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低调处世的成败细节 (1)
改变恣意放纵的人性劣根
人生于天地之间,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这要求人能够不断战胜自身的各种劣根性,克服各种不良嗜好,严格地约束自己,以求更大的发展。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以后,各地的英雄豪杰纷纷响应,没多久,反秦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着一队人马最先开进了秦王朝的首都咸阳。都城中恢宏壮丽的建筑群,珠宝充盈的仓库,使众人大开眼界。众人纷纷钻进皇宫和仓库中,抢金夺银,闹得咸阳城内鸡犬不宁。
刘邦在兵士们的簇拥下,进了占地数十里的秦宫殿。他先来到前殿阿房宫,看见雕梁画栋的巨大殿堂,奢华无比的陈设,数以千计的美丽宫女,喜得头晕目眩,忘乎所以。
刘邦正浮想联翩之时,他的部将樊哙闯了进来。
一见刘邦那魂不守舍的样儿,便直着嗓子喊了起来:“沛公。”
“什么事?”刘邦头也不回,心不在焉地问道。
樊哙说:“你是要打天下还是只想当个富家翁?”
“我当然想打天下。”刘邦口中说着,眼睛却没有离开婀娜娇羞的宫女。
樊哙说:“臣下跟着沛公进了秦皇宫,你留意的不是珠玉珍宝,就是美娇娃,而这正是秦朝皇帝丢失天下的原因。沛公留此,就是重蹈亡秦的覆辙!恳请沛公立即出宫,到郊外驻扎。”
樊哙虽是刘邦的患难兄弟和亲戚。刘邦却认为他只不过是一员有勇无谋的战将,所以他的话刘邦根本听不进去。他很不高兴地说:“我们从关东打到关中,太累了。我只想在这儿歇几天,你就把我比做亡国的秦朝皇帝,真是胡说八道!”
樊哙又急又气,找来张良。张良对刘邦说:“沛公,你想过没有,你是怎样得以进入这座宫殿的?”
刘邦说:“是举义旗,兴义兵,一路攻杀过来的。”
张良说:“这正是秦王朝君臣荒淫无度、声色犬马,触怒了天下的老百姓,才使您得到举义旗,兴义兵的机会啊!秦朝皇帝因为骄奢失去了民心,沛公想取秦而代之,就要反其道而行,以节俭有度来争取民心。现在,我们的人马刚刚进入秦朝首都,沛公就带头享乐,老百姓会怎么看?他们会认为我们与秦朝君臣是一丘之貉,转而就憎恨我们、反对我们。失去民心,你就失了天下啊!”
刘邦听了悚然动容。
张良又说:“上行下效,沛公要享用秦宫殿中的财产、美人,将士们就会抢劫仓库与民宅。他们腰囊填满之日,也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瓦解之时。如今,素来忌恨你的项羽,正率领40万大军,日夜兼程,过关斩将,逼近咸阳。一旦双方干戈相见,我方军心涣散,如何抵挡得住项羽的40万强兵悍将?那时,沛公纵然愿意放弃天下,想去做个富家翁,也欲求无门了!”
刘邦听了,惊得一身冷汗,问:“照你说,该怎么办?”
