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曾许诺“赚钱后第一件事就是还债”的史玉柱来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年巨人倒下的时候,史玉柱就承诺“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当他具备了还钱的能力时,便马上开始了“还债行动”。
1巨人神秘回归
从运作脑白金开始,一直到2000年初脑白金在保健品市场上初具规模,史玉柱基本上都隐身于幕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知道脑白金背后的实际运作者是史玉柱。2000年5月份,互联网上出现一篇新闻专访,题为《南京街头雄心勃勃的神秘客》,访问的对象是从公众视线里消失了将近三年的史玉柱。
2000年6月21日,史玉柱接受了当时影响力如日中天的《南方周末》的采访。这次采访,史玉柱传递的主要信息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信息是准备偿还巨人大厦的楼花:
记者:巨人财务危机爆发之后,你曾经向媒体披露过重组计划:一是以8000万元的价格,出让巨人大厦80%的股权;二是合作组建脑黄金、巨不肥等产品的营销公司,重新启动市场。这些计划都没有反响?
史玉柱:巨人大厦谈了十几家,都没有谈成。
记者:重组计划受挫之后,新的思路是什么?尤其是脑黄金、巨不肥这些产品的营销未能及时重新启动,就等于永远退出了市场,巨人的资产就只剩下个没盖起来的巨人大厦了。
史玉柱:巨人的债务是两大块,一块是经营性债务,一块是老百姓买楼花的钱。对于经营性债务,我们的设想还是盘活巨人大厦来解决。老百姓买楼花的钱,只能从巨人之外,从新的事业产生的利润中来,因为巨人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这笔钱是需要现金的。这就是我1998年8月离开珠海的动因。
现在新的事业已经有了一点点起色,如果运转顺利的话,我想在春节前,先还掉国内部分的一半。两个月前,我们照着上述思路,向珠海市政府提交了一个新的重组方案。我们需要政府的批准,一方面涉及到地价问题,另一方面重组方案尤其是还老百姓的钱涉及到安定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马上一次性地还完。巨人风波对珠海的影响确实是比较大的,市里领导也一直参与沟通。
记者:巨人是一个有限责任的公司。如果巨人申请破产,你个人并不必承担债务。巨人破产的纪录对你再创业的负面影响可能也是微弱的,你为什么要坚持还老百姓钱?另外,没有债权人提请巨人破产吗?
史玉柱:这些年我压力最大的就是这个。这些年很多人问我,将来的目标是什么?我说将来的目标谈不上,现在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合法经营,获取利润。获取利润干什么?把老百姓的钱还上。然后才能谈我的发展。我给自己定为两步走。
关于破产,我想强调一点,即使巨人破产,我个人也要还老百姓这个钱。曾经有债权人想提请破产,后来又没有提。因为巨人就剩个巨人大厦,进入破产程序大厦就要拍卖,拍卖是拍不出多少钱的,因为全要现金,再扣掉律师费,他一算拿不到多少钱。
第二个信息是他的新产品很能赚钱:
记者:现在公司的销售额有多大?你怎么评价你现在的实力?
史玉柱:旺季的时候,月销售额是千万元的量级。
记者:年底新公司亮相还钱的时候可能还是会有麻烦。债权人可能会要求你全力还债,哪怕是对新公司釜底抽薪,而不会接受分期偿付。冲突的结果可能还是会影响新公司日后的正常运营。
史玉柱:一下子还这么多钱是不可能的。一是我努力,二要给我一点时间。这确实是我的一个心病。老毛病会不会再犯?
