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5448800000082

第82章 赵登禹—国共两党共同褒奖的将军

【英雄档案】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籍贯:山东菏泽。

英雄历程:

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

1920年,任第十六混成旅直属工兵连第三排排长,后历任连长、团长、师长等职;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1930年,赵登禹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

1933年,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九旅旅长,后任第一三二师师长;

1937年7月28日,壮烈殉国。

【英雄荣誉】

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他把冯玉祥将军连摔了三跤

赵登禹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没能进私塾读书。在家务农的他喜欢舞枪弄棒,当地著名拳师朱凤军见赵登禹是块练武的好材料,就收他为徒。赵登禹跟着师傅苦练武术,习得一身好武艺。

1914年,赵登禹得知冯玉祥部在招兵,立即前去报名。一次冯玉祥视察部队,见队列中一个高大士兵脚踩半只鞋,十分不悦。这位身高近一米九的士兵回答,脚太大,没有合适的鞋穿。这时,旁边有人告诉冯玉祥此人叫赵登禹,武艺很高强。

冯玉祥命赵登禹出列,要与他比试摔跤。赵登禹问:“真摔假摔?”冯玉祥答:“当然是真摔。”结果赵登禹把冯玉祥连摔三跤,很多官兵都以为他会挨处罚,哪知冯玉祥站起来却说:“你,跟我走!”从此,他就成了冯玉祥的贴身警卫。

赵登禹跟随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连长、营长,副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3年年初,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将战火引到了长城一线,企图侵占华北。国民党当局被迫应战,赵登禹奉命带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九旅,把守喜峰口阵地。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他激励战士们说:“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全体战士与日军以死相搏,击退了日军一次次的杀敌攻击,坚守住了长城阵地。

战刀杀敌显神威

长城之战不久,日本侵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得知后,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

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赵登禹亲率一个团,出潘家口绕至敌后,去夜袭敌炮兵阵地。赵登禹亲自挥刀上阵砍杀,两口价值180块银元的战刀均被砍缺了刃口,左腿在战斗中负伤。此战砍杀鬼子500余名,炸毁大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进攻宛平城,担任一三二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一三二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

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我军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伤亡惨重。赵登禹虽身受重伤但仍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后因一枚炸弹炸断了他的双腿,使其昏迷过去。赵登禹醒来后向传令兵说:“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诉北平城里的我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说完就停止了呼吸。

赵登禹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认赵登禹为陆军上将,颁发了“荣哀状”,不久,毛泽东又亲笔签署了80号“烈属证”。在当时,赵登禹将军是为数不多的收到国共两党共同褒奖的将军之一。

【英雄无悔】

赵登禹面对冯玉祥将军的挑战不卑不亢,从容应对,连摔冯玉祥三跤,不失为一种坦然的气质。不卑不亢是社交礼仪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实际上就是要注意表现自然,待人真诚,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狂妄自大,嚣张放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待人接物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