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古文观止
5043200000023

第23章 (1)

五帝本纪赞《史记》

太史公司马迁自谓也。迁为太史公官。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尚,久远也。学者多称五帝,已久远矣。○锁一句,下即捷转。然《尚书》独载尧以来,其可征而信者,莫如《尚书》。然其所载,独有尧以来,而不载黄帝、颛顼、帝喾。则所征者,犹有藉于他书也。○二转。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同扌晋绅先生难言之。驯,训也。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皆非典雅之训。故当世士大夫皆不敢道。则不可取以为征也。○三转。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五帝德》、《帝系姓》二篇,见《太戴礼》及《家语》,虽称孔子传于宰我,而儒者疑非圣人之言,故不传以为实。则似未可全征而信也。○四转。余尝西至空峒,空峒,山名。黄帝问道广成子处。北过涿鹿涿鹿,亦山名,在妫州。山侧有涿鹿城,即黄帝、尧、舜之都。东渐尖于海,南浮江淮矣。点东南西北,与篇中作映带。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余身所涉历,见所在长老,往往称黄帝、尧、舜旧迹,与其风俗教化,固有不同。则他书之言黄帝者,亦或可征也。○五转。

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古文,《尚书》也。大要以不背《尚书》所载者,为近于是。然太拘泥,则不载者岂无可征者乎?故曰近是也。○六转。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同第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备载则有《五帝德》等篇。我观《国语》,其间发明二篇之说为甚章著。顾儒者但不深考,而或不传耳。其二篇所发明,章著而表见,验之风教固殊者,皆实而不虚,则亦或可征矣。○七转。《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况《尚书》缺亡,其间多矣,岂可以其缺亡而遂已乎。其尚遗佚,若黄帝以下之事,乃时时见于他说。如百家《五帝德》之类,皆他说也。又岂可以扌晋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择取乎。○八转。将《尚书》、《国语》等一总。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事在疑信间,则当会其意,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能择取。而浅见寡闻者,固难为之言也。○九转。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应“文不雅驯”。故著为本纪书首。余非止据《尚书》论次尧以下,且并黄帝、颛顼、帝喾而论次之。于《五帝德》等书,择其言之尤雅者取之,则其不雅者,在所不取也。○结出一生作史之意。

此为赞语之道,古质奥雅,文简意多。转折层曲,往复回环。其传疑不敢自信之意,绝不作一了结语。乃赞语中之尤超绝者。

项羽本纪赞《史记》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汉时儒者。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异邪?何兴之暴也!重瞳,两眸子。苗裔,后嗣也。暴,骤也。○从兴之暴想到舜。然舜羽非伦,故又想到重瞳子。史公论赞,往往从闲处写,极有丰神,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去声,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升数上声。○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蜂起,言多也。斯时相与争天下者,不可胜数,而欲崛起定霸,盖亦甚难。○振数语,逼入项羽,有势。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乘势,乘豪杰之势也。五诸侯;齐、赵、韩、魏、燕。○一段正写其兴之暴。极赞项羽。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背关,背约、不王高祖于关中。怀楚,谓思东归而都彭城。义帝,楚怀王孙心,项梁立以为楚怀王,项羽尊之为义帝,后徙之长沙,阴令人击杀之江中。○一贬驳。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二贬驳。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三贬驳。○前后“兴”“亡”二字相照,三年五年,并见兴亡之速,俱关键。“过矣”“谬哉”,唤应绝韵。

一赞中,五层转折,唱叹不穷,而一纪之神情已尽。

秦楚之际月表《史记》

太史公读秦二世。楚项氏。之际,时天下未定,参错变化,不可以年纪,故列其月。曰:初作难,发于陈涉;一段,虐戾灭秦自项氏;二段。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同阼。成于汉家。祚,位也。○三段,三样写法。五年之间,号令三嬗同禅,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三嬗,谓陈涉、项氏、汉高祖。○总承上三段作结。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考之于天,即孟子所谓人归天与也。○一段。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会孟津二句,单言武王,举武以见汤耳。○二段。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章,显大也。○二段。○俱反上三段。数十年、十余世、百有余载,句中有眼。以德若彼,指四代。用力如此,指秦。盖一统若斯之难也!总承上三段作结。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倒句。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怪名城,销锋镝的,钅且徂豪杰,维万世之安。钅且,诛也。维,计度也。○另起一峰,下即捷转。单写高祖,慨叹作致。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高祖起于亭长。合从宗讨伐,轶于三代。与豪杰并力攻秦,过于汤、武之放弑。乡同向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去声驱除难如字耳。前言一统之难,高祖独五年而成帝业。盖由秦无尺土之封,败坏既极,适足以资助贤者,而为之驱除其所难耳。○一层。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无土不王,盖古语也。高祖愤发闾巷而成帝业,安在其为无土不王也?○二层。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高祖或乃传之所谓大圣,故不可以常理拘,盖有天意存乎其间矣。○三层。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若非大圣,孰能当此豪杰并争之日,独受天命而帝者乎。○四层。应“受命”二字作结。

