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一)
5041800000016

第16章 学生军生死沙场(2)

他,蒋介石,又一次被孙中山选中。正是那个瞻前顾后、抱怨自己命运的人却被选中去建立前所未闻的功勋,做出前所未闻的牺牲。他被选中了。在这一刻,即使他脚下的大地迸裂,火山爆发,他也不会后退半步。他被选中了,就意味着一切荣誉都挂在他的名下,而历程愈是艰险,收获愈是巨大。一种指挥欲强烈地刺激着他,就跟小时候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一样。

蒋介石落马,被陈赓救起

下午1时,学生三队、四队在蒋介石的带领下,乘船在广州东堤军校办事处码头登陆。

时值大雨瓢泼。雨水顺着单薄的军服,顺着帽檐流下来.雷声在头顶上轰鸣,大地被震得颤抖。永汉路积水接近三寸。学去们抬着山炮,和截短的野战炮弹筒,锳着水,悄悄实施包围。

10月15日凌晨4时,蒋介石下令炮击西关。打了六发炮弹,有几处起火,火势蔓延。商团军被迫西撤。退却时,他们把俘虏不分青红皂白全杀了。

共产党员、一期学生陈赓被编在14人组成的机枪队里。

市内响着枪声,但这条街平静如常,商团军退却了。

墙角后面有人露了一下头就隐匿不见了。突然间涌出黑压压的一伙人。人群中有谁朝陈赓放了一枪。他躲避了一下,追赶过去:

“站住!开枪啦!”

前面一个商团军小头目两腿吓得发软,不住地颤抖,呆呆僵立在那里。几个学生军从后面抓住他,有的压肩,有的扭臂,有的揪领子,使他动弹不得。

“同志!”那人说了一声。

“什么?”一个学生军威严地吼着。

“我是说我不是商团……”那人马上改了口。有些人笑起来。但刚才吼他的那个人,绷着严肃的面孔,威严而怀疑地喊道:“给他点厉害,省得他撒谎。”

学生军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开始搜身。只在口袋里找出一把小梳子,被随手扔进雨水里。

“手枪呢?”陈赓问,“忘了吧?”

“把手枪交出来,快点!”

商团军小头目解下手枪皮套,讨好地用眼瞟着学生军,赔着笑脸说:“枪丢了。

这个皮套慰劳你们吧。还有军刀,也送给你们吧!”

军刀是刚磨过的,闪亮锋利。陈赓抓起军刀斜挎在肩膀上。

“要得!”

“放下,陈赓,耍什么派头!”

“看你说的,将来有用!”

商团军头目乘机央求道:“我可以走了吧?”

“什么?!”陈赓惊异地吼了一声。

这时,一阵得得的马蹄声过来,是蒋介石和几名护兵。他的黑斗篷因为淋了雨,像个喜鹊尾巴垂在马肚子上。

陈赓立正,将缴获的军刀双手递上。

蒋介石欣喜地盯着刀鞘上的精巧饰物,刚要伸手去接。只听侧面一声吼叫,那个商团军挣脱看守,一个箭步冲到马前,哗地从刀鞘里抽出刀,向蒋介石砍去。陈赓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那人的手腕,脚下一绊,将他放倒。这时马也受惊,扬蹄嘶叫,一下将蒋介石掀翻在地。一个学生军急忙去搀扶,被蒋介石拨开。他吃力地翻动身躯,挣扎着自己爬起来,故意把皮靴踩得吱吱响,重新回到马背上,愤愤地说:

“校长死都不怕,还怕摔么?”

他又撇嘴讥笑那个行刺的商团军,转过脸,温和地拍拍陈赓的肩膀:“很好!

干得不错!我要转告金佛庄队长,嘉奖你!”

“这个俘虏怎么办?”陈赓扭住那个商团军问。

“拉到别处枪毙,不要震碎窗玻璃!”

蒋介石再一次打量手中的军刀,刀刃映得他下巴苍白。他举起军刀:“同学们,‘纸老虎’已经溃不成军,乘胜追击,为总理扬眉吐气!”