张良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将军的话说得很对,希望你听从他的劝告,立即离开宫殿,赶快好好考虑一下,采取一些措施来安抚关中人民,争取天下的民心。”
刘邦听完张良的话,马上醒悟过来,下令撤出宫殿,封闭仓库,所有部队回到郊外的灞上驻扎。
世界上,唯有自己最可怕,也唯有自己最难以对付。
那些体悟佛理的人都知道,佛学的道理并不高深,也不需要特别去做。这样说起来似乎得道成佛很简单,可实际上几乎没有人能做得到。原因在于,没有人能够把自己完全控制住。人们免不了放纵自己,放任自己的情欲发展。青年人处于激情旺盛的年龄,控制自己更需要下一番工夫。
为佛之道,在一“空”字。功名利禄、酒色财气,说放下就放下,从此不再留恋牵挂。这就是四大皆空的“空”。
可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却自叹办不到。比如说要戒掉美色,本不是件很难的事,但是情欲一来,人们马上缴械。挣钱养家的事,大家都觉得挺俗气,但是一有赚钱的好机会,没有多少人会放弃。
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但人也有些想法超出了自身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自制,就是要控制住自己的各种欲望。“食色美味、高屋亮堂,凡人即所想得,但得之有度,远景之事,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也,故必须控制自己。否则,举自身全力,力竭精衰,事不能成,耗费枉然。又有些奢华之事,如着华衣,娱耳目,实乃人生之琐事,但又非凡人所能自克,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就不是力竭精衰的小事了,人必然会颓废不振,空耗一生。”
所以,尽管我们老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真正能立地成佛的却没有几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
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他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他敬而远之。一旦别人发现“原来他也有错”,反而会缩短与他之间的距离。
在好莱坞有这样一位国际知名演员:一次,他在进影棚演出之前,一位朋友提醒他,纽扣上下扣反了。他低头看了看,连声向朋友道谢并赶紧扣好纽扣。可等他的朋友走开以后,他又把纽扣上下重新扣反。一个年轻人正好瞧见这一过程,便不解地问他是怎么回事。这名演员说他扮演的是个流浪汉,扣反纽扣正好表现出流浪汉不注重形象、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一面。年轻人更是困惑地问道:“可你为什么不向朋友解释或者说这是演戏的需要呢?”
这位演员坦然地笑着说:“他提醒我是把我当做真正的朋友,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假如我一定要解释清楚,就极有可能让他认为我做任何事都是有准备的,有一定原因的。久而久之,谁还能指出我的缺点?”
人不是上帝,都不完美,都会犯一些错误。为了不断地完善自己,你必须给人批评你的机会。
安德烈耶维奇·法沃尔斯基是前苏联现代艺术家和写生画家,被誉为“苏联人民艺术家”。
他是现代木刻艺术学校的创始人,曾做过建造纪念碑和剧院的美术指导。法沃尔斯基作品的特点是含义隽永、形象鲜明,在木刻艺术上更是鬼斧神工,他于1962年被授予列宁奖金。
然而,每当法沃尔斯基给一本书画完插图后,他总是在其中一幅画的角上不伦不类地画上一只狗。毫无疑问,美术编辑一定要他把狗去掉,而法沃尔斯基却固执己见,非要保留这只狗。当争论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法沃尔斯基就作出让步,把画面上的狗涂掉。到这个地步,一般来说,美术编辑的愤怒就烟消云散了,绝不会再提出什么挑剔的要求。因为编辑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也就心满意足了:编辑的任务无非是修改一下作品。但更满意的是法沃尔斯基本人,他的巧计成功了——画将以他所拟定的形式出版。如果没有编辑所诅咒的那条用作诱饵的狗,编辑还不定要在画上改什么呢!
其实,适当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点儿,就等于把别人抬高许多。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有放置不下的敌意呢?既然人不是上帝,那么适当地犯点小错,相信别人都能够谅解。而且这些小错误也给了别人自尊心上的满足,这样,别人才不会因为嫉妒而恶意攻击。表面上看来,犯错是不好的,实际上却是给自己搭了一个获得好人缘的梯子。
真正的快乐在于减少欲念
汤玛斯·富勒说:“满足不在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累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贪欲会使人的精力和体力双重透支。放下贪欲,追求平实简朴的生活,是获得快乐的最简单的方法。
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都无法填满,贪多的结果只会是无穷尽的烦恼和麻烦;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使我们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这才是快乐的始发站。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速。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快,心里就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越多,当然跑得越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的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上贴,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
但是,等它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都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
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过度的欲望让蜈蚣步伐缓慢、举步维艰。人的心里一旦产生过分的欲望,终有一天,也会产生超载的现象,而这种负荷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
古人云“人心不足蛇吞象”,私欲的沟壑是填不满的,如果我们每天都去注意自己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那么将时刻处在痛苦的煎熬之中。
因为旧的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又来了,而且欲望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难以满足。所谓欲壑难填,就是这个道理。这样一来,人生哪里有什么快乐、幸福可言?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做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块布,当做换洗穿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喝牛奶生存下去。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然后带着这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