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马过江河
51041800000927

第927章 231.十年磨剑

此次秦燕之战,周长风先后共派出两路大军。第一支本是北燕朝廷的三路西北边军,再加上周长风自己攒下的老底子,人数大约在二十万左右,是为征北军。随着征北军的步伐踏入三晋之后,周长风又征召了近二十万壮丁,顶替了州府护城老兵的班;并将这一伙没见过血的“老兵”,组成了二路援军,也就是现在陈子陵手中的主力军。

北燕朝廷的户部籍册来看,三秦大地的在籍人口,大概不到三百万左右;其中女子去掉半数,老翁与儿童加在一起,则再次减半;所以粗略估算下来,即便籍册有瞒报的情况;但整个三秦大地的壮丁人数,绝超不过八十万这个数字。

只不过近年来三秦大地风调雨顺,民生富庶,新增人口极多;所以即便陈子陵将手中的四十万精兵全部败光、周长风也被迫放弃北伐的大计;但凭着余下的壮丁、以及尚未长大成人的婴孩,三秦大地想要圈地自保的话,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可如今齐返将这一批“截胡”的军械,辗转卖还给了周长风;除了坑了他一大笔银子之外,也给彻底失去谛听援助的秦军,多出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对于眼下的周长风而言,正面临着一道选择题:是再次强行征兆壮丁,凭借这批军械孤注一掷,强行推进北伐计划?还是就此忍耐下去,全军撤回三秦大地固守,休生养民,以待下一次战机的到来。

从结果来看,既然周长风花费了大把的银子,将这批已然在河东城下大放异彩的攻城器械,重新买回了自己手中;那么他就不可能将这一批攻城利器,堆积在仓库之中,任其慢慢烂成一块块的朽木!

也就是说,秦军第三次加征兵役、支援陈子陵的结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那么一旦陈子陵再次兵败,那么三秦大地的青壮年男子,也就基本消耗殆尽了!

不得不说,齐返玩的这一手釜底抽薪,堪称心狠手辣!

然而,这个极其残忍的结果,对于日后北燕朝廷平稳收复三秦大地,却有着一锤定音的效果!

长安城毕竟不仅仅是历史悠久、城防坚实的旧都;更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也是支撑北燕王朝半壁江山的经济中心。如此重要的一座城市,如果他日遭受战火摧毁的话,损失之大,令任何人都绝对无法接受。

皆时周长风已然无兵可征,北燕大军“入城换防”,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当周长安发现,自己被齐返耍了之后,早已经在心中将他挫骨扬灰了无数次;然而当齐返再次出现之后,仅仅三两句话过去,周长安便已然忘记了截胡之仇,反而把齐返“请”进了官驿休息;自己则与郑谦和王克农,讨论起了下一步的战略目标。

“哎……陈子陵那个畜生已经疯了,他带人在晋南烧杀抢掠之后,便转向走了禹河北岸、进入了中州境内。从前进方向来推断的话,他应该是打算由中州路冒险突进蓟州,成为石门城与并州城之间的一根钉子。不得不说,他的想法倒是十分大胆,可行性也极高;可最主要的问题是,他能过的了蔡宁那一关吗?”

周长安说完之后,便端起了茶碗,将目光投向了与他同出王放门下的郑谦。

“师弟切莫小看了陈子陵;蔡宁的老部下,被蠢蠢欲动的南康水军、牢牢钉在华江北岸!如今他手里只有两万新丁,这一仗打起来的话,还真就不大好说……”

“那您的意思是……?”

“中州路的事,我们已然帮不上忙、而且也不该帮忙!说来有些惭愧,卧牛城和莲花县的那根钉子,现在已经可以拔了。呵呵,我是真没想到,秦军之中会有这等胆大包天之人,竟敢在咱们数十万大军的眼皮子底下,唱了这么多天的空城计!”

眼下的河东城,已经彻底烂成了一片无人区,方圆百里杳无人烟。所以周长风如果增兵前线的话,除了强攻神都洛京这一条死路之外;就只有北上过龙门古渡、抵达卧牛城这一条路可走。

既然陈子陵已经带着数万大军转道进了中州,那么卧牛城中的数万秦军,显然就是一伙疑兵。

一直百无聊赖的王克农,一听郑谦这话,立刻激动地从圈椅中站起身来!他“扑通”一声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对周长安大声说道:

“末将王克农,愿在大帅驾前讨得此令,亲自率军前去夺回卧牛城!”

