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过缤纷,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尊。事实上,你首先要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我选择了西门子,把生命、荣誉都交给她了。——西点43届学员 西门子执行副总裁 威廉·霍夫塔
西点课堂:建立崇高的使命感
西点军校一向以培养最优秀的领导人才为己任,希望学员们追求崇高远大的目标,努力做好手头的工作。自1802年创校以来,西点就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教学体系,希望“教人以品德”,培养出具有崇高使命感的优秀军人与杰出领导人才。
对于西点的课程,我们与其说它是一种策略或目标,不如说它是一套价值理念的哲学与实践。西点的教育课程范围很广,体系严格,涵盖了学员身体、知识和心灵的方方面面,希冀以此培养出一个健全勇敢、有使命感的军官。
与许多人所想象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相反,西点的士兵们思考得很周到、很细腻,经常把国家、人民、社会这些事关重大的使命放在心头。西点的教官们认为,并不是只有少数人天生具有当领导的特质,而是每个人都有成为领导者的潜力。西点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种潜力开发出来。
1979年2月20日,西点军校校长A·J·古德帕斯特中将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修订了教育方针的总论。
教育方针的总论规范了西点军校的使命:培养的每一名毕业生具备一名陆军军官所必需的性格、领导才能、智力基础和其他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效力国家,并且具备不断进步的能力,继续发展自己。
为完成这项使命,西点确定和完善了融智能、军事、体魄、道德伦理为一体的全面教育方针。这四个方面的教育方针较为准确地描述了西点军校为教育、训练和激励学员所实施的计划。四个方面是完整的一体,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可以为其他方面进行充实和补充。因此,具体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到良好的本科教育,又要考虑到受陆军的人文和技术复杂性支配的要求。学员既接受持续的军事项目教育,又可以获得多种机会,提高理想军官所必须具备的领导能力。而体育计划则把体质训练和体育教育紧密结合,以培养适应军队对身体条件的特别要求,以及在职业中进行模范服务所需的种种能力和品质。贯穿在上述各项教育之中的,是对每一个学员进行积极进取的道德精神品质的培养。
尽管西点军校的教育方针是较为系统的,但学校不期望学员以一种刻板的模式被动地来适应这种教育方针,而是期望以一种持续的、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联合实现教育方针的形式,顺利实现培养目标。军校强化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使4个年级的学员与他们的教育、训练和领导者之间建立互相合作的关系。塞耶是做出这种努力的先驱,继任的优秀者无不想方设法在构筑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上投入精力。在一些重要领域,诸如学员的学习态度、教官的战术以及学员自觉遵守荣誉准则和基本方针等方面,军校着力克服一种划分“我们与他们”的潜在意识,从而把军校变成共同的军校,把陆军变成我们的陆军,把国家变成我们的国家。由此及彼,通过共同关心军校,达到关心国家和发展个人的双重使命。
由于入学标准严格,只有那些真正显示出坚强的性格特征、高水平的智能、军事和体魄潜力的报考者才能有机会成为西点军校的学员。在接受这一机会的同时,考入者也就获得了迎接挑战的机会,一种为达到最佳水平奋斗的机会,一种承负更重责任的机会。虽然只有极少数学员能够取得最佳成绩,而且不会是每一方面都达到最佳,但学校仍然坚持要求所有的学员向最佳方向努力,并在各自的成长过程中,认识自身相对能力和极限,特别是认清自身未来要肩负的责任。西点认为,建立起一种达到最佳的追求精神比建立起一套测定能力的标准更为重要。这种精神成为西点人承担责任和做出最大贡献的试金石。
达到最佳水平,是通过不断超越自身而实现的。西点一直努力为学员超越自身创造各种条件。他们引导学员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并学会扬长避短,由此建立和巩固自己的优势,使强项更强,弱项相对更弱。在学员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中,除了怎样支配时间和资源以外,学员必须加强在错综复杂的思考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向全世界发表宣言,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发展战略。这个时候,西点军人看到了自己的责任,看到了自己的使命。他们似乎披尖执锐地伫立了很久,似乎在静静地等待着召唤。几乎每个学员都充满了成就感、责任感、使命感,并为这种召唤做着准备。
“现在轮到我了。”一位西点人如是说。
西点人的独特的方式和手段,营造了一种成就氛围,一种类似“以天下为己任”的群体氛围。
这种使命感使每个西点人对工作充满了责任与热爱,努力追求卓越,不敢有丝毫懈怠。
下面是一名西点校友的真实回忆:
“每一个从西点毕业的人都怀有这种使命感。在西点毕业30年之后的一天,我在五角大楼一间办公室里与我两个最好的朋友喝着咖啡。一个是西点同学汤姆·温斯坦,另一个是经由预官训练队加入陆军的鲍勃·黎斯卡西。这时我们都已是三星将领,都感叹着我们在华府——无论在五角大楼或在国会山——会碰到这么多一心只想往上钻营的人。
“汤姆是个精明的人,这时他担任陆军情报署署长。我问他:‘你为什么还是谨守着那套别人都不当回事的伦理与道德标准而活着?为什么不像别人那样也去钻营高位?’
