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5258600000049

第49章 以新思路推进文化精品建设工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

文化,是立国之基、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党的十七大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的时代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文化精品建设工程,对于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潮流,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开创我区文化建设新局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围绕“文化立区”打造精品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及其表现形式,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的产物和观念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对文化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必然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向新的领域拓展、向新的层次提升、向新的水平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以来,立足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在经济建设领域,我们把握发展的规律性,跳出农业抓经济,先后提出并实施了工业强区战略、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并针对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结合中央战略部署,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标志着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开创宁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要求我们要跳出经济抓发展,不仅要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且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增进社会和谐;不仅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而且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全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和“科教兴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的同时,必须把文化建设置于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小省区也要办大文化”的理念诉求具体化为“文化立区”的战略任务。这不仅是民族地区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也是我区在改革中聚人心、在开放中树形象、在发展中强实力的现实需要。文化精品,是区域文化形象的缩影,体现着一个地区文化创造力和文化软实力,引领着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潮流。实施“文化立区”战略必须把推进“文化精品工程”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实施文化精品建设工程,要结合现阶段我区文化建设总体要求,立足文化建设根本,围绕“核心价值”出精品;提高文化建设效益,围绕“社会需要”出精品;挖掘文化建设资源,围绕“特色优势”出精品;增强文化建设活力,围绕“解放思想”出精品,力争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项目品牌、作品品牌、服务品牌、活动品牌、名人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二、立足文化建设根本,围绕“核心价值”打造精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施精品文化建设工程,从根本上讲,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培养和造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公民的百年大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在全社会扎实深入持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筑牢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一是要大力实施理论研究创新工程。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回答好我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并从新的理论高度指导我区推动跨越式发展新的实践。二是要深入推进理论宣传普及工程。要面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编好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精品理论宣传读物、上好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精品课程、抓好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精品活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真正入脑入心。三是要扎实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在认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同时,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以“热爱祖国、建设家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实践成为广大青少年现实的追求和自觉的行动。四是要大力实施特色学科培育工程。依托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以项目为龙头,发挥比较优势,多视角、全方位地深入挖掘和研究回族文化、西夏历史、宁夏民风民俗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权威性和较强影响力的社会科学研究精品。

三、提高文化建设效益,围绕“社会需求”打造精品一种文化形态,是不是精品,有多方面的衡量尺度,但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其能否现实地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持久的根植于广大群众,经得起群众考验、经得起时间考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是推进文化创新的要求,也是实施文化精品建设工程必须坚持的原则。实施文化精品建设工程,一是要做到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结合。发展公益性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满足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的有效手段。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两个轮子协调促动,在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找准结合点,通过打造产业化精品促进事业发展,通过推出事业化精品引领产业经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二是要做到满足群众大众化的需求与满足群众高端需求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在一些领域,精品文化往往体现为高端需求,对大众文化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实施文化精品建设工程,要在加强文化供给能力建设的同时,注重大众文化精品化,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等文化产品与服务。特别要重视为群众营造文化参与的环境,让群众在参与中获得真实的文化体验,通过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为文化精品及其生产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和社会空间。三是要做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就一般而言,打造文化精品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高投入。公益性文化精品,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撑;经营性文化精品,需要消费者高支付来补偿。否则,就难以为继。我区是一个欠发达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小,地方财力薄弱,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实施精品文化建设工程,也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高端文化精品的打造,要“少而精“,侧重点要放在文化精品“走出去”战略上来;大众文化精品的打造要“多而广”,重点放在内需方面。

四、挖掘文化建设资源,围绕“特色优势”打造精品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潜优势。文化精品,显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基于特色优势创立的品牌。只有充分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才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潮中独树一帜,才能走向世界。与我区相毗邻的甘肃省,凭着一碗面(牛肉面)、一本书(《读者》杂志)、一台戏(歌舞剧《丝路花雨》)、一个洞(莫高窟)、一条线(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创出了文化精品,做出了文化产业,靠的就是历史遗存和文化土壤滋生的特色优势。我区虽然是一个小省,但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呈现着特色比较鲜明的“九大主流文化”。即: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红色经典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以“两山一河”为代表的大漠黄河生态文化、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遗址文化、边塞军旅文化、民风民俗文化、西夏遗存文化、以改革发展为主线的成果文化。这是我区实施文化精品建设工程依据的宝贵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就目前而言,让宁夏文化精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可以在“玩沙、唱花、作家”上做好文章、做大文章,以求取得先期突破。一是“玩沙”。“沙”与“湖”的结合,“沙”与“河”的结合,使我区“两沙”有天地造化的灵气,同时荣膺全国旅游景区最高级别的5A级旅游区,也是全国唯一以“沙”引领“无烟工业”的省区。我区“两沙”还有很大的旅游文化集成创新空间。例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通过打造沙漠体育,很可能创出像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事一样的国际知名体育品牌。二是“唱花”。做好宁夏“花儿”的挖掘创新和推广普及工作,在整理、提升、创新的基础上,丰富表现形式,精编一批优秀剧目,推出一批脍炙人口、俗中见雅的精品歌曲,让“花儿”登上大雅之堂,并在民间传唱中叫响“宁夏——花儿的故乡”。三是“作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先后有3人荣获“鲁迅文学奖”,特别是随着“西海固作家群”的崛起,使我区成为西北文学创作的高地,并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为此,我区应以此为基础,围绕强力打造文学宁军,办出一份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刊,培养若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名家,拍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名片,让宁夏文学从电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增强文化建设活力,围绕“解放思想”打造精品思想解放,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是创新体制推动文化生产力大发展的根本所在。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正是由于我们树立起“小省区也要办大文化”的理念和信心,在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在文化建设诸多领域,打造了以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两沙一河”生态文化,西海固作家群,“体育下乡,篮球进村”等为代表的文化知名品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建设工程,开创与全区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新局面,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努力消除制约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精品建设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在不断推出文化精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特别是注重优秀文化人才的培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推进文化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文化精品建设的同时,制定文化精品建设长远规划,让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坚持统筹兼顾,让城乡山川广大群众共享精品文化建设成果。二是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文化行政管理关系,推进政府办文化向政府主要管文化转变,激发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投入文化产业的活力;通过必要的行政审查许可等宏观调节手段,引导市场更好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采取多种办法,对公共文化活动阵地、设施设备、活动经费、社会文化人才队伍等要素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优化组合、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文化资源潜能;以加快文化建设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发展新型文化产业、加强网络管理为重点,着力推动文化传播手段创新。三要加强文化涵养能力建设。注重以文化创意的方式,推进宁夏特色文化元素、符号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推广运用,以文化涵养经济,挖掘经济文化内涵,增强社会文化底蕴,不断拓展文化发展空间。要促进民间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升华,积极推进企事业及机关单位文化建设。要在促进文化产业化的同时,重视产业文化化,例如围绕枸杞、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文化包装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优势。四是要走开放型的文化精品建设之路。在“走出去”向国内外宣传推介我区精品文化的同时,善于学习、吸收、引进和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及先进文化经验和理念,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高的要求推进我区文化创新,在实施文化精品建设工程中把我区软实力做“硬”。

(撰稿人:刘雨傅江涛王泽庶吴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