第三个信息是强调自己的新公司是一个高科技公司:
记者:你为什么又一次选择了保健品?这可是一个脆弱的行业。
史玉柱:我们熟悉的领域就两个,一是电脑,二是生物工程。电脑业那个时候要白手起家已经很困难了,投入很大,而且销售额也许容易做起来,但利润很难做起来。
我将来想定位在生物制药上,非处方药。我们现在已经在着手这一领域的研发,包括一些尖端的领域,比如基因。我们的特长有两个,一个是营销策划还说得过去,另一个是还有待进一步建立的,就是研发。
记者:生物制药是众所周知的高投入高风险产业,基因技术又是国外领先,你凭什么和人家竞争?研发是你牵头吗?你并不懂生物。
史玉柱:生物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有很多机会,就看谁把握得住。现在基因还很神秘,可能3年后,生活中就有基因技术形成的产品了。
我们很难跟国外大公司全方位竞争,但是可以集中火力,寻求局部突破。中国人并不缺人才,缺的是钱,而基因研究不需要多庞大多昂贵的设备。前不久中国人在武汉做的基因测序,并不比国外差。我们也不排除合作、购买的方式,但你一定要介入,一定要懂,才能发现和把握它的商业价值。
我并不参与研发的具体环节,但需要把握研发成果的商业价值。我过去不懂基因,可以学。我们聘请了基因博士,跟他们学。半路出家不是问题,电脑我也是半路出家,我大学学的是数学,研究生学的是软科学,没有专门学过电脑。
事实上我钻研基因差不多两年了。现在我到书店只买两种书,一是毛主席的书——一个政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深层次上的问题是一样的;再就是基因的书。
史玉柱准备还钱的消息经《南方周末》传递出来之后,立刻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新产品很能赚钱的信息,无疑会让人们认定只要给予史玉柱一定的时间,他就有能力解决巨人大厦楼花问题;而史玉柱关注基因技术的信息,不仅让史玉柱的新公司拥有了一个足够吸引力的炒作“题材”,而且也非常符合史玉柱的新公司上海健特注册地上海市徐汇区政府的需求,后者当时正把生物工程定位为区里的发展特色。
虽然史玉柱从来没有承认过他的复出是有计划的一次“营销活动”,但从他复出的过程来看,显然已经达到了“营销活动”的目的。史玉柱长时间隐身于脑白金幕后,主观方面是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新产品的运作;客观上看,也给脑白金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让脑白金和史玉柱成为媒体关注的话题。在这个基础上,史玉柱还钱的举动作为“事件营销”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史玉柱的形象就可以重新得到树立。可以说,史玉柱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已经将自己需要传达给公众和相关方面的信息都成功地传递出来了。
2信誉无价,现金收购“烂尾楼”
对于一个企业经营者来说,最关键的成功要素是什么?史玉柱说:“是诚信。黄金有价,信誉无价。”
2001年1月30日,一家名为“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的企业在珠海本地媒体上打出收购珠海巨人大厦楼花的公告,称以现金方式收购珠海巨人集团在内地发售的巨人大厦楼花。收购方式有两种:一是以100%的价格收购,分两期支付,即现期支付40%,今年底再支付60%;二是以70%的价格一次性收购。收购时间为2001年1月31日—2月15日。
收购公告一出,立即引起珠海市民的关注。已“销声匿迹”两年的珠海巨人集团及其总裁史玉柱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通过调查,收购楼花的“珠海市士安公司”注册成立于2000年12月21日,注册资金只有50万元,唯一进行过的业务就是收购巨人大厦楼花。人们纷纷猜测,这个士安公司就是史玉柱用来还钱的工具。
巨人集团的债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香港所卖的楼花,在国内卖的楼花,以及国内法人间的债务。涉及金额分别为9000多万港元、5000多万元人民币和1亿元人民币。
史玉柱说:“当年‘巨人’倒下的时候,我就承诺‘欠别人的钱一定还’,现在已经有了还钱的能力。不过在准备还这笔钱时曾经考虑过两个方案:一是以珠海巨人集团名义还,另一个是以史玉柱个人名义还。但律师认为这两个方案都行不通,因为巨人集团还有企业债务,而史玉柱是巨人集团的法人代表。因此,决定由‘士安公司’出面还债。”
关于还钱的经过,史玉柱于2001年2月16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的采访时进行了详细讲述:“香港那部分业主的钱,我们已经在1月中旬通过香港律师楼还了80%,其他一些没有还的钱主要是现在找不到人了,我们现在正全力与他们联系,什么时候找到了,什么时候还钱,一定要把钱还了……关于法人债务,现在也已经还了80%,其他的一些人,主要是当时的一些代加工伙伴,我们正全力地去找他们,具体操作方案,多方都在考虑。我们尽量能够制订出一个为大家接受的方案,在2月底前应该都可以得到解决……偿还国内债务是最后一步,在这个月底前就能完成。这次,我们准备了4000多万元现金,只要人来我们都还。这样,我就完成了我人生两步走的第一步,之后的路才是重新开始。”
同时,史玉柱表示“这样的还款方式好像还是让老百姓蒙受损失”,但史玉柱说:“如果要算利息算精神赔偿,恐怕10多亿元都不够,但对于我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就是5亿元我也拿不出来。我感觉已经尽力了,良心上感觉安慰了。至于这两种方案,我们做过电话调查,发现主要有两类人,一类占多数,说是打个5折一次给就行了;另一类是最好分两期给70%,先给50%后给20%。我们开始报给珠海市的方案也是这样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相对提高了。现在大多数选择的是第一种方案,我现在还差2000多万元,年底前应该可以解决……现在我个人拿出上亿的钱已经不容易了,希望大家也能够理解。”
