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共往事风云录(一)
5041800000045

第45章 失败空气弥漫中国(1)

黑四月大屠杀把世人惊呆了,全国陷于一片沉默。许多将军和政客纷纷不攻自破,变节屈服,抱头鼠窜或噤若寒蝉。但也有一批真正的革命者巍然未被压倒。孙夫人以她那柔弱之肩抵御着飞短流长。

政变和婚变同时进行

北伐军打到上海。蒋介石的本性完全暴露,婚变与政变的裂痕已经无法弥补。

他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向宋美龄张开怀抱……

蒋介石是秘密进入上海的。自从1924年筹办黄埔军校,他辞职跑回上海,到这次重返上海,已经整整相隔三年了。

蒋介石和警卫队百十号人,驻扎在南市董家渡附近。他决定随带卫士长宓熙便衣进入法租界。为了保护蒋介石的安全,卫士队抽调了六十多人,分乘两辆军用卡车,由董家渡出发,经外马路转一枝春街,准备进入法租界的爱多亚路。车到一枝春街口,被法租界的巡捕拦住,不许卫士们入内,并把两辆军车拦进法租界巡捕房,把卫士长扣押了。黄金荣得知后,驱车赶往巡捕房,向巡捕头头解释,蒋是来看他的,这才放行。

蒋介石由虞洽卿伴同,走进黄金荣家中,纳头便拜,口称:“先生!”

黄金荣急忙扶住蒋介石:“总司令亲自到我家是我的光荣,过去的那段关系已经过时了。那张红帖我找出来交给虞老送还。”

原来,蒋介石初到上海,在物品交易所当“划线”小职员,收入不多,很不得意。耳闻黄金荣的势力,就托虞洽卿介绍拜黄金荣为“先生”。黄金荣同意之后,由徐福生当传道师,正式举行拜师仪式,投了门生帖子。1921年上海交易所发生不景气风潮,蒋介石和陈果夫、张静江等经营的恒泰号经纪行亏空巨大,蒋本人亦负债数千元,经黄金荣、虞洽卿出面代为了结。当时蒋想去广州投奔孙中山,黄金荣认为自己替孙中山出过力,就与虞洽卿一同资助旅费,使蒋走上“国民革命”

道路。

蒋介石咂了咂下唇,说:“先生总是先生,过去承黄先生、虞先生帮忙是不会忘记的。”说罢,从怀中取出一只黄澄澄的金挂表送到黄金荣面前:“这是我送给黄先生的纪念品,聊表心意。”

黄金荣接过表,侧耳谛听,眼睛兴奋地闪闪发光,说道:“总司令真是个礼重义厚的大人物,我能受此重礼,真是一生荣幸。”后来,黄金荣时常把玩这只金表,爱惜备至。每逢喜庆大事,总要拿出来炫耀一番,一直保存到死后,被黄源焘取去。

“我这次到上海,是要赶跑军阀,还请先生帮忙。”蒋介石言归正传。

“这没问题。”黄金荣仰在沙发上,用袖子揩着紫铜般的脸,“我可以给你筹集十万元的慰劳费。”

“另外,要防止共产党釜底抽薪,一旦发生血战,还请先生派人……”

“这你放心。我和杜月笙、张啸林等已经组织了‘中华共进会’,届时只要他们稍有动作,立即缴他们的械!你那个黄埔先生姓周的,在上海到处举行起义,我们已是忍无可忍……”

蒋介石翕动着鼻孔:“他不肯跟我合作。把我的许多学生都拉到一边,我不会轻饶他!”他又转向黄金荣,低声说:“事成之后,我以陆军总司令名义,聘请先生为少将参议如何?”

黄金荣侧耳倾听,微微显出激动:“不敢当。要是杜老板、张老板也有个头衔……”

“他们可以当少将顾问。如果我的政府成立了,你到政府来当参议。”

黄金荣大喜过望,连忙吩咐人摆宴,要给蒋介石接风。

3月26日晚,蒋介石乘汽车去公共租界西摩路访宋子文。在法租界与华界交界处,有个铁栅栏。每到晚上,栅门关上,不许中国人出入。有两个巡捕站岗,一个外国人,一个中国人,游动巡视。蒋介石和宓熙坐头一辆小汽车,后面还跟着那两辆卡车,一到门口,又被拦住了。宓熙下车招呼:“我们是北伐军蒋总司令的汽车,请开门放行。”

