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健康成长6商树
5423000000026

第26章 人生之果:财商 财商(1)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简写成FQ),是指理财能力,特别是投资收益能力。这是由美国房地产和投资公司罗伯特·丁清崎和咨询专家沙伦·L·莱希特在两人合著的《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提出来的。清崎的父亲与朋友的父亲在对待金钱上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经过研究,接受了朋友父亲的建议,即: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而是让金钱为我们工作,并因此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现实生活中,正是由于人的理财能力的不同,所以才出现了"穷爸爸"和"富爸爸"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没有理财的本领,你有多少钱也会慢慢花光的,所谓"富不过三代"就是指有财商的老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最后也会败在无财商的子孙手中。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最被人们忽略的能力。

对于我们来说,父母就是"穷爸爸",只教我们好好读书,找好工作,多存钱,少花钱。赚得少一点没关系,关键是稳定。他们从没教过我们要有财商,要考虑怎么理财。所以,财商对我们来说是迫切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会理财的人越来越富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财商的区别。特别是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答案是:投资理财的能力。

财商包含两方面:一是知道金钱的游戏规则,二是能够驾驭金钱的风险为自己服务。财商与你挣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指标。

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的能力之一,也是最被人们忽略的能力。可以想像,一个漠视财商的人,一定是现实感很差的人。

财商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

潍坊市一所中学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假如我有1 000万"的调查,这些中学生的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不少学生在一两天之内就把1 000万"花"完了。

上海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有零花钱,而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

孩子的理财问题在今天令很多家长头痛,什么时候应该让孩子知道钱?怎样正确地向孩子解释钱?该不该给孩子钱?怎样让孩子知道珍惜钱?怎样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和使用钱?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怎样回答孩子一些看似可笑却又真是难以解答的财务问题?这是许多家长苦恼的问题。

同样,这些知识在学校里也没有人教他们。迄今为止,即使在美国的学校里仍没有真正开设有关"金钱"的基础课程。学校教育只专注于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却忽视了理财技能的培训。这也解释了为何众多精明的银行家、医生和会计师们在学校时成绩优异,可进入社会后还是债务缠身,要为财务问题伤神。

为此,部分社会学家、少儿工作者和金融业内人士呼吁:财商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

由于受传统"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处于滞后状态,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人们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义利关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开始迫切感到需要补充金融、房地产、商业等经济方面的认识。因此,及早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科学和系统的青少年理财教育体系,对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从心理特点和可接受程度来分析,中国青少年理财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6岁以前的萌芽期、6至12岁的确立期、12至18岁的发展期和18岁以后的升华期。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姚俭建教授认为,中国青少年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涉及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技能和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等。

一些社会学家也表示,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许多父母在培养子女时深怕孩子染上贪钱的恶习,让孩子不沾钱的边,在充满竞争和风险的社会中如此"纯真"很容易被淘汰。我们来看看国外的那些富豪是如何教育孩子理财的。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刚懂事时,其父亲就告诉他:"你是家中的长子,是未来的米酒商。"盛田昭夫从小就被当做家产继承人来培养,渐渐地精明能干,做生意精打细算,后来终成大器。

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当年靠卖鸡蛋和开杂货店起家,发家后对子女要求严格,规定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必须通过干家务活来获得,几个孩子于是都抢着干,最小的托马斯因年龄小老抢不到活干,于是连每天买零食的钱都没有,非常节省,老摩根知道后对托马斯说:"你用不着在用钱方面节省,而应该想着怎么才能多干活多挣些钱。"这句话提醒了托马斯,于是,他想了很多能干活的点子,广开财源,零花钱渐渐多了起来,他最后明白了,理财中开源比节流更重要。

很多人敝帚自珍,以为这样节约能省钱,美国波音公司创始人波音却对他的子女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你有买新东西的欲望,你就有拼命工作的动力,扔掉旧东西反而能刺激人更多地创造财富。"

