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黄河诡事:血色迷钟
52415000000741

第741章 秦皇政寻药记

秦皇政为了他东巡的时日能够少一些,换而言之,就是讓他在求仙药的路上能少走些弯路。

他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从秦一统江山的前两年时开始,嬴政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有出今高陵通上郡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秦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

嬴政下令修的“轨路”,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行进中,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

嬴政结束了周末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统一大业完成后,嬴政为了申张秦法、宣扬威德,为了考察军事和政务,也为了求神问仙、祭祀天地,於是,嬴政决定进行巡游全国,以彰显神威,宣扬皇恩之浩荡。

秦始皇二十六年,嬴政一统天下后,就急不可待地频繁出巡,以图通过宣德扬威,使六国旧民从精神上对其臣服,以达到安定天下,成就万世之业的政治目的。从二十七年到二十九年,短短的三年内秦始皇就在旧六国的领地上巡游了一遍,在各地刻石颂功,涉及范围甚广。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秦始皇在以宣德扬威、安宇天下为目的的巡游中,有许多个重要的活动区域。

在秦皇政东巡的意图中,还有一个政治目的不容忽视,这就是所谓“东南有天子气,因东游以厌之”。秦统一后,吴楚之地仍潜伏着取秦而代之的政治基础和浓郁的不满情绪,秦皇政视之如心腹之患,故借巡游和视察政务,予以镇压抑制。后世有不少文献记载了他在巡行吴楚之地过程中,采取更改地名、挖断地脉、修筑厌气台等种种手段破坏金陵、朱方、剡山、徐州等地“天子气”的活动。

秦始皇频繁出巡除其政治目的外,也与秦人的文化传统及秦始皇本人的个性特征有关。秦人好慕远行,有其悠久的文化传统。秦国国君多有不辞辛劳,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频繁远行的历史记录,而以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为甚。及至始皇,有所谓“勤本事”、“夙兴夜寐”、“朝夕不懈”、“视听不怠”, 以及“至以衡石量书, 日夜有呈,不中呈不休息”的勤政风格。使得秦皇政事必亲躬,到实地去体察民风民情,做政治巡游。故而秦始皇为帝期间频繁出巡,既有其政治目的,也有秦人文化传统和秦始皇本人性格特征的驱动。

也有说秦皇政笃信佛教的,秦国时普遍盛行多神崇崇拜,神权思想支配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及至始皇,神学思想在其十余年短暂的统一帝国历史上,成为其统治的支柱之一,当时全国各地的山山水水无不有神存焉。从其分布看,一是东方的神学思想和神祗,以齐地即山东为中心;一是秦人本土的神学思想和神祗,以陕西西部为中心。东西方的诸神,组成了秦王朝的众神之舟,这是先秦及秦王朝时的宗教文化背景。而宗教背影,也恰恰说明了秦皇政坚信长生不老之传说。一边东巡,一边广寻天下名山古刹,走的地域多,自然寻药的机会也就会越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推崇五德始终说,到泰山封禅,在各地祭祀天地山川鬼神,“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这不是秦皇政的迷信,而是整个封建时代的迷信。嬴政於称帝后的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去泰山封禅,在先后两次巡游东南吴楚之地的过程中,有‘过彭城,斋戒祷祠,”“浮江,至湘山祠”,“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上会稽,祭大禹”等祭祀活动。秦人虽居西北内陆,但秦雍地神祠有所谓“四海”之神的记述,表明秦人对于海神,也有虔诚崇拜的意识。齐地是秦帝国东方神学思想和神祗的中心,属于齐人神秘主义传统文化崇拜对象的“八神”,其祭祀之地大多位于海滨。“日主”祠成山,“月主”祠莱山,“阳主”祠之罘,“四时主”祠琅邪,“天地主”祠泰山、梁父等。所以,怀有虔诚宗教情感的秦始皇四次巡游齐鲁海滨,并多次登临之罘、琅邪、成山等地。

此几处名山大川,无一处不是名地,更无一处浪得虚名,同时,也是民间传说中,有长生不老之神药的最佳去处。

秦始皇推崇五德始终,又迷信封禅说。但是,鬼神的魔力对于秦始皇还不限于此,在祈祷天神护佑其帝王基业的同时,还滋生出另一种强烈的欲望,这就是长生不老,由此引发求仙与求不死药的狂热行为。

由于燕齐濒临渤海,常有海市蜃楼出现,燕齐之地的人们便结合传说中的海外国度,组合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神境仙界,故而方术文化传统悠久,至始皇时,之罘、琅邪、成山等地,仍是方士们活动的中心。当秦皇政第一次巡游至琅邪时,燕齐之地的方士们就闻风而动,云起雾和,“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斋戒,与童男女求之。’齐人方士的上书正合秦皇政的心愿,从此,始皇帝便与当地一群方士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秦始皇时代狂热的求仙活动由此而始。秦始皇三十二年东巡,到碣石,找到燕人卢生,让他求羡门高誓去找神仙,又让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药。

秦始皇三十七年,最后一次出巡时,秦始皇有所谓“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的举动,可以看作秦始皇亲自进行海上求仙的努力。对于死亡恐惧,对于长生不死的痴迷,在方士们“不死之药殆可得也”的蛊惑下,使秦始皇每次巡游都要在海滨逗留较长时间,寻寻觅觅,为探求虚无飘渺的海上神仙传说进行了毕生的努力,直到死都还奔波在寻仙的途中。

方士们所述的海中三山,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影,秦始皇多次海滨巡游,进行求仙及不死药的努力,连神山的影子都没见到,这是必然的结果。然而“意得欲从”的始皇帝,是不满意这种结局的。

秦始皇对於长生不死的渴望,以及到死的执迷不悟,并没有给后代的帝王们以警示。

长生不老本是虚幻之事,如同点燃之蜡燭一样,祗有油尽燈枯,耗尽所有的那一天。

焉有越燃越长之道理?

人生,就是一枚点燃的蜡炬,只有去程,没有回程。

就如嬴政一样,东巡巡药,巡的却是,客死他乡。

當他再踏上归途之时,已经是一具腐爛發臭的尸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