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内家拳演义
54023700000019

第19章 二十,授艺

杨露禅在家呆了五年,常与武禹襄切磋武功,无一取胜,总觉还未得太极之妙,故待儿子杨班候四岁时,再回陈家沟。武禹襄也支持杨露禅,期待其再回来时功夫能够有长进。

这五年过去,陈长兴已经老了不少,胡须皆白了,但见杨露禅回来很是高兴,当即要试其功夫,让陈家子弟与杨露禅推手。结果让杨露禅很意外,他走时这些陈家子弟的功夫均不如他,如今他却推不过陈家子弟了,连连败绩。这太极功夫习练到精气神后,推手也如同实战一样,没有任何规矩,直到把一方推到为止,如果将手握拳,变推为打,那就是技击实战了。

这让杨露禅深感在师父身边学习之必要了,于是更加刻苦地习练。

又是几年过去,杨露禅得报家父去世,无奈又离开陈家沟,回家守丧三年。

这次杨露禅回家与武禹襄交手后,武禹襄发现杨露禅功力大增,不觉吃惊。杨露禅已经能够接住武禹襄的大部分拳力了。二人不觉显露出高深功夫,很容易伤及对方,于是杨露禅教武禹襄推手,可保证在不使对方受伤的情况下验证功夫。

这武禹襄觉得推手无用,就毫无顾忌地使全力推向杨露禅,杨露禅伸出双手接住武禹襄之手,武禹襄感觉杨露禅力大,又向手上加力,浑身就如同一根棍子一般僵硬起来,这杨露禅突然卸力而将武禹襄之力引进,这武禹襄紧绷着的身体不由得向杨露禅靠过来,杨露禅又顺势旋转身体,武禹襄就蒙头蒙脑地摔出去二丈远。

武禹襄吃惊地爬起来问道:“你是怎么把我摔倒的,也没看到你使出摔跤之术啊”

杨露禅道:“我也不知道了,就使的是师父平时教的推手之法。这叫拳打两不知,打人的和被打的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摔倒了,我在与陈家子弟推手时偶尔就会遇到,而师父则出手就让你这样摔出去”

武禹襄道:“我看你浑身松弛,如何能够发出如此巨力,莫非这松是练功之法?”

杨露禅笑道:“我也不知道我这身体怎么会越来越松了,可是身体越松,发出的劲力就越大”

这次武禹襄被杨露禅的太极功夫彻底折服了,暗想也要去陈家沟学一学,但可惜家务与公务俱繁忙,一直没有时间去。

转眼三年过去,杨露禅守孝结束,又要回陈家沟学艺。这时杨露禅儿子杨班候已经到了上学年纪,武禹襄就把杨班候接到武氏宗族学堂读书,又教其拳法,鼓励杨露禅再去陈家沟,学得太极拳精髓,并说有空也要去陈家沟学习,让杨露禅先跟其师陈长兴先生说说。杨露禅答应了。

这次杨露禅回陈家沟,陈长兴已经是垂暮之年了,不能再手把手教杨露禅了,只能是坐着用言语教了。但杨露禅依然逐步走向了当时太极拳的顶峰。

过了一年,这武禹襄耐不住太极拳的诱惑,依然辞去公职,安顿好家人,也去了陈家沟。

其实这武禹襄之名,除了武状元以外,其文采也亦名声远扬,曾经参加科举,虽不中但其文章在世间亦有流传,故受到陈家沟欢迎。

当时陈长兴已经不能行走,故陈家沟推举功夫高者陈清平为武禹襄师父。这陈清平对武禹襄很是敬重,又慕其文才,于是便倾囊而授。这武禹襄本是武状元出身,又得杨露禅早先开导心力,灵巧开通,于是很快便得到了太极真意。

你道那陈清平为何对武禹襄倾囊而授?

原来这陈家沟自从接纳了不是陈家子弟的杨露禅为徒后,陈长兴即断然打破祖传门规,与陈清平、陈有本等广纳贤徒,让太极拳普及开来。但只可惜这众徒之中,却鲜有有文化者,不能将这太极绝技以文字传播于纸上,流芳万世。而武禹襄却正可担此重任!

你看那杨露禅虽然创建杨氏太极拳,其本人却无有拳论文字流传,即是此因。而武禹襄之拳论,却为后世太极之法,所以不能不说,陈家沟对武禹襄的倾囊相授,是为太极拳传播万世之明智之举!

不单是陈清平,陈长兴、陈有本等武学大家,均将个人心得传授给武禹襄,所以这武禹襄从陈家沟之所得,要比杨露禅在陈家沟十八年所学要深刻。

武禹襄这才明白,这太极拳表面之“松”,实为极刚强之力也!太极拳表面之松,并非习练太极的过程和方式,而是功夫之结果。只有习练会内里五行能量与外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合一后,身体才会有松的表象,才能够以松的方式蓄发出无比巨大的劲力。

(注:切记,松是内外合一的功夫结果的表象,绝不是习练方法和过程,以松当做习练方法和过程的,是习练不出巨大的能量蓄发的,只能习练出松懈的花架子!)

这杨露禅、武禹襄从陈家沟学来之太极拳,正如我们现在所见之陈氏太极拳。特点是双重弓马步,挺胸拨腹,周身中正,大开大合。

这陈氏太极拳自发明到传承至杨露禅、武禹襄,均未有在遇到强手的情况下拼命相博之机会,更是未遇到内家拳功夫之高手。而实践乃是验证功夫之标准,所以,这陈氏太极拳将要在高手之间决战之后,才能向更高之层次发展!此乃后话。

再说这陈家沟,自陈长兴先生广开授拳之门路后,前来学拳者甚众,而陈家沟师资有限,不可能对每个人均尽心传授,只能挑其悟性、体质均好者才能收其为徒,但又不好拒绝其他前来学拳者,于是只得对悟性体质一般者只授其套路动作及棚捋挤按、踩冽肘靠等外形功夫,而对内里五行能量之运行和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蓄发合一等高深功夫则不与传授。

这就种下了太极拳在百年之后被糟蹋成为花架子的恶果!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传承之中,于是百年之后,仅会内家拳外形动作的花架子之人大有人在,而掌握内里五行之术者则是凤毛麟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