的确,虽然史玉柱说自己新公司发展势头不错,但要拿出1亿多元来还债毕竟不是个小数目。在问到这么多的钱从哪儿来时,史玉柱说,自己是借钱还债。
根据1999年7月健特公司成立的时候的协议,史玉柱将从上海健特公司借1.1亿元来还债。协议大致为“健特公司运营脑白金,如果失败了史玉柱偿还公司本金,如果发展起来健特要借1亿元给史玉柱用来解决珠海巨人大厦的问题。将来健特要上市,到那时史玉柱再用获得的收益还”。
对于巨人集团的企业债务,史玉柱称他也已作了安排:将5000万元投入的珠海巨人集团办公楼作价2000万元;投资1.7亿元、占地45亩(已付清价)的巨人大厦工程抵作1亿元。以“债转股”形式或其他形式了结全部债务。
至此,巨人史玉柱还钱的报道在各种新闻媒介上铺天盖地。一些网站还为此开辟专栏讨论史玉柱还钱之举,数百名网友对史玉柱本人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多数人对其能够跌倒了再爬起来表示钦佩,并对史玉柱欠债还钱的行为给予正面评价——“史玉柱是真正的巨人”“真正的英雄”“是条汉子”“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至少他没让那些投资人血本无归,史玉柱到底还算有良心”。
从2001年2月1日到3月底,史玉柱接受了《新民晚报》《21世纪经济报道》《解放日报》《新民周刊》《北京青年报》《深圳商报》《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南方周末》《中国经营报》《环球企业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的专访。在2001年的第二届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中,史玉柱当选。与他一同当选的包括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宁高宁、海尔集团首席执政官张瑞敏、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等人。
应该说,同刘永行、张瑞敏等人相比,史玉柱在当时不论资历还是企业规模,都无法望其项背。他之所以能够当选为年度人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打出的“还债牌”。的确,在现今信用低下的商业社会中,像史玉柱这样能够站出来还钱的人着实不多见。商界女名人张树新在电视台的一次节目中,跟史玉柱开玩笑:“这钱你可以不还,从法律角度看,有限责任公司只要申请破产,个人无须承担偿还的责任。”
不过,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信用体系也在加速建立。那些没有信用的自然人和法人,肯定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因为企业、个人的诚信水平事关重大,没有诚信,便难以利用真正的大的商业机会一展宏图。所以,在事业低谷时期,史玉柱没有像别的面临困境的民营企业家那样,要么一走了之,要么东藏西躲;他还是勇敢地面对未来,承认所有的债务,并坚决地表态,他肯定会回来还债的。最终,通过还钱,史玉柱在很短的时间里为自己重塑了商业形象,人们也期盼着他能再一次出现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历史舞台上。
3化解质疑,还钱不是为了炒作
尽管史玉柱通过还债的确在公众心目中重塑了自己的形象。然而,2001年的中国媒体已经不是珠海巨人集团时代的媒体了。在这个时代,不论是媒体的市场化压力还是舆论监督意识的复苏,都决定了2001年的媒体不可能像数年之前那样,对一件事情采取完全一致的态度。这个时候,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分化已经影响到了媒体对于具体新闻事件的立场。因此,在史玉柱备受央视青睐的同时,另外一些媒体却对此提出了质疑。
《中国青年报》采访了部分巨人大厦的债权人,引述这些债权人的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史玉柱别把自己扮成救世主,他的债根本没还清。”“既然史玉柱承认收购楼花是他的还钱行动,那他为什么不真正承担责任,按照当初的契约兑现?退一万步说,按照人民银行的这份文件,史玉柱至少也得按3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按实际天数退还本息。现在的做法,完全是耍了一招金蝉脱壳,逃避大量的利息。”对于史玉柱在媒体上频频接受专访,声称要在2001年2月15日之前彻底还清百姓的钱,也有债权人表示:“首先他连本金都没还清,60%的大头我们都没拿到。再说了,他想站起来,不把屁股擦干净行吗?”
《中国青年报》由此得出结论:“老百姓虽然说的是气话,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联想到近期史玉柱要做大以及其他的种种传闻,此次还钱行动实质上是史玉柱回购信用、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
《光明日报》也发表文章,认为史玉柱还债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法律不完善而出现的怪现象。“香港一个著名金铺的老板不久前破产,除了被规定几年内不能再开公司以外,他的生活水平也一落千丈,处处受到限制,不能住酒店,不能坐出租车,连上好一些的酒家吃饭也会被人控告。如果以这样的法律标准来要求史玉柱,他所做的有良心的事,便是‘非法’得来的。相比之下,我们的法律还是比较‘宽容’的。也许正因为此,不少老板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就少了许多对投资者、股东的责任心,少了许多对责任的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