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谁都有如此魄力到对手的公司去求合作。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是,竞争的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恨不得将对方彻底驱赶出市场之外,你降价百分之十,我就降价百分之三十,你买一赠一,我买一赠二,你把发布会开到北京大饭店,我就到凯宾斯基饭店,你请刘德华做代言,我恨不得请成龙。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明的竞争不过,就来暗的,因此很多市场就因此做烂做臭了。中国现代商战的挑起者和里程碑——因郑州亚细亚商场降价所引起的恶性竞争,让郑州至今经济未恢复,在全国人民面前都抬不起头。
“双赢”一词来自于英文“win-win”的中文翻译,营销学这样认为,双赢是成双的,对于客户和企业来说,应是客户先赢企业后赢,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应是员工先赢企业后赢。而中国的“双赢”模式是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与西方市场竞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其实,让合作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让共赢成为合作双方的共同目标,这不仅是人类社会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生物界中动物们的生存法则:
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到埃及。在奥博斯城的鳄鱼神庙,他发现大理石水池中的鳄鱼,在饱食后常张着大嘴,任凭一种灰色的小鸟在那里啄食剔牙。
这位历史学家非常惊讶,他在著作中写道:“所有的鸟兽都避开凶残的鳄鱼,只有这种小鸟却能同鳄鱼友好相处,鳄鱼从不伤害这种小鸟,因为它需要小鸟的帮助。鳄鱼离水上岸后,张开大嘴,让这种小鸟飞到它的嘴里去吃水蛭等小动物,这使鳄鱼感到很舒服。”
这种灰色的小鸟叫“燕千鸟”,又称“鳄鱼鸟”或“牙签鸟”,它在鳄鱼的“血盆大口”中寻觅水蛭、苍蝇和食物残屑。有时候,燕千鸟在鳄鱼栖居地营巢,好像在为鳄鱼站岗放哨,只要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一哄而散,使鳄鱼猛醒过来,做好准备。正因为这样,鳄鱼和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就是“共赢”。无论是小动物们还是人类,共赢绝对是最好的结果。不过,要实现共赢也没有那么容易——双方必须有互补的优势,有诚实合作的一员,有相互信任的约定或是协议……合作中的任何一方想要破坏合作的话,都很有可能从“双赢”走向“双输”。无论在企业界还是人与人的交往中,为避免对方得益自己受损而不惜破坏合作让双方都受损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地球变得越来越狭小,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少,南北差距拉大,国际关系复杂,要想在这种机遇中崛起,就只有抱着共赢的战略,才能够将自己积极发展。
“互利共赢”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一项能够付诸实践的主张,它既包含了对利益的追求,但又不止于对利益的追求,是更好的实现经济合作的基础,可以更快促进发展,实现双方共同发展,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选择。
为了共同的利益,同类企业或者生产替代品的企业也会暂时放弃竞争的关系,建立一定时间段的合作使双方受益。例如两家或者多家同类企业合作研发一种新产品,以共同对付外敌,而由一家企业研发的话,就会势单力薄。这时的合作可以加快进程,使全体受益。例如,日本的索尼、松下、日立等企业就有类似的合作,还有温州的打火机企业合作起来对付欧盟的反倾销从而获胜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在现代经济中,各个企业都是共荣共损的。竞争也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在竞争的过程中,让整体效率得到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竞争也是另一种合作的形式。把握竞争,做好合作,才会在竞争之道中获得共赢。
两倍的许愿机会让朋友成仇人:损人利己主动两败俱伤
在你举心动念准备行动的瞬间,你的所念所想如同为你后面的行动打基地,念头是歪的,行动执行再完美,最后都会功亏一篑。
从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风尘仆仆地上路了,发誓不达圣山朝拜,绝不返家。
不久,他们遇见一位白发圣者。圣者看到他们如此虔诚,就十分感动地说:“这里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但很遗憾,我就要和你们道别了。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一个教徒心里想:“太棒了,我知道我想要许什么,但我先不讲,因为先许愿就吃亏了,对方有双倍的礼物!”而另外一个教徒也自忖:“我不想让他得到加倍的礼物!”于是,两位教徒客气起来,“你先讲嘛!”“你年长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
两位推来推去,“客套”一番后,就不耐烦起来:“你干吗!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终于,一人生气了,大声说:“喂,你真是不知好歹,你再不许愿,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另外一人听了也很生气,没想到朋友居然恐吓自己!于是想,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这一教徒心一横,狠心说:“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很快,这位教徒的一个眼睛瞎了,而他的好朋友,两只眼睛都瞎掉了!
原本一件十分美好的礼物,但因人的狭隘、贪念与嫉妒,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让“双赢”变成瞎眼的“双输”!
经济学承认人的利己之心,承认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但同时,经济学也承认“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为如果把利己性再往前走一步,就变成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荒谬言论。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才会更大化实现自己的利益。
市场经济中,崇尚的道德应该是利己又利他,从根本上讲,这两点并非不可实现。如果市场上每个人都只为自己,自私自利,与邻为壑,甚至损人利己,最终结果还是损害自己,而为别人考虑的同时往往也会为自己带来好处。在社会生活中,当个人从利己的角度出发从事经济活动时,也同时可以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当企业财富增加,反过来又会增加个人财富,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同样,当你从利己的角度出发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会达到“利己又利他”的效果,反之,为了利己而做伤害别人的事,自己虽然会有一时之益,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你的所失一定大于所得。
有两个重病人,同住在一家大医院的小病房里。房间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人,因诊疗被允许每天有一个小时靠窗。但另外一个人终日都得平躺在自己床上。
每天下午睡在窗旁的那个人按时坐起的时候,他都会给另一个人描绘窗外的景致:他看到公园里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人们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玩球嬉戏,还有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每一分钟。朋友的述说几乎使他感觉到自己亲眼目睹了外面发生的一切。然而,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想:为什么只有他可以独享看风景的权利呢?为什么我不可以?他越想越不是滋味。他一定要换位子!有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尽管他感觉同伴的呼吸已经慢慢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死了,抬走了他的尸体。
过了一段时间,这人问医生,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床上。医生帮他换了位子,使他觉得很舒服。医生走了后,他用手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向窗外望去……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为了看到窗外的风景而起私心,最后的确如愿换了靠窗的位子,但他失去了太多,他失去共患难的病友,他的同伴失去宝贵的生命,他自己也失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你举心动念准备行动的瞬间,你的所念所想如同为你后面的行动打基地,念头是歪的,行动执行再完美,最后都会功亏一篑。
三个和尚会抬水喝还是没水喝:别让合作成为懈怠的由头
在我国很多国家级贫困县内,吃“皇粮”的人数极其膨胀,这些冗员大吃国家的财政预算、补贴,就连专项资金也被挪用……我们称之为“贫困的腐败”。
某水利局实行银行代发工资两个月后,职工们发现多出了34张“嘴”,有34名非水利局职工,都拥有水利局职工的工资账户。
经查实,这34张“嘴”都是水利局干部的亲属,其中21人是水利局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子女亲属。这其中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目不识丁的农妇,还有9名是正在读书的大中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