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今来许多世家[1],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注释】
[1]世家:泛指门第显赫、世代为官的人家。
【译文】
古往今来的许多名门望族,无不是因积善成德而有名望;
天地之间最高尚的人品,还是要靠读书培养的。
【原文】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译文】
用心读书,即使没获得功名,也还是使人品行高雅;
修养品德,而不期待回报,也自然睡眠安稳,内心踏实。
【原文】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译文】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读书就是好事。
【原文】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
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
【译文】
各位到这里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做学问、写文章,
掌握一门很小的技艺和特长,就算是读书的好苗子了吗?
【原文】
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
尽五伦[1]本分,共成名教[2]中人。
【注释】
[1]五伦:中国传统社会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兄弟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2]名教:为“正名分”而设立的封建礼教。旧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而设置的一套行为规范。
【译文】
我追求的也很简单,不过是作为儿子、臣子、弟弟、朋友都尽到了五种伦理道德的责任,共同成为守礼之人。
【原文】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1]益成其美;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2],而文学功名适济[3]其奸。
【注释】
[1]文学功名:指人的才学和名声。
[2]谬(miù):差误。
[3]济:帮助。
【译文】
把聪明用在正当的地方,越聪明越好,人的才学和名声会有助于成就他的美德;
把聪明用在不正当的地方,越聪明越是错得多,人的才学和名声会助长他的奸恶。
【原文】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
祭虽有礼,而哀为本。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译文】
打仗虽然有阵法,但是勇猛才是根本。
丧事虽然有礼节,但是悲痛才是根本。
读书人虽然有知识,但是行为才是根本。
【原文】
飘风[1]不可以调宫商[2],
巧妇不可以主中馈[3],
文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注释】
[1]飘风:旋风。
[2]宫商:古代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即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
[3]中馈:指家中供膳诸事。
【译文】
旋风不能弹奏出宫商之音,
手巧的妇人不一定能主持好家事,
写文章的人不能治理国家。
【原文】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
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译文】
经国济世的道理来自系统的知识,这样它才有根源。
修身养性之道显现在建立功绩上,它才能圆满。
除了建立功绩外再无别的学问,修身养性之道不能到书外去寻找。
【原文】
何谓“至行”,曰“庸[1]行”。
何谓“大人”,曰“小心”。
何以“上达”,曰“下学”。
何以“远到”,曰“近思”。
【注释】
[1]庸:平常的。
【译文】
什么是至高的品行?是平日里的品行。
什么是德行高尚的人?是处事谨慎的人。
怎么能明白道理而后照着做呢?要虚心地学习。
怎么能实现伟大的抱负呢?要考虑好眼前的事物。
【原文】
竭忠尽孝,谓之人。
治国经邦,谓之学。
安危定变,谓之才。
经天纬地[1],谓之文。
霁月光风[2],谓之度。
万物一体,谓之仁。
【注释】
[1]经天纬地: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用以比喻规划天地,纵横天下。
[2]霁月光风: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译文】
竭尽自己的忠诚、孝顺的叫“人”。
能够治理国家的知识叫“学问”。
能够居安思危、平定叛乱的叫“才能”。
能够规划天地、纵横天下的叫“文”。
品格高尚、胸襟开阔叫“度量”。
将世间万物与自己融为一体叫“仁爱”。
【原文】
以心术[1]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2],以学问为菑畲[3],
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
以歌咏为鼓吹[4],以义理为膏粱[5],以著述为文绣,
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
以忠信笃[6]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注释】
[1]心术:指人的品德。
[2]桢干:古代筑土墙时竖在两端的柱子叫“桢”,竖在两边的木板叫“干”,用以比喻支柱和骨干。
[3]菑畲:田地。
[4]鼓吹: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代指音乐。
[5]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
[6]笃:忠实,一心一意。
【译文】
把人的品德当作根本,把伦理当作支柱,把学问当作田地,
把文章当作花萼,把个人的成就当作结出来的果实,把书籍史册当作园林,
把歌唱当作音乐,把仁义伦理当作美味的饭菜,把著作论述当作华美的衣服,
把朗诵当作劳作,把记忆和询问当作自己的积累,把以前说的话和做的事当作老师和朋友,
把忠诚、守信、坚定、恭敬当作自己的修养,把做好事给人带来幸福当作自己的快乐,把顺其自然、安守本分当作自己的归宿。
【原文】
凛[1]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2],谨[3]威仪以定命,
敦[4]大伦以凝道,备百行[5]以考[6]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注释】
[1]凛:敬畏。
[2]几:先兆。
[3]谨:谨守,严守。
[4]敦:注重,推崇。
[5]百行:各种品行。
[6]考:完成。
【译文】
有所敬畏地闲居来体会独处的意味,一思考就能知道先兆,严守礼仪来安排自己的人生,
注重人伦道德来成为圣贤之人,具备各种品行来完成自己的德行修养,发扬善行、改正过错来做一个贤明的人。
【原文】