外国巡捕向中国巡捕扬扬手,对方会意,立即打电话报告巡捕房。一刻钟之后,开来两辆摩托车,从车上下来两个法国军官和两个中国巡捕。他们走到铁栅门前,打开铁门。法国军官向蒋介石行了军礼,说道:“欢迎!欢迎!”于是两辆摩托车在前面作向导,卫士车跟着开入法租界,一直到西摩路宋子文住宅。

宋子文西装革履,戴着金丝眼镜,显得温文尔雅,他热情招呼蒋介石,寒暄一番。蒋介石侃侃而谈:“北洋军队的士气已经瓦解,东南半壁已成传檄而定之势,上海即在北伐军的包围之中。但是,上海是外国势力支持的城市,直鲁军毕庶澄、李宝章等得到他们的支持,作困兽犹斗之势。你跟这些外国商局熟悉,我想取得他们的谅解,和平进入上海,只有靠你疏通了。”

“共产党方面怎么办?”宋子文问。

“这你放心,青洪帮老龙头我都一一拜过,他们负责防范共产党和工会。”

“外国人我去交涉。”宋子文脸上表露出鄙夷神情。正说着,出去过一小时的法国军官又回来了,他和宋子文用英语说话,并交给他三张证件。

“有了这个,你们就可以自由进出租界了。”宋子文将三张证件交给宓熙,对蒋介石说。

蒋介石站起,同法国军官握手,送至门口。

蒋介石和宋子文又移至餐桌叙谈。餐桌旁坐着面色安详的宋老太太,邻座还有宋霭龄。到9点多钟,从外面进来一位姑娘,她坐在餐厅里仅有的一张沙发上,用纤手捂住自己秀丽的眼睛,这样待了几秒钟,仿佛要让精神和眼睛休息一下。她似乎刚刚经历了不愉快的恼人时刻。在柔和的灯光和名贵家具的衬托下,她的脸色甜美了许多。她把手搁在椅把上,含情脉脉,红红的嘴唇微启,挂着一丝笑意。她的眼神仍然保持那种心事重重的状态,可她却若无其事伸出手臂,把茶几上的一束腊梅提起,又插进花瓶。

“蒋先生,请你到楼上我的房间来。”

蒋介石一听就从椅子上跳起来,一丝喜色迅速在他脸上掠过,但是他很快克制这种冲动,他下工夫锻炼自己,以免在不经意的时候脸上会把内心的想法流露出来。

“你先上楼吧,我一会儿就来。”他回答,同时若无其事地坐回椅子上去。

姑娘上楼一刻钟之后,蒋介石也上了楼。

宋子文仰头笑笑。

宋霭龄欣喜地拉住宋老太太,宋老太太勉强露出一点笑容。

宓熙问看门人:“这个姑娘是谁?”

看门人说:“她是宋部长(宋子文当时为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因公回上海不久)的妹妹宋美龄小姐,在美国留学刚回来不久呢。”

宓熙点了点头。本来,他很熟悉陈洁如,以为蒋介石与陈洁如的婚姻是完美的。

听人说蒋介石与宋家三小姐有瓜葛,此刻才相信是真的。

直到11点,蒋介石才兴冲冲下楼。他已同宋子文说好,所有随从人员都住在宋宅,他带着宓熙和两个卫士一同乘汽车到迈尔西爱路陈洁如处。

北伐军由广东打到南昌,陈洁如一直随侍在侧。后来到达广东时,她返回上海。

午夜零点,蒋介石敲门,老妈子抱着孩子来开门。

蒋介石逗逗孩子的小嘴,抱过来掂了掂,还给老妈子,问:“起名字了么?”

陈洁如闻声张开惺忪的眼睛,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默默地凝视着蒋介石的脸。

老妈子将孩子放在小床上。其实她并非陈洁如亲生。陈在北伐途中流产了,心情十分悲痛。有一次陈洁如在何香凝处看到一个女婴,圆圆脸蛋,十分讨人喜欢。这个女孩是一名华侨家属所生,她因接连生了多胎女孩,就想把这个新生女婴送给别人。何香凝是在视察广州平民医院时看到这个女婴的。陈洁如见了这个女孩后也十分喜欢,在征得蒋介石的同意后,就把女孩抱回家,作为自己的女儿来抚养,小名叫“陪陪”,意思是说让她带来一个弟弟作陪伴。大概陈洁如很想生个男孩。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她问。

“前两天。”

“到宋先生那儿去了?”

