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一两个月可以让你在短期内减肥,但如果你不对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作出改变,体重很快就会反弹。债务也是一样。如果你不能坚持养成好习惯,好不容易减下去的债务一定又会很快地膨胀起来。为了减少债务,形成一些良好的消费习惯是必要的,其中包括:除非迫不得已或能够保证每月按时存入比支出数目更多的存款,一般不要通过信用卡购买食品、服装、日常用品或进行其他娱乐开支,这种不见现金的付款方式非常引诱人们透支消费,如果你坚持用现金,情况就好多了;随身不要带大量的现金:钱包里有1万元和100元时,你对花90元钱买双袜子的态度一定是大不一样的;但也不能不带现金,不带现金而又不得不消费时只能让你欠下别人更多的钱;各类额外支出最好事先预留,尽量“专款专用”,挪来挪去地使用,不仅会让你感到疲惫,还会让你在不经意间又欠下了债务。
另外,我们还告诉你一些减少债务的小技巧: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省和精打细算,例如:自己准备早餐、午餐和饮料;节省房租费、电话费、电费;定期保养家电,等等。
2.每月尽量多还掉一些债务,不仅可以减少还债时间,还可以少付不少利息。
3.巧用信用卡,按不同信用卡的不同还款日期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免息期。
4.改掉不良的购物习惯,一定只买必需的、高质量的、会多次使用的东西。
管理好自己的收入和开支很关键,早一天行动,早一天收获。首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清楚自己的债务状况,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收入制订出具体的还款计划,包括每月的还款金额和还款期限,制订计划要量力而行,超出你的还款能力范围的计划是没有用的。
对于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人来说,要改变以前的花钱习惯会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强调坚持的重要性。一旦有了计划,就要坚持按计划去做。如果半途而废,你的还款计划将永远也实现不了。
最后,从计划执行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日历上做记录,把每个月的还款情况都记录下来,这样有助于你坚定信心去实现目标。祝你成功!
昂贵的“便利”——信用卡透支
理财关键词:信用卡透支
理财关键点:信用卡不仅仅是消费卡
如今,越来越多的持卡人开始使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来缓解暂时的资金紧张。只是,信用卡免息期大多较短,透支额度有限,而市场上的消费诱惑却众多。
根据最新的评估,一个美国人为了偿还他两到三个银行信用卡中总计2500美元,平均一年需要支付超过450美元的利息费用。如何最有效地使用信用卡,便成为不少持卡人关心的问题。在此,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
1.信用卡不仅仅是消费卡
信用卡可以先消费后还款,根据申请状况透支3000~2万元。如果将信用卡仅仅当做消费卡,那就太浪费了。有时你急用大额资金,可以利用信用卡进行短期借贷,如“预借现金”和“抵押借款”;银行为鼓励刷卡消费,常推出多种优惠或是抽奖,再加上联名卡提供的回馈积分方案,你可以省下一些花费;充分利用好信用卡的免息还款期和商户联名功能,你甚至是在“赚钱”。
2.使用好信用卡的循环额度
办卡时银行会依你的信用和财力状况给你核准信用额度,你可以把这个额度当成是银行核给你的随身零用金,刷卡时就从这零用金额度里扣除,等账单来时如果全额还款,就不用付利息,同时你的零用金额度也会恢复。
3.免息期限要尽量用足
信用卡都有免息期,也就是银行为鼓励消费给客户提供的可以延迟付款的优惠,既然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当然要充分使用。可以先跟银行签订一个全额还款的账户,日常消费就使用信用卡,如果手里有两张以上的信用卡,就可以利用各卡不同的结账日来延长还款时间。用银行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自己的钱却可以在免息期内做投资为自己创收益,最少还能为自己赚点活期利息,这样也会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4.利用免息分期付款服务
