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5242400000015

第15章 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5)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西方不再追求一个惟一的经典艺术史,艺术史研究要面对的是整个人类文明所创造出的艺术。这就使得艺术史这门学科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从纵向上来说,可一直追溯到史前艺术,从横向上来说,它要涵盖世界各地的各种传统艺术。艺术史学家们为了理解人类创造的数不胜数的艺术品,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形式分析、生平事迹研究、主使人和观众研究、文化研究。形式分析是指研究艺术品的颜色、线条、笔法、构图等艺术要素。生平事迹研究是指研究艺术家的背景和决定其创作的个人精神因素。主使人和观众研究是指研究艺术家曾以何种方式受他人委托作画,或者通过作品向受众表达了哪些观点。文化研究是指研究艺术家在艺术品中所表现的时代精神与所代表的社会价值。

史前艺术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与新石器时代的艺术。目前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主要是一些洞穴壁画或岩画作品,这些作品多以大型哺乳动物的形象为主。对艺术史学家们而言,这些作品充满魅力却又谜团重重。我们大都同意这是史前的猎人与采集天然植物的人所创作的作品,至于创作的目的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第一种理论说,洞穴壁画是个人艺术的表现形式,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的人却说,只有到了近代,艺术才被看成是一种自我表现,这种观点只存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在史前社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种理论认为,画壁画是为了悼念被宰杀的动物。把动物的形状画下来,可以起到巫术的作用,达到对动物的控制。但据人类学的考证,旧石器时代的人多吃小动物,而洞穴里所画的大多是大型动物。第三种理论认为,洞穴壁画的目的是教育年轻人认识动物并学习捕猎技巧。反对者认为,有些壁画画在人很难到达的地方,不可能用来做教育的工具。第四种理论认为,洞穴壁画是原始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反对者的理由是,有些壁画是画在洞穴的角落里,并不适合举行宗教仪式。第五种理论认为壁画与图腾崇拜有关,原始人用一种动物来代表自己的群体。但大部分洞穴里分别画有好几种动物的形象,所以这一理论也难以服众。另外,有的学者认为,动物画是用来赞美人类的本能与繁殖生育能力的,也有的学者干脆说,壁画是原始人用来装饰自己的住所的。

上述争论也显示出了研究艺术史的一大乐趣:任何问题几乎不存在最终答案。我们只能说,对艺术史问题的研究越多,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就越多。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开始了农耕生活。早期农耕者的艺术主要是制陶艺术。他们的陶制品以实用目的为主,但在形状、色彩、图案上已趋向于美观化。而且,与旧石器时代艺术的自然主义手法不同,这时期的艺术形象多是抽象的。艺术史学家们可以利用前面提到的四种研究方法来探讨这些艺术品:根据构图、颜色、线条和造型对它们进行形式上的分析;对新石器时期的艺术家作出推测:他们是专业人1?还是每个家庭都掌握了这种技术?是男人?还是女人?新石器时代陶制品的观众主要是家庭成1和当地居民,那些抽象图案是由观众决定还是由艺术家决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历史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这时期的艺术。

人类文明有史时期的艺术数量最为庞大,艺术传统及艺术理论的种类也最为繁多。主要包括古希腊艺术、中国艺术、印度艺术、欧洲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欧洲后期艺术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传统艺术,等等。

古希腊艺术是西方艺术的重要4头。它的最高成就体现在充满静穆高贵风格的绘画与雕塑中,颇具人文主义精神。艺术史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古希腊艺术的风格与古希腊的历史文化的关系。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家们还写出了最早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史文献,他们创立了两条重要的理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艺术服务于道德。这些文字材料有助于艺术史学家们理解当时的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最高成就体现在绘画与书法艺术中。中国艺术不似西方式的写实主义,而是讲究神似,追求意境。艺术家强调通过艺术来修身养性、抒发个人情怀。当代西方艺术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印度传统艺术多服务于宗教。它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人体雕塑,这些雕塑常常看上去充满肉欲,但却用来表达印度特有的宗教文化思想。

可以说,印度传统艺术是世俗生活与神性相映生辉的统一体。

欧洲中世纪通常因缺乏人文主义精神而被人们称为“黑暗的时代”。然而,中世纪产生的各种艺术——雕刻、挂毯、金属器皿、壁画以及宏伟的哥特式教堂——却不比任何时代逊色。中世纪的艺术中多体现出宗教的力量,为宗教服务是其主要目的,但这反而增添了艺术的神奇魅力。

