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兴汉使命
52346200000038

第38章 唐周告密

张角虽然无心权势,但是他一心振救万民,替自己引虎噬人的恶行赎罪。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心为了天下百姓谋求福祉,却落入了张宝的圈套,百万黄巾军民,眼看就要沦落为二弟张宝谋取私利的工具,可是到了这个地步,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张角心想,以张宝的品性,一旦成事,那天下百姓可就遭罪了。

张角自言自语的说:“早知如此,不如放弃吧,死百万人,总好过几千万人一起水深火热的好。”

张角唤来唐周的时候,咳出了一口黑血。

唐周是张角最喜爱的弟子,也是他最信任的弟子,没有之一,于是就说:“小周呀,为师命不久矣!”

唐周大惊失色,忙问道:“师傅,这是怎么回事?”

张角说:“二贤师张宝,阴谋暗算为师,想要夺权大权,黄巾军的分裂,已经成了定局,无力回天。师傅对你的承诺,只怕是无法实现了。”

唐周问:“师傅,那我该怎么办?”

张角说:“千万不能让张宝贼子的阴谋得逞,你去洛阳吧!”

唐周大哭说:“师傅,弟子纵然是身败名裂,也要让贼人张宝,不得好死!”

张角借着传递起事消息的缘由,把唐周派到了洛阳城。

唐周到了洛阳城之后,找到了省中主事官员袁隗。按照师命向他报告了黄巾军准备起兵造反的消息。

第一个被出卖的,就是大师兄马元义。

不仅如此,还亲自领着袁绍袁本初,带着三百袁府的家丁,生擒了对他毫无戒备之心的太平道大师兄马元义。

马元义独木难支,在斩杀了五十余名袁府家丁之后,力竭被擒。

袁绍立功心切,迫不及待的想要从马元义口中审问出洛阳城中的黄巾军奸细。

马元义宁死不屈,在酷刑的折磨之下,依旧高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就凭借着十六字的口号,马元义让袁本初见识到了黄巾军人的忠诚。

汉帝的旨意下来了,诏书上说:黄巾军大渠帅马元义,顽固不化,不识时务。既然审不出来,就不要再审了。反正唐周在手,还怕问不出几个奸细余孽吗?着令三天之后,菜市口行刑,五马分尸,以儆效尤。

临行刑之前,唐周为了顾全兄弟情义,就对袁绍说:“袁大人,我与逆贼马元义,毕竟是师兄弟一场,还请允许我活祭他,让他死个明白。”

袁绍少年心性,认为看着师兄弟反目成仇的样子,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于是就对唐周说:“唐大人告变有功,区区小事,本初乐意成全,记住,你只有一刻钟,要长话短说。”

唐周点了点头,倒了一碗酒,放在马元义的嘴边,小声的说:“大师兄,师命难违,做师弟的欠你的,只能下辈子当牛做马,偿还与你。”

马元义闻言大惊,语无伦次的说:“不可能的,怎么会是师傅?”

唐周问:“师兄能够主持洛阳大方,二贤师出力不少吧?”

马元义说:“二贤师为了黄巾军殚精竭虑,我等依令行事,有什么不妥吗?”

唐周又问:“师兄就没有想过,为什么三贤师会对二贤师讳莫如深?”

马元义大义凛然的说:“三贤师不识大体,我等师兄弟,肯定不会服气的。”

唐周见马元义丝毫没有觉悟,再问:“师兄真的认为,二贤师能够成事,精于算计又怎么样,还不是被师傅玩弄于股掌之间,师兄,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你还没有想明白吗?”

马元义傻眼了,咆哮说:“不可能的,师傅怎么可能用自己的声望和性命,来算计二贤师,算计我等!”

唐周说:“师傅只有六个月的性命了,下毒的人就是二贤师,你们这些支持二贤师架空师傅的人,都是帮凶。深受师傅恩惠最多的大师兄,却是最不了解师傅的一个人,大师兄,你真可悲!”

马元义问:“就算二贤师继承黄巾军的大业,又有什么不可以吗?”

唐周说:“师傅知道二贤师的品性,宁愿自毁基业,也不能让天下百姓遭受大难。大师兄,该说的,我都已经说了,你已经与师傅的意志背道而驰,死有余辜,认命吧!”

马元义终于明白了,他一直坚持的黄巾军大义,竟然是大贤良师置气的玩物而已,一阵哈哈大笑之后,大声怒吼:“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马元义说完,慨然赴死。

唐周则继续出卖封谞等人,汉帝大怒,也打算将封谞五马分尸。所有的朝中大臣一致上书,奏请诛杀封谞。

张让等人本来想明哲保身,可是朝中大臣的咄咄逼人,反而引起了中涓团队的反弹。

这本来是处置黄巾军奸细的事情,竟然演变成了外戚团队与中涓团队的政争。

张让等人物伤其类,自忖道,一旦封谞被处死,外戚大臣一定会大做文章,想方设法弄死其他人。

不管封谞有没有错,都不能死,一旦死无对证,剩下的十常侍成员就百口莫辩了。

张让仗着汉帝的宠信,便秘密上奏说:“陛下,马元义谋反,证据确凿,死有余辜!可这封谞五肢不全,享尽了荣华富贵,说他是黄巾贼的内应,老奴可是不信。一定是那唐周牵强附会,想要彻底的架空陛下,将老奴等人一网打尽。老奴请陛下当殿赐死,以免落得个附贼的罪名。”

