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老农拥有一块土地,虽然说他的生活谈不上富裕,可是也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有一次,他听说谁只要拥有一块钻石,那可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富翁,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这句话听上去就很诱人,于是,老农便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开家乡,去四处寻找可以发现钻石的地方。可是,他走遍了山山水水,无论怎么找都不见钻石的踪影。最后,他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花光了,心情极度郁闷,便自杀身亡。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老农卖掉了自己的土地后,土地的新主人在一次散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就在这块土地里,有一块异样的石头,他拾起来一看,只见它晶光闪闪,反射出光芒。再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块钻石。看来,这块土地原本就埋藏着宝藏,可是它的老主人却舍近求远,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
从上面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财富不是仅凭奔走四方去发现的,它属于那些真正懂得去挖掘的人,只有那些相信自己能力的人才会把它们挖掘出来。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钻石宝藏,这就是我们的王牌,就是我们的潜能。我们身上的这些钻石足以让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实。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舍近求远,也没有必要去一味地羡慕别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好自己的王牌,让自己的王牌真正发挥作用。只要我们不懈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就能够做好自己想做的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常常感到实际中的自己离理想中的自己太遥远。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设想了一条走向成功的路;而另一方面又悲叹自己没有能力去实现。卡耐基说:“人人都是一座金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潜能。”我们来想想,为什么有的人能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而有的人却终生平平庸庸、一事无成?其实,问题不在于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这就像人生不在于手里有多少好牌,而在于我们常常看不清自己,难以认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一样,如果我们不深入挖掘自身的潜能,那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张最大的王牌,当然也就很难在这个社会上有个好的立足。
环境怎样差,条件多么有限,对我们来说其实都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隐藏着巨大的力量。如果能够发现并得到合理地利用,那么它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惊人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成就自己所向往的一切,甚至能让我们做出种种神奇的事情来。例如,如果有人遇到某种意外事件或灾祸时,人们就会奋不顾身地去救他。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英雄品格,只不过是意外事件和灾祸起了催化剂的作用,让人的这种品格提前显露了出来。所以,生活中经常有人在灾难临头的时候却往往能做出在常人看来无法完成的事情。
一个人的潜能,是可以发现的。比如在某种突如其来的事件或在压力之下,人们就很有可能发现自己从未发现过的能力;有时由于朋友们的真挚鼓励,或是某位成功人士的事迹感染了自己,这些都可以激发出我们内在的力量。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激发自己的潜在力量,一旦这种力量被激发出来后,我们会发现自己所做出的成绩一定会不同于从前。
因此,我们说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王牌,就是这张牌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和未来,我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挖掘出自己的潜力,也就找到了自己的王牌。于是,我们也就找到了走向胜利彼岸的实力和底气,找到走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
失败也可贵,也有可取处
高尔基曾说“贫穷是一所学校”,而我们还可以认为“失败也是一所学校”,是一所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我们不但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且要学会选择,这一切,都决定我们如何尽快从这所学校毕业,而不是继续待下去或重修这所学校的课程。