现在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信用卡免息分期付款服务。持卡人在进行一次性大额购物或服务消费时,可将付款总额分成若干期数(月份),只要在每期(月)按时偿还当期款项,则不必承担任何利息或手续费用,尤其“有利于”持卡人在电器大卖场及品牌专卖店消费之用。此外,一些银行的信用卡分期付款服务具有双额度、双免息、独立分期付款等特色,更有助于持卡人解决临时的大额资金问题。
以上是信用卡给你带来的种种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信用卡就是免费的午餐,在给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因你的疏忽而给你带来损失。使用信用卡时你还需要注意相关事项:
1.不用信用卡取现
千万不要用信用卡取现金,除非是万不得已的情况。银行发信用卡,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客户多消费,赚取更多佣金,如果客户用现金消费,银行就赚不到钱。所以,信用卡的通行惯例是,取现要缴纳高额手续费。有些银行的取现费用高达3%,取1000元,要缴纳30元的手续费。
即便是为了应急,取现后也一定要记得尽快还款。因为各家银行普遍规定,取现的资金从当天或者第二天就开始按每天万分之五的利率“利滚利”计息,不能享受消费的免息期待。这也是信用卡与借记卡的重要区别之一。
2.“最低还款额”不要轻易用
小丽懊丧不已,上期欠款本来有1900元,但由于看到对账单上有一栏“最低还款额”,她误以为这是因为提供的免息优惠,于是想当然只还了190元。结果银行毫不留情,默认她动用了循环信贷,将所有欠款从记账日起收取循环利息,于是白白支付了几十元的利息。
疑惑的不止小丽,很多初次接触信用卡对账单的持卡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与本期欠款并列的,还有一栏名为“最低还款额”。事实上,“最低还款额”是为那些无力全额归还信用卡的人士准备的,一旦你按照最低还款额还款,也就动用了信用卡的“循环信用”,银行将针对所有欠款从记账日起收取利息。但在对账单上,我们并不会看到相关提示。
如某银行信用卡章程第三十条就明确规定:“持卡人选择最低还款额的还款方式或超过发卡机构批准的信用额度用卡时,不再享受免息还款期待遇,应支付未偿还部分自银行记账日起按规定利率计付透支利息。持卡人支取现金不享受免息还款期和最低还款额待遇,应当自银行记账日起,按规定利率计付透支利息。”
3.信用额度常记心中
越是这些习以为常的常规项目,人们越是容易掉入误区。其实仔细研究上述条款,有心人或许发现另外一点,“超过发卡机构批准的信用额度用卡时”,同样不享受免息待遇。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另外一个项目——信用额度。
在信用卡对账单的左上角,通常有专栏提示你有多少信用额度。所谓信用额度,就是信用卡持卡人被允许透支的总额度。通常大家常有的误区是,忘记了自己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少用倒没什么,如果一不小心超出,不仅不能享受免息待遇,还会被收取超限费。
一个有效建议是,当拿不准自己还有多少额度可用时,咨询信用卡的服务热线!
4.谨记四个日期
在我们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有四个日期需要你特别牢记,它们分别是:
(1)交易日。指你的实际刷卡消费、取现或转账的日期。 (1)
(2)银行记账日。指银行把你的交易记在账上的日期。需要注意的是,账单中的交易日是指刷卡当天,记账日则有所不同,店家刷卡信息传输到银行需要时间,境外消费一般都会有几天的时差。
(3)账单日。则指银行对你每个月用信用卡交易“算总账”的日期。
(4)到期还款日。一定要在这个日期前还款,若超过此期限,你对于本期所欠银行的款项就要缴纳利息及其他相关费用了。
别把自己的家当成商家的仓库——消费习惯
理财关键词:消费习惯
理财关键点:别把自己的家当成商家的仓库