陈赓把俘虏交给别人,又跑进冲锋的队伍。激战到午后1时半,学生军越战越勇,围住西关,并占领了商团总部。在对射和失火中有一百多市民死亡,“纸老虎”

伤亡近百人,西关地区有三分之一烧成灰烬。

16日,商团团长陈廉伯急调佛山、虎门兵力袭击黄埔岛,以解广州之围。但黄埔岛有中山舰掩护,岛南设有炮台,西南和正面配备了机枪、两门老式野炮和两门日造有坂炮,叛军无隙可乘。陈廉伯见大势已去,便潜逃沙面,由英人送往香港避难。

下午5时,商团副团长李颂韶等为代表,到蒋介石的指挥部请求停战。

蒋介石坐在桌子后面,自豪地朝四下看了看,以满意的神情打量着求和者,情不自禁笑起来:“办校之初,你们谁也看不起学生军,如今怎么样?”

随从们也哄笑起来。求和者疲倦地坐在长凳上,舔着嘴唇,喃喃地说:“没想到,没想到……”

蒋介石起身,在这个像仓库一样空荡潮湿的屋子兴奋地来回踱步。他突然收敛了笑容,吱吱呀呀地发出了单调的高音:

“商团军必须全部缴械,方可谈其他问题。”

李颂韶几个人窃窃耳语,彼此交换过眼神,又望一望暗淡下来的太阳,点点头,表示愿意缴械赎罪。

第二天全市商店复市,商团叛乱宣告平定。黄埔军校的学生得到了一次实战锻炼,军威首树;他们的校长蒋介石也初露锋芒。

蒋介石的三件宝

1925年2月,黄埔校军决定东征——讨伐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及其反动势力。

在校长蒋介石的带领下,以钱大钧为参谋处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何应钦、王柏龄为一、二团的团长。第一期学生于1924年11月30日毕业,蒋先云、贺衷寒、李之龙等在校政治部任过秘书之后,都分配在教导团一团任连党代表,陈赓任军校第二期入伍生连长。东征出发前,以共产党员为主的血花剧社在北校场表演新剧《革命军》。

演出设备虽然简陋,可阵容庞大,学生中的杰出人物几乎都登台表演。

演出结束后,蒋介石照例要请演员到家中聚会。

蒋介石夸奖起周恩来:“周主任倒是个导演人才,这个戏编得好,演得好。我看‘血花剧社’的牌子完全可以打出去,到广州去演,到武汉、上海去演,到东征所到之处去演。”

周恩来看了一下被宴请来的同学在尽兴交谈。因为共产党组织已做出决定,支持蒋介石率队东征,所以左派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右派的孙文主义学会表面上已经熄火,准备共赴国是。蒋先云在安静地嗑着瓜子,陈赓与李之龙在谈笑,指指戳戳地观察贺衷寒。贺衷寒依然有些心神不宁,不住左顾右盼。只有蒋经国在门外教蒋纬国骑自行车,不时传来浙江口音的喧闹声。

“我们准备成立个宣传队,随军出发,一路宣传党军口号和政策。”周恩来说。

“好极了。”蒋介石拍了一下膝盖,“我们人才有的是,我看黄埔也会出梅兰芳!

宣传队,你准备叫谁负责?”

“陈赓。”

“可以。”蒋介石望着这位年轻的少将政治部主任,为他执政以来的不少创见而高兴。蒋介石似乎受了感染,转身对同学们说,“我看看你们之中谁最机灵。我这屋里有三件宝,我喊一二三,看你们谁先找到?本校长给予特别嘉奖。”

“校长的内室也可以进吗?”贺衷寒颇为自信,似乎已经有了目标。

“当然。”蒋介石饶有兴味地靠在木椅上。

话语未了,十几个同学拥进蒋介石内室,偏着脑袋七猜八猜,蹲下身子东寻西找。

蒋先云直扑蒋介石的办公桌,桌上有孙中山自北京写来的三封信。去年底,发动了“首都革命”的冯玉祥,打电报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知道,“北京政变”是武人推翻武人。但既然他们提出了“统一”的问题,就应该去谈,即使谈不成功,也会得到一个宣传主义、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狼子野心的好机会。于是他决定抱病与夫人同往。大家记得,他和夫人站在永丰舰左舷上,已是容颜消瘦,面色苍老,不少人止不住热泪盈眶……蒋先云琢磨,蒋校长素以孙总理弟子自称,自然视先生墨迹为珍宝……

他一把抓起这三封信,走到蒋介石面前,可蒋介石摇了摇头。

陈赓在翻蒋介石的抽屉,一下发现三支镀银的小手枪,枪身只有巴掌大,闪闪发亮。陈赓记起这三把小枪的来历。那是商团事变后,军校从苏联运来一批枪械。

陈赓和同学们连夜上码头去搬,十几支小手枪,当时就少了几支,蒋介石严令交回,几个学生才将手枪送回。原来,蒋校长也爱枪如命!他兴致勃勃地招呼蒋校长:

“宝贝在此!”

