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元辅
50975100000161

第161章 内廷行走(下)

高务实也露出笑容,躬身一礼道:“太子殿下如此激励,臣自当用心上进,异日若不能名登金榜,岂不愧对皇上、太子和贵妃恩遇?”

“好!”朱翊钧大喜,站起身来道:“等你将来中了进士,我一定请父皇重用你。”

隆庆在那边看见儿子兴奋的模样,也露出开心的笑容,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总算不是白费,又觉得自己与高先生君臣际遇一场,将来若是儿子与高务实也能这般,那真是千年难得的一段君臣佳话。

想到此处,心中也未尝没有些激动,当即大声道:“好,太子这话高爱卿你可得记下了,朕也不会当做戏言,只要异日你名登金榜,朕自有重用!”

高务实这种惯会打蛇随棍上的人,自然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立刻跪下谢恩:“臣谢陛下恩典,谢殿下赏识。”

这时孟冲急急忙忙跑了进来,远远地叫道:“万岁爷爷,内阁的消息来了!”

隆庆一怔,下意识问道:“什么消息?”

孟冲急急忙忙行了一礼,答道:“就是关于陛下刚刚新设太子伴读,且以中旨任命高务实为太子伴读、假侍读学士的旨意,内阁方才已经紧急商讨,几位阁老各执己见……”

“最后谁同意,谁反对?”隆庆立刻催问道:“别说那些废话,快说结果!”

孟冲估计是一路小跑回来的,抹了一把汗,甩着袖子道:“李阁老、张阁老还有陈阁老表示同意,而高阁老和赵阁老反对。”

“呼……”隆庆长出一口浊气,道:“高先生反对只是不得不如此,其他三位阁老同意就好。”

高务实敏锐的发现,隆庆这句话里直接忽略掉了赵贞吉。

这是为什么?他早料到赵贞吉会反对?

可他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因为他觉得只要对高拱有利的事情,赵贞吉就一定都会反对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表明,隆庆此刻心中对赵贞吉的观感就已经算不上多好了?

高务实的想法大体上问题不大,但隆庆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其实还有更加直接的原因。

在隆庆看来,这件事摆明了对高拱有利,而张居正在他心目中历来是高拱的盟友,所以张居正肯定会同意;陈以勤是个中立派,但人品正直,而且他的儿子陈于陛刚才就是参加评选各家子弟文章的讲官之一,陈以勤对自己儿子的水平不可能不了解,如此也就证明高务实的学识应该的确是这些孩子们里头最好的,那么他做这个太子伴读理所应当,陈以勤自然会同意;李春芳的态度其实是隆庆最为关心的,因为他既是首辅,又是状元出身,在这种事情上很有发言权,如果他明确表示不同意,这件事就比较难办了,但隆庆觉得以李春芳的性格而言,他出言反对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最后的内阁的结果也的确没有出乎隆庆的预计,三票对两票,尤其是三票里还有一票来自于首辅。

于是这道中旨就被通过了,内阁不予封驳。

隆庆的确是松了口气,要知道,内阁要是真把这道旨意给封还回来,他还真不敢强行来硬的。

他当然有能力来硬的,可那就必须把内阁里持反对意见的阁臣罢免,影响就未免太大了——为了任命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居然把阁臣给罢免了,消息只要传出去,外廷立刻就得炸锅!

怎么着,这高务实莫非不是高拱的侄儿,而是你皇帝陛下的私生子不成?在你皇帝陛下的心目中,地位居然比阁臣还要重要?这天下社稷你怕是根本没放在心上吧?

所以,听孟冲把话说清楚的隆庆真是觉得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至于赵贞吉……其实隆庆当初用赵贞吉,乃是出于分化徐阶余党势力的目的,眼下徐阶余党的确已经被分化吸收,甚至徐阶本人都被海瑞敲打得满头包,竟然要靠着张居正给高拱带话服软来度过难关,所以赵贞吉眼下的作用已经不大。

但是话说回来,赵贞吉入阁也还不到半年,而且是自己一手把他弄进内阁的,如果现在刚跟高拱有些不对付,自己就将他赶走,未免有些不妥,所以这事情隆庆打算再看看。

至于赵贞吉跟高拱的矛盾,其实隆庆知道得比高务实还多一些。

去年下半年俺答汗入寇山西,大同总兵赵岢救援不利,但当时的宣大总督陈其学因为赵岢的举动其实是奉他的命令而行,所以反而报捷,把俺答自行退却说成被赶走,结果被御史燕如宦所弹劾。

赵贞吉的脾气并不是如某著名历史正剧所刻画的那样油滑奸诈,其实他个性一直都很刚直,甚至有些蛮横,听了这个消息就欲重罚陈其学、赵岢等人。

但兵部尚书霍冀认为不应该重罚,他认为陈其学和赵岢在这件事上问题不大,因为陈、赵等人之所以救援不及时,的确是因为担心皇陵被侵,于是仅议贬秩。

赵贞吉因此大怒,上疏说:“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臣老矣,效忠无术,乞赐罢。”

他刚上任就乞归,皇帝当然不许,反而加太子太保。

近来赵贞吉又以先朝禁军列三大营,营各有帅,今以一人总三营,权重难制。因而极言其弊,请分五营,各统以大将,稍复祖宗之旧。皇帝觉得也好像有些道理,就命兵部会廷臣议。

不料兵部尚书霍冀因为上次这件事就与赵贞吉的观点不和,颇有些不以为然,说强兵首先在于择将,而不在变法,并举例戚继光、马芳等人。于是霍冀等乃上疏说,三大营宜如故。惟以一人为总督,权太重,宜三营各设一大将,而罢总督,以文臣为总理。皇帝觉得也有道理,于是暂时按照这个办了。

这么一来,事情就很明白了:霍冀、陈其学二人的政治立场是偏向高拱的,赵岢更是高拱“门下走狗小的赵某”,你赵贞吉一上台就算要拿高拱的人开刀,可我霍某人得罪你哪里了,你第一刀就砍到我兵部头上?我就那么好欺负?

结果就是高拱还没啥明确反应,霍冀反而先跟赵贞吉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