事实上,失败并不可怕。而从失败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人生的智慧,“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吸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这说得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能从失败中找到原因,吸取教训,我们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更不会让自己失去走向成功的信心。一位学者曾说:“没有比逆境更有价值的教育。”倘若对自己的失败弃之不顾,不进行思考,不找到失败的源头,而只是一味地意志消沉,这势必会影响我们后面的生活和工作。遇到失败,若只是简单地以“跟不上人家”为借口,这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倘若没有在失败中学习的精神,那就永远得不到成长。而且,只有在失败中,才能更好地找到我们所要学习的东西。
失败是一副清醒剂,它能使我们受困的头脑保持冷静,它能激发我们潜藏的智慧。历史上孔子蒙难而编《春秋》,屈原被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始有《国语》,孙子膑脚而着《孙子兵法》,司马迁身遭腐刑而成就《史记》……他们都是在失败中反省从而走向成功的典型。
被郭沫若赞扬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蒲松龄一生曾参加过四次科举考试,立志考取举人,可是由于当时科场贿赂盛行,舞弊成风,所以他一连四次都名落孙山。经过了四次科举的失败,他并未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正是这几次的挫折磨炼了他的意志,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让他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这些都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于是,他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为了鼓励自己前进,为了使自己理想中的书能真正写出来,他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以此自警自勉,终于毕其一生精力完成了文学巨着——《聊斋志异》。
他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为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与他在经历失败后反省和思考不无关系,与他吸取教训不无关系。所以,我们遇到失败不要泄气,不要悲观。最关键的就是要能好好思考,找出原因,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减少或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
日本静冈县有一位叫和田一夫的果蔬店老板。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国外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他成功之前,也经历了三次失败。
第一次是在他21岁时,静冈县发生了一次大火灾。他的果蔬店被大火烧毁。火灾后,他用被毁的330平方米土地做抵押,买了一片1000平方米的土地,将它改成了超市,这就是日本着名的八佰伴超市。
第二次是1976年。当时世界石油危机蔓延,他在巴西的八佰伴门店被迫关闭。但这次的失败使他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创业,不能只守着一个地方。而要走出去,放眼全球,大胆地分散资产,调动资金。后来,在他这个思想的驱动下,八佰伴的门店一直从东南亚扩展到中国的台湾、香港和内地。
第三次也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次。1997年,日本本土的八佰伴公司业绩下滑很严重,负债达1600亿日元。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而和田一夫则承担了全部责任。这时候,他由一个身价达数亿日元的大老板一下子变成了贫民,租屋而住。但仅用一年时间,他便创立了经营顾问公司。那时,他已70岁。他想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传授给那些年轻的经营者。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同时也是来领略自己生命的辉煌。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应该尝试去从事多种职业,尽可能地开发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不论我们身处何等境遇,我们都应拥有这样一份矜持:我的人生,应该这么走过。”这是和田一夫先生坦荡胸襟的自然流露。
的确,我们身上的种种失败往往就像是一面镜子,它是可以映射成功的。只有那些聪明智慧的失败者才能把失败的经验看做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挑战极限,要有不服气的劲头
不同的生存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而且人们生来就面临不同的家庭环境。倘若一个人只是一味地抱怨自己生在了一个普通家庭或不好的家庭,而没有生在自己梦寐以求的高官或富商家庭,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他永远都不会有什么出息。所以,与其抱怨,还不如面对现实,但是面对现实不是甘于平淡、甘于贫苦,而是要有不服气的劲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我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实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林勇强是上海人,由于家庭环境优越,在l946年的时候,他的父亲送他去美国留学。到了美国以后,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金融专业学习。在波士顿大学读书期间,林勇强学习很用功,办事努力认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留学生,他的成绩在整个专业都是非常突出的。由于成绩的出色,他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获取了经济学学士学位。当他20岁的时候,又拿到了经济学硕士学位。
拥有了经济学硕士头衔的林勇强,毕业后却作出了一项让人感觉很诧异的选择。他进入了一家规模、影响都不太大的股票经纪行,在这家公司里做着初级证券分析员的工作,周薪只有50美元!
