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5294400000030

第30章 自修与自律教育:历代皇室子女的自修与自律教育(2)

十三、说自己自以为聪明,听不得不同意见,以致大臣们不肯进言,是自己的罪过。

十四、说自己知错而未能改错,以致过错越来越多,是自己的罪过。

作为一位青年人,顺治在处理军国大事、宫中事务上,每每有超凡之见、超常之举是很难得的,比起以前一些昏聩平庸的皇帝们,顺治是很不错的一位皇帝了,尽管如此,顺治在遗诏中仍在自责自艾。

顺治的行为,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心。而责任并不只担负在帝王的肩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从诞生那天起,就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和他人、集体、社会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责任关系。因此,在生活中当我们做出某种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并且付诸行动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对个人、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整个人类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高度的责任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基点。

中国加入WTO后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说过这样一则见闻:一次,他在国外的一个公共厕所内听到哗哗的水声,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前去察看,只见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正在那儿费力地修理水龙头。男孩说:“这个水龙头虽然是公用的,但它既然坏了,我作为使用的人就有责任把它修好。”

“我有责任”,男孩的话虽然朴实,却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尽管水龙头并不是他自己家里的,水龙头也不是他本人弄坏的,可他却觉得,作为一个公民,他有义务对公共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理。

责任感一旦产生,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孩子的责任感是从对具体事物产生喜爱开始的,起初表现为对他所敬爱的人交给的任务有责任感,而对其他人交给的同样任务没有责任感;对他爱做的事有责任感,对他不爱做的事没有责任感;以后发展为能对自己说过的话、应该完成的任务负责,对同伴、集体负责;到青少年期便能形成更抽象、更概括的责任心,对事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只有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一个能够为社会为国家积极的创造价值的人,才是一个在对他人的责任中负担对自己的责任的人,才是一个在责任的担负中实现自己价值的人。所以,培养一个孩子的责任心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能够担负责任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在生活中,家长首先应该帮助孩子弄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哪些事情应该受到表扬,做了哪些事情应该受到惩罚。由于年龄关系,孩子做事的时候往往只是凭个人兴趣,而要想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就要很清楚地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同时把奖励与处罚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假期的时候,可以把打扫卫生或者洗碗筷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就一天不允许他看电视或者从事其他活动。这样一来,孩子就会逐渐懂得,自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如果孩子做的事情很好,家长也应该及时给予鼓励,以此来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第二,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由于儿童自身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是行为的结果。因此,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作为家长,必须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作为家长,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替孩子承担一切,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虽然这是爱孩子的体现,这种行为总会在某种程度上淡漠了孩子的责任感。

第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就必须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很多人的家里,家长出于疼爱孩子的原因,总是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其实这是不对的。最为合理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父母在家里应该明确哪些事情必须是孩子自己来做的,哪些事情是应该由爸爸、妈妈来做的,还有,哪些事情可由爸爸、妈妈帮助孩子一起做。对于应当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必须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范围,同时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和年龄给他不同的任务。应该让孩子做的,父母绝对不要代替包办,在应该让孩子承担责任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替孩子承担责任。

第四,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主动帮助他人。家长必须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很不够的,因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他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所以,他还有责任帮助父母或老师、同学做一些家里的事、集体的事,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家庭和对集体负责、尽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在长大之后能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书法造人——顺治帝的书法体悟

清世祖顺治帝喜爱书法,特别喜欢欧阳修和王羲之的书法。他练习书法时总是很用功,将前人的书法要诀熟记于心中,每当酝酿成熟后,方才下笔,久而久之,书法水平大大提高,各种笔法运用得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顺治帝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逐渐领悟到了“履中蹈和”的道理,并以之来教育子女,“履中蹈和”出自论语。“履者”实行之意,“蹈”者遵循之意也。一部论语,其中心思想就是“中庸”,也就是“中和”的思想。中国“易经”中也有类似的辩论道理:天下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变化是对立的变化又是相对统一的,有正面必有反面,当你肯定的时候,同时也就是在否定。一切都是相对的。然而就在这相对之中,最高的原则就是“中和”的思想。故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之矣!一般的人很少能够掌握好“中和”的分寸。顺治深刻反省了明亡的教训,同时也感受到儒家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夷制汉”,不如“以汉制汉”。他学习书法的心得就是,以儒家文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还认识到:在练习书法时,可以锻炼动手动脑、勤于实践的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写字要三到:眼到、手到、心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笔下尽是冗墨缛体,难通灵气。”于是他教育子孙书写时必须做到静气凝神、全神贯注,以达到心、手、脑的协调统一、通力合作,方能“大功告成”。

顺治皇帝还让他的子孙学习书法的发展史,从中告诫子孙,历代书法家都注重修养品德,德艺双馨,更不乏忠贞爱国之士。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创雍容、雄健的颜体,不但开一代书风,更因其忠肝义胆,成为后世的楷模。

顺治帝把书法与修养结合起来的说法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书法是我国特有的、形体丰富的传统造型艺术,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书法一般使用圆锥形的软笔来书写汉字,并要求达到精、神、美的艺术效果。书法是一种构成艺术,它是在洁白的纸上,靠了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象,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它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它又极具实用性,可以用于题词、书写牌匾。

青少年学习书法,益处颇多:

1.毛笔字的进步会带动钢笔字的进步。

2.学好书法有利于眼睛、脊椎骨的健康,有益于长寿。

3.有利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意志、品质。

4.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青少年怎样才能学好书法呢?有专家指出:

1.要激发兴趣,才会积极学习。

2.根据自身的个性、爱好,选择最喜欢的字体入门。

3.认真读名家法帖,练眼练心,做到胸有成贴,脑有成字。

4.练手,即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要让笔成为手的延伸。

5.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可心浮气躁。

6.要有恒心、有毅力,不可轻易变换字体。

7.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

中国皇室教育启示13:自律和自我修养才是至高至善的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来就非常重视礼仪和个人的修养。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加强自我修养的培养。只有严格自律的人和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交际中彰显出他的魅力,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品质和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所以,家长朋友应该注意在点滴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修养。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善待人生,逐渐完善自我。在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修养上,中国皇室的教育经验值得家长朋友们借鉴。

1.慎独,圣贤们的第一要诀

康熙将“慎独”作为自身的训诫,并在遗嘱中告诫子女“慎独,守身之先务”。慎独是古人提出来的,但是并不因为时代的更迭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就失去了现实意义,慎独是一个人走向道德完善的必由之路,青少年应该掌握慎独的修养方法,力争达到慎独的修养境界。

2.赤子之心,人之真性

康熙在《庭训格言》中说:“赤子之心者,乃人生之真性,即上古之淳朴处也。”他在警示自己,在告诫子孙,也告诉世人:要保持率真的本性,淳朴的品质。只有一个淳朴率直的人,才是一个真实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受人爱戴的人,才是一个能够创造出自我价值的人。

3.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顺治帝在遗嘱中列出几十条自己的错误,来检讨自己。他这样以身作则的做法在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稳定的广性心理品质。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够以积极负责的态度投入工作和生活,才能够在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彰显个人价值。因此,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责任心的教育。

4.书法造人

顺治帝在指导子孙练习书法时,让他们在书法中感悟人生、提高修养。在练习书法时,他说:“写字要三到:眼到、手到、心到。心不在此,则眼不仔细,笔下尽是冗墨缛体,难通灵气。”中国的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练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作为艺术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作为学习的实践又能够让人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修养。所以,青少年应该重视书法的联系,在联系书法的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自己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