蒋介石还是摇了摇头。

贺衷寒直愣愣地盯着墙壁看,一张蒋介石与陈洁如,前面还坐着张静江的大照片赫然入目。他仔细打量着照片,脸色兴奋得透出红来。他猜想:这肯定是蒋介石的一宝。另外两宝呢?他看见桌上的另外几张照片:一张是蒋介石站在母亲后面的照片,另一张是蒋经国、蒋纬国站在蒋介石身旁的照片。贺衷寒听说蒋校长对生母敬如泰山,而对儿子又有舔犊之情,这三件宝还有什么错么?

可他从墙上取照片的时候,蒋介石已经叹息地摇开了头。

有人搬来了纸、砚、笔,不对;有人搬来了黑大氅、精武带、佩剑,不对;水仙、兰草、松,不对;二十四史……

宁波鸡汁芋艿……

统统不对。人们还在寻宝。只有李之龙不动声色,在别人寻找的时候,他在仔细观察蒋介石的脸色变化和目光所向。蒋介石为什么总不时扫一眼枕头呢?李之龙走过去,把手搭在枕头上,蒋介石禁不住张开嘴。李之龙急忙翻开枕头,从底下取出三本书:《俾斯麦传》、《曾胡治兵语录》、《曾文正公家书》。

“还是你聪明。”蒋介石笑得脸色泛红,“我奖励你:从连党代表升为营党代表。”

李之龙兴奋异常。他的任职成为毕业学员中最高的一个。

蒋介石敛起笑容,说:“我希望同学们都能熟读这三部书。而为军之精髓,在于绝对服从。”他从公文夹里又抽出一张纸,解释道:“此次东征,为我校军首战必胜,我和廖党代表拟了《革命军连坐法》,之龙,你念念。”

李之龙站在厅中央,响亮地念道:

革命军连坐法

现在军队,不知节制,所以上下不相连系,以致进前者徒死而无赏,虽欲赏之,无从查考;退后者偷生而无罚,虽欲罚之,亦无从查考。今定有节制矣!

如一班同退,只杀班长。一连同退,只杀连长。一营同退,只杀营长。一团同退,只杀团长。一师同退,只杀师长。以上皆然。如此看之,所杀不过三五人,似与士兵无涉,还可退走,然你们要仔细思忖,此法一行,便是百万士兵,一时进前退后,也都有查考。所杀虽只几个人,不怕你百万人,都退不得。听我说这个缘故,比方一团人齐退,必杀团长,团长但见他一团人退时,他决不退。

若是他团长一个人不退,必不能够支敌,必要阵亡在前方,我便将他部下三个营长都杀了,来偿你团长之命。营长见团长不退,恐阵亡了团长,就该他自己偿命,便是营长亦不敢退。他的部下连长,见营长不退,恐阵亡了营长,他的连长怕要偿命,就护着营长,亦不敢退。连长不退,若要阵亡,他部下的排长都该杀,排长怕杀,便不敢退。他的部下班长,怕阵亡了排长,必被司令官拿问枪毙,他亦不敢退,就护着排长站住了。班下士兵,恐怕阵亡班长,其全士兵都该枪毙,便都护着班长,站住不退。如此不是所死的,止于阵亡的部下三五个人。便是百万人也要同心,哪个还敢轻先退走?这个连坐法一行,就是全军之中,人人似刀架在头上,似绳子缚着脚跟,一节一节互相顾瞻,连坐牵扯,谁亦不能脱身。兵法云,强者不得独进,弱者不得独退。又云“万人一心”、“万人齐力”。真是要得这个成效,非实行此连坐法不可!从今以后,革命军即实行此连坐法,仰各将士奉行无违,勿视此为普通具文也。

李之龙读完,坐下。客厅里静得可怕,仿佛有个无形的、可怕的魔鬼进了房里,散发着恐怖和死亡的气氛。寒风掀得写字台上的纸沙沙作响。窗外树枝嘎吱嘎吱地摩擦着铁皮水管,湿漉漉的枝叶也发出簌簌的声音。蒋先云如同被针尖刺了一下穴位,有些麻木。他的眉毛皱了几下,想问句什么,却又打消了念头。贺衷寒心笃笃跳着,眼皮直哆嗦,脸发烧得像烤了火……陈赓摘下鼻梁上的散光眼镜,先用嘴对着眼镜哈了两口气,然后用衣角擦着,又戴上,提心吊胆地坐着。

