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5448800000032

第32章 戎冠秀—抗日烽火中的伟大母亲

【英雄档案】

戎冠秀(1896~1989),女,中共党员。

籍贯:河北省平山县。

英雄历程:

1938年担任村妇救会会长;

1941年秋,任村交通转运站站长;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开国大典;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村党支部委员、妇代会主任、县妇联名誉主任等职;

1989年8月12日,因病逝世。

【英雄荣誉】

1944年2月,荣获“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

1944年12月,荣获“劳动英雄”光荣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一个小脚女子的大事业

戎冠秀,河北省平山县观音堂乡下盘松村的一个普通小脚女人,她一生曾13次面见毛泽东,更被千万个战士亲切地喊“戎妈妈”。

抗日战争时期,戎冠秀带领全村妇女给战士们送水、送饭,转运伤员。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条件下,为了救治伤员,她想尽一切办法,用温开水清洗创伤,用中草药敷伤口,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伤员喂饭。有一次,戎冠秀看到一个伤员光着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鞋,她就随手将站在身边的女儿身上的棉袄撕开,裹住伤员的脚。在她的精心救护下,很多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八路军指战员恢复了健康,重返前线。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支援前线,戎冠秀走村串户,动员男子参军打仗、妇女生产支前。她说:“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验上哪个哪个去!要是不嫌我老伴老,让他给咱八路军喂马去。”在她的带动下,革命老区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竞相上战场的动人情景。

在接到为八路军赶做军鞋、缝制军装的任务后,戎冠秀积极组织周围十几个山村的妇女为被服厂工作。她带领革命老区的妇女出色完成了做军鞋、送军粮等各项支前任务。在她的带动下,晋察冀解放区涌现出一大批“戎冠秀小组”,为夺取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戎冠秀不仅是拥军模范,还是生产模范和学文化的带头人。在“大生产运动”中,她把本来没有下田劳动过的山里妇女组织起来成立垦荒团,自任团长开荒种粮。戎冠秀还是太行山区第一个种棉花的人,为此跑到几十里外去请教种棉能手,带领妇女在弯子沟口选了一块条件好的阳坡地试种棉花,获得丰收,不仅保障了当地在衣食方面自给自足,还向国家多交了公粮。

新中国成立后,戎冠秀继续保持和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积极参加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摆脱山村落后面貌,戎冠秀还带领全村妇女办起识字班。冬天农闲时节,她还带头办学,发明了“戎冠秀记事学习法”,群众亲切地称识字班为“戎冠秀冬学”。

改革开放后,年逾八旬的戎冠秀积极参加家乡的建设事业,为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献计献策。她一如既往地关心人民子弟兵,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向边防战士赠送锦旗、写慰问信,鼓励他们安心卫国戍边。

1949年,在开国大典的国宴上,毛泽东紧紧握着她的双手,亲切地说:“戎冠秀这个名字,我知道,记得。”得知戎冠秀因病逝世的消息,聂荣臻元帅也对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进行了高度评价:“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

【英雄无悔】

戎冠秀,这名普通的女子为了救治战场的伤员,带领妇救会会员,抬着担架,颠着小脚,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她以一颗宽广的胸怀,无私地给予了千万个人民子弟温暖的母爱,她的博大足以和日月齐辉。同时,她的爱又是细微的,细微得犹如手中做军装的那段纤纤丝线。博大与细微在戎冠秀身上找到了最好的契合点。

打动我们心灵的不仅仅是战争年代的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几代人前仆后继,用心血浇灌培育的光荣传统。戎冠秀的三子二女都是爱国拥军的好党员,她的孙辈有多人穿上军装,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延续着这个家庭的精神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