“他想了一下才答复这个问题:‘当我进西点的时候,我只是个来自新泽西州、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我们在西点的四年里,他们教给我们的那套玩意儿你都还记得吗?好,我告诉你,我真的相信那套玩意儿。’
“是的,我也相信,那就是责任、荣誉、国家。”
西点人就是这样,哪怕退了役,进入了商界,仍把责任、荣誉和公司效益联系起来,视之为自己的使命,追求更完美的境界。
课堂启示:敬业者恒立业
只有在工作中尽心尽力、精益求精,员工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业绩与声誉,进而得到更多的可用资源和发展空间。那些对工作敷衍了事的员工由于缺乏敬业精神,没有做事的恒心与毅力,更加不懂得如何磨炼自己的个性,最终一事无成。
敬业精神来源于崇高的使命感,来源于你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因此,聪明的员工懂得树立远大的目标,尊重自己所在的企业,热爱每一份工作,而不计较职位高低、薪水多寡。他不仅仅是为了薪水和职位而工作,收获的自然也不仅仅是这些东西。
行动指南:尊重你的每一份工作
在工作中,很多人缺乏敬业精神,觉得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可以交差了,不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许多关键地方就在这种凡事“差不多”的心态下被忽略过去了。当前国内的许多知名企业的品牌含金量越来越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许多企业可以把检查人员“摆平”,即使出现问题也会与管理者进行内部交流,将不规范之处稍作整改后再获通过,缺乏严格控制、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员工如果缺乏敬业精神,就会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其表现之糟、业绩之差可想而知。
早晨的闹铃响了好几遍,尚佳食品公司的销售人员小王才从床上挣扎起来,脑子里第一个感觉就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他匆匆忙忙地赶往公司,早餐也顾不上吃。跨入公司大门,还是神情恍惚,坐在会议室,睡意矇眬地听着经理布置工作……一天的痛苦工作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小王上午拜访客户,结果遭到拒绝和冷遇,心情简直糟透了,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下午下班前回到公司填工作报表,胡乱写上几笔凑合一下交差……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平时没有花时间学习,从不好好去研究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从不反省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从不认真去想一想顾客为什么会拒绝,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一天算一天……这就是小王真实的工作写照。
到了月底一发工资,才这么点,真没意思,看来该换地方了,于是小王很牛气地炒了老板的鱿鱼。一年下来,他换了五六个公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就这样耗尽了,结果是“三个一工程”:一无所获,一事无成,一穷二白。
小王的失败就在于他缺乏敬业精神。这是对工作缺乏尊重的结果,也是对自己不够负责的表现。
《圣经·箴言》里有一句话:“你看见辛苦敬业的人么,他必将站在君王面前。”只有辛勤工作、爱岗敬业的人才能做出卓有成效的业绩,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与人生目标。当一个人视职业如自己的生命一般神圣,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时,可以说没有什么做不成功的事。
采访的时间被安排在下午6点半。等采访者进去的时候,发现整个大楼灯火通明,透过每一间办公室的玻璃隔墙,采访者发现,员工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工作,似乎没有谁准备“提前”下班。
曾有一家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企业接受某杂志的采访,采访者不禁惊诧道:“你们这里的上下班时间是不是同其他单位不一样?”
接待他们的副总说:“不!完全一样,其实早该下班了。也不是因为你们来就故意表现出这样子的,他们已经习惯于把一天的目标彻底完成再离开办公室,而各自制定的目标都是满负荷的。因此,你很难看到他们在晚上9点钟以前离开办公室。”
“那么,是不是早上要来得迟一些呢?”
“不会的,来晚了会没有停车位,反而更麻烦。”
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他们如此奋发呢?通过与那里员工的简单访谈,采访者了解到:这大概是因为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工作的人都始终存在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每一个人都试图把自己设计的程序更加合理化,试图使自己设计的程序更加有效率。当这个过程成为大家工作的常态时,谁也不认为每天多工作几个小时就吃亏了,反而觉得上下班高峰时段在路上塞车才是对时间的最大浪费。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中国台湾的计算机产业在最近的十多年来为什么如此发达,并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同那里的员工具有敬业精神,将勤奋变成常态的工作特点是分不开的。
2007年9月19日,57岁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他说,敬业奉献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当一名现代工人,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技能,单凭爱岗敬业的热情,是远远不行的。许振超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将“振超精神”名扬四海。“10小时保班”服务品牌为顾客提供了超值服务,吸引了全球各大船运公司纷纷在青岛港上航线、换大船。
2006年青岛港集装箱达到770.2万标准箱,位列世界第11强。许振超积极响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按照青岛港“管理挖潜年”的要求,多方试验在冷藏集装箱上加装节电器,仅2005年就节约电费600万元,投资回报率达到60%。自2006年以来,他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领衔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在全部77台轮胎吊投入使用后,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噪音和尾气污染大为降低,接近于零。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为什么会有振超效率?许振超能够将下面的一帮子人领起来。在许振超的带动下,他的绝活、振超效率,80%以上的人都已能熟练掌握,许多工人还掌握了新的绝活。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已不仅是许振超一个人的力量,更是许振超带动下的团队的力量。”2007年5月,“振超团队”连续6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作业世界纪录。2007年上半年,青岛港集装箱完成吞吐量460多万标准箱,许振超正带领着“振超团队”向全年900万标准箱的目标前进。
挪威作家汉姆生说:“热爱他的职业,不怕长途跋涉,不怕肩负重担,好似他肩上一日没有负担,他就会感到困苦,就会感到生命没有意义。”工作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径,唯有对它充满尊敬之意、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才能胜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敬业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表现,更是荣誉的象征,唯有生命可以承载。聪明的员工懂得追求卓越要从尊重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