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5022900000059

第59章 3 没有全才,凡事不可“做颈

第六章3 没有全才,凡事不可“做尽”

弘一法师在出家之前就已经以文艺大家的身份驰誉当世了,他早年留学日本,在东京美术学校攻读西洋油画,旁及音乐、戏剧、诗词、书法、篆刻等,没有一门不是学得很精通。回国后,正赶上辛亥革命,一开始担任《太平洋报》编辑,并与诗人柳亚子、胡朴安等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后来受聘于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教授图画、音乐,先后七年,造就了一大批艺术人才,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便是他的入室弟子,其间又与吴昌硕、叶舟、马一浮等交游,加入西泠印社,博学多能,名重一时。不仅如此,他还对佛法典籍有着深刻的研究,于是后来决心出家,剃度于西湖虎跑定慧寺,法名演音,字弘一。他苦学潜修,精研戒律,并著有《四分律比丘成相表记》及《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等,他的勤奋和用心更是在这些著作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现。

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呢?一个仅有一技之长的人虽然能够在他自己的专长领域做得比较专业,但由于知识都是相通的,他知识面的局限性将会影响到他专业优势的发挥。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和敬佩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也许大家不知道这样一位物理学领域的大家也曾经差一点因为不是“通才”而与他的相对论失之交臂。

爱因斯坦上学期间,著名数学家胡尔维茨是教授,闵可夫斯基是副教授,他完全有机会亲自得到他们的口传心授。当时,爱因斯坦的同班同学只有4个人。但是,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兴趣远远大于数学,加上他独立不羁的性格,经常逃课。他的表现用闵可夫斯基的话讲最为透彻:“爱因斯坦在学生时期是条懒狗,他一点也不为数学操心。”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提出的确使闵可夫斯基大吃一惊,但是,真正认识到狭义相对论的价值并且从哲学和数学上推进一大步的也正是闵可夫斯基。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正是闵可夫斯基第一次把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成为四维时空。另一个相关的发展则是群的观念,这对爱因斯坦当然是陌生的,只有在后来爱因斯坦才认识到这种数学的价值。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如果说提出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知识还算够用的话,到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则捉襟见肘。他不得不求助于他的同学格罗斯曼。从黎曼开始发展的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仿佛是为广义相对论定做的工具,格罗斯曼正好是这方面的专家。不可否认,爱因斯坦学这一套数学颇为吃力。但他在广义相对论的时候不得不使用更深的数学知识,于是,他不得不花了五年的时候将大学期间所欠缺的数学知识进行大补恶补,从而为证明他的广义相对论而服务。

由此可见,知识间的连贯性是非常强的。倘若我们能在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那么在专业的领域将更加游刃有余。

世上没有全才,所以剩下的都是非专即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