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5294400000009

第9章 侍讲与经筵:皇帝与太子的课堂(2)

不久,10岁的皇太子因父去世而接班当了皇帝,这就使张居正的教育有了更特殊意义。由于隆庆间的权臣倾轧,内阁里只剩下张居正一人支撑局面,因此张居正就订立周密计划继续神宗小皇帝的教育。张居正拟定教学计划以日讲为主,以经筵为辅,日讲即每日给皇帝上课,这是十分严格的教学,与正规官学教学一样,有讲读、背诵、练习、复习、问答、检查等具体规定与要求。经筵则是一种典礼隆重的教学形式。有春讲和秋讲的规定,均在每月逢二的日子举行。日讲和经筵是明初确立下来的专为皇帝讲学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形式,张居正就借助这种形式组织了十年的神宗教学。

张居正为神宗皇帝拟定的课程表如下:

1.伏睹皇上在东宫侍读,《大学》至传之五章,《尚书》至《尧典》之终篇。今各于每日接续讲读,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十遍,讲官各随即进讲毕,各退。

2.讲读毕,皇上进暖阁少憩,司礼监将各衙门章奏,进上御览,臣等退在西厢房伺候。皇上若有所咨问,乞即召臣等至御前,将本中事情,一一明白敷奏,庶皇上睿明日开,国家政务,久之自然练熟。

3.览本后,臣等率领正官恭侍皇上,进字毕,若皇上不欲再进,暖阁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厢房伺候。若皇上不进暖阁,臣等即率讲官再进午讲。

4.近午初时,进讲《通鉴节要》,讲官务将前代兴亡事实,直解明白,讲毕各退,皇上还宫。

5.每日各官讲读毕,或圣心于书义有疑,乞即下问,臣等再用俗说讲解,务求明白。

6.每月三、六、九视朝之日,暂免讲读。仍望皇上于宫中有暇,将讲读过经书,从容温习。或看字体法,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工夫不致间断。

7.每日定以日出时,请皇上早膳毕,出御讲读;午膳毕,还宫。

8.查得先朝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辍讲读。本日若遇风雨,传旨暂免。

张居正拟订的皇子教学计划很有特色。首先,它对学习次序和各阶段的学习任务有严格的规定,同时也注意课间休息,每一阶段的时间都不太长,较为适合儿童学习意志不易持久的特点。

其次,把读书进学与政事处理密切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以学为主,兼习政事,学习为政,以政辅学。

再次,课后布置自学任务,如温习所讲课业,背诵所讲内容,预新课、习字等。随着神宗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张居正不断地修改教学计划,注意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目的的一致性。如学习经史的同时,紧密联系现实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有意培养皇帝的执政能力。

张居正的教育可以说成果显著,万历皇帝在位期间,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

少年皇帝必读教材

自孔子著《春秋》,特别是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传世以后,史学已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门“显学”。历代王朝将历史列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从皇帝到王公大臣都把前朝的历史典籍作为必读书。

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是明清两代皇帝的重要教材。《资治通鉴》在史料选择方面以政治史为主,是编年体史书,而且以皇帝的年号作为编年体的标准,这本书所记事件以帝王为中心,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这部书对于少年皇帝有着很大的励志作用,类如,英明神武的君主、万古流芳的贤臣,书中就详细记载他们的善政美事;昏君庸主、贼臣奸佞的丑事、恶行则尽力揭发;而那些相对平庸的时代和人物不予收入或者一笔带过。这样必然形成强烈的对比,警戒的效果也突出许多。

这部书主要围绕治国平天下的主题,致力于探讨社会治乱的原因,“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书中大量揭露历代统治者,尤其是帝王利用权力为非作歹的负面例子。总的来说,这部书还是从北宋的现实政治出发,对史事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说,根据时下的情况来总结经验教训,希望北宋朝廷实行开明政治,使国家能摆脱内外交迫的困境。

《资治通鉴》有经世致用的功能,这部书被世人评价很高:“做君主的如果不知道《资治通鉴》,想治理好国家也不知道如何去做;做臣子的如果不知道《资治通鉴》,那么他对君主不能尽忠,对黎明百姓不能尽责;普通人如果不知道《资治通鉴》,则做事找不到规律,更不可能传世。”可见这本书在中国传统时代地位和作用之巨大,也难怪这部大部头著作能够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的重要教材。

历代皇帝也都喜欢读史,通过读史从历史记录的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皇太极从小就酷爱读史。历代所修正史,他都涉猎。如《汉书》、《隋书》、《唐书》、《辽史》、《宋史》、《金史》、《元史》、《资治通鉴》等,凡是他感兴趣或以为有用的部分,他都认真研读。他尤其喜读《三国演义》,把此书当做一部奥妙的兵书来读,凡打仗,必仿效该书中的军事战法,而且总是取得胜利。《三国演义》他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有一部《三国志传》,皇太极也读了。他从这部书中,学习“治国”之道,学习用兵如神。读后,他还召集臣属谈自己的读史体会。天聪九年(1635)正月二十日,他向文官大臣发表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历代汉文史书,其中大多巧于掩饰、避讳,全都阅读,没什么必要。只需选择《辽史》、《宋史》、《金史》、《元史》四部史书中有关治国用人的内容,例如勤政治国而使国家繁荣昌盛、倒行逆施而使国家衰败,以及用兵行军方略、佐理国政的忠良之臣、乱国乱政的奸恶之人的有关记述,辑录出来翻译成满文,汇编成书,以备学习与阅读。并且规定这是每一位皇帝的必读书目。

中国皇室教育启示5: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历代皇室不仅在皇子教育机构的设置上煞费苦心,而在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的设置更是精益求精。值得现代人借鉴。

1.对教育的诚敬之心

历代的皇室都把皇子的教育作为国家大事来看待,这在皇子的入学仪式中就能体现出来。皇子入学时挑吉时,皇子入学典礼日期的选定需要观天象、查历书,礼节繁琐。现代父母送孩子入学自然不必如此讲究,但“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如果在教育的问题上没有一个诚敬的态度,是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2.注重学习的计划性

张居正给太子拟订的教学计划很有特色。首先,它对太子学习次序和各阶段的学习任务作了严格的规定,其次把读书进学与政事锻炼密切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以学为主,兼习政事,学习为政,以政辅学。学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不能操之过急,也要有周密的计划,现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贪多或过急,而计划性明显不强,使学习要么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要么不符合孩子的实际。所以,皇室教育中的计划性原则尤其值得现代家长借鉴。

3.重视文史知识的学习

侍讲侍读和经筵进讲,是中国古代君主教育的重要方式,由廷臣如禁中在皇帝或太子面前讲授儒家经典或治国之道。历代的王朝将历史列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明清时候,《资治通鉴》也成了皇子的必读教材。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从古人的得失中获得经验教训,做到以史为鉴。现代教育的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对文史知识的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孩子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知识的全面发展。借鉴皇室教育的经验,我们应该加强对孩子文史知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