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礼指的是礼的各类仪式礼节。本篇内容包括吉、凶、军、宾、嘉这五礼,还有日常言谈举止、进退应对等生活礼仪,内容丰富,教人识礼、懂礼、守礼。
一
【原文】
《曲礼》曰:毋不敬,俨[1]若思,安定辞[2]。安民哉!
【注释】
[1]俨:通“严”,庄严、庄重的意思。
[2]辞:所说的话。
【译文】
据《曲礼》记载:待人处事必须恭敬严谨,神态应当端庄肃重,好像在沉思似的,所说的话要合理。这样才能让人民安定下来。
二
【原文】
敖[1]不可长,欲不可从[2],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
[1]敖(áo):通“傲”,骄傲,傲慢。
[2]从:通“纵”,不加约束,纵容。
【译文】
不能滋长傲慢的心态,不能放任纵容自己的欲望,内心的意志不可以自满,不能过度地安于享乐。
三
【原文】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1]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2],直而勿有。
【注释】
[1]很:通“狠”,凶残的样子。
[2]质:自我肯定的意思。
【译文】
面对财物,不可以随意占为己有;面对危险,不可以随意地逃避。与人争吵时不可以狠辣地求胜;分配东西不可以强求过多的部分。对于有疑问的事情,不可以自以为是,有正确的答案的时候也不能太过自我。
四
【原文】
若夫坐如尸[1],立如齐[2]。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
[1]尸:古代祭祀时代替神鬼受祭的人。
[2]齐:通“斋”,是斋戒的意思。
【译文】
坐着的时候就应该犹如受祭的人那样庄重,站着的时候就应该像斋戒那样恭敬。行礼要合乎时宜,出使他国时要入乡随俗。
五
【原文】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1]人,不辞费。礼,不逾节[2],不侵侮,不好狎[3]。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4],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注释】
[1]说:通“悦”,使人愉快的意思。
[2]节:有节制,有限度。
[3]狎(xiá):不恭敬的样子。
[4]取于:请教于。
【译文】
礼是用来判断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分析事情嫌疑,辨别事物异同,分辨是非的。礼,不会随便讨好人,不会说没用的话。礼,不逾越,有节度,不侵犯侮辱他人,不轻佻亲狎。修养自我身心,实践自己的诺言,称为“善行”。举止有修养,说话有道理,这是礼的本质。关于礼的知识,只听说过向人请教学习的,没听过要求别人请教学习的。礼,只听说愿意学的人来学习,没听说过教授礼仪的人追着别人去传授的。
六
【原文】
太上[1]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2],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而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而志不慑[3]。
【注释】
[1]太上: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2]负贩者:做买卖时用肩挑着东西来卖的人,一般认为他们道德不高,利欲熏心,但实际上也不都是这样的。
[3]慑(shè):胆怯,胆小。
【译文】
在上古时期,推崇以德为贵,而后世则推崇施恩与报答。在礼仪方面提倡往来:我前去施恩而受惠的人没来报答我,这与礼不相符;有人来实施恩惠而我没有前去报答,这与礼也不相符。人有礼,社会就安定;无礼,社会就会危乱。所以说,礼,是不可以不学的。根据礼的原则,为人应该自我谦卑,尊重他人,即便是挑着担子卖东西的小商贩,也是值得尊重的,更何况是地位尊贵、富有的人呢?有财富且知道主动遵行礼仪,就不会变得骄奢淫逸;生活贫贱却仍然懂得遵从礼仪规范,就会树立远大的志向,内心也会变得无所畏惧。
七
【原文】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1],冠[2]。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3],服[4]官政。六十曰耆[5],指使。七十曰老,而传[6]。八十、九十曰耄[7],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8]。
【注释】
[1]弱: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2]冠: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加冠之礼,意味着男子长大成人。
[3]艾:形容人年纪大了,白头发就好像艾草一样。
[4]服:担任,掌管。
[5]耆(qí):年老的意思。
[6]传:分配家产,交代家事。
[7]耄(mào):指人因年老而视听能力下降、活动能力明显衰弱的状态。
[8]颐:赡养老人的意思。
【译文】