“去了。”

“见到宋小姐了?”

“你不要追问这些事情。还是给女孩起个正式名字吧,叫蒋瑶光怎样?”

“你决定吧。多少危难时刻我都跟着你,你到了上海,过了两天才来看我……”

陈洁如说着,眼眶噙满泪水。

“我想,”蒋介石很有分寸地说,“现在,我已经把你引到正道上了。”

“什么正道?我是什么人?难道我还是青楼女子?”

“你明白我的意思,”蒋介石平心静气地说,“所以你不要大嚷大叫。”

陈洁如穿着睡衣靠在床上,老妈子把孩子抱到另一个屋去。

“我们要正视现实,洁如。我们的感情不错,你必须重新开始生活,不要再考虑我。”

“为什么?”她咄咄逼人地问。

“因为那样对你对我都好。”他耐心解释,“你来日方长,你有许多事情可做,有许多新人可以结交……我可实在太忙!”

“屁话!”她大声嚷道,厌恶地撅起嘴唇,“我还不知道你结交了宋美龄,打我们结婚起,你就没有断过和她的来往。”

“我是说你太年轻,”他仍坚持己见,“我们不合适,你是聪明人,我想你应该正视这一点。”

听着屋里的争吵,宓熙的心里,好像冬天的沉寂的海洋,突然刮起了可怕的风暴。一想到不久前蒋介石还委派他化装入沪,给陈洁如带些慰问的口信,而今,蒋介石这种翻手为云覆掌为雨的态度,着实让人不可理解。

屋里争论了一个多小时,陈洁如不想离开,她又喊又叫,既来软的,又来硬的,诅咒谩骂,甚至哭哭啼啼。

她越闹,他就越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最后,在凌晨两点左右,他离开了。

北伐中,尽管陈洁如忍着怀孕带来的不适,尽量照顾蒋介石的生活。可蒋介石一接到宋美龄的来信,往往就对陈发一阵脾气。陈在蒋身边的生活越来越难过了。

她知道会有这一天,却不知这一天会来得这样快。

听着窗外汽车嘟嘟发动的声音,她想痛哭。

她想叫喊。

她想报复。

然而最终,她只有惩罚自己,折磨自己,她决计去美国,并终身不再嫁人,以免陷入痛苦的感情深渊。

她推开窗户,夜上海万家灯火。

她多爱这个地方啊!当你走运的时候,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她多恨这个地方啊!当你失意的时候,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

左派必须秘密撤离武汉

1927年的武汉,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矛盾最错综复杂的时期。既有伟大的胜利,也有毁灭性的失败;既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有致命的错误。政治生活的脉搏跳动得多么急促,各种事件像旋风中的木屑……黑四月大屠杀把世人惊呆了。全国陷于一片沉默。许多将军和政客纷纷不攻自破,变节屈服,抱头鼠窜或噤若寒蝉,但也有一些革命者巍然未被压倒。

7月12日夜晚9点半钟,宋庆龄又是疲惫又是厌烦。透过窗户可以看见汉口革命政府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

“他们走了。”宋子文低声道。他的一双眼一会儿望望窗外,一会儿瞅瞅宋庆龄:“我们也该走了。”

宋庆龄摇了摇头。

“你走吧,让我留下。”宋庆龄用手撑着前额,平静地说。

然而宋子文并没有走。他在空荡荡的充满郁闷空气的房里踱来踱去,时而诅咒自己的噩运,时而又画着十字乞求上帝的怜悯。同时又把母亲、两个尖嘴利舌的姐妹高压威胁的言论重复了一遍,末了又加上了孔祥熙的“关照”。

宋庆龄朝椅子躺下身去,点上一支烟,长长地喷了一口,说:

“不,我不会与蒋合作。如果武汉政府最后垮了,我就干脆回上海,在那里继续和蒋介石斗争。”

宋子文惊愕地转过脸盯着宋庆龄,有点丧魂落魄。他发现她瘦多了,两眼深深陷了下去,全然是一副听天由命的神情。他走近宋庆龄,问她能不能随他出去一趟呢?宋庆龄同意了。

下楼时谁都没说一句话。远离了房间,直到宋子文确准已经无人监视他们的谈话,他才拉着宋庆龄的手,眼里闪射着惊恐和希望的光,说:“姐,我求你绝对不要考虑回上海。”

