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海
胡锦涛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指出“加快发展商务、旅游服务业,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的特色、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同志在全区服务业工作会议上作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讲话,为宁夏商务流通服务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充分认识发展流通服务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性2007年在全区服务业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加快发展流通服务业,使之成为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增强城市功能、聚合优质要素,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宁夏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已成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加快流通服务业发展是实现“流通活区”战略的必然选择。宁夏地处陕、甘、蒙经济圈的结合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区内交通运输网络的进一步改善,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现,为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有利于发挥我区区域优势、比较优势,建设流通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从而促进和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缓解就业压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加快流通服务业发展是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从宁夏情况看,2006年全区实现流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6%,税收占地税总收入的352%,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拉动作用。新形势下,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同步、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与生态建设不统一等问题,仍然要依靠流通服务业发展的大突破、大跨越。
(三)加快发展流通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宁夏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重化工特征。据测算,在每万元增加值中,服务业用电量是工业的15%,占用资本是工业的60%,所造成的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到制造业的6%和7%。因此,要统筹服务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真正走出一条联动并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加快发展流通服务业,是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现实选择。近10年来,全区新增从业人员中,服务业占到了643%。目前,就业领域既面临着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也存在着工业化进程中结构性劳动力转移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和就业空间,才能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
二、宁夏全区流通服务业发展现状
2007年,流通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3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占全区GDP的2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3.3%,增幅提高5.4个百分点,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比2006年提高3.7个百分点,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贡献8.5个百分点。外贸再创新高,进出口额达15.85亿美元,比2006年净增加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0%,比全国平均增幅低1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89亿美元,比去年全年净增加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5.48%,比全国平均增幅低10.22个百分点;进口4.96亿美元,同比增长0.2%,比全国平均增幅低20.7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分别实现9.08亿美元、9.67亿美元和14.37亿美元,年均增长19.5%,出口总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10.9%,与12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贸易往来,进出口商品逾千种,外贸运行平稳发展。全区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中的比重相对稳定,长期保持在8%左右。
(一)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快于GDP的增速。商务系统流通服务企业改制面达到95%左右,全区由市场决定商品价格的比重已经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6%以上。
(二)流通企业改革不断深化。2007年全区国有流通服务企业的市场份额已下降到3%以下。住宿餐饮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9.6亿元,从增速看,比上年增长18.2%,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从比重看,2007年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三)流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大型流通企业成长迅速,全区目前已有14家零售企业年销售额超亿元,现代流通企业成为开拓市场的主要力量。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进展顺利,经自治区商务厅推荐认定的中邮物流公司、自治区供销社中农金合公司、平罗县百货公司等三家试点企业,在全区建成了乡村两级农家店1530家,物流配送中心31家。银川市北环蔬菜果品综合批发市场、宁夏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等被商务部批准为2006年度“双百市场工程”农产品批发市场。宁夏农垦贺兰山清真牛羊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为2006年度“双百市场工程”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
(四)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全区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以上,连锁经营已扩展到医药、成品油、粮食、农资、报刊书店等行业,店面由城市延伸到农村。新华百货超市连锁经营公司通过整合改造,现已发展连锁直营店11个,加盟店18个,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40%。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扩大销售、促进消费的主要推动力量。
(五)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稳步推进。银川市民生和新城南2个社区被商务部评审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银川市海宝社区等7个社区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促进了社区服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六)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200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贸易博览会”,签订贸易合同金额22亿元。同时,组织了10多个国际商务合作对口洽谈活动,与宁夏有贸易实绩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09个,出口超亿美元的市场有3个,1000万美元以上市场发展到14个,对外贸易促进了宁夏与各国的经贸往来,有力地宣传了宁夏,推动了宁夏的对外开放工作。
(七)商务部门调控和监管商品市场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各级商业网点规划全面展开,加强了外贸运行的预警、监测和分析工作。目前宁夏全区有7个行业、60家企业的34种出口商品列入了商务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数据库,强化了储备商品管理,加强了肉类、食盐等重要储备商品的监督管理,调整增加了中央活体储备企业。
近年来,尽管宁夏在商务流通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制约全区大流通服务业发展的诸多因素。
(八)流通服务业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总量不大。全区流通服务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的扩大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流通服务企业的新兴业态发展相对滞后,商品市场体系、流通管理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九)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比较缓慢。由于对外贸业务、审批手续不熟悉,内贸流通企业很少做或根本不做国外商品。外贸企业在国内大多无销售窗口,市场范围主要依赖于国外。内贸外贸商品分散,分渠道流通,没能形成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的统一大市场。