前三段一正,后三段一反,而归功于汉。以四层咏叹,无限委蛇,如黄河之水,百折百回,究未尝着一实笔,使读者自得之。最为深妙。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史记》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同阀,积日曰阅。明其等,谓明其功之差等。伐,积功也。积日,计其任事之久。阅,经历也。○先立一案。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同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异。”○带,衣带也。厉,砥石也。苗裔,远嗣也。言使河山至若带厉,国犹未绝,盖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也,自古已然。先为一叹。○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承上封爵之誓意。枝叶稍陵夷衰微,起下子孙骄溢亡国意。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察其始封,与所以失侯者。○申“固其根本,枝叶陵夷”二句。曰:异哉所闻!异哉所闻,正反上一段。言根本不固,不待枝叶已陵夷衰微也。又为一叹。《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万国,乃尧以前所封者。

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余载,自全以蕃同藩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笃仁义、奉上法,是自全要着。○又引一案,自古皆然,而汉独不然,顶“异哉所闻”也。三叹。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才有十分之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昔日之衰。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息,蕃庶也。萧何。曹参。绛勃。灌婴。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今日之盛。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作辟。至太初,太初,武帝年号。百年之间,见现侯五,见在为侯者仅五人。余皆坐法陨命亡国,耗毛矣。耗,尽也。因盛而衰。罔同网亦少密焉,罔,禁网也。○冷句带讽。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仍归到不能自全上。○两句。与上“笃于仁义奉上法”句相对。上笃仁义则无罔少密之苛,下笃仁义而奉上法,则能兢兢当世之禁,而不坐法亡国。两句两转,作两层叠。四叹。

居今之世,汉。志古之道,夏、商、周。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镜,鉴也。居今志古,所以自鉴得失,而时势变迁,亦不必今人尽同乎古。○一总,便推开,为本朝诛灭功臣回护一番。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魂乎?绲,缝而合之也。言从来帝王原各不同,要以成一代之功为纲纪,岂可合而强同之乎?○此正是居今志古,以汉与前代相提而论也。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应“察其首封,所以失之”二句。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应“异哉所闻”句。○此则单指汉诸侯也。五叹。于是谨其终始,表见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结出所以作表之意。表者,表明其事也。

通篇全以慨叹作致,而层层回互,步步照顾,节节顿挫。如龙之一体,鳞鬣爪甲而已,而其中多少屈伸变化,即龙亦有不能自知者。此所以为神物也。

孔子世家赞《史记》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向往之。景行,大道也。○借诗虚虚笼起。余读孔氏书,遗书一。想见其为人。心乡往之。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遗器二。诸生以时习礼其家,遗教三。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心乡往之。○圣无能名,又何容论赞。史公只就其遗书、遗器、,遗教,以自言其乡往之诚,虚神宕漾,最为得体。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矣。又借他人反形一笔。更透。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折,断也。中,当也。谓断其至当之理。可谓至圣矣!定赞。

起手忽凭空极赞,而后入孔氏。既入事,而又极赞以终之。一若想之不尽,说之不尽也者,所谓观海难言也。

外戚世家序《史记》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继体,谓继先帝之正体。守文,谓守先帝之法度。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外戚,纪后妃也。后族亦代有封爵,故曰外戚。○总提一句。夏之兴也以涂山,涂山,国名。禹娶涂山氏之女。○受命。而桀之放也以妹喜;桀伐有施,有施氏以妹喜女焉。○继体。殷之兴也以有女戎嵩,○有女戎,国名。帝喾娶其女简狄为次妃,生契,为殷始祖。○受命。纣之杀也嬖妲己;纣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继体。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壬,○帝喾元妃,有邰氏之女曰姜原,生后稷,为周始祖。太任,文王之母。○受命。而幽王之禽同擒也淫于褒包女以褒女以,褒国之女。女以,姓也。○继体。○序三段。顶受命继体之君。而一正一反,句法变化。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离降,《虞书》:厘降二女于妫氵内。厘,理也。降,下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