周长安摸了摸自己尚未痊愈的伤口,又扭回头来看了看郑谦;二人之间互相对了一个眼神之后,周长安便对着王克农反复摇起了脑袋:

“不成不成,绝对不成!王将军忠诚勇武、十年前也堪称军中一员虎将;但眼下毕竟年近五旬、多年来又身居要职、久疏战阵;万一在战场上有个闪失,我又如何向父皇交代啊!”

“这么说,殿下是认为末将年老体弱,不堪征战了?好好好,末将愿下立军令状!三天……啊不!两天、一天也成!如果我拿不下区区一座卧牛城,定有人会将我的头颅送到燕京城中,向陛下亲自请罪!”

周长安紧皱眉头、沉吟不语;而郑谦也及时跳出来“好言相劝”:

“克农贤兄,您如今已经不是当年的先锋大将军,而是朝廷正二品武官、是三晋总督,不必亲自上阵厮杀!依郑某看来,您还是把这个立功受赏的机会,让给军中那些后生们吧……”

“不成!什么狗屁军功、我王克农根本就不在乎!但这上阵杀敌的好机会,我可是眼巴巴地等了十年,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不能让!你们要是不让我上阵杀敌的话,我回去就写一封信,让陛下来评评理!”

“克农兄!殿下也是为了您的身体着想啊!这人老不以筋骨为能……”

“四十八岁也叫老吗?好好好,你们要是觉得我王克农不中用了,那就挑几个出类拔萃的后生,来跟我这老头子比划比划!……嘿,咱也别光说不练,你们等着,我现在就去殿下的亲卫营……”

“别别别!”

方才还一直稳坐主位的周长安,一听王克农犯了牛脾气,急忙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了过来:

“是我和郑先生有眼无珠,这次就派您去还不行吗?至于军令状不军令状的事、咱们不去提他;待攻城发起之际,您就站在队伍后面,负责给弟兄们压阵……”

“哼!既然殿下已然命我率军攻城,那么该选择何等战法,也就不劳殿下费心了!末将告退,军令状随后就到!”

王克农说完之后,一甩袖子,气哼哼的离开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书房之中。郑谦则望着对方的背影,语气颇显忧虑的说道:

“哎,激将的力度是不是重了一些……”

“没法子,毕竟咱们谁也无法预料,秦军的后续援军,究竟会在何时渡过龙门川;所以卧牛城必须尽早收复,我等才不会居于被动。”

正如周长安所言,由于他们对卧牛城的秦军,出现了错误判断;不但给三晋百姓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亡与损失,更贻误了围追堵截陈子陵的绝佳战机。如今亡羊补牢,陈子陵所部肯定是无法追上了;但必须要尽快收复卧牛城、死死扼住秦军三次增兵的必经之路。

放下书房之中的“师兄弟”二人不谈,单说负气而走的王克农,直接走出了并州城。

此时的并州城,已然是人满为患。除了郑谦与周长安带来十余万天佑军步卒、还有迅速收缩回防的五万晋州军、以及王克农麾下的两万督府军。讨回将令的王克农,直接回到了位于城东的督府军大营之中。

“王督……您怎么时候回营了?”

“少废话,传令下去,擂鼓、升帐,点员,配甲!”

王克农硬邦邦的扔给了传令官八个大字,大步流星的走入了军营之中。

三通鼓罢,王克农已然披挂齐整、手握一柄江湖人常用的柳叶绵刀,几步便跃在了将台之上。

“弟兄们,这一段时间,华禹大陆打成了一锅热粥,我看着真是眼馋得紧呐!天佑军的弟兄们,打的顽强勇猛,就连四殿下都身受重伤,着实给咱北燕人提气!可再看看咱们,一直都蹲在这并州城中,眼巴巴的看了四十多天,愣是连一口汤都没喝到!刚才,就在刚才,我从四皇子那讨回了一桩天大的美差!弟兄们,咱们终于能上阵杀敌去了!”

其实打仗这种事,对于普通士卒来说,绝对称不上什么好差事!大战之前危战溜号,也一向是军法官与督战队最头疼的问题。然而先锋大将出身的王克农,精心调教了十年的督府军来说,这场大战,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

这十年以来,他们跟着王克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整整十余年来,未有一日有所懈怠。时至今日,三晋督府军中,就连最普通的伙头军,放在任何一个二流军队里,都能成为标杆性的精兵。

终日打熬身体训练阵型战术、却始终得不到半次的实战机会;对于这一伙汗毛都积满了力气的壮汉来说,简直是太折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