小舒和所有女孩子一样喜欢逛街,也同样容易对打折、优惠的商品怦然心动。有一次在街上,她看到过去一向可望而可即的衣服居然有几款对折出售,大喜过望,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件(其实也要200多元钱一件)。但回寝室后,同学们都说衣服的颜色不适合她,样子好像也不是很好。小舒心情沮丧的同时,也开始考虑后半月的生活费问题。
其实,这个错误的消费习惯不仅在女孩子中有,在男孩子中也相当普遍。所以,你应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你可以在购物前写张清单,外面的诱惑实在太多,完成任务后就应该马上“打道回府”。如果遇到实在喜欢的东西,就问自己,现在必须要用吗?如果不是,就安慰自己等打折的时候再来买;如果看见商家打出什么跳楼价清仓之类的广告,就对自己说,别把自己的家当成商家的仓库。
想要提高生活的品质,就需要有决心、毅力和制订有效的计划,不过欲速则不达,点点滴滴的累积才会有未来可观的财富,在此我们要抛弃以前错误的消费习惯:
1.用循环信用购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信用卡,但我们有时要避用信用卡循环购物。如果一定要用信用卡,将消费的余额越快清偿越好。
2.买个方便
现在省时的速食代价不菲,譬如说,一个知名品牌的冷冻面条,要比同样分量的一般面条贵二到五倍。另外,便利商店的东西也是比较贵的,因为便利店的货物加成费用比超级市场里的加成高。如果经常在便利商店购物,一年下来,两者的消费金额相差会有千元以上之多。
3.冲动的消费
你是不是一个冲动的消费者?如果是,必须先来算算这个习惯的成本。试想如果每一周都冲动地买个价值15元的东西,一年下来得花780元。当然,偶尔还是要慰劳一下自己,但也不要太过分。如果经常有别人陪着购物,并且还鼓励你去买超过预算的东西,那么,最好还是自己一个人去购物。
4.消费的时间不恰当
买新品衣服或当季的货品,是很贵的。事实上不久后,价钱就会降下来,特别是在销售情形不佳的季节里。其实可以等到新产品(如计算机、电脑和电子设备等)上市后开始降价时再买,这样可以替自己省下些钱。
5.买个身份地位
有些人在和朋友或亲戚攀比物质生活时,会昏了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金钱和占有就等于成功。追求身份地位的人,会去买较贵、较好的东西来拥有,要靠家里衣柜的大小或者是衣服的品牌标签,来证明他们比别人更成功。这也是一种欠佳的表现。
6.安慰型消费
有些人则会以花钱作为代价,缓解自己的压力或沮丧的心情,譬如说,他们如果对另一半发脾气,就会跑到最近的购物中心去大肆消费,以作为一种惩罚,发泄心中的郁闷,这是相当不可取的。
7.买“错”了东西
货比三家可以省钱,如果你想要买家用器具时,可以参考一下“消费者导报”之类的刊物,其中有各种品牌、等级的说明介绍。有些百货公司自营商品的品质,事实上和某些名牌是同质品,因为他们都是由同一家制造商所制造的。
以上是消费者经常会有的7个错误习惯,因此,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坚持将这些错误习惯抛得越远越好。
抵制诱惑,学会节制——遗憾消费
理财关键词:遗憾消费
理财关键点:冲动消费是“魔鬼”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兴致勃勃,信心十足,但是买到家后,不是觉得价钱贵,就是感到质量不好,有的甚至是不适用的。这时,想退又嫌麻烦,不退心里又懊恼不已。这种情景在消费心理学上叫做“遗憾消费”。
这种事情相信在大多数女性身上都发生过,只不过扔的物品或多或少,或鞋或帽或衣服,为什么当初我们会买这些东西呢?其实好多东西我们并不需要它,只是心血来潮或一时冲动的杰作而已。“遗憾消费者”大致有以下几种心理:
1.缺乏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在购物中以“名牌”、“高价”、“精品”、“极品”来给自己定位。
2.性压抑、嫉妒、紧张、劳累、孤独等都会导致人们无目的地购物。
3.消磨无聊的闲暇时间。人们在找不到文体活动场所之时,“逛街购物”无形中会成为生活的一项较主要的内容,这是看起来主动实为被动的复杂心理过程。
4.妇女在月经来临前的几天里常伴有“超购行为”的发生,据英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72%受访妇女承认在经前的几天里花费过多,过半数的妇女事后感到用钱超出了自己的负担能力;15%的人因此出现经济紧张;16%的人因大手大脚而与伴侣发生口角矛盾。”经前妇女心理的烦躁波动无疑是“遗憾消费”的导火索。