(十)流通服务业政策分割现象较严重。内外贸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政策有待形成更大的合力,有的市县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发展问题受到体制的制约。城市商业网点虽发展较快,但社区商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市场开拓初见成效,但农村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农产品市场效益不高,存在“卖难”现象。
(十一)流通服务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国有流通企业规模小、负债重。由于历史债务、地方财力、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原因,区属国有流通企业负债重、困难大,区属商业公司有10家企业,截至2007年11月末资产总额4.09亿元,净资产1040万元,总负债3.96亿元。其中欠银行债务1.65亿元,欠资产管理公司债务本金利息合计1.3亿元;区属物资公司有20家企业,目前总资产2.78亿元,净资产-1.61亿元,总负债4.39亿元。其中欠银行债务1071万元,欠资产管理公司债务9000万元。急需在自治区政府和商务部的支持下“减债脱困”。
(十二)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民贸发展未受到重视。占全区一半的南部山区及9个民贸县市,传统的经营模式还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流通企业组织形式以分散的个体户多,规范的现代企业少。南部山区流通企业规模、现代流通方式发展速度和连锁化程度都远远落后于银川和北部地区。
三、宁夏商务流通及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宁夏流通及服务业改革发展工作,以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一条主线”,即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努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为出发点;深化“两项改革”,继续推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大流通企业改革力度;实施“三大工程”,实施国有流通企业“减债脱困工程”、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振兴老字号品牌工程;促进“四个发展”,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加快和谐商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现代流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流通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放到经济建设的大局中来,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一是合理布局和安排商业网点、大型商业基础建设,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投资。二是提高流通对扩大地方产品市场销售的能力,建立与地方经济及加工制造业相适应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三是改善商品经销结构,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现代流通服务业整体水平。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鼓励流通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以电子商务为龙头,推进流通服务业企业信息化。加快培养和引进流通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熟悉世贸规则,通晓国际惯例、擅长国际交往的贸易、中介等专业人才。加强流通服务业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流通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大对各地商务干部和流通企业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批业务精通、开拓进取、适应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需要的管理和经营人才队伍。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现代流通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要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加强与境外流通服务企业的合资合作,大力引进外资投向基础设施现代流通、旅游设施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加快流通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推进现代流通,提升竞争力。通过发展现代流通,提高区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
大力发展面向流通行业的现代物流,构建适应流通业需要的现代物流体系。拟建于石嘴山市的惠农西部物流中心,将成为天津港向西部无水港延伸的重要基地,具有内陆口岸、货物集散、商品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服务五大功能,将打造出一个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快速通道,架起宁夏与天津港的物流平台,对提升西部特别是宁夏商贸业竞争力,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实质性合作,推进西部市场与全球货运主流网络接轨,最终建成具有快速通关功能和保税功能的二类陆路口岸。打造银川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空港物流园区辐射各省会城市。围绕这一目标,将以银川机场改扩建和航空口岸的开通为契机,建设空港物流园区,以银川市为中心,以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市为补充,发展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以城带乡的商流网络和市场辐射圈。四是培育和发展银川市家电、百货、家具、清真食品等商业中心和建材装饰材料、零担货物物流中心,培育和发展石嘴山市能源产品和煤炭等原材料物流中心,培育和发展吴忠市清真牛羊肉加工制品贸工农一体化基地,培育和发展固原市土豆、淀粉制品交易中心,培育和发展中卫市家禽、枸杞、压砂硒瓜、设施蔬菜等交易中心,提高地级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
以零售企业分等定级工作为突破口,促进和谐流通及服务业的发展。零售企业分等定级工作要以“构建和谐商业、提升管理水平”为主题,按照“政府主导、协同合作;分类指导、规范先行;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过程公开、动态监管”的基本思路来进行。利用3至5年的时间,逐步研究制定零售业主要业态的经营管理规范,建立覆盖所有零售业态的较完善的标准体系。
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为重点,努力构建现代农村流通服务业体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新型业态改造和提升农村传统商品流通网络,争取到“十一五”期末,标准农家店覆盖65%以上行政村和85%以上乡镇,解决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经济的问题。通过重点市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完成全区70%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使农产品流通成本明显降低,流通环节损耗大幅减少。
加快建设宁夏电子口岸,增强区域流通及服务业向外向型经济发展。2006年4月4日下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海关总署签订了《建设宁夏电子口岸合作备忘录》。建设宁夏电子口岸,是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口岸的重大举措,是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提升口岸执法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增强区域流通及服务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创新服务标准化工作,促进流通服务业的规范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促进现代流通服务业加快发展要积极探索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要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
构建宁夏商品信息的数据池。商品信息的主要数据指的是登陆在各个企业数据库上的商品资料,主要包括商品名称、销售价格、重量、型号等。厂家、批发商、零售商在发出或接受订单、进行结算、实行商品检验的时候,都需要参考商品的这些数据资料。因此,商品的主要数据资料是企业进行交易时最基本的信息。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结算或订单处理错误,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目前,在全国只有少数几家大型流通企业的连锁店建立了本系统的商品信息的数据池,在宁夏没有一家。因此,作为宁夏商务部门要积极引导或利用商务部的支持资金,选定有较强实力的流通企业或第三部门构建宁夏商品信息的数据池,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宁夏在全国流通及服务业的竞争力。
健全法规、完善市场规则,积极推进流通及服务业法制化进程。
