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效率之源,业绩的活水 (2)
模仿使人快速成功
佚名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陆军的训练课程中,射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训练的效果很差。有差不多30%的士兵不能如期达到及格,优等级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为此,美军训练机关找到著名的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希望他能对提高士兵的射击训练成绩有所帮助。
安东尼·罗宾接受了训练机关的请求。他来到新兵训练营,发现射击训练几乎是处于盲目和无规范的状态,每个人都要靠反复的实弹射击探索和掌握其要领,所以成绩的提高非常缓慢。
他找来十几名神射手,与他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交流感情,无话不谈,研究和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悉心观察他们的射击方式和技巧。
一个多月后,安东尼·罗宾总结出了他们共有的生理、心理及射击方式与技巧上的异人之处,在此基础上,编成了一本射击综合要领讲义。
随后,安东尼·罗宾将讲义发给准备接受射击训练的新兵,要求新兵先熟悉和领会讲义,再依照讲义进行实弹训练。经过很短时间的训练就进行测试,几乎所有的人都及格了,而列为最优等级的新兵人数竟是以往平均达到人数的3倍多。
让普通士兵模仿成功者,安东尼·罗宾的射击训练创造了奇迹。
模仿是上帝赋予我们的秉性,也是我们的基本能力之一。人生大部分的学习,就是从他人的成功要素中汲取经验。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们同样也能够做到,其捷径就是参照他们是怎样做的。
感悟:
要成功必须向成功者学习。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市场机遇的挑战,每一个事业目标,都有成功的案例,告诉你足够的方法,只要你愿意去学习和吸收,你就会达到目的。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说:“在我看来,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也就是说,如果我看见每个人做出我心羡的成就,那么只要我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代价,也就可以做出相同的结果来。如果你想成功,你只要能找出一种方式去模仿那一些成功者,便能如愿。”是的,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擅长模仿的人。模仿能使人快速成功。当你有那么多的典范可以借鉴的时候,为什么还要从头开始创造呢?
大部分成功人士的经历表明,其成功的方法之一,就是从他人的成功要素中汲取经验。别人能够做到的,你同样也能够做到。这跟你的意愿无关,而涉及你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参照别人是怎么去做的。有些人之所以能达到目标,乃是穷多年之功,历经无数的失败,才找出一套特别之道。
指南:
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是要用已经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你必须向成功者学习,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了解成功者的思考模式,然后运用到自己身上,再以自己的风格,创出一套自己的成功哲学和理论,这样将使你能更好地获取成功。
谋定而后动
佚名
大多数的同人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哪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大家对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除,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一向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辞:“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往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除了。
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感悟:
世间的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在你做一项抉择的同时,也请慢下手,仔细观察后再做决定,别让后悔找上自己。我们往往急于求成,却不免事倍功半、徒劳无功。与其如此,不如一次性调查清楚,研究透彻之后再行动。这样才能得到我们原本想要的结果。
工作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有时候,一个问题会摆到你的办公桌上让你去解决,问题本身已经相当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清楚,但是,不管你要冲向哪个方向,想先从哪个地方下手,在此之前,请你确保自己正在解决的是正确的问题,你所做出的将会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博恩·崔西认为,工作中第一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而非“正确地做事”。“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失去目的性,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理念。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都要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那么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直到发现正确的事情为止。
指南:
对时间的使用不能干了再算,而要算了再干。把要完成的工作,按小时、按天、按周的先后顺序排好,然后按计划逐个完成。在自己可控制的时间内工作安排紧张而有节奏,并尽力把不可控制的时间转化为可控制的时间,学会在不可控制的时间内处理事务。
如果你比对手更专注
佚名
我的朋友比尔是个成功的演说家和作家,喜欢在闲暇时间观察鸟类。几年前,比尔买了一幢新房子,附近草木葱茏。入住后的第一个周末,他就在后院里装了个喂鸟器。就在当天日暮时分,一群松鼠弄倒了喂鸟器,吃掉里面的食物,把小鸟吓得四散而去。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比尔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让松鼠远离喂鸟器,就差没有使用暴力了。但丝毫不起作用。
万般无奈之下,他来到当地一家五金店。在那儿他找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喂鸟器,带有铁丝网,还有个让人心动的名字,叫“防松鼠喂鸟器”。这回可保万无一失,他买下它并安装在后院里。但天黑以前,松鼠又大摇大摆地光顾了“防松鼠喂鸟器”,照样把鸟儿吓跑了。
这回比尔拆下喂鸟器,回到五金店,颇为气愤地要求退货。五金店的经理回答说:“别着急,我会给你退货的,不过你要理解:这个世上可没有什么真正的防松鼠喂鸟器。”比尔惊奇地问:“你想告诉我,我们可以把人送到太空基地,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把信息传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但我们最尖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不能设计和制造出一个真正有效的喂鸟器,可以把那种脑子只有豌豆大的啮齿类小动物阻挡在外?你是想告诉我这个吗?”
“是啊,”经理说,“先生,要解释清楚,我得问你两个问题。首先,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让松鼠远离你的喂鸟器?”比尔想了一下,回答说:“我不清楚,大概每天10到15分钟吧。”
“和我猜的差不多,”那位经理说,“现在,请回答我第二个问题:你猜那些松鼠每天花多少时间来试图闯入你的喂鸟器呢?”
比尔马上会意:在松鼠醒着的每时每刻。
原来松鼠不睡觉的时候,98%的时间都用于寻找食物。在专一的用心面前,智慧的大脑、优势的体格节节败退!
要做到更好,并不一定需要款式更新、功能更强大的电脑。它所需要的,是为了目标心无旁骛、投入所有的时间、发挥所有的才干。如果你比对手更专注,你就能将他们抛在身后。
感悟:
一个人要想成功,与学历无关,与出身无关。专注于一个目标,全力以赴,踏踏实实做事,照样能取得成功。清人胡林翼说:“凡办事皆须神情贯注。若心有二用,则不能有成。”职场上的失败者,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干,而是他们不肯集中精力专注地去做最应该做的工作,他们过于分散自己的精力,而且从未觉悟。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竭尽全力,就像凿井,他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开凿许多浅井,却不会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因此他们最终喝不到甘甜的井水。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全神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是每个高效复命者获取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只有将光与热聚焦到一个点上,才能产生最大的力量!画家专注于画板,音乐家专注于琴键,农夫专注于季节与大地。不管身处何种领域,当我们站在同样的起跑线,想要做出一些使人注目的成绩时,专注便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专注,我们会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虔敬之意;因为专注,内心中会泉涌般滋长出创造的快感与灵魂的愉悦;因为专注,我们会更容易接近成功的内核。当你能够一心一意去做每一件事时,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指南:
只有专注于你的工作,才能激发你的最大潜能,然后最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在当今时代,没有哪家企业、哪个老板会喜欢做事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员工。只有工作积极、注重效率的人,才能得到老板的器重与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