕴藏一颗澄净清空的脱世之心,也是救世之心。于是,便有了《小窗幽记》、《菜根谭》、《曾国藩家训》。

第5章 1心胸洁净,乃观圣人气象

《小窗幽记》中曾说:“欲见圣人气象,须于自己胸中洁净时观之。”意思是说,想要见到圣人的胸襟气度,必须在自己内心一尘不染的时候观察,才可以明白。

圣人一般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如孔子在汉以后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圣人是人间的龙凤,受到芸芸众生的敬仰。

将“聖”这一繁体字拆开来看,上面有耳有口,下面是王,口耳之王为之圣;有口有耳的是人,人中的王就是圣;听之于耳,传之于口,用自己的口把真理传播到他人的耳中,就是圣。这主要是因为古人没有文字,所有的真理和历史都是靠口耳相传。那些承载这些真理和文明的人,肩负着将其流传下去乃至发扬光大的重任,被封为“圣人”的名号也是名至所归的了。圣人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他个人的魅力有多大,而是因为他的存在是历史不可缺少的一笔,关系着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在人们的心中,圣人是人类的脊梁、文化的载体、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有了他们,历史、生命才有了一个光明美好的方向。他们之所以被万千民众敬仰,被历史所铭刻,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无私无畏、堂堂正正、经天纬地、囊括古今的气象。

然而,圣人并非是绝对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就曾这样鼓励过芸芸众生。佛祖释迦牟尼也说过“一阐提人皆有佛性”。而在禅宗的境界里,有情有性的草木也能参悟佛性,静悟成佛。《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就是块顽石,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后成就佛果,自此功德无量。可见,每个人只要一心向佛,佛祖心中坐,佛缘自会来。既然常人经过修心养性能修成佛果,自然也能通过修心养性成就圣人气象。

要知道,圣人的本性和我们普通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同是来自宇宙的生命,同以宇宙为根本。我们拿矿石与金子来比喻,圣人就像那由金矿中提炼出来的金子,而我们还是那包容许多杂质的矿石。倘若我们也能够把自己心性中的杂质炼去化掉,就会像圣人一般成为那珍贵的金子。而炼金提纯的过程,就是一种智慧和觉悟。慧能大师说过,一念迷,佛即众生;一念觉,众生即佛。佛与众生的区别,就在于悟和不悟。圣人与凡人的不同,也在于悟和不悟。

但是,古人又云:“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俗。”芸芸众生之中,世俗之人众多,圣人寥寥无几。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因为被欲望所牵制,追求名利地位,便在那滚滚红尘中挣扎,在无穷的世事中流转,以致利令智昏而心灵蒙昧,无法静下心来面对自己真实的生命。在欲望的沼泽中,他们愈陷愈深,终于遭遇灭顶的灾难。被欲望纠缠的心灵,怎么能发现自己真正的本来面目和那圣人的气象呢?

“清清净净一灵光,刹刹尘尘不覆藏,万万千千都失觉,多多少少弗思量,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敢承当。”慧经禅师用这首偈告诫人们要保持洁净的心胸,无私无念,不再贪婪,也就不再会被牵制。当你从如梦的人生中清醒过来,不再为自己的利益而执著于世间一切华而不实的东西,静心无为,你就已经得圣人气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