文艺复兴复兴了对古典艺术的研究,产生了与中世纪不同的艺术价值观。虽然宗教的主题仍然在绘画与雕刻中得以体现,但对神的描绘方式已有了变化。同中世纪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神像更趋于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

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世俗的价值观念逐步战胜了宗教的价值观念。经过理性时代,一方面,人们对自己的理性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反理性主义也在潜滋暗长。尤其到了19世纪末以后,艺术家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是社会文化价值的体现者,而是成为了社会的反叛者。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艺术来表现人类的种种愚蠢与罪恶,对抗着这个高度发展着的物质文明社会。毕加索、杜尚、达利以及其他现代派艺术家们已经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重新估量艺术家的作用。

艺术史的研究还涉及到非洲、南美洲等地的传统艺术、各种民间艺术以及大众文化艺术。20世纪以来,非洲、南美洲等地的富有强烈生命力的传统艺术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兴趣。民间艺术有自己的传统、风格与价值,它不属于高雅文化,也不是艺术天才的作品,它的作者大多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现代社会生产出的消费品都有一定的外形设计,必然会对我们产生视觉上的影响。艺术史学家们已经开始把它们当做文化艺术品来研究。

二、艺术史的研究方法

艺术史是探索与解释艺术品的一门学问。它的原始数据材料包括各类视觉艺术:建筑、绘画、版画制作、摄影;手工艺,诸如制陶、编织、珠宝、制币、家具;文学、音乐剧、舞蹈与电影。艺术史学家研究所有种类的艺术。他们想通过确定其材料、创作方式、创作者、创作时代与地点以及功能与意义来描述、分析和解释个人的艺术品。

艺术史学家力图发现一件艺术品所占的历史位置,并基于作品独特的位置来评估它。他们确定艺术品的物理属性、作者、创作时间,并从历史角度把它与同一作者、学派、时期以及文化中的其他作品相联系。当然,艺术史学家也会保持对单个艺术品的审美个性的敏感性。

艺术史学家一般把艺术品当做要经过分析解释才能理解的历史文献。如前文所述,他们的研究是多样性的。但基本上可区分为两种方式: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

内部研究着重于内在的因素:鉴赏、风格、图解、功能。鉴赏包括确定材料与技巧、作者、物理状况、真实性、日期与产地。风格即艺术客体的视觉语言,由形式母体的“词汇表”与统率它们关系的“句法结构”组成。图解探寻艺术品的主题。功能即创作艺术品的原因。通过这种内部研究方式,艺术史学家从艺术品本身着手,力图在上面所说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勾画出艺术品基本的内在特征。

对于利用外部研究方式的艺术史学家来说,有效理解艺术品需要审视、解释围绕艺术品或形成艺术品的外在因素和条件。这部分艺术史学家的目的是探寻关于艺术品的更宽泛的时间、地点状况:艺术性传记,精神分析,格式塔,荣格的心理学,符号学,艺术家保护人,与其他政治、经济、科学、宗教、社会、哲学、文化与智能等方面的决定性因素,以及思想史。为了在其原有语境中理解艺术品,这种外部研究方式探查艺术家、创造性的过程以及形成艺术品的各要素。这种研究与内在研究一样,也把艺术对象本身视为出发点。对艺术品固有品质的描述与审视会使艺术史学家求诸外部证据以帮助解释艺术品。

外部研究方式所侧重的推论、观点与探寻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不管是内部研究,还是外部研究,艺术史是经验性、系统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但它与艺术批评有一共同点,即都主要以创造性的视觉艺术对象为研究材料。

艺术史通常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既有内部研究方式的,也有外部研究方式的。艺术史学家由此就可从一套适当的艺术历史的视角出发来解决艺术史问题,并将从研究方法中得出的结果整合在一起,对艺术品作出新的、具有洞察力的解释。这种研究因其在方法论上的系统性而被定义为综合性研究。当代多数的艺术史研究都是综合性研究。

三、艺术史的教学传统

艺术史在19世纪进入了美国大学的课堂,常以道德教育为目的。

只有上层阶级的年轻人才有资格接受这种大学艺术史教育,下层阶级的人是通过以技巧为主的绘画班来接受艺术史教育。到了20世纪,艺术史教学与道德教育依然关系紧密。支持艺术教育的人认为,学生通过艺术史知识的学习可以欣赏有价值的艺术品,并从中获得愉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美国的许多地方,以道德教育为目的的艺术史教学、图画教学甚至会被写入必须颁布施行的教育法令。20世纪40年代,艺术教育工作者拓宽了艺术欣赏的范围,民间艺术、手工艺、消费品、建筑等广大艺术形式都被介绍到教学中来。50年代到60年代初,维克多·劳恩菲尔德提倡的以儿童的心理与创造力为中心的艺术教育转移了对艺术史教学的注意力,艺术史只是被用来帮助学生们进行艺术创作。可以说,这一时期美国艺术教育界对中小学艺术史教育重视不够。1962年,在曼纽尔·巴坎与拉尔夫·史密斯的呼吁下,艺术史教学逐渐受到重视。70年代,一些著名的艺术教育工作者纷纷将艺术史列入他们的艺术教育体系中。80年代,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将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史与美学的学习结合起来,艺术史在艺术教育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现在,美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基本已达成共识:艺术史应成为从幼儿0到中学全部课程的组成部分。

