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5346000000009

第9章 世家子弟的难言之隐(3)

画外音:

既然柳宗元最大的担忧就是“无后为大”,那么,在永州生下了几个孩子后,这个烦恼应该说自然就解除了,柳宗元求仁得仁,应该满足了。按道理说,作为孩子的母亲,她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名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柳宗元和她们一直处于这种尴尬的状态,其中有什么样的隐情呢?

康震:

其实我跟你说吧,你这么说也对也不对。为什么呢,这是有很深刻的原因的,我重点就讲两个原因:第一,我们知道在唐代,一个男人、一个读书人要结婚那可有讲究,第一要看门第。第二要看对方的经济条件。第三,这才是彼此之间,比方说人品啊才识的这种匹配。最重要的是门第,我跟大家说啊,在唐代的时候这个门阀士族,虽然它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已经大大地衰落了,但是门阀士族的这种贵族的观念,在人们脑海当中还是挥之不去,甚至是很严重的。当时在唐朝有这么几个比较大的所谓的望族,比方说山东清河、和河北博陵姓崔的,崔氏家族,这是唐代的第一等大家族。还有什么呢,还有河北的范阳卢氏家族,就是我们现在的北京,你要是北京人,然后世代在北京居住,姓卢,那可有得查,好好查一查,也许还能查出点什么名目来。还有比方说,甘肃的陇西李氏家族,这是皇族,当时的唐太宗啊、唐高祖,这是他们的皇族。还有河北的赵郡李氏家族,河南荥阳的郑氏家族,以及山西太原的王氏家族。山西太原的王氏家族,比方说王维,唐代诗人王维,就是山西太原的王氏。这些家族,就是当时年轻人选择结婚对象的一些很重要的目标。

唐代的好几位大诗人结婚结的都不俗,比方说王维,我们知道他的夫人呢,是博陵的崔氏(河北)。杜甫,他的夫人是弘农的杨氏(河南)。韩愈呢,他的夫人是范阳的卢氏(北京)。杜牧,他的夫人是河东的裴氏家族(山西)。都很聪明,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去结婚,找的都是大家族,这对他们将来未来的仕途是有很大的好处。

我再举个简单例子,一说大家就全明白了,唐代有一个皇帝叫唐宣宗,他有个闺女叫万寿公主。这闺女该嫁人了,就让宰相帮忙,这宰相是谁呢,是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他找了一个小伙子,不错,这小伙子姓郑,叫郑颢,是荥阳郑氏家族,状元,刚考中状元。而且问题是郑颢,人当时已经有订婚了,马上要结婚了,订婚的对象是谁呢?是范阳卢氏家族的女儿。这白敏中愣给半道上给人拽回来,要求他必须跟万寿公主结婚。结婚了,做了驸马爷。后来白敏中不能做一辈子宰相啊,中间他那宰相职务不做了之后,他要到外地做官,他特别害怕。为什么呢,他专门去见唐宣宗,他说你看当时啊你闺女要出嫁,就拜托我,我半道上给人家郑颢拉回来,我跟您说啊,郑颢“不乐国婚,衔臣入骨髓”。他不喜欢做驸马,他恨我恨到骨髓里,人家是要去娶那个范阳卢氏的女儿的。我做宰相的时候,郑颢拿我没办法,现在我不做宰相,我要到外地做官去了,他肯定要在您跟前说我坏话,我死无葬身之地啊,皇上你可要替我做主啊。他很害怕,唐宣宗是个明白人,他说你不用顾虑,他就把郑颢弹劾他的奏章交给白敏中看,说你看,他早就在说你的坏话了,我就没理他,我知道他不痛快。

我说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连皇族们都很看重跟这些贵族之间联姻。而这个郑颢,他要娶的范阳卢氏的闺女呀,她们家族早就衰落了,就没什么实际的利益了,但是他宁可要那个,他不愿意要这公主。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公主太娇纵,他怕不好伺候。但是从这个例子你就能看出来,当时的婚姻观念里头,这种贵族的观念是多么的重。那更不用说像柳宗元这样的,他不但是贵族、望族,他本人还很有品位的一个大文人。

