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选对思路做对事:案例实用版
5358000000014

第14章 胆有多大,路有多宽(4)

“然而他却从没有遇到这种祸害。这又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这种始终沸腾的果断后面,他有经过思考沉淀的自信,这使他能在关键时刻,在热情澎湃之时仍能保持头脑清醒、小心机警。‘每当我看见鲁意?佐治的果断近乎是冒险的时候,’经常与他在一起的一个老友这样对我说,‘我知道,在这种冒险的后面有一种非常冷静而机警的思考。’”

没有充分的事实指导你的时候,就是你要格外小心的时候。你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越大,就越可以去冒险。正如美国电力公司的斯伍卜所说的:“二加二等于四,这句话你几乎不需要什么勇气就可以说得出来!换句话来说,如果你对于你所了解的事实有十足的信心,说出来也就不需要冒多大险,也就无需非常的勇气了。你根据知识而行动,并非是你对于自身有多大的信心,而是因为你对于事实很有信心。”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的运气似乎很好,你最好是去学学他那种努力考察事实的精神,而不要只求在冒险上比别人更大胆些。当然,如果你掌握了充分的事实,就应该有充分的信心去把它变成现实。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关于诸葛亮果断多谋的故事,有很多描述。

西蜀的街亭被司马懿夺走之后,司马懿又率大军50万去夺取诸葛亮驻守的西城。当时城中只有2500名老弱残兵,这等于一座空城。面对强大的敌人,战也不能战,守也守不住,又不能逃跑。在这千钧一发的困境中,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隐匿兵马,城门大开,令少数几个老兵装作平民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登上城楼,面对城外而坐,弹琴,饮酒,怡然自得,一派永庆升平的景象。正是这场“空城计”,使司马懿仓惶逃走,诸葛亮扭转了战局,由败转胜。诸葛亮决策果断,堪称典范。

成就果断品质的因素有很多种:

第一,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谋略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知识广博才可能足智多谋。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时,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并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对抗战略。可见他能果断地制定“空城计”的谋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果断的前提是充分熟悉客观情况、认真研究和掌握交往对象的各种情况。曹操率领百万大军进犯江东孙权疆界,东吴朝野上千,主战主降者各执一词,孙权也犹豫不决。出使东吴的诸葛亮,详细分析了曹操的各种情况。诸葛亮认为,曹操号称百万之师,其实不过四五十万,而且降兵将多,军心不稳,没有战斗力。曹兵皆北方人,不服南方的气候、水土,不习水战,难以致胜。这样的分析,使孙权点头折服,接受了诸葛亮的东吴与西蜀联手抗曹的谋略。这从降到战的转变,正是通过全面分析和充分掌握作战方的情况而制定的。

诸葛亮设计“空城计”,也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司马懿心理状态的正确判断。正如诸葛亮后来所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非吾行险,概因不得已而用之。”

第三,对较为复杂的交往活动,为了实现谋略,往往需要同时设想多种方案,以便于主体能选择最有利的交往方案。

第四,要把握时机,果断地做决定。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交往的谋略要配合一定的机会,一定的谋略需要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功,此外谋略也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做事果断不同于冒失或轻率,果断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充分估计客观情况之后迅速做出有效的决定;在条件不足,有时间等待时,积极准备;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又善于根据新情况,及时制定新的应对策略。

无论你是不是一个偏向于冒险的人,做事时都要有点雄心壮志,生命何其短,不如让果断与冒险同行,拼一把千万别空留遗憾!

9.断绝一切后路

在现实生活中碰到问题,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果断处理,二是犹豫不决。前者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后者在做事上既耽误了时间,又失去了做事的最佳时机。

在拳击台上,正在爆发一场大战:彼特与基思正为拳王荣誉而战。基恩最后胜利,兴奋不已,而彼特则垂头丧气。在戴上金腰带时,基恩说了一句名言:“作为拳手,最忌讳的是优柔寡断,看准了就重重打过去是最好的选择。”

的确,拳台上没有退路——不给优柔寡断者留下一条可以逃脱之路!

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在从事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时,他们往往先为自己准备好一条退路,以便在事情稍不顺时,能有一个逃生之所。但是大概每一个人都应有这样的认识:即便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如果还有一线退却之门为他而开,他大概是不会使出自己的全部潜力的。只有在一切后退的希望都已断除的绝境中,一支军队才肯使出拼命的精神去奋战到底。

想成功你不妨断绝你的一切后路,将你自己的全部注意力贯注于你的事业中,并抱有一种无论任何阻碍都不向后转的克服危机的决心,这样的精神是最难能可贵的。正是在遇到阻击时,因为缺乏坚韧的耐力而向后转,才使这世界多树立了千万个因放弃战斗而挫败者的墓碑。

当凯撒率领他的军队在英国登陆时,他决意不给自己的部下留任何退路。他要让他的军士们明白,此次进攻英国,不是战胜,就是战死。为此,他当着士兵的面,把所有的船只都烧毁殆尽。拿破仑也一样,他能摒除一切会引起冲突的顾虑,具有在一瞬间下最后决定的能力。

在现实中,最可怜可叹的是那些一直游荡、徘徊不定的人。他们也很想上进,但他们不能使自己像火石一般不曲不折地直飞向目标,他们不曾断绝自己的后路,他们不曾抱着义无反顾的气概。

正如一位忧郁成疾哲学家的感慨一样,临死前,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有一位比较有名气的哲学家,天生一股文人的特殊气质,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女人。一天,一个年轻的女子来敲他的门,她说:“让我做你的妻子吧!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回答说:“让我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和坏处分别罗列出来,之后发现,好坏均等,真不知该如何选择。

于是,他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无论他又找出了什么新的理由,都只是徒增选择的困难。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验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处境我是清楚的,但结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对!我该答应哪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来到那个女人的家中,对她的父亲说:“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漠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想到,向来自以为傲的头脑,换来的竟是一场悔恨。而后,哲学家忧郁成疾,临死前,只留下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

人生哲学真是“不犹豫”从而“不后悔”。对有志者而言,最大的窃贼就是犹豫,直到现在仍然如此!

有人喜欢把重要的问题搁置一边,留待以后去解决,这实在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假如你染上了这种习性,就应赶紧下大力气去练习一种敏捷而有决断力的本事。无论当前的问题多么严重,需要你瞻前顾后权衡利弊,你也不要一直沉浸在优柔寡断之中。假使你仍然心存一种凡事慢慢来或干坏了再重新考虑的念头,你是注定要失败的。宁可让自己因果敢的决断而犯下一千次错误,也不要姑息自己养成一种优柔寡断的习惯。

一个人在刚开始时不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一旦他积累了经验以后就不会使那些错误重犯了。那些在解决每个问题时都想留有余地的人,他的一生中将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