收吾本心[1]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
尽吾本分在素位[2]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注释】
[1]本心:人的良心。
[2]素位:现在所处的位置。
【译文】
把我的良心收拢在我的身体里,这是圣贤之人最重要的学问;
在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尽好我的本分,这是圣贤之人最重要的本领。
【原文】
万理澄澈[1],则一心愈精而愈谨;
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注释】
[1]澄澈:明白。
【译文】
明白万物的道理,那么人的心就会更加明亮、更加谨慎;
心能专一,那么万物的道理就能更加通达并且贯通。
【原文】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译文】
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自己分内的事,就是宇宙内的事。
【原文】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译文】
身体在天地之后,心在天地之前。
身处于万物之中,心超然于万物之上。
【原文】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译文】
观察天地和万物的景象,学习圣贤之人克制自己、修身养性的本领。
【原文】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译文】
开始做事要不懈地努力并且坚持,而成功的时候就会是最真心自然的。
【原文】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译文】
用圣贤的道理教导别人很容易,但用圣贤的道理管理自己很难;
说出圣贤的道理很容易,但自己实行圣贤的道理很难。
用圣贤的道理激励自己开始做事很容易,但坚持到最后很难。
【原文】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1]必本天德。
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注释】
[1]王道:治理天下的方法。儒家认为王道就是以仁义治理天下。
【译文】
圣贤的学问是一个整体,实行王道一定遵循着天理和德行。
后世的学问是两个部分,不注重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只管治理别人。
【原文】
口里伊周[1],心中盗跖[2],
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3]圣贤;
独凛明旦,幽畏鬼神,
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注释】
[1]伊周: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是出名的贤臣。
[2]盗跖(zhí):春秋时期率领众多盗匪的大盗。
[3]挂榜:口头上标榜。
【译文】
口里说的是伊周这样的贤人,心中想的是盗跖这样的大盗,
责备别人却不责备自己,这叫作口头标榜的圣贤;
只有敬畏明日的太阳,敬畏鬼神,
了解人接着了解自然,才是有根基的学问。
【原文】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殴人,
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
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1],
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注释】
[1]炀灶:指人在灶前烧火。
【译文】
没有根本、坚持正义、不屈服的品质,就像喝酒的人打人一样,
喝醉的时候很勇猛,清醒后勇气就没了,一点力气也没有;
没有以学问为根基的见识,就像厨子在灶前烧火,
他的前面很亮,背后和两边却是黑暗的。
【原文】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1],不然,耳边口头也。
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2],不然,臆说杜撰[3]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
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注释】
[1]沉潜:思想感情深沉,不外露。
[2]博洽:学识广博。
[3]杜撰(zhuàn):虚构。
【译文】
道理要用心思考才能得到它的精髓,因此人应该深沉内敛,否则道理就成了耳边口头的故事。
事例要以书中的典故为根据,因此人应当学识广博,否则事例就成了胡乱揣测、虚构的了。
就算只有一毫粗心疏漏之处,也会使得对道理的认识不够透彻,因而说的一定要准确。否则多人的言论就会使得它的原意被混淆,从而使人产生怀疑。
就算只有一点三心二意、不专心,也会导致不能坚定地遵守道理,因而说的一定要专心。否则当有关利益的事来临时人就会不坚定。
【原文】
接人要和中有介[1],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注释】
[1]介:界限,这里指原则。
【译文】
待人要和气但应有自己的原则,处理事情要细致且不乏果断,认识事理要正直且有所变通。
【原文】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
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译文】
身处古人之后的年代议论古人的过失,这很容易;
身处古人的位置来做古人的事,这其实很难。
【原文】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
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1]以悦人。
【注释】
[1]务:追求。
【译文】
古代的学者得到了一句很好的话,就会亲自去实践它;
现在的学者得到了一句很好的话,就追求用它来讨别人的欢心。
【原文】
古之君子,病[1]其无能也,学之;
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注释】
[1]病:担心,忧虑。
【译文】
古代的人,为自己没有才能而忧虑,会努力学习;
现在的人,为自己没有才能而觉得丢人,会隐瞒自己的缺点,不让人知道。
【原文】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熟读五经[1]诸史。
【注释】
[1]五经:儒家的经典书籍,指的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译文】
眼界要开阔,就要游览名山大川;
度量应宏大,须得熟读经史典籍。
【原文】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1]于圣贤;
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注释】
[1]谬:悖谬,偏离。
【译文】