人生十岁称为“幼”,可开始学习。二十岁称为“弱”,会举行冠礼。长到三十岁时,称为“壮”,此时,就可以迎娶妻子成家了。长到四十岁时,称为“强”,此时,就可以进入仕途为官了。长到五十岁时,称为“艾”,可以独当一面地处理大事了。长到六十岁时,称为“耆”,可以指导他人了。长到七十岁时,称为“老”,可以分配家产,交代家事了。八十、九十岁时,称为“耄”。人在七岁时被称为“悼”,处于七八岁与八九十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即便犯了罪,也不可以被施以刑罚。年纪到了百岁时,被称为“期”,受人赡养,颐养天年。
八
【原文】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1],昏定[2]而晨省,在丑夷[3]不争。夫为人子者,三赐[4]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5]也,执友[6]称其仁也,交游[7]称其信也。见父之执[8],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9]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10]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11]。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12],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13]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14],视于无形[15]。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暗[16],不登危,惧辱亲[17]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18],不有私财。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19]素;孤子[20]当室,冠衣不纯采。
幼子常视[21]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顷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22]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23]。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24]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向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25]。
【注释】
[1]凊(qìng):凉的意思。
[2]定:摆放好枕头和席子。
[3]丑夷:同辈众人。
[4]三赐:指的是三命之赐。在周朝,官吏制度是有等级之分的,从一命到九命,每一命的待遇都不相同,都有标志各自等级的礼服与赏赐等,三命以上的人就可以享有周王赏赐的车马。文中是指由于父母健在,因此不敢接受这样的待遇。
[5]弟:通“悌”,尊敬兄长的意思。
[6]执友:指志向相同的人或者朋友。
[7]交游:交往的朋友。
[8]父之执:与父亲志同道合的人。
[9]反:通“返”,返回。
[10]肩随:与人并行往前走,身体略微靠后一些表示尊敬。
[11]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古人围坐桌案的时候需席地而坐,通常每席只能坐四个人,如果超过四人,那么其中年龄最大的人就要另坐一席,也是表示敬长之意。
[12]主奥:古时候,屋子的西南角是最尊的地方。
[13]食(sì)飨(xiǎng):利用酒食宴请宾客。
[14]听于无声:在父母未说话之时,就已经知道父母的意图。
[15]视于无形:在父母还没有做出动作就已经看出父母的意思。
[16]不服暗:指不向父母隐瞒任何事情。
[17]惧辱亲:隐瞒父母一些事情与登上很高、很危险的地方,都是辱亲的行为。
[18]不许友以死:是指不做为朋友卖命的事情。
[19]纯(zhǔn):指衣冠的花边。
[20]孤子:指还没等到而立之年就失去父亲的人。
[21]视:通“示”,显示,示范。
[22]奉:捧的意思。
[23]掩口而对:在与长者说话时,要掩口回答。
[24]趋:快走。
[25]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古时候,人们登上城墙,不会随意指示方向,担心将大家迷惑;也不会大呼小叫,担心惊吓到别人。
【译文】
举凡做儿女之礼,冬天要让父母生活得温暖,夏天要让父母生活得清凉,晚上为他们铺好床被,放好枕头,早晨要向他们请安问好,在同辈中不和人争斗。做儿女的,做到三命之官后接受赏赐,但不敢接受车马,所以,族人都赞扬他的孝顺,兄弟亲戚都赞扬他的善良,同朝为官者都赞扬他恭顺,有相同志向的朋友都赞扬他的仁爱,而与他交往的人都赞扬他诚实可靠。前去拜访父亲的好友,人家不让进门就不敢自己做主进去;不让向后退就不敢自己做主向后退;人家没有提问,就不敢随意开口说话。这都是一个孝子应该具有的品行。
做儿女的,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当面向父母禀报,回到家后也要亲自告知父母,外出游玩的时候必须要有常去的地方,学习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内容,说话的时候不说“老”字。遇到年纪比自己大一倍的人,对待他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遇到年纪比自己大上十岁的人,对待他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倘若遇到年龄仅比自己大五岁的人,就能与之并排着向前走,但要略微向后一些,以表示尊敬。倘若五个人住在一个地方,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应该另坐一席。