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指出:“遗憾消费”可以说是轻微心理变态的一种表现。在购物中,压抑的心情虽可以有所缓解和得到发泄,但为此却常常付出了可观的金钱代价。
“遗憾消费”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也因人而异,它不仅和人的性格、阅历、收入水平有关,而且还和人的修养水平有一定的联系。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种“遗憾消费”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一试:
第一,不要一次性购买。换句话说就是不要突击花钱。一些青年朋友在面临结婚或建设爱巢的时候,往往一改平时省吃俭用的习惯,一旦需要就会把长期攒下来的钱一次花光。其实不妨采取统筹兼顾,随遇随买的办法。家庭消费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买东西最好有个计划,各个击破,切忌一次性购买。
第二,不要冲动购买。就是说不要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临时做出购买行为。尤其是不要受广告和精美包装的冲击及片面追求新奇和从众心理的影响,打乱了正常的消费开支。避免冲动,要遵循价值原则,所购物品应是生活必需品,遇到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管别人怎样抢购,也不要盲目从众。
(1)交易日。指你的实际刷卡消费、取现或转账的日期。 (2)
第三,不要没有主见。有的人决策能力较差,对所购之物总是拿不定主意,同样买服装,款式很时髦,但花色却很单调,有的质量很好,价格又很贵,让人一时难以确定购买哪件更为合适。结果这方面相中了,买了又后悔另一方面的不足。还有人本来自己认为很好的商品,当让亲友同事欣赏时,听到别人说这件东西质量太差,样式太老,如何不好时,便会有悔不该买的叹息。这两种人都是缺乏主见的消费者。
要克服缺乏主见的购买行为,就要培养自己的合理决策能力,首先要有自己的主见和信心,要加强自身修养,时常阅读一些有关消费的报刊,以不断积累购买和使用商品的经验教训,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也不要盲目地听别人说三道四,这样就会增强我们对购品的鉴别力。其次,要在购物中进行合理决策,掌握行情,掌握产品的发展,包括价格、质量,这样就能在购物中避害趋利,不后悔。
雾里看花,花不真——消费陷阱
理财关键词:消费陷阱
理财关键点:见招拆招
林先生收到一张插在邮箱里的乘车单,称凭单可享受太湖免费一日游。于是,林先生按照乘车单上写的时间地点,在指定的时候来到某公园北大门乘车。然而,当他乘上大巴后,没有见识到美丽的湖光山色,反而一路开进一家饭店,上起了“健康教育课”,最后更是在“专家”的游说下,花2000元买下了三瓶“抗癌”保健品。
就这样,林先生掉进了保健品商家打“迷踪拳”的陷阱。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注重保健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花了钱,真能买到健康吗?“一只老鳖两吨汤,燕窝包装猪皮藏,烂鱼加工脑黄金,保健食品最上当。”一首顺口溜,道出了保健品市场不为人知的陷阱。
类似这样的消费陷阱,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消费陷阱让消费者们雾里看花。促销、返券、打折活动等在商业街上比比皆是,怎么才能擦亮双眼绕过这些陷阱?我们当然要见招拆招。
陷阱1:抬价再打折
田田上周末在某商场看上一双长靴,刚到膝盖的长度、镂空的花纹、中性的鞋跟设计,正是自己心仪已久的款式。田田一见商场在搞岁末促销,不由得心动,虽然后半个月手里只剩下1000元钱,她还是狠狠心买下了这款折后800多元的长靴。
三天后,田田陪好友到其他某商场,看见同一款靴子价格竟然比自己买的时候便宜了100多元,店员说这个活动已经在所有专卖店搞了近一周了。田田一下后悔不已,想去换鞋,可自己已经穿了三天,也找不到适当的理由。
