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9 把握内心的那道防线
“持戒”二字的意义,我想诸位总是明白的吧!我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是想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的大,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至于现在一般传戒的情形,看了真痛心,我实在说也不忍说了!我想最好还是随自己的力量去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
——弘一法师
佛法中之所以存在十分严格的“持戒”,是因为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定的约束。因此,弘一法师的一生都是十分受戒的,而且他认为要受戒就一定要坚持,倘若只是挂个名或者明知故犯则是最不好的,那还不如不去受戒。因此,约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对待。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要受到一定的约束的,没有一个事物有绝对的自由。
很多人都崇尚自由、反对约束,但世界上有绝对的自由吗?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有约束的自由才是常态,世上并没有无约束的自由,而只有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自由。
贾平凹笔下的云雀总以为笼子是它的束缚,想方设法地逃离,要飞向心中的自由之所——天空。后来,它发现笼子外的世界有太多危机,有太多的艰辛束缚着它,使它疲惫不堪,于是回到了那个原本是约束,现在又再度成为它眼中自由的地方——笼子。
从这只平凡的云雀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约束和自由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了约束才会有自由,因为自由存在的前提是束缚,没有各种各样比如道德法律上的约束和规定,或者各种人为的规则和要求,自由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没有自由,约束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所以,自由和约束看似矛盾,却又息息相关。
不仅是人,自然界里的其他生物亦如此。想必大家都知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阐述的就是生物链,而生物链就是自然界中的自由与约束的关系。没有一种生物是没有天敌的,它们在和同类生活的同时,也必然要提防天敌的袭击。假设哪天狮子不吃羊了,豹不食兔子了,所有动物都安乐地繁殖,终有一天,世界上的动物会越来越多,那么除了“人口危机”外,还会出现“牲口危机”,到时候动物们是不是也需要找一个星球来移居呢?
人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有一种非凡的能力,那便是:人懂得自我约束。
约束看似抽象,事实上,世界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河床是河流的约束,如果河流没有了河床的约束,那么它将泛滥成灾;轨道是火车的约束,如果火车失去了轨道,那么它将无法行驶;土壤是植物的约束,如果植物离开了土壤,那么它将不能生存。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法律与理智是人的约束,如果人失去了理智,没有了法律与规定的约束,那么这个世界将一片狼藉,又怎能有今天的文明呢?
其实,人类是经过了无数次“包装”的,约束就是那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纸,没经过包装的人做起事来随心所欲、无法无天,这种人将无法立足于社会。
我们不愿被人们抛弃,不想被社会淘汰,那么,我们必须约束自己。
当你陶醉于硕果满枝的果树园时,当你迷恋于赏心悦目的花草时,当你折服于巧夺天工的盆景时,你可曾想到:如果没有人们对它们的精心修剪,没有人们对它们的“约束”,它们将会是一副什么样子?大概只会看到没有果实的纷繁的枝叶、杂乱无序的花草,更不敢想象那盆景又是副什么尊容。
是的,方向盘对车轮的限制、约束,是为了不让它走错路,以至于跌到深渊之中;人们对花、草、树、木的约束也是为了塑造它们美的气质,让它们成为供人观赏的东西。
因此,约束是必要的,而且对人对事物的成就具有促进的作用。放任自由只会导致泛滥成灾,只有约束才能成就秩序、成就和谐、成就人生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