开展以服务至上为主导的诚信商业行动。改变流通服务业“不讲求服务、不讲求诚信”的形象,切实提供优质服务,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商业贿赂、撕毁合同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自1999年起宁夏商务主管部门积极开展盐业管理立法工作,以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为法律依据,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盐业管理办法》,1996年12月发布了《酒家(饭店)和酒店(饭店)分等定级规定》(DB64/T186-1996),2003年7月发布了《零售商场(店)服务质量规范》(DB64/T269-2003),2005年1月发布了《宁夏美容美发业服务质量和管理规范》(DB64/T-2003)三个地方质量技术标准。2004年3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处理预案(试行)》。相继起草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旧机动车流通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饮食服务业管理办法》和《洗染业服务质量标准》《沐浴业服务质量标准》,积极开展两个办法和两个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提请颁布工作。开展了草拟《宁夏回族自治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调研工作。
进一步理顺政府流通管理职能。长期以来,宁夏流通管理体制处于内外贸分割、生产与流通脱节的状况,中介组织不健全、作用发挥得不够,从根本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要进一步理顺政府流通管理职能,形成以商务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协调配合,内外贸统一、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
积极推动民族贸易工作,促进民族贸易发展。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宁夏“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回族特色的“清真”食品产业。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利用回族自治区的独特优势,通过参展向东南亚穆斯林国家重点推出宁夏“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品牌,大力宣传宁夏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推动促进“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和其他商品的出口,努力把宁夏与马来西亚及东南亚穆斯林国家的经贸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稳步推进流通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按照国家外商投资服务领域的有关规定,大力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金融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在商贸流通服务业领域重点吸引国际知名的大型连锁和物流企业落户宁夏,建立分销机构,将经济核心区工农业产品纳入国际采购销售体系。
大力发展外向型劳务输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培训内容要以建筑、制造、家政、餐饮、保安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非农职业技能为重点,以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和职业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为基础,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形成培训合力,多形式培训农民工。二是建立农民工培训新机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创新培训机制。推行订单定向培训,由培训机构出“菜单”、用工单位出“订单”、各级政府和商务部门来“买单”,做到培训一人,发证一人,就业一人,补助一人。三是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各级商务部门应抓住入世后各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比较透明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市场竞争,广开劳务合作渠道,把人口负担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
充分利用商务工作的优势,建立新农村公共商务信息体系。发展电子农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宁夏商务网”这一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生产、需求动态及政策动态。建立电子农务网,设置农产品展示、供求信息、农业科技、农业动态等栏目,链接各大涉农网站,为农民和商户提供信息交流平台。运用商务部专项资金,用两年时间为全区每个村建立信息站点,为每个村至少培训1-2名农村商务信息员,同时,把电子农务、建立科技示范村和文明生态村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及时准确地将国家和我区有关农产品的市场信息、政策等传送到企业和农村,引导农副产品生产和深加工,推动农村流通及服务业的发展,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帮助农民利用信息发家致福,让农民在电子农务中真正得到实惠。
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要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力争在3至5年的时间内,培育出几十家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内外贸结合、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搞好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控制大型商业设施的无序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健全服务体系,鼓励中小流通服务企业进行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注意保护好发扬好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流通服务业的品牌、服务和技术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培育品牌发展的产业基础。1999年自治区政府制订了《宁夏科技兴贸行动计划》;2001年,建立了自治区商务厅、科技厅、发改委、财政厅、经委等七部门参加的科技兴贸联合工作机制,2004年,逐渐形成了十一部门组成的科技兴贸联合工作机制。制定了“发挥各自优势,部门分工落实、联合整体推进”和“渠道不变、程序不变、支持方式不变”的联合工作机制运行原则。目前,宁夏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的产业,如煤炭和天然气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和制造业、特色医药产业、特色绿色食品业、羊绒纺织产业等,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如圣雪绒集团公司已位列国内三大羊绒品牌之一。2003年成立了自治区名牌推进委员会,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名牌产品推进办法》,商务厅、财政厅出台了《宁夏品牌出口商品奖励和促进办法》,明确了实施名牌战略和出口品牌战略的目标、原则、措施,以及各部门的职责,立足宁夏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优势企业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依托,完善政策措施,扶持优势企业,规范市场经营,创出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优、市场知名度高,畅销区内外、国内外的品牌产品,以品牌产品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推动宁夏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将品牌建设的重点放在工业制成品、生活消费品和工业化清真食品和特色农产品上。近年来,中卫的压砂西瓜进京,被2008年奥运会指定为产品,枸杞制品走出国门就是商务流通及服务业培育品牌的成果。
加大对南部山区的支持力度。宁夏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商务流通及服务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一般原则,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特殊性。南部山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条件不便,地质和自然灾害相对较多,容易造成商业流通受阻或中断,从而影响该区人民生活,进而影响民族地区团结,影响地区社会经济稳定,产生不良政治影响。因此,这些地区的流通业首先应考虑保障本地区基本生活用品的供给。另外,南部山区,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商品意识薄弱,流通市场运行成本高,短时期内大型民营商业流通主体很难进入广大山区,致使地区商业流通发展滞后,农民进行商品交换困难。这些地区发展流通业过程中,利用中央和自治区对流通业及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或者利用国家或自治区提供的资金,支持一部分就有较高实力的大中型民营企业介入贫困山区流通及服务市场,承担起山区商品供给和基本物资储备保障功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商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观念,创新发展体制,在促进商务服务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推进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商务服务和商贸流通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