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5317500000022

第22章 第十二课人际关系:幸福感的风向标(2)

要知道哪些人不可交,关键是要在生活中分清一些人的行为,对其行为要有比较理性的判断,如此你便会交上真正的朋友。建立真正有品格的人际关系网。

人际交往需要拿捏“最佳距离”

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刺猬,靠得太近就会互相刺伤对方,不妨给对方一个空间,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寒冷的冬天,一群刺猬被冻得瑟瑟发抖,它们为了取暖,就紧紧地挤在一起,但是各自长长的尖刺很快就把对方刺痛了,于是就四散跑开了。

天寒地冻,寒冷使它们很快又聚集在了一起,但是当它们彼此靠近时,又重复了第一次的痛苦。刺猬们如此三番五次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徘徊在寒冷和被刺痛两种痛苦之间。直到后来,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会刺伤对方。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应该有一定的距离,即“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身体距离”即“私人空间”,“心理距离”即“孤独感”。

所谓“私人空间”,是指环绕在人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没有办法看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不容他人侵犯。在拥挤的车厢或电梯内,你总会在意他人与自己的距离。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就会通过调整自己的位置来逃避这种接近的不快感。但是,当挤满了人而无法改变时,你就只能以对其他人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忍受心中的不快,所以看上去神情木然。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刚开门的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的旁边。实验进行了整整80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当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时,被试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多数人很快就默默地离开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这就说明,人们不管走到哪里,“私人空间”的意识都永远存在。

交往中需要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似乎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可到底最佳的距离是多少?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最佳距离的多少首先取决于你交往的对象是谁。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制定了一个人际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相对应的尺度,用四个区域来表示:

1.亲密区

距离在0~46厘米之间。这个区属于家庭成员、莫逆之交等最亲密的人。在这个区域内,两个人可以互相接触,能嗅到各自身上发出的气味,说话一般轻声细语。这个距离尤其适用对肌体的抚慰。两人一旦处于亲密区的距离,就会排斥第三者的加入。

2.熟人区

又分两个层次,一是46~60厘米,这是私人的空间距离。夫妻或情侣之间可以在这个距离中自由来往,如果别的女人试图和一个男人这样做,那这个男人的妻子必定大发雷霆。另一层次是60~120厘米,老同学、老同事、关系融洽的隔壁邻居之间的距离就属于这个距离。当我们向人吐露心机时,差不多总在这个距离内进行。这个区域的话题可以或多或少地涉及机密,而且统统是个人的、与双方有关的事宜。

3.社交区

距离120~360厘米,也分两个层次,一是120~210厘米。如在办公室里,一起共事的人总是保持这个距离进行一般性交谈,分享与个人无关的信息。另一个层次是210~360厘米,如正式会谈时,人们一般都保持这个距离。这个距离内目光的接触比交谈更重要,没有目光的接触,交谈的一方会感到被排斥于外,也许会导致交谈中断。进入这个区域的人彼此相识,但不熟悉,交谈内容多半是事务性的,不含感情成分。

4.公共区

距离在360厘米以上,完全超出了可与他人进行深入交流的范围。演讲者与听众、非正式的场合以及人们之间极为生硬的交谈都保持这个距离。

但是,正如霍尔教授所说的,一个人的个人空间像一个“气泡”,它紧紧地跟随着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扩大或缩小。假设在高峰时的公共汽车里,如果一个人坐在双人座上,即使他的身体几乎与另一个人的身体相触,旁边的那个人也是不会走开的。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公园、阅览室等地方,那人早就会自觉地起身离开了,从中可见一个人的个人空间是会变动的。在拥挤的公共汽车里,一个人的个人空间就会缩小到最低点。

另外,最佳距离的多少还与交往者的文化背景有关。比如,你如果与一位美国人交谈,距离不得小于60厘米,否则他会觉得你不友好;如果与一名阿拉伯人交谈,就要小于60厘米,否则他也会觉得你不友好,可能会出现他不断向你靠近以示友好而你则不断后退的有趣场面。究其原因,是不同文化背景所致。

