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5450200000071

第71章 哈菲兹·易卜拉欣

哈菲兹·易卜拉欣,1871年,生于上埃及尼罗河畔的一个小村落。幼年失去父亲后,由舅父抚养长大。16岁失学,自学古典诗歌并开始创作。1888年进入开罗军事学校。毕业后在内务部、国防部任职。1896年派往苏丹服役。1903年退役后,在开罗专事写作。1911年担任埃及图书馆文学部主任。1932年死于开罗。

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和翻译。曾翻译过雨果的《悲惨世界》。他的诗作《哈菲兹诗集》(1922)中的初期作品,大多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不幸。《塞蒂哈之夜》是用玛卡梅韵文体描述英国占领下的埃及、苏丹的社会现象以及人民的苦难。1905年日本在对俄战争中获胜,他认为日本是东方弱小民族的方向,号召向日本学习,奋发图强。他启发青年要从侵略者手里夺回失去的权利,并提倡女权主义。1906年丹沙微事件发生后,他写诗谴责英国侵略者滥杀无辜人民的罪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埃及人民掀起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他满怀激情描写了埃及妇女的英勇斗争。1922年英国允许埃及独立,他公开表示怀疑,要人们警惕无形的绸子般柔软的枷锁。1932年英国在埃及事务上作出中立姿态,哈菲兹写了150行长诗揭露它的虚假性。他不断提醒国民警惕帝国主义的阴谋诡计,保卫埃及的民族权利。他对人民的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

哈菲兹·易卜拉欣在埃及现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他的诗通俗易懂,所以受到埃及广大贫苦人民的尊敬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