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3皮影戏:喧嚣之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皮影戏借助于灯光,利用影子来呈现完美的演出,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观赏皮影戏,人们赏鉴的重点不在于它的唱腔,不在乎它的对白,而在于它皮影人物在光与影中的变幻之美。恍惚之中,人们已远离喧嚣的唱腔,让心灵进入了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绚境之中,看皮影人物的一举一动品味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皮影戏并不沉默,却用自己的光影之美塑造了一份“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感。
中国有句俗语说:“沉默是金。”阿拉伯也有句俗语说:“你要说话时,你的话必须要比沉默更有益。如果你的话只是为了说而说,那将损毁语言的魅力,倒不如沉默。”
即使一个人非常明确自己的心意,且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他通过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也是“第二义”,是残缺不全的。更何况,有的时候,未经思考心里话一旦说出口,就会造成某种错误。所以,当你不能充分确定自己的话会对他人有益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沉默。
为什么让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为的就是让人多看、多听、多想,而少说。这也契合了人们常常推崇的“沉默是金”理念。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皇帝十分高兴。但是小国的使臣出了一道难题:这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思来想去,试了许多办法,还请来工匠仔细检查,称重量,看做工,没有发现有任何区别。怎么办?皇帝十分苦恼,使节还在宫中等着答案。泱泱大国,如果连这种小事都无法解答,实在有失上邦之仪。最后,一位老大臣想到了方法。
皇帝将使节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出三根稻草分别从金人的耳中插入:第一根稻草从金人的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是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中,没有任何响动。老臣当即说道: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节点头称是。
沉默,是形式上的静止,而非思考的停滞。正相反,深邃的思想,正是来源于那看似深沉的沉默。沉默并不等于无言,它是一种积蓄、酝酿,就如同拉弓蓄力,为的是箭发时能铮铮有力,直冲云霄,这才能真正达到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