大家说这个贵族没落的意识,这个不好,柳宗元应该可以克服。那我就得再说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他就不太好克服了。他要是把这个都克服了,他有可能把自己就克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根据唐代的法律规定,唐代也有“婚姻法”,叫《户婚律》。这个规定什么呢?规定在唐代这个社会里头,一个贱人是不能跟良人结婚的。大家说什么意思啊?在唐代社会里头把人分为三等,第一等是官人,做官的,这部分人有特权。第二叫良人,良人是什么呢?就是平民老百姓,但是有独立的社会地位,这些人没有特权,该交税交税,该服役服役,这是第二等人。第三等人叫贱人,就是下贱的贱,这部分人是什么呢?说白了有官贱和私贱之分,说白了就是官府的和私人的奴婢、奴仆等等,这个人群。这个人群社会地位是最低的。最低的奴婢甚至没有人权,她可以被作为财产自由买卖。法律规定,如果一个贱人,他娶了一个良人做妻子,这个贱人要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被娶的这个良人呢,也要判处一年徒刑。翻过来也一样,如果一个良人娶了一个贱人做自己的妻子,判一年半。你那妻子啊,也得判一年徒刑。如果这个奴婢、这个贱人的主人明明知道这件事情,但却不报官,打屁股板子打一百下。这是法律。所以你不能僭越这个法律,不能越过雷池。所以你就可以理解,你知道吧,柳宗元他跟这几个女性同居了之后,生了孩子,那么生了孩子以后,他也不能把他们母亲的名字写下来,记下来,他只能非常隐晦地进行某种表达。为什么呢,因为跟这些社会地位很低的女性同居呢,首先法律干涉不了你,毕竟没有正式结婚。生了孩子,法律也不能干涉你。但是在当时的这种社会等级很森严的情况下,这不是一件特别光彩的事,我说的是对于柳宗元来讲。因为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找个人照顾自己,就是要家里边有个主妇,甚至就是要为了传宗接代,所以他不想去宣传这件事情,也没有必要,所以这是一个很无奈的举动。这你就理解了柳宗元在永州时期,他这种最巨大的担忧,和面对这种担忧的时候,他自己的一种尴尬和无奈。

画外音:

唐朝时期,社会观念仍然延续了自南北朝时期以来的“门阀士族”制度,一个人的出身门第决定了他的一切,也固定了他的思维模式。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他的多位至亲也都与当时的各大豪门联姻。这样的宗族观念使得柳宗元很难在择偶观念上妥协,再加上有《户婚律》的规定,所以柳宗元有着很多的不得已。但是,毕竟柳宗元已经有了两个儿子,河东柳氏后继有人,那么,他们后来的人生又如何呢?

康震:

现在啊,有意思的是我们回到那周六和周七,还记得那俩孩子吧?这个周六和周七,其中的周六后来被刘禹锡抚养,刘禹锡抚养了他。根据史料的记载,这个史料的来源是什么呢?东雅堂本的《韩昌黎集》第三十一卷《柳子厚墓志铭》里边的注释说,唐懿宗咸通四年,也就是公元862年,那一年的科举考试录取了二十五个人,其中有一个人排到第三名,他的名字姓柳名告,告就是告知的告,柳告。说这个人就是那位周六,就是柳宗元的孩子。大家可能说,你凭什么说他是周六,他也可能是周七。我跟您说,这个名字你看上去好像是随便起的,其实不然,它大有深意。这个名字从哪儿来呢?是从《周易》的益卦里边来的,益卦里边有两句话,在第六三爻卦的卦辞里边说:

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易经》益“卦四十二”六三 风雷益

它的意思是,周武王去世了,在祭祀的时候增加人牲就没有灾祸。抓到了俘虏,中途去报告周公,举行祭祀吧。

第六四爻卦的卦辞里边说,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意思是说,东征商国胜利了,在回来的路上,报告周公成王有命,把殷商的遗民处理好,对国家是有好处的。

你注意,在这两个卦辞里边,出现了什么呢,出现了“六”,出现了“告”,出现了“益”,就是得到什么利益的那个“益”。柳宗元这个孩子姓柳,叫柳告,他的字叫用益,他的小名叫周六,这几个关键词都在这个《周易》的益卦的卦辞里边有体现,所以我们说,看上去仿佛是随随便便起的名字,其实里边是大有深意的。

你看,讲到这儿我们知道,柳宗元煞费苦心地要为柳氏家族传宗接代,你还真别说,他的目的还真达到了,这位周六还真是没有辜负他父亲的一番期待,虽然他考科举的时候,距离他父亲去世已经整整四十三年,他考中的这一年也已经四十七岁了,但是不管怎样,他总算是没有辜负他的父亲,还有他那些遥远的祖先,对于柳氏后代子孙的这种期待,这多多少少是柳宗元人生悲剧当中的一个喜讯吧,当然大家可能也会问一个问题,就是说,那柳宗元到底他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他不可能在永州时期就考虑的是传宗接代的事。没错,他还考虑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下集再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