见招拆招:人为制造卖点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保持冷静。
应对措施:
1.按照个人的需求和经济条件来选购商品。
2.货比三家。
陷阱2:免费送“三无”赠品
小张说自己买东西经常目的不明确,比如前几天,她就因为送的小鸭子塑料杯太可爱了,于是买了五箱饮料,换回了五个可爱的塑料杯。可这可爱的杯子竟然没法用,只要靠近鼻子,就能闻到一股劣质塑料的味道,让人作呕。小张仔细一看,这杯子除了个塑料袋包装,什么都没有,典型的一个“三无”产品。小张实在是不敢用这个杯子,连摆着都怕污染空气,无奈只好将可爱的小杯子扔掉了。
见招拆招:赠品现在成了“三无”产品盯紧的一块地方。宣传中承诺的奖品事实上没有质量保证。
应对措施:
1.没有做赔本买卖的商家,消费者在掏腰包前一定要有火眼金睛,看赠品到底值不值花这么多钱得到。
2.看清赠品的标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因素。
陷阱3:“免费”不免
吴女士反映,自己好好的身体在一家检测身体微循环的免费摊位前被忽悠成了内分泌失调。摊主一通乱侃,最后向吴女士推销他们几百元一个疗程的保健食品,吴女士想方设法摆脱摊主的纠缠,逃也似的离开了该摊位。之后吴女士还不放心地将自己的身体状况认真检查一遍。
见招拆招:为推销产品,厂商可谓花招迭出,打着“义诊”和“免费咨询”旗号把产品吹得神乎其神,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很容易走进陷阱。像商场中免费测试的柜台,在那里检测身体,没病也得被说成绝症。
应对措施:
1.保健品属于食品,但不具备治病功效,不要被商家迷惑。
2.对承诺先购买保健品,再“实行返款”的厂商要特别警惕。
3.不要光顾免费摊点。
陷阱4:网上消费“钓鱼”
老张说,自己最近当了回大鱼,让网上卖家放长线给卖了。老张看上了一款手机,由于老张在店主的店内早已是熟客,因此下意识地将钱直接打到了店主账上。由于没有使用网上支付平台的付款,老张只好用2000多块钱买教训了。
见招拆招:网上不法分子惯用的行骗伎俩是:伪造各种证件和身份以骗取网民的信任;在网页上以超低价商品或优惠的服务广告“钓鱼”;先以少量的商品和费用将客户套住后反复地敲诈;当钱财到手后便即刻销声匿迹。
应对措施:
1.不能轻信广告和贪图便宜。
2.不论与卖家是否熟识,购买大件商品或进行大额交易,应采取货到付款方式,并且要在当面验货和相关凭证以后再给钱。
陷阱5:短信服务“中大奖”
网友木头苦于手机被短信小广告轰炸。木头的用的是全球通的号码,据他说,估计自己的号码十有八九被泄露出去了,什么装卫星电视啊、你刷卡消费了、你收到祝福点歌了,每天都能收到十几条。最可恶的就是夜里两点多,小广告的发送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着实是敬业!
见招拆招:小广告至今仍有个别的运营商以免费服务、祝福或点歌、 “中大奖”等为诱饵,骗取消费者的钱财。
应对措施:
1.当出现陌生者的短信时,要有所警觉,如贸然回复就正中了不法运营商的下怀。
2.在接到“中了某项大奖”的告知时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3.碰到确实需要的信息服务时,应把服务内容和资费标准都了解清楚后再回复。
4.要留意查验每月的资费清单,发现问题及时询问或向有关方面投诉。
陷阱6:“缩水”低价旅游
马上就是元旦3天假期,旅行社的超低报价和“黄金线路”再度成为招徕游客的吸引点。赶上旅游淡季,小花表示,在某网站上看到的“一元团”报价确实诱人,但曾经被导游忽悠买了上千元没用饰品的小花决定不再上当了。小花说,虽然团费是便宜,后面还有购物等着你,实际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见招拆招:旅行社的报价越低,旅行中的个人额外开支可能会越大,同时交通和食宿的条件也相对较差。
应对措施:
1.出行前要对组团的旅行社和出游的线路进行筛选和判断。
2.一旦真的选择了低价旅游,不要因导游的脸色而勉强接受购物,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自己。
总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消费陷阱,我们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