宋庆龄避而不答,只是把随手掐的一片柳叶叼在嘴角,一个劲儿地嚼着。

“你的生命有危险,你肯定会背后挨上一刀!”宋子文急切地睁大双眼叫着。

宋庆龄吐掉嘴里的苦树叶,笑了。

“我可告诉你,二姐向来是言出行随的人。”她谈论暗杀就跟谈论游戏一样。

宋子文发出了撕肝裂肺的声音:“我并不愿意充当蒋介石的说客,这不能怪我。

庆龄,你别折磨自己了,离开武汉吧。”

宋庆龄全身颤抖,心里涌上厌恶、希望、怨恨、气愤、思恋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但她不让这种感情在外表上有丝毫流露。

“要走我随时可以走。朋友们甚至为我准备了一条日本船。你大概认为我是被迫留在武汉吧?不,这完全出于我的自愿。我要联合大众,实现中山先生的遗愿……”

“联合——武汉与南京的联合是有希望的,但必须立即从国民党中正式清除鲍罗廷和共产党。”宋子文显然是在传达新上司蒋介石的信息。

宋庆龄转身往居住的银行楼上走。宋子文落在后面,一跳一跳地向前追赶着。

宋庆龄停下,等宋子文走近,突然说:“我要看着众将士遵照镇压反革命法,将蒋介石逮捕归案,并送交中央政府严加惩处。”

宋子文像不认识似地凝视着姐姐,全身就像充满了水即将沉没的海绵。

在这之前,宋子文已经见过汪精卫。当晚,他通过孔祥熙给蒋介石发了一份密电,说明汪精卫为立即投降所索取的价钱,目的是保住面子。第二天晚上,宋子文得到了孔祥熙的复电。电文是:“请告出售人,商人同意按索价付款,盼如期发货。”

“哼,”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把电文的内容转告宋庆龄,愤愤说道,“你想这个商人指的是谁?指的是蒋介石。被出售的商品——那是指叛卖武汉政府。这种语言表明了孔祥熙和宋子文的思想意识,这是买办的语言。他们把中国的命运当作商品买卖。”

祖籍广东顺德,生于中美洲特立尼达的陈友仁,曾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外事顾问。参加过孙中山、越飞会谈,代孙中山起草了《致苏俄遗书》,他和宋庆龄用熟悉的英语交谈着。他早年当过律师,办过报,常常妙语惊人,出言不凡。

“明天汪精卫又要召开会议,他要说什么我知道。”宋庆龄的声音蓦地变得很低沉,“我不想去了,你代我去发言吧。”

14日晚上,武汉国民党召开“分共”

秘密会议,兼有国民党籍的共产党员都被排斥而不得参加。当时的第四军共产党员最多,战斗力最强,是“分共”的主要阻碍。

汪精卫已找第四军军长张发奎商量,张发奎怕控制不了军队,有些犹豫。汪精卫就拿出罗易泄露的共产国际的指示,添油加醋地说:“共产党要消灭国民党,要把军权抓到手上,跟他们合作不下去了,还是分开的好。”这样,张发奎也就同意了“分共”

的反革命计划。

顷刻间,汪精卫变得像个热情奔放的诗人,他指着窗外说:“看见没有,共产党人已作鸟兽散,今年早春剪短发以示革命的年轻女同志现在又留起了长头发,共产党的干部从大街上消失了,办公室也空了……舟已不在,何须共济!”

陈友仁神色庄重,习惯地甩手熄灭点烟的火柴,平静地说:“我代表孙夫人说几句,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总理亲手定的,有了三大政策,革命才能够发展成今天的局面,抛弃三大政策就必然要向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屈服……”

孙科猛地站起,扯了一下臂上戴着的悼念其父的黑臂章,拍桌大怒,叫道:

“你无权解释总理!你也不理解总理!”

“当然,连儿子都无法理解老子,徒弟也许会误会师父的意思,但总理的临终遗言你总不会淡忘吧?”陈友仁反唇相讥。

“你也无权代表夫人!父亲三十年来日夜操劳,像车轮一样拼搏奋斗,是要为国民党碾出一条路,决非为他人所有,也决不要培养你这样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