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最喷饭的幽默笑话
5475600000006

第6章 古装幽默大看台

(第一节 连句

古代的幽默笑话,语言俏皮、诙谐狡诘,针砭时弊,调侃人生,让人在爆笑的同时有所感悟。

解缙是明代著名学者。有一天,皇帝对他说:“卿家,人人都说你很聪明。今天我叫左丞相说一句真话,叫右丞相说一句假话,只准你加一个字,把这两句话连成另一句假话,行吗?”解缙连称:“遵旨!”

左丞相说了句真话:“皇上坐在龙座上。”

右丞相说了句假话:“老鼠捉猫。”

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句话,让大臣们担心解缙难以连成一句假话。

但解缙应声说道:“皇上坐在龙座上‘看’老鼠捉猫!”

这当然是天大的假话了。

皇帝还不肯罢休,改口道:“还是那两句话,你再用一个字把它连成一句真话!”

解缙随即答道:“皇上坐在龙座上‘讲’老鼠捉猫!”

(第二节 20个菜

从前,有个县官坐着八抬大轿下乡巡游,午时来到一个偏僻的山村落轿歇息。山村里只住着几户贫苦的农民,县官传令要农户马上做20个菜,为他接风洗尘。大家都愁得不行。

一个农妇听后,不慌不忙地筹办起来,不到半个时辰就炒好了。只见小吏端上四碟菜:两碟韭菜、一碟萝卜、一碟菜瓜。县官一见,勃然大怒:“好个胆大的民妇,本官命你炒20个菜,为何只备四样?”

农妇哈哈大笑。

“笑什么?”县官莫名其妙地问道。

“笑你堂堂七品太爷,不识得我的20个菜在哪里?”

农妇指着四碟菜说:“二九(韭)十八,一碟萝卜,一碟菜瓜,岂不正好是20个菜吗!”

(第三节 一文钱

张、王、李三个秀才进京赶考,在路上拾到一文钱,各要归己,争执不休。恰巧有个县官坐轿过来,于是三人就请县官来断。县官说:“有钱该济穷,你们先说说,谁最可怜,老爷我就把钱断给谁。”

张秀才说:“学生最可怜,三顿饭未见,想去吃顿饭,可惜没有钱。”

王秀才说:“学生最可怜,饿了整三天,想去买个饼,身无一文钱。”

李秀才说:“学生最可怜,食草已三月,老爷不相信,扒开肚皮验。”

县官听了,断道:“三顿未吃不算可怜,三天不食是病未复原,三月食草何必用钱?说起来还是老爷我可怜,我花钱买了个七品县官,整整用去十万钱,至今才捞回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正好差这一文钱。”

(第四节 糊涂县官

一天,一个农夫击鼓喊冤。县官升堂问案:“你因何喊冤?”农夫说:“我明天会丢一头牛,今天特来报告。”糊涂县官一听,惊堂木一拍:“呔!大胆刁民!你明天丢牛为啥明天不来申冤?”

两边的衙役一听哄堂大笑,县官一看衙役笑了更火了,又拍了一下惊堂木:“嘟!胆大的衙役!你们笑什么?牛一定是让你二人偷去了。”当差的一听惊慌失措,急忙把衣服扣解开说:“大老爷不信请搜!”

(第五节 说书

过去,有一个知县,目不识丁,他的县官是靠钱买来的。

一天,他叫衙役找个说书的来,说书给他听。不一会说书的来了。知县说:“你今天说什么?”说书的回答:“说岳飞。”

知县一听,大怒,说:“来人,给我重打40大板。”

说书人被打得站不起来了。衙役说:“老爷,人家一来,你怎么就打人家呢?”

知县说:“这个人专门搬弄是非,在我面前就说岳飞,在岳飞面前不就会说我吗?”

(第六节 打狗手

从前,有个衙门里的狗腿子下乡去催讨税银。他刚闯进一家大门,突然一只狗叫着奔过来,两只前爪扑到狗腿子胸前,咬住衣襟不放。狗腿子吓得两手乱抓乱挠,大叫大喊。主人闻声赶来,忙对跟在身后的儿子说:“快!快去打狗手!”狗哪来的手呀?儿子知道父亲憎恨这帮人,抡起锨把子朝着狗腿子的两手就打,狗也趁势咬了他两口。

事后,狗腿子大发雷霆说:“哼,这还了得!不来挡狗,反来打人,想造反啦?”主人赔笑说:“我是喊他去打狗的呀!”“那你为啥叫他打狗手?狗有手吗?”主人长叹一声说:“唉,我不敢说打狗腿子呀!”