另外,心理学家还发现了如下的规律:人们离他喜欢的人比离他讨厌的人更近些;要好的人比一般熟人靠得更近些;同样亲密关系的情况下,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与人保持的距离较远些;两个女人谈话总比两个男人谈话挨得更近些,异性谈话比同性相距远一点。知道了最佳距离的道理,合理运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交往效果。

像清理衣橱一样清理你的交际网

你的衣柜满了,需要清理与调整,以便腾出空间给新的衣服。同样的道理,你的交际网也需要经常清理,使之更加简化,对你更有用。“众人拾柴火焰高”,通常人们会认为人越多,人际关系就越充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一句说出了选择的重要意义,“人群就像万花筒,你要理性的选择属于你的颜色”。

事物的发展有多个阶段,在最初阶段必定是人数愈来愈多的时期;否则,没有一定的人数基础,人际关系是不可能充实的。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你能否有意识地增加人数,而不是盲目地将所有认识的人及其认识人的人际关系统统纳入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我们在生活中也深有体会,名片与电话簿上的电话号码越来越多,但好多是用不上的。

所以,真正的人际关系不是用名片或电话号码的多少来计算的。尽管某个时期的人数不断增加,却并非意味着人际关系进入了充实期。充其量,它只能算作通往充实期的准备阶段而已。

当累积的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你就必须进行整理了。首先的区分的是,你应该将仍然保持联络的和已中断联系的人际关系区分开来。经过整理,仍然保持联络的名片张数必将减少。因此,只看到名片张数增加就高兴不已的人,是根本无法建立人际关系网络的。这与整理衣橱非常相似。

国际知名演说家罗莎女士曾经请造型顾问帕朗提帮她做造型设计。罗莎女士说:“整理出来的衣服总共分成三堆:一堆送给别人;一堆回收;剩下的一小堆才是留给自己的。有许多我最喜欢的衣物都在送给别人的那一堆里,我央求帕朗提让我留下件心爱的毛衣与一条裙子。但她摇摇头说道:‘不行,这些也许是你最喜爱的衣物,但它们却不适合你现在的身份与你所选择的形象。’由于她丝毫不肯让步,我也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半衣物被逐出家门。我必须学着舍弃那些已不再适合我的东西,而‘清衣柜’也渐渐地成为我工作与生活的指导原则。不论是客户也好,朋友也好,衣服也罢,我们必须评估、再评估,懂得割舍,以便腾出空间给新的人或物。我也常用这个道理与来听演讲的听众分享,这是接受并掌握生命、生涯不断变动的一种方法。”

清理交际网的道理也和清除衣柜类似。帕朗提容许罗莎女士留下的衣服,当然是最美丽、最吸引人,也是剪裁最得体的一套。“舍”永远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有遗憾,但从此拥有的不仅都是最好的,更重要的是也有更多空间可以留给更好的。

我们认识的人当中,有多半都是泛泛之交。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认识很多人,为了应付而叫苦连天。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求自己的交际网怎么大,但求要好、要精。织就一张好的交际网,大可采用下列步骤:

1.筛选:就像打扑克的“埋底牌”,把有用的留在手上,无用的埋掉。我们可以采用把有直接关系、间接关系或没有关系的分别记录。

2.排队:就像打扑克的“理牌”,对认识的人进行分析,依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排队。由此可以根据不同的级别进行有重点的维系和呵护。

3.对关系进行分类:生活中涉及的关系可能是方方面面的。有的关系可以帮你办理相关手续,有的能帮你出谋划策,而有的则能提供信息。虽然作用不同,但都有作用。

4.随时调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人际关系也是如此。需要不断检查、修补和调整,尤其是针对个人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或关系网人员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构筑最新、最有效的交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