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
5209800000030

第30章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思考(1)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当今世界,国际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内在深化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原有的妇女发展格局已经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妇女问题呈现出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研究十分迫切和艰巨。应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基本理论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基本理论的指导思想,如何在实践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如何吸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女性学学科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解放的目标和途径,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妇女发展问题等等,下面,我们仅就上述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已有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做一个粗浅的梳理。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从20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使中国妇女获得巨大的解放。新中国建立五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妇女的解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中国现实妇女问题十分复杂,其中有的是历史的积淀,有的则是在近年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二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传入对一些人的思想也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在实践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对妇女解放运动指导思想的认识,也发生过一些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问题上。有人认为,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体系,一种观点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妇女解放的部分论述已经过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妇女发展的需要。但是,多数的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体系是存在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把握其精神实质,而不是僵化地照搬经典作家的原著,也不是机械地去解释个别论点,断章取义。关于这一点,经典作家说得很清楚:“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一般说来,方法是在科学认识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发生联系的中介,这就决定了一切方法都有两个特点:在主观方面,它受着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支配;在客观方面,它反映着特定认识对象的性质和特点。研究方法自高而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哲学的方法、一般科学的方法和特殊科学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属于最高层次,一般科学的方法和特殊科学的方法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哲学方法的支配。

按照这种分类,如果把女性学研究方法看做一个系统的话,它的基本观察和思考方法是从历时态的性别——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的研究方法,即从“人”切入,以男性作参照,对女性聚焦,从而解答女性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研究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女性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研究之处。女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女性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等角度对女性和各种女性现象普遍具有的性质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研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称之为女性学研究中的一般科学的方法。

女性学最高层次的研究方法是哲学方法。这就是说,要解析社会性别是如何被建构的,性别等级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被复制、被再生产的,男性中心文化构成要素是什么,它与权力、资源的占有与分配是什么关系等等,都必须把它放到一定的社会历史范畴之内,去考察它的历史起源与它的前提,考察它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以此为根据去认识它的现在和推断它的未来。同时,还必须分析当时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以及经济关系和文化状况,这样才能得到动态的、多维的、完整的女性图景。譬如,女性学研究的“女性”,是作为人类一半的整体的女性,要解析她,需要性别的视角,更需要历史主义的态度。女性是实践活动着的女性,如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样,女性的本质是女性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女性生命周期中“三期”(经期、孕期、生产哺乳期)所特有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决定了她有别于男性的个性特征;女性的发展演变与人类的发展演变具有不可分割的同步性,无论女性的本质特征,还是她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态势,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女性存在状态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只能放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去发现和揭示。

作为千年伟人,马克思所创立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哲学不仅超越了西方古典哲学,也坚实地超越了西方现当代哲学。马克思把哲学对世界观的研究建立在人的现实和实践的基础上,充分注意人对自然的影响,既肯定了自然界对人的先在性,又超越了纯粹的先在性,解决了人与对象性世界如何相处的这个至今还令西方现当代哲学家们困惑的问题,也克服了他们在转向现实生活和实践上的唯心主义倾向。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苏东巨变后,在不少人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的时候,在1993年美国的一次大会上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的幽灵》的演讲,他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精神”。他还说:“人们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接受它的有’活力‘的部分”。西方著名思想家福柯在他的《知识/权力:访谈录和其他作品录》中曾明确指出:“写历史而不使用与马克思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一整套概念,不把自己置于被马克思所定义和描述的思想层面,这在当今是不可能的”。

写历史是如此,研究女性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同时,我们更“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新时期的妇女运动实践”。“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针对中国现实的妇女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封闭、凝固的东西,而是一条探索真理的长河。“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事实上,一切真正的科学体系都是具体时代的产物,而不是哪个天才头脑的主观臆造,它的有价值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不是无源之水,它的产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早期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无产阶级的悲惨在那个时代是极为显著的。他们对当时女性生存与发展实践的概括与总结,受到其所处时代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因为每一代人都只能在他们那个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他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所以任何时代的妇女解放理论,不管它多么具有预见性,从根本上说都只能是它所在的那个时代女性存在与发展面貌的反映。这就决定了任何时代的妇女理论所达到的客观真理性和知识的全面性都是相对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丰富和完善。随着时代的推移,当今世界,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其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必须向前推进。