钱如果来得太容易就不会被珍惜,所以理财中,如果心中觉得这是"辛苦钱"就会觉得这些很珍贵,会更好地珍惜。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16岁时,决心自己创业,便开始研究如何致富,但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宣称有发财秘诀的书,他急匆匆去买,打开一看,全书仅印有"把你所有的钱当做辛苦钱"这几个字,他感慨万分,并把这当做祖训要求子孙后代牢记。

在家庭理财中切忌将钱摆在超越一切的第一位,这样会伤害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就曾对他的孩子说:"金钱不能换来感情。"他说:"如果我特别大方,给你们很多钱,那你们可能只记得我的钱,记不住我这个人。如果我特别抠门,可能也得不到你们对我的感情,所以我宁愿多花些时间关心你们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因为在关爱面前,金钱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你们应该牢记最能打动人心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情感。"

正确看待金钱

《圣经》上说:"爱钱是万恶之源",这与"钱是万恶之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完全不同。钱可以危害社会,也可以造福人类,关键就在于掌握金钱的人。善良的人用钱造福于人类,而丑恶的人用金钱来制造罪恶,如果把这一切都归罪于金钱显然是不公平的。从理性的观点来看,金钱是用来进行交换的中介,通过金钱使我们自身创造的价值得以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转换从而得以利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对他人和社会做着贡献。

关于金钱的重要性,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非常具体而真切的体会。它能给我们带来舒适的生活,能满足我们的物质欲望,能使我们自信,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自由,能使我们更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美国作家泰勒·G·希克斯在其所著《职业外创收术》中指出的,金钱可以使人们在许多方面生活得更美好,如物质财富、娱乐、教育、旅游、医疗、退休后的经济保障、更充分地享受生活、更自由地表述自我、更多的从事公益事业的机会等。无论你是一个如何清心寡欲的人,一个如何崇尚节俭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对于我们急于赚钱的想法,我们没有必要掩饰,更没有必要否认,因为赚钱并没有什么罪恶可言,只要你是合法的。真正成功创富的人,无一不认为赚钱是一件好事。钢铁大王卡内基说:"我非常喜欢赚钱,我从心里觉得贫穷是不对的事情。"松下幸之助也曾经说过:"贫穷是一种罪恶,贫穷是人类缺乏能力的表现。"费尔巴哈认为:"如果你因为饥饿、贫困而身体内没有营养物质,那么你的头脑中,你的感觉中以及你的心中便没有供道德用的食物了。"

不管人们处于何种地位,钱都是生存的必需品,钱也是增进休闲方式、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途径。然而,金钱不是万能的,如果把金钱本身当成了目的,人们就会陷入失望和不满,并且永远无法达到提升生活品质的目标。

有的人把钱看做生活的保障和建立安全感的基础,这也是对钱的误解。

人所能拥有的真正的保障应该是内在的保障。这种内在的保障来源于天赋、创造力、才能、健康的体魄等内在因素,使你相信你能够运用自身的条件,去应付或克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要面对的一切问题和情况。你如果一旦拥有了这种内在的实际的保障,你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惶恐和害怕,也不会将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给自己建立外在的财务上的保障。最好的财务保障就是内在的创造能力,这种保障任何人都夺不去,你永远都能想办法谋生。你的本质建立于你本身是什么人,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你所拥有的外在的物质。你即使失去了所拥有的,你也还是自己生活的中心,这使你能保持健康明朗的生活过程。

将个人的安全感建立在金钱上,不外乎修建空中楼阁。那些努力为自己建立保障的人是最没有保障的人。情感上缺乏保障的人积累大量的金钱来抵御人格上所受的打击,填补空洞脆弱的内心,宣泄不愉快的感觉。追求保障的人本质上极为缺乏安全感,因此试图通过外部的事物,比如金钱、配偶、房屋、车子和名声,来求得心理上的安稳和平衡,他们一旦失去了自己所拥有的金钱与财富,就失去了自己,因为他们的安全感、对自己的认同感,完全是以金钱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