这家公司的规模很小,所以他赌着一口气,一定要凭着自己的努力将公司的业务量做大。他就像一座喷发的“火山”一样,把自己脑袋里的东西无穷无尽地在这家公司里释放了出来。他凭借着自己过硬的专业能力,冷静地分析投资趋势,科学地判断市场行情,果断地采取发展策略……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公司基金收益增长速度达到了50%!50%这个数目可是非常了不起的,像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公司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在整个金融界也非常罕见。由于他做出了如此出色的业绩,公司董事会通过了让他加入董事行列的决议,于是他以持有该公司20%的股份份额成为一名新董事。从这时起,林勇强的事业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西方人眼里,东方人从来没有他们那么聪明,尤其是有的美国人对华人的态度。美国人的这种态度让林勇强很气愤。在1965年的时候,林勇强所在的公司需要选出新一任的董事长,原董事长因年龄原因而退休。针对这个问题,外界和公司内部似乎已有定论,大家都认为林勇强对公司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公司有着长达七年的经营实践,他应该是众望所归,董事长非林勇强莫属。对于这个问题,林勇强本人也很自信,他也觉得从自己的才能和在公司所占的股份来看,胜券在握。所以这个时候,林勇强也早已踌躇满志,他开始琢磨公司的未来发展计划了,而且决心要在董事长的位置上把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
可是事实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退休的董事长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一些美国人对华人的偏执、狭隘和傲慢的心理。他对林勇强的才华视而不见,在他眼里,林勇强这几年对公司作出的贡献好像并没有什么价值,他甚至认为华人是没资格在公司担任董事的,那就更不用说是担任董事长了。
在林勇强的眼里,自己遭受了失败和歧视这完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应该严肃对待的问题。这个没有理由的歧视,无疑深深触动了林勇强那敏感的、自尊的神经。于是,他一气之下,便将自己在该公司所占有的20%的股份全部卖掉,同时也辞去了公司董事职务。在离开公司那一天,林勇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总有那么一天,我要用自己的实力在华尔街建一座大厦,在这座大厦里汇集各种做金融的公司,包括银行、财务公司、股票经纪公司、保险公司等,我要让这座大厦变成超级金融市场,我要让那些歧视华人能力的看到我们的实力。”
在这一年,林勇强成功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林氏管理和研究基金公司,他的公司主要从事经营互惠基金的投资研究和咨询等业务。
时间到了1969年2月,这时候林勇强已经成了曼哈顿基金会的董事长这一年他整整40岁。由于林勇强和自己的林氏公司在市场有着良好的口碑,而且林氏公司的业绩一直很好,这就为他募集资金和扩大公司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于是林勇强便果断地向社会发行了曼哈顿互惠基金的股票。结果股票刚刚上市,就产生了不小的轰动,竟然有很多人来抢购股票。而且该股的上市刷新了华尔街股票发行的纪录!
这次股票的发行,让林勇强的才能受到了金融界的广泛关注。这其中就包括各大财团和企业。也引起了美国着名的容器公司董事长伍德希德的注意。伍德希德觉得像林勇强这样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所以便聘请林勇强加盟容器公司,为此,伍德希德竟不惜以l.4亿美元的现金高价收购林氏公司的股权,同时还邀请林勇强担任容器公司的董事,通过这样的改革,公司的业绩上升很显着。在l984年的时候,容器公司的资产已达到26.2亿美元,销售额达到31.78亿美元,证券业务则更是行业的龙头老大。
1987年2月1日,林勇强终于登上了容器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的宝座。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华尔街上“华人小子”这样的称呼也成了成功的代名词。
林勇强正是凭着自己不服气的这股劲头,不断努力着,于是如愿以偿地创下了自己的事业,也为我们华夏儿女争了一口气。
不服输、不服气不只是简单地在嘴上说说而已,而要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将这种不服气化为让自己前进的推动力,从而向他人展示出我们的实力,创造出我们的辉煌成绩。
主动出击,不要让机会在等待中错失
人生在世,要学会善于抓住机会,主动出击,这才能赢得胜利。每一次机会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要是没有好好珍惜,它就会转瞬即逝。所以,我们就要在平日里做好准备,一旦发现机会就要主动出击,立即作出决定。
现在的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只有主动出击才可能将机会争到手。如果还是一味地消极等待、退缩保守,那么只能将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机会浪费掉。而那些敢于挑战、立即行动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也只有这些人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个席位,赢得机会,从而走向成功。
我们观察现实生活就会发现,凡是聪明能干、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他们一定善于运筹帷幄、懂得适时攻守。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亦步亦趋和拾人牙慧,而要让自己的心灯一直放射着光芒,要明晰企业的未来走向和发展目标,在和竞争对手的角逐中主动出击,打败对手。
当年,索尼公司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可是,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得知贝尔试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后,他便在第一时间去美国买下了这个专利。在当时,他只花了不到3万美元的钱就将这个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专利拿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