做儿女的,平常在家时,不要将尊长的位置占了,不要在正中的座位坐下,不要从正中的道路走,不要在门的中央站着。在宴会上,要遵从长辈的安排,不要以为自己就是标准,在祭祀时不要充当受祭之人。在父母未曾有言语以前,要领悟父母的意思,在父母还没做出动作前就知道父母的意思。不攀登较高的地方,也不要去深渊的边上,同时也不可以随便诋毁他人,不要随便与别人嬉笑。孝子不会向父母隐瞒任何事情,不会攀登到危险的地方去,因为害怕这样会对父母的名声有所玷污。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不能为了朋友而丢失性命,不能背着父母私存钱财。
做儿女的,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不会在自己的帽子与衣服上用白色镶边。父母已经不在世上的孤子,倘若当家做主,那么就不会在帽子和衣服上用彩色镶边。
在教导孩子时不要说谎给他做示范。皮衣与裙子,儿童都不要穿。站立的时候必须保持端正的姿势,不可以偏着头听人说话。如果长者要牵自己的手,那么就用双手捧着长者的手。倘若长者俯下身来在耳边说话,那么就要用手将口掩住,然后再进行回答。
在先生后面跟着走路,不要随便越过道路与别人说话。倘若在路上与先生相遇,你就要快步上前,正立拱手见礼。倘若先生要和你说话,你就配合着回答;倘若先生不与你说话,那么你就要快速退到一边去。
跟着长者登上较高的山坡时,必须要朝着长者所看的方向看去。在登上城墙的时候,不随意指示方向,因为可能会迷惑大家;也不会大呼小叫,因为可能会惊吓到别人。
九
【原文】
将适舍,求毋固[1]。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2],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3]。将入户,视必下[4]。入户奉扃[5],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毋踖[6]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注释】
[1]固:平时固有的样子。
[2]户外有二屦(jù):古人在去别人家做客入室之前,要将鞋子脱在室外。若室外有两双鞋,则说明室内有两个人或三个人,因为长者可以将鞋子放在室内。
[3]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若在外面的人听到屋内人说话,那么可以进入室内;若没有听到室内人说话,那么室内人很可能在商量一些秘密的事情,就不要进去打扰。
[4]视必下:眼睛要向下看,以免看见他人隐秘之事。
[5]奉扃(jiōng):形容双手好像举着门闩的样子。这里是表示恭敬与谦卑的意思。扃,门闩、门杠,是关闭大门用的横木。
[6]踖(jí):踩,踩踏。古人入席的时候是有次序之分的,要从席子的后方走上去坐下,而不能从席子的前面走上去,否则就犯了踖席的错误。
【译文】
将出门投宿馆舍,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那样随便。即将走到堂上时,要先发出一些声音进行探问。看到门外放着两双鞋子,能听到室内人说话的声音,是可以进去的;倘若不能听到室内人说话的声音,就不要进去了。即将进门的时候,眼睛应该向下看,以免看到别人的隐私。进门的时候,双手要像捧着门闩似的放在胸前,不要四处乱看。如果房门在你进来时就是开着的,那么进门后不用关,仍然让门开着;如果房门在你进来前就是关着的,那么进门后就要将门关上;如果后面还有别人要进来,那么不要将门关死,轻轻掩上即可。进门时不可以踩踏他人的鞋子,不要从座席的前方入席,一定要轻轻提着衣服快速走到座席的下方,然后入席。与人谈话时,必须谨慎地答复。
十
【原文】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1]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2],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3],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注释】
[1]肃客:引领客人进入。肃,进入的意思。
[2]降等:按照旧时的礼制规定,宾客的等级要比主人的等级略低。
[3]拾(shè)级聚足:指每上一级台阶,都要并拢一次双脚,然后再登下一个台阶。
【译文】
凡是主人和客人一块儿进门,每走到一个门口的前面,主人都要让客人先进。而客人走到寝室门口,主人要先于客人走进去,为客人设席摆坐,然后再迎客人进去。如果客人一再推辞,那么主人就走在前面引领客人进入寝室。主人进入寝室后要向右走,而客人要向左走。主人走到东阶前,而客人走到西阶前。如果客人的身份地位比不上主人,那么就要走到主人的身边,跟在主人的后面上堂,倘若主人一再推辞,那么客人可以再次回到西阶前。对于登阶的先后顺序,主人要与客人彼此谦让,主人先登一阶,客人也随之登一阶。在登阶时,每上一级台阶,都要并拢双脚一次,然后再登下一个台阶。上东阶时要先迈出右脚,上西阶时,要先迈左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