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修心课
5361800000007

第7章 至乐——事情可以不好,心情必须不错(2)

大千世界,纷纷扰扰,很少有人从来没有生过气,但一个人不能整天活在气愤或抑郁中。如果一个人总是这也气,那也气,那就不是别人在气他,而是他自己在气自己。所以,每个人都应拥有一颗王者之心,像亚历山大那样,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否则时间一长,你会变得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

哲人说,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倒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人生有喜就有悲,事情有弊就有利,我们只是习惯了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阴暗一面,不会自宽自解,不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年轻时生活困窘,他和几个朋友合住在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中。环境这么差,苏格拉底却一天到晚满脸灿烂,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不解:“那么多人挤在一起,生活多不方便,你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住在一起,随时可以交流感情、交流思想,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后来,朋友们陆续成了家,一个个搬了出去,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孤孤单单一个人,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怎么会孤单呢!我有好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么不让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他和妻子搬进了一座大楼中生活。大楼共七层,苏格拉底住在最底层。楼上的人经常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等脏东西,但苏格拉底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那人又问:“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你也感到高兴?”

苏格拉底笑呵呵地说:“你不知道,住在底层的好处多着呢!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楼梯;搬东西方便,可以省很多力气;朋友道访时,不用爬楼梯;等等。最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些花,种一点菜。这些乐趣,住在楼上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与一位住在七楼的朋友换了房子,因为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楼很不方便。但是,搬到七楼的苏格拉底照样每天快快乐乐。

那人又问:“你现在失去了住底层的乐趣,又有什么好高兴的呢?”

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在七层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每天上下楼,可以锻炼身体;房子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没有人干扰,白天晚上都很安静;等等。这些,可是住底层的人享受不到的。”

后来,那人问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乐,可我为什么总觉得,他的处境并没有多好呢?”

“你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心情。”柏拉图回答。

“你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心情。”说得多好!网友们也说,“蜗居,咱不能窝心”,生活不可能尽如人意,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豁达的心,看淡、看开那些不期而至的风风雨雨,做回快乐的自己。

当今之世,最看得开的要算张学良将军了。他曾自嘲为“刁民”,当人们问他得享百岁高寿的秘诀时,他向来都是笑笑说:“很简单,就是什么都不计较,都不放在心上。”

当然,不计较、看得开说来简单,实行起来却殊为不易。不经过一番灵魂的洗礼和斗争,一个久食人间烟火的凡人,往往很难看开。很多人都说自己看破了红尘,不过是自欺罢了。他们与其说是看开,还不如说是得过且过。真正的看开,是以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来融解世间的诸多失意,真正看开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像苏格拉底等先哲那样,始终保持开朗、豁达的心境。

一句话,人生苦短,容不得太多的计较。上苍赐予我们生命,绝不是让我们用来烦恼和痛苦的。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只要心胸足够豁达,人间就没有什么事情能令你沮丧。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当你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事情的时候,你的心态是积极的。我的态度是,不管是快乐的事情还是痛苦的事情,都是我们生活中珍贵的礼物,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珍惜,并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在等待时机和追求成功过程中的一些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俞敏洪(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3年创办新东方学校)

金字塔的建造者是谁?众所周知,是数十万埃及奴隶。400多年前,一个名叫塔·布克的瑞士钟表匠游历完金字塔后,却断言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而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当时的人们都对此嗤之以鼻。但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数百处墓葬的发掘考证,证明金字塔的确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传统史学家所认定的“由30万奴隶建造而成”。

那么,塔·布克当年的根据是什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人们发现这与他的经历有关。

塔·布克原是法国一名天主教徒。1536年,他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当时的他已经是一位大师级的钟表匠,入狱后便被安排做钟表。塔布克发现,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也无论狱方采取何种高压手段,他和同行们就是造不出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是在入狱之前,他们在自己的作坊里,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起初,布克把原因归结为制造的环境,后来,他们越狱逃往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塔·布克才得出了“金字塔的建设者是自由人”的结论。他说:“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金字塔这么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真难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人,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刀片都插不进去。”

塔·布克和他的伙伴们流亡瑞士,成就了瑞士“钟表王国”的地位。据说时至今日,瑞士的钟表制造商们仍保持着塔·布克的制表理念:绝不与那些监管严厉、苛扣工人的国外企业联营。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严苛的环境不可能产生奇迹,严苛的企业永远造不出瑞士表。

制表如此,修金字塔如此,建造我们自己的人生金字塔又何尝不需要一种好的心情?

毫无疑问,没有好的心情,想成就一番事业,可能性几乎为零。问题是,怎样才能拥有好的心情?是不是像塔·布克那样“换个环境”?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塔·布克的问题出在罗马教皇身上,是外界因素;我们的问题却出在自己身上,是心理因素。

戴尔·卡耐基在他那本伟大的《人性的弱点》中写道:“如果你在工作中得不到快乐,那么你在别的地方也不可能找到。每天给自己打打气,你的脑子里就会充满积极向上的思想,你就可以指引自己去想那些勇敢而快乐的东西。只要你的想法正确,任何环境都会变得不那么讨厌。虽然你的老板希望你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不过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可是我们姑且不必管老板需要什么,只需想想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的话,你会得到什么好处就行了。”

卡耐基还讲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这天晚上,艾莉丝回到家里时,已经是筋疲力尽。头痛、背痛,累得她连饭都懒得吃,只想上床睡觉。在母亲的再三劝告下,她才勉强坐到桌前。突然,电话铃响了,是她的男朋友打来的,他约她出去跳舞。艾莉丝的眼中顿时放射出光芒,精神瞬间振奋起来。她飞快地冲上楼,换上心爱的天蓝色衣裙,一阵风似地冲出了家门。午夜时分,按说应该累上加累的艾丽丝小姐回来后,非但不再感到疲倦,反而兴奋得睡不着觉了。

为什么8小时前她是那么疲惫不堪,而8小时后又是这般精神焕发?她是真的那么疲劳吗?肯定。但产生疲劳的原因不是由于工作的劳累,而是由于对工作的厌烦。生活中,类似艾莉丝小姐这样的人真不知还有多少,或许你就是其中的一个。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受很多因素制约,世界上很多人难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甚至连那个圈子都进入不了。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该一厢情愿地仅仅考虑自己是否喜欢的问题。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的经验很有借鉴意义,他说:“我从来没喜欢过英语,当初考英语只是因为数学不行。不喜欢英语是因为我的模仿能力不强。像我的班长王强,能够把任何话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我普通话练了一年,才练成大家能听懂的样子。我老婆是天津人,跟我一吵架就用天津话骂我,但是我到现在为止只会说一句天津话。就是当她拿起棍子打我的时候,我向她大吼一声,“干嘛”(天津话)。但是后来我发现英语成了我生命中的工具……在登山的时候,你会在乎登山杖你喜欢不喜欢吗?不会,你只会在乎能否帮你登上山顶。那么英语就是我的登山杖,尽管我不是特别的喜欢,但我知道我要想攀上更高的人生的山峰,就必须依靠这个登山杖……”

总之,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愉快不愉快,全在你自己。工作或许真的枯燥,但老板没有逼你来上班。既然来了,为什么不快乐点?事情或许真的无聊,但所有的有聊都是从无聊开始的。体育明星们除了夺冠那一刻有的聊,平时训练、生活都无聊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