1.美国小学阶段的艺术史教学现状在美国,有些小学是由专门的艺术教师负全部艺术教育,有些小学是由各任课老师负,还有些小学是由艺术专业人1与任课老师共同担任。

由任课老师负艺术教育,对艺术史教学而言可能会有缺憾。原因是谁也难以保证任课老师必定拥有一定的艺术史知识。当然,任课老师从事艺术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可以实现艺术史与其他小学课程的联系与配套,比如,艺术史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联系。

由专门的艺术教师来负艺术教学情况会好一些。他们一般具有丰富的艺术史知识,可以在学校里独立施行系统化的艺术教育。但小学艺术老师在学校里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他们的课程比起其他课的老师要少,因而他们的工作常常被忽视。同时,人们总是希望艺术教师做些授课以外的“活”:装饰教室、指导艺术节目的编排、演出,等等。另外,人们还常常误解艺术教育,认为这种课不需用语言,不需要认知,可适用于任何阶段的学生。这些对小学中的艺术史教学都是不利的。

有的小学的艺术教育是由任课老师与专门的艺术老师或艺术督导共同负。学校里一般会有详细的系统化艺术教学方案,由艺术老师与任课老师轮流上课。艺术督导的工作也很重要,他们负完善、管理、评估艺术课程计划、师资培训计划与教学资4。

小学要开设艺术史课程必须要有教学资4,老师必备的教学资4有胶片、光盘、录像带、艺术复制品、年表、地图、手工艺品、教科书,等等。艺术博物馆也是教学资4之一。美国很多地方的博物馆都为老师和学生免费或低收费提供教学资料、参观展览的机会以及艺术复制品。

2.中年级与初中的艺术史教学现状

美国的中年级通常是指五年级、六年级,初中通常包括七年级、八年级或九年级。在美国的大多数地区,中年级是临近毕业的年级,艺术课属于必修课。因此,中年级的艺术教师都是些合格的专业老师。中年级以及初级中学艺术史的教科书主要有:盖伊·哈伯德的《艺术在行动》丛书,此丛书有丰富的插图,介绍了各个时期和各种文化中的艺术作品;杰拉尔德.云.布罗姆和乔治.云.霍恩所编写的中年级和初中教科书,以及劳拉·查普曼的初中课本中都包括了一部分艺术史方面的知识。

3.中学阶段的艺术史教学现状

美国中学的艺术课程都由合格的专业艺术教师担任,所有课程都是选修课。而且,在美国的中学里,多年来一直开设单独的艺术史课程。美国中学艺术史的教科书有很多。比较早的有艾达·普林蒂斯·惠特康的《青年的艺术故事》以及海伦·加德纳的《艺术的认识》。后来出版比较常见的有.匀.冈布里奇的《艺术的故事》、匀.宰.简逊和安东尼.云.简逊的《青年艺术史》、米拉尔德.云.布罗姆的《艺术史的发现》、詹..米特勒的《焦点对准的艺术》、杰克·霍布斯与理查德·萨罗姆的《视觉体验》,等等。

总的说来,美国的中小学艺术史教学有很好的传统。这对艺术教育来说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个难题:人们很难就艺术史教学的性质和目的达成一致意见。

四、艺术史教育的必要性

1.艺术史学科本身的理由

当今世界由视觉形象与语言声音共同组成。于是“视觉智识”的概念就产生了。视觉形象随处可见,无处不在。但谁又敢说自己能够理解自己的全部所见呢?“视觉智识”使我们能够探索环境,表达对身外世界的所思与所感。它涉及到艺术制作、观察、感觉、听觉、读、谈、写,甚至应用艺术。近年来,有些艺术史学家就坚持认为,广告与设计等应用艺术的历史也是认识理解艺术史的关键所在。人类的生存与进步需要诸如科学、数学、计算机、历史、语言与视觉智识等基础课程的知识。这些课程能为人类生活的质量提供保障支持,并为发展创造力与自我表现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