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三节 与人相处,要保持适当距离——刺猬法则
生物学家曾做了一个实验:冬季的一天,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空地。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它们身上的长刺又把同伴刺疼,于是它们很快分开。接着,寒冷又迫使大家再次围拢,疼痛又迫使大家再次分离。如此反复多次,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较佳的位置——保持一个忍受最轻微疼痛又能最大限度取暖御寒的距离。其实,人与人之间亦如此,良好交际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刺猬法则,指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彼此的美好。
我们都需要一定的距离
这里,我们先来做一个选择题:
你要坐公交车出去玩,上车后你发现只有最后一排还有五个座位,走在你前面的两个人,一个选了正中间的座位,一个选了最右侧靠窗子的座位。剩下的三个座位中,一个在前两个人之间,两个在中间人与最左侧的窗户之间,这时你会坐在哪里呢?
想必,你多半会选择最左侧窗户的座位,而不是紧挨着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位坐下。这很正常,因为人与人之间也像前面讲的刺猬那样,彼此需要一定的距离。
这种距离,有时是环绕在人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没法看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不容他人侵犯。
例如,在拥挤的车厢或电梯内,你都会在意他人与自己的距离。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来逃避这种接近的不快感;当挤满了人无法改变时,你只好以对其他乘客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忍受心中的不快,所以看上去神态木然。
戴高乐在其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 所以,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任何人的工作年限超过两年以上。用戴高乐自己的解释就是:第一,由于受军队流动性做法的影响,他觉得调动很正常,固定才是不正常。第二,他不想让这些人成为自己“离不开的人”,唯有通过调动,才能使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顾问与参谋的思维、决断具有新鲜感及充满朝气,并能杜绝顾问与参谋们利用总统与政府的名义来徇私舞弊。
关于这方面,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刚开门的阅览室,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进去拿了把椅子,坐在那位读者的旁边。实验进行了80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当他坐在那些读者身边,被试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很多人选择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还有人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这个实验向我们证明了,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我空间,如果这个自我空间被人侵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
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把握适当的交往距离,就像前面互相取暖的刺猬那样,既互相关心,又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交际中的距离学问
既然距离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重要,那么,究竟保持多远的距离才合适呢?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双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
所谓“亲密距离”,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间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英寸到18英寸(15~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联系上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下,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2.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2.5英尺)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4英尺)端。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3.社交距离
这个距离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
例如,公司的经理们常用一个大而宽阔的办公桌,并将来访者的座位放在离桌子一段距离的地方,这就是为了与来访者谈话时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有,企业或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谈判、工作招聘时的面谈、教授和大学生的论文答辩等,往往都要隔一张桌子或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增加了一种庄重的气氛。
4.公众距离
通常,这个距离指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3.7~7.6米),远范围在25英尺之外。这是一个几乎能容纳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当然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
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我们就能够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心灵魔法屋:测试你与他人交往是否有戒心
在人际交往中,你是以什么心态来看待对方的呢?是以戒备心、平常心,还是热情以待,或者干脆视对方为敌人呢?做了下面的测试,你就明白了。
忽然间,有个不熟的人对你百般讨好,你会:
A.以平常心与对方交往
B.不拒绝,但心有防备,认为对方必定有所图
C.马上拒绝,不给对方机会
D.自认有人缘,高兴、开心
测试结果:
选A:你以平常心和对方交往,因为这样的心态没有压力,而且可以坦诚地表现自我,所以你的心中不会有任何防卫意识。
选B:你是个很有戒心的人,态度谨慎,所以你的人际关系通常是四平八稳的,就算有敌人要暗算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选C:你的自我防卫系统可能反应得太过了,这种做法多少会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奉劝一句,有时候敌人只是你心里制造出来的假象,你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选D:你是一个自我意识强烈,只为自己着想的人。因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