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苏厨
51181200000083

第83章 开城

第八十三章开城

城门终于打开了。

眉山这样的小城池,能坚持七日,苏油估计也是到了极限。州府的做法,简直就是先将自己熬到半死。

这真要是有叛军打过来,怕是一波冲锋都扛不下来。

这次事件让苏油啼笑皆非,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莫名其妙。

听风就是雨,反应过激,拍脑袋下决定,处置失当……对了,肯定还要加上城里的争论不休——简直就是大宋施政模式的一个微缩型翻版。

算了,反正自己是受益者,苏油也就懒得计较。

城门一开,一个胖胖高大的身影便骑着毛驴跑了出来,来到土地庙便高喊起来:“明润,明润你还好吧……我去这是怎么回事儿?”

来人正是苏轼,一见两间大竹屋不由得大为惊讶:“这是你们建造的?”

转眼又看到林子里休息的土兵,吓得从鞍上滚了下来:“有埋伏!”

苏油捂着脸,觉得有些丢人:“埋伏你个头!那是雅州南边羁縻州二林部在藜将军麾下,城里都还好吧?”

苏轼摇着手:“先别慌着进城,快臭死了,说好今晚吃素!豆花饭便最好!城里可是三天前就断蔬菜了。”

苏油撇撇嘴:“懒得理你,我先进城与姻伯嫂嫂他们问安,豆花饭你让小妹安排。”

这时阿囤弥从土地庙中出来,好奇地看着这个高额头的高胖书生。

苏油给两人介绍之后,便对范先生和阿囤弥供手:“范先生,姐姐,我需要先进城给长辈们问安,顺便打听一下情形,史大,用骡车拉上粮食,送到程家杂货铺。”

苏轼说道:“当真料事如神,明润你如何知晓城中缺粮?”

苏油说道:“闭门七日,日耗五千斤以上,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不用深想便能得知。”

说完拍了拍他的肚子笑道:“嘿嘿,其实主要还是见你瘦了。”

苏轼看了一眼阿囤弥,厚着脸皮给州府说好话:“官员们也是守土有责,正好城外来了异族军士,这就更是应景了。行我就不回去了,现在的城里啊,还不如你这土地庙!”

……

眉山城中,还真有一股淡淡的异味,好在街面已经恢复正常,不少人正在开门打扫,准备重新以往的生活。

两大车粮食运抵程家杂货铺,围着购粮的人群声音顿时小了下来。

掌柜的声音这才显露了出来:“现在城门已开,不日粮食便会调剂过来,大家不要着急,就买一两天的,支应过去就好办了……哎哟小少爷来了?”

苏油跳下车来对周围说道:“坊市马上就要重开,不用急在一时,秾贼之事,纯属谣传。”

“大家尽管放心。很快城郊的粮食便会运入,我们这两车只是先驱。掌柜你先卸货,我去见姻伯去。”

进入程家,便见程文应,史洞修,石通,程夫人几人都在,边上还坐着两位官员。

一位是绿袍县令,扑买官酒坊的时候苏油已经认识,另一位相貌方正,身着朱色曲领大袖袍服,下裾加以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蹬革履。看服色便知当是知州了。

程文应便招手:“小油过来,见过太守,长史。”

苏油赶紧上前行礼,然后说道:“小子见过太守,贤令。对了,城外在藜将军,在土地庙已经住了七日,太守您看……”

知州对蛮族明显没什么好脸色,一拂袍袖:“错非蛮族近城,此事也不至于闹到如此地步!”

好你还真不讲理,苏油暗自腹诽,嘴上笑道:“此事断然不是坏事,二林部此来,是希望与眉山采购诸多产品,其中盐,茶,需得经过州县专榷,其利非小。”

知州皱眉道:“这事情,不是富顺监的事情吗?与我眉山何干?”

程文应却一听就明白:“太守,如今正是多事之秋,赶紧将他们打发走了事。真要放他们去了富顺监,沿途惊扰不说,万一和蛮夷交通勾连,朝廷追究下来,挑理儿说是从我嘉眉放下去的,对太守怕是会有些干系。”

知州略微点头:“程老,此次前来,本为商议平静州县一事,未料还有此波折。”

苏油暗暗叹着气,在心里喊到,喂!人家在城外等了七天了!你这什么态度!

赶紧笑道:“其实小子与他们相处下来,觉得蛮人性子倒是挺直爽的。此次前来,盐茶各六百贯,其余准备另购图书,铁器,织染,瓷器。正好各位东主都在,那就可以一言而决了。”

知州又皱眉了:“朝廷对蛮夷,都是推恩,给价偏高,这对我眉州,反而不利啊……”

史洞修说道:“太守,且听明润有何说法。”

苏油说道:“苏油在城外七日,已经了解了二林部的意思,此次雅州榷场不知为何改变了以物易物的方式,效法西军故事,引进钞引制度。”

“如此江卿四家便可接手这部分盐钞,自去富顺监粜盐,先用自家货物将之打发走。此为一便。”

“官府不用出面效仿商贾亲自转手货物,只需要按货值收足坐行两税,既方便了行事,又减少了胥吏均输劳顿,还不失体面。此为两便。”

“事由江卿出面,就算有了差池,双方也可以申告官府,由太守长史断决。大人既摘清了关系,还维护了权威。此为三便。”

“此事在内地诸州,税卡繁多,断然难行。但是眉山往南,过了雅州便是境外,蛮人定然乐从,这便是眉州独有的地利。”

“雅州那边既然发放了钞引,我们何妨顺水推舟?招纳商贾,坐地经营,几次下来,太守治眉,不费周章而政绩斐然。此为四便。”

“范文正公当年守陕西,以军费开榷场,年入四十万贯之多,无需扰费朝廷,而军食便足。”

“如今太守行此举,乃有故事可依。且有谤则雅州受之,有利而眉州独占,何乐而不为?似此当为五便。”

知州的眉毛跳了两下,似乎有些意动,加上仓场码头,这里边可操作的东西太多了。

苏油说道:“太守无需多做什么,只需宣慰一番,示二林部以恩即可。其余事务,有我们江卿世家代劳,以良品诱之。远人悦服,而盛治可期,太守声名,必将流播西南而存百世。”

知州点头,又看了看程文应和史洞修:“二老以为如何?”

程文应笑道:“不管是不是如小油说得这般天花乱坠,这总是一个机会。”

“后边的不敢多说,只这眼前一桩:各地谣言纷起之时,独贤太守开门而迎纳之,好言相劝,令夷人知恩而返,便已经可以算是一等功劳了。”

知州终于笑了,什么叫坏事儿变好事儿?全凭一张嘴。寺丞公当真不愧是开书坊的!于是拱手道:“既如此,本官也不好辜负父老拳拳之意,便去土地庙见见那位在藜将军。”

送走了知州和被晾在一边好久的可怜知县,便见两老一中一小四只狐狸心照不宣地嘿嘿直笑。

程夫人不由得没好气地一一点名:“父亲,史老,小石,小油,有点士绅气质好不好?”

苏油笑道:“这次利润不丰厚,二林部带来的盐钞不多,也就两千多贯,一半盐茶,好处归官府,所剩只有千贯左右。”

“不过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商道算是通到眉州来了,刚刚姻伯和世伯如此配合,应当也是想到了这点。”

程文应笑道:“老史,赶紧修书雅州,问问那边怎么回事儿,我这便写信去嘉州,还要跟成都府和转运司打听一番,看看这股风是怎么吹来的。”

史洞修说道:“小石也通过你石家的关系问问,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