先读儒家的经典书籍,然后读史书,那么谈论古人之事时自己的想法就不会偏离圣贤的想法;
已经读过史书,再读儒家的经典书籍,那么看书时就不只是为了书中的篇章和句子。
【原文】
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
观云物[1]则眼界宽,去嗜欲[2]则胸怀净。
【注释】
[1]云物:指自然的景物。
[2]嗜欲:嗜好和欲望。
【译文】
读经书和传记能够打好扎实的学习根底,看史籍能够使人谈吐宏伟;
观赏自然的景物能够开阔眼界,戒掉自己的嗜好、放弃过多的欲望能够心中明亮无杂念。
【原文】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
六经[1]以外,别无奇书。
【注释】
[1]六经:儒家经典书籍,《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的合称。
【译文】
在自己的庭院内,也会有极致的乐趣;
除了六经,再没有别的奇特的书籍。
【原文】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
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译文】
读自己没见过的书,就像结识了好朋友;
见到自己读过的书,就像遇到了老朋友。
【原文】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
勿住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译文】
没有担忧没有顾虑,心应像静止的水一样波澜不惊;
不急于求成也不要全忘记,做学问应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
【原文】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1]而不收;
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注释】
[1]神荡:心神不定。
【译文】
用心不能繁杂,繁杂就会使心神不宁难以集中精力;
用心不能劳累,劳累就会使心神疲惫难以深入学习。
【原文】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
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译文】
心中要当心杂乱的欲念,做到了精神就会更加充沛;
眼中要当心杂乱的景观,做到了目光就会更加敏锐。
【原文】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译文】
书桌上不能放很多书,心中不能没有书。
就像鱼离开了水就会鳞片干枯一样,心远离书就会荒芜而导致思维枯竭。
【原文】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译文】
人的志向,没有说因为远大而不能实现的,即使它在山的尽头、海的边际,也不能阻挡人的脚步。
人的追求,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拦,即便是精锐的军队、坚固的铠甲,也不能防御人的向往。
【原文】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
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译文】
使意念沉淀稳固下来,什么道理不能学会呢?
振奋精神,志气昂扬,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原文】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1]石,一毫进入不得;
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2],一毫转动不得。
不体认[3],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
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注释】
[1]沃:浇灌。
[2]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弹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不懂变通。柱:瑟上调节声音的短木。瑟:一种古代的乐器。
[3]体认:体会。
【译文】
人如果不谦虚,自大自满,就会像用水浇石头,一点儿水都进不到石头里;
人如果不能领悟知识,不懂变通,就会像用胶粘住调弦的柱一样,柱一点儿都转动不得。
人如果不能体会知识的内容,就会像闪电的光照亮事物后转瞬即逝,一点儿都不能保留下来;
人如果不能亲自实践这些知识,就会像在水里开车、在路上划船一样,一点用处都没有。
【原文】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1];
读书在有渐,渐乃克[2]底[3]有成。
【注释】
[1]启信:启发人思考问题。
[2]克:攻破,弄清楚。
[3]底:内部的情况。
【译文】
读书最可贵的在于能够质疑,有疑问才能使人开始思考;
读书在于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才能最终弄清道理而有所成就。
【原文】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
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译文】
看书研究事理时,要让自己认同;
和人谈论道理时,要让别人认可。
【原文】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
蹉跎[1]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
【注释】
[1]蹉跎:浪费,虚度。
【译文】
爱惜自己的精神,留着日后做大事;
如果虚度光阴,问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
【原文】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
戒厚味[1],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
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
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2]神;
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苦神。
【注释】
[1]厚味:浓重的味道,指美味的食物。
[2]挠:扰乱。
【译文】
要戒除酗酒,酗酒有伤精神;要戒除贪恋美色,贪恋美色会摧毁精神;
要戒除美食,贪恋美食会精神不振;要戒除吃得太饱,吃得太饱会精神萎靡;
要戒除多动,多动会扰乱精神;要戒除多话,多话会损害精神;
要戒除多虑,多虑使精神郁结;要戒除多想,多想会扰乱精神;
要戒除长时间的睡眠,这会使精神倦怠;要戒除长时间的看书,这会使精神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