汉帝心想,封谞作为自己的家奴,深受信任,料那张贼,也给不了更好的东西,除非那玩意儿能重新生长出来,这可是天方夜谭,谁信呢?看来这封谞,只是朝中大臣对付阿父的前奏。一旦封谞死了,朝中大臣按律诛连,阿父就会必死无疑。

汉帝为了保全张让,于是就命令将封谞暂时的关押起来,由赵忠亲自看管。

汉帝为了以示公正,第二天临朝,就当着朝臣们提出了心中的疑点,众朝臣为了摆脱挟私报复的嫌疑,只得让张让亲自审讯唐周。

唐周自知必死,抵死不愿意替封谞脱罪。

张让用尽了手段,才让唐周屈服,封谞这才幸免于难。

十常侍的危机,终于解除了。

汉帝恨唐周反复无常,又构陷身边的中官,便把奄奄一息的唐周交给了封谞,报仇出气,还赐下了金银珠宝,替眼中的忠奴压惊。

封谞虚惊一场,为了避免夜长梦多,第一时间弄死了唐周,不给袁隗等人展开营救的机会。

当国舅何进写好奏章,想要送进皇宫的时候,却被家人告知:唐周的尸体已经送到了袁府的大门之外。

何进只好烧了奏章,选择性的忘记了唐周这个人。

唐周虽然死了,但是他在洛阳城中闹出的风波,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汉帝君臣一直在自导自演的太平盛世中醉生梦死,却没有想到黄巾军却在眼皮子底下拉起了队伍。

本来互相争斗的两个团体,却破天荒的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意北军出动,武力解决黄巾军的反叛。

汉帝总算英明神武了一把,派卢植北上冀州,攻打黄巾军主力。

另外两支偏师,皇甫嵩进击屯据颖川的波才。

宛城近在咫尺,首当其冲,名将朱隽,奉命征讨。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汉室的战争机器高效运转起来了,十常侍罕见的没有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军粮备足,军械整饬之后,大军誓师出征。

就在汉室大军向着黄巾军据点开拔的时候,远在幽州南山城的刘正,坐在主位上,看着议事厅里的一众文武。

刘正说:“各位,小人物也能创造历史,那唐周不过是无名小卒,却引动了影响深远的黄巾风云。汉室硕果仅存的三大名将分兵出击,这可是犯了兵家大忌。想来用不了多久,汉室就会传诏天下,让各州郡募兵自保,协同剿灭黄巾军。大家都议一议,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

贾诩说:“司令,我认为应该主动出击,占据天下大义,这是兴汉军名正言顺的成为一支合法的队伍的最佳机遇。”

郭嘉说:“司令,兴汉军到了出动的时候了,三路汉室大军人手不够,一旦打下一个地方,为了避免俘虏拖累,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兴汉军只有占据先机,才能挽救更多的人。”

鲁肃说:“大家先不要想着打出去,先守好家再说。黄巾军虽然是乌合之众,但是人多势众呀。以一当十,这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我认为先搞定范阳郡这一带的黄巾军,奉了刺史大人的命令之后,再整军杀出幽州,才能得到更好的认可,咱们兴汉军可是一支私军,还没有拿到合法的编制呢,正好可以从幽州刺史手中拿到正式的任命书。”

荀攸说:“兴汉军自成一体,躲在南山城,那幽州刺史也不敢来找麻烦,如今有了好机会,替兴汉军正名的日子已经到来了。一定要让刘君郎公明白,必须要满足兴汉军的诉求,否则后果自负!”

沮授说:“涿县之内,兴汉军怎么动作都不怕。如今兴汉军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正名一事,刻不容缓。”

刘义说:“司令,军械储备已经达到预定的规模了,可以应对短期内的战事。”

赵云说:“司令,救人如救火,快下命令吧!”

其余众将一致上前请命,刘正见士气可用,便说:“诸位,战事一旦展开,后果难料。我命令:太史慈部两栖战队,与当地的屯垦团协作,负责黄河北岸的防务,不允许青州黄巾军的一兵一卒渡过黄河,坏了兴汉军的根基。海军舰队立即停止训练,进入战备状态,在青州外海游弋,遇上逃难民众,护送到净海城中,充实人口,开拓周边。北方由第二军主力布防,主要是不能让北平太守公孙瓒有机会偷袭南山城,汉升兄,贾参谋长,你们的任务很重要。南山城要是被公孙瓒夺走了,兴汉军就会失去根基。这里可是咱们唯一的家,楼桑村就是家门口,不容有失。据我估计,幽州本地的黄巾军不成气候,最大的原因是咱们的存在,流民全部进入了南山城,家有恒产的百姓,自然不愿意投黄巾军。冀州黄巾军势力庞大,肯定会从西面的乐陵关进犯范阳郡。乐陵关是幽州的门户,更是范阳的门户,还是兴汉军的西大门。我打算亲自带领第一军以及亲卫团坐镇乐陵关。郭嘉随军,鲁肃依旧坐镇南山城,支应四方。大家分头去准备吧,先遣部队尽快出动,以免错失良机!”

刘正还是第一次采取四面防守,毕竟黄巾军的破坏力实在是太大了,他也不敢有任何的粗心大意。

唐周的背叛,不仅令黄巾军浮出了水面,兴汉军也不得不正式的登上历史舞台,与枭雄们一起纵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