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5022100000125

第125章 6卢志强:从信息中捕捉机会

第二十五章6卢志强:从信息中捕捉机会

富豪档案:

姓名:卢志强

1952年11月,生于山东威海。

1971年11月至1978年7月,任山东潍坊柴油机厂技术员。

1978年7月至1980年3月,任山东潍坊动力机厂技术员。

1980年3月至1985年6月,任潍坊市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1985年6月至今,任泛海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

1996年11月至2000年4月,任中国光彩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任中国光彩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5年12月至今,任中国光彩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卢志强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关键的一点也许在于他对国家政策具有相当敏锐的嗅觉,并且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政策带来的机会。”一位熟知泛海系发展历程的业内人士分析。从机关下海的卢志强,最先从事的是教育和培训行业。后来,国家开始实行住房改革,房地产在一夜之间成为暴利行业。卢志强果断抓住时机,成立山东泛海集团公司和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挺进房地产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卢志强给大家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最勤奋的老板”,他通过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取得了很多民营企业无法获得的资源。

1994年,国家提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0位民营企业家为配合落实该计划率先提出“光彩事业”。 他们站出来联名发出倡议:《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这个倡议不仅顺应了历史的号召,更得到了国家领导的一致赞扬和支持,闻名全国的光彩事业也就此发起。卢志强是一位善于借力的企业家。尽管卢志强并非首批发起倡议的企业家,他却敏锐地看到了光彩事业的价值。在光彩事业光环的照耀下,光彩事业投资集团的实力急剧增长,开始在房地产、金融和高科技等领域全线出击,数十家“泛海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借由泛海集团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演绎,卢志强的“光彩”事业做得如日中天。在一片议论的湍流中,善于借势的卢志强已经一帆飘过,占尽无限风光。

2000年,中国金融业向民营资本打开大门。卢志强以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参股民生银行,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2002年4月,中国泛海控股进军保险业,成为民生人寿保险的发起人之一。此前,在黄河证券注册资本金的增值中,中国泛海控股再次成为主角,卢志强成为金融产业巨子。

当第一大流通股东黄木顺等联名提出扩大增发规模的方案并获得通过,开创了流通股东自发推动公司发展提案的先例时,卢志强说:“所谓小股东也有大智慧,利益的趋同使他们也更多地站在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他们此次联名提议扩大增发规模,考虑得就比我们周到。从上市公司来讲,你不用负债就能解决认购大股东资产的资金;从大股东而言,增发募集的现金马上就可以投入注入资产的前期开发,而对于流通股来说,对增发认购的资产质地的认同,对目前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不用增发就可以募集那么多资金,就能达到‘三赢’,为什么不做呢?”他强调“小股东大智慧”。

大股东以较低的增发价格全额认购资产而产生了巨大的溢价,当有人质疑这是大股东为了“套利”,也是为了将来进一步“套现”时,卢志强这样说:“大股东把最好的资源注入上市公司,使公司的股价不断提升,这是市场和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是市场行为,谈不上是为了套现而有意为之。如果大股东真想套现,什么方式最快?当然是将土地打包卖了最快。为什么非得弄到上市公司去走那么大一圈?对企业家,尤其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讲你退出干什么?这些年我的经验告诉我,小老板好过,大老板不好过。小老板因为钱不多,可以有很多种转型,但是大老板,你拥有上百亿、上千亿资产的时候,你会想到从上市公司套现退出吗?坦白讲,如果我重新再寻找项目、创建公司,可能再也拿不到已注入泛海建设的这种土地资源了,重新通过招拍挂拥有大宗处于城市核心区域土地的历史机遇也不会再有,如果有,价格也不可同日而语了。”在这方面,李志强认为“小老板好当,大老板难做”。

卢志强“对国家政策具有相当敏锐的嗅觉,并且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政策带来的机会”。他能及时捕捉国家政策,及时捕捉致富信息,所以他的一系列创富举措和规划都如期实现并获取了巨大财富。他知道信息的重要性,并及时利用信息赚钱。卢志强将国家政策看得如此重要,就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信息的眼睛,有一个善于利用信息的头脑。与其他人相比,他不仅在获得信息的时间上占了先机,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据此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