当前存在的妇女问题与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产生时的妇女问题相去甚远。我国国内出现的一些新的妇女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找不到现成的解说,考察、解析这些问题成为女性学研究的现实课题。要针对中国现阶段女性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进行科学地解析和论证,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中国现实中的妇女问题十分复杂,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表明,中国男女两性社会地位总体差距和分层差距仍然存在。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以2000年12月1日为时点,这是继1990年第一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后组织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大型抽样调查。这次调查将“妇女地位”定义为“不同群体妇女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与男性相比较的权利、资源、责任和作用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调查数据既显示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妇女社会地位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参与、教育、婚姻家庭、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社会性别观念等八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同时调查数据也反映了当前中国妇女地位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七个方面:

(1)女性在业率降低,再就业困难。统计结果表明,2000年末,18岁至64岁的城乡女性在业比例为87.0%,比男性低6.6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城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均有下降,男性从90.0%降至81.5%,女性则从76.3%降至63.7%,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下降幅度更大。国企下岗女工普遍感到再就业困难,她们中的49.7%的人认为自己再就业时受到年龄和性别歧视。

(2)男女两性收入差距成扩大趋势。十年间,在业女性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男性的收入差距却明显拉大。1999年城镇在业女性包括各种收入在内的年均收入为7409.7元,是男性收入的70.1%,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7.4个百分点;以农林牧副渔业为主的女性1999年的年均收入为2368.7元,仅是男性收入的59.6%,差距比1990年扩大了19.4个百分点。女性较多地集中在收入偏低的职业,在相同职业中女性职务级别有比男性偏低。农业比较收益不高和农业劳动的女性化趋势,是农村妇女收入低于男性的主要原因。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农村妇女比例为82.1%,比男性高17.4个百分点。

(3)农村女性教育水平与男性差距较大。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2.3%,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58.8%的女性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

(4)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依旧然偏低。妇女参政明显地呈现出“倒金字塔”的结构,基层班子女干部与高层严重短缺,女干部任正职的数量偏少。对1184个村委会班子的统计,任村长的女性比例为2.3%,在全国各级领导班子中,在正职岗位上的女性是4.1%。

(5)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妇女享有健康服务仍有差距。在农村,35岁以下的孕产妇仍有24%的从未做过产前检查,西部地区这一比例为35.9%。

(6)家务劳动依然主要有妇女承担。85%以上的家庭日常家务劳动是由妻子承担的,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的时间为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

(7)传统性别观念仍有较大影响。对“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53.9%的男性和50.4%的女性表示赞同,有34.1%的人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尤其引人注意的问题是,2000年18-34岁的青年女性中,42%的人赞同“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年龄是影响性别观念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人群的特征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特征。1990年性别观念与年龄普遍正相关,老年人的性别观念是在改革开放前’妇女顶着半边天‘、’男女都一样‘的社会氛围中形成的,中青年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成长的,他们之间平等观念差别不大,都落后于老年人。这说明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0年间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低龄化”。

对于上述问题,需要我们以正确的研究方法,以“问题化”的研究意识和“推进性”的研究态度,通过对新的社会实践和女性活动中出现的这些复杂而深刻的矛盾、所提出的重大而急迫的现实问题的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通过建设新的女性学理论形态和工作实践来得以解决。

二、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吸收了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妇女问题的许多深刻见解,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重要特点。

在如何对待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态度上,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往往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西方女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妇女解放理论与资产阶级妇女解放理论完全对立起来。当然,无论是理论观点还是研究方法,两者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分析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及其历史演变,指出了妇女解放的途径和目标。而西方女性主义是在西方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思想中出现的,因此,在西方社会出现过多少种社会思潮,也就伴随着产生过多少种女性主义理论,理论渊源上的多元化,致使西方女性主义复杂纷呈。但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基本共同点,即两者都是以妇女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都关注妇女问题、探讨妇女解放的条件、目的,都是为妇女解放服务,致使两者之间又互相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