携儿上战场

2月的广东是暖和的。士兵穿得很少:薄蓝布做的军上衣,露着膝盖的短裤,穿草鞋,打着裹腿。有些人背上挂着大圆草帽,另一些人拿着伞,或把支帐篷用的橡皮粗布卷成筒状扛在肩上。这一切都是为了行军时遇上热带倾盆大雨用的。没有做雨衣的钱。人人脖子上戴着一条红巾。他们走上两三个小时休息15至20分钟。

因为没有行军灶,所以午饭时休息时间也不长。士兵在早晨行军之前和晚上就餐。

饮食主要是大米饭和青菜之类,因此饭做得很快。因为行军体力消耗大,饭菜又没有什么营养,常常是饭一做好,还没到开饭时间,士兵就把饭菜吃光了。

2月13日晨8时,敌人从惠州和淡水攻击右翼军粤军第二师。第二师师长张民达是位奇特的将军。在和敌人相遇后他指挥部队展开作战,然后就不慌不忙地下到高地的斜坡,从轿子里取出煤油炉子和食品,根据时间早晚开始做早饭或午饭。他有时登上高地的指挥所,通过支在三脚架上的望远镜观望战场,如果他认为一切正常,就又走下来继续准备他的食物或者吃饭。叶剑英是他得力的参谋长。第二师不仅击退了进攻,而且以灵活的战术成功地俘获了约三百名敌军,缴获了一批步枪和三挺机枪。

张民达想比蒋介石早些占领淡水,这样他就有权向市民收税了。由于直到淡水城下的进军都很顺利,张民达决定事先不进行准备,只等这天天黑就闯入城去,而且只从自己的警卫部队中拨出一个连去达到这一目的。该连在执行命令时,在一座桥边遭到机枪扫射,连长和很多士兵阵亡,该连只好撤回到出发阵地。

2月14日,二师把敌人从堑壕赶到了通往淡水南边的要冲,仍然孤军奋战,企图占领该城。可他们只有一门大炮,无法在城墙上轰开一个缺口。淡水城周围是石头城墙。墙厚一公尺,高四到六公尺,可以抵挡子弹的射击,墙上没有炮眼,炮塔上的几扇门都关着。

黄埔校军是在下午2时左右从南面接近城市。在离城五六公里处,二团苏联顾问帕洛从望远镜里看到离城不远的山坡上飘扬着第二师的国民党旗,便通知团长王柏龄。但是,王柏龄没有及时通知先头部队,他们就向二师的一个营开了炮,对射持续了15分钟,幸好没有造成严重伤亡。

下午5时,蒋介石赶到,在炮兵连附近设了指挥所。周恩来、叶剑英、苏联顾问加伦与蒋介石商讨如何攻城。

蒋介石昨晚没睡好,两眼布满血丝。原因是他带着16岁的蒋经国和9岁的蒋纬国。蒋介石的行军床太窄,兄弟二人只能有一个人跟父亲挤在床上,另一人必须睡在冰冷的地上。蒋经国当然让着弟弟,自己睡在地上。睡至半夜,蒋介石叫他俩轮流上床来睡,结果直到天亮,谁也没睡好。

蒋介石揉揉眼睛,谈起自己的打算:“我建议粤军第七旅派到淡水东北,在淡水与惠东之间摆开阵势,黄埔校军从东边,粤军第二师从西边围城,等待敌人投降。

我认为敌人过两天就会投降。”

“事情没有那样容易。”叶剑英若有所思地望着帐篷顶,“淡水城是东江有名的富庶之区,粮草水源可以维持多日,他们可能固守待援。”

加伦摆了一下头,说:“等待是危险的。因为敌人的增援部队可能从东边赶来。

应该立即着手准备夜袭。城市的主攻任务由黄埔校军承担。”

蒋介石呼地转过脸去。他对初出茅庐的学生军没有把握,竭力想把攻城任务推给粤军。他沉默着。闭上眼,好像在倾听自己内心反驳的回音。而加伦则忧心忡忡地望着他那张严峻、毫无表情的灰白的脸。

周恩来说:“宣传队已开赴前线,目前校军士气高昂,加上炮兵连的掩护,攻城是有把握的。有必要的话,我可以率队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