(第七节 照圣人话办案

从前有个县官,办任何案子总要对照圣人的《论语》。他常常以此自夸说:“人家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何况本老爷有一部啊!”

这天,县太爷端坐公堂,升堂审理三个贼。

第一个贼只偷了一只小鸡。县官一翻《论语》,判道:“黄昏时分盗鸡,至晚立即处死!”

旁边的幕僚暗暗对他说:“老爷,判得太重了。”

县官瞪大眼睛嚷道:“不重,不重。《论语》上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不是说,早上捉到盗贼,黄昏便处死么!”

第二个贼偷了一口铜钟。老爷翻看过《论语》后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圣人规定偷钟者是要宽恕的……”

第三个贼是杀人放火犯。他眼见偷鸡的也要判斩,自问必死无疑。哪知县官一看案卷,查知贼人的父亲也是个大贼,三年前就被斩首了。老爷此时竟马上离座,对贼人纳头便拜,连声说:“圣人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尔父去世三年,竟还继承父业为盗,无改父志,是谓当今大孝,可敬可敬!”

犯人感恩不尽,公堂上的差役目瞪口呆,县太爷喜形于色,说道:“本老爷依圣人所言办案,岂有谬乎?”

(第八节 怕老婆

清朝年间,有一知府走马上任,刚到县衙门,就听说当地的大小官吏都有一个毛病-怕老婆,内人参政,妨碍公事的事情数不胜数。于是,他想验证一下。

一天,文武官员都到齐了,知府大人说道:“听说这里有个风俗,就是男人都怕老婆,不知诸位如何。现在,我想请怕老婆的站到左边来,不怕老婆的站到右边去。”

听了知府大人的话,大小官吏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动。

知府大人又说了:“现在,诸位的内人就在隔壁的房子里。”话音刚落,只见大小官吏们纷纷站到左边去,最后只有一个人慢慢走到右边。

知府大人见了哈哈大笑:“谁说这里的男人个个怕老婆,还有一个不怕老婆的嘛!”说着,他走到这个小官跟前,说:“跟他们讲一讲,你是怎样站到这边来的?”

这位小官忙说:“早晨出门的时候,老婆告诉我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

(第九节 白痴县官

白县县官不识字,一天,他让衙役张三送封信给痴县县官。

张三奇怪,不识字还写信,便把信拆开,一看,只见是一幅粗劣的图画:一张摆着七碟八碗的方桌旁,一个老爷模样的人笑容可掬,倒背着手,其中两个手指紧紧地按在屁股上。张三百思不解,就封了信上路了。

到了痴县,县官看罢来信,思忖一下,便圈圈点点写了回信,交张三带回。

归途中,张三又拆了信,一看,回信还是一幅粗劣的图画:两扇大铁门,微微开一小缝,中间紧紧夹着一个头在外、身子在内的乌龟。张三越看越糊涂,只好封好信,回县见白县县官。

白县县官看见信,突然一拍惊堂木:“大胆张三,敢私拆信件!”

张三哪里知道是诈,就照实说了:“老爷,信我是看了,只是一点也不懂!”

白县县老爷一听,哈哈大笑:“你小子学识太浅啦!那带去的信画有桌碗,不是请人吃饭吗?那两手指按在屁股上不是捂后(午后)吗?就是说,请痴县县令,午后两点来吃饭!”

“那回信呢?”

“回信画有城门,一个小缝把乌龟盖夹住了,那就是‘没空’,‘大概’(大盖)出不来呗!哈哈哈……”

张三听呆了。

(第十节 认画

从前有个县官不会画画,可是硬要让人说他画得好。

有一天,他画了个老虎,看上去很像猫,就问手下当差的张三:“这是什么?”张三说:“猫。”县官发怒了,把张三打了一顿。又问李四,李四也说是猫,也被打了一顿。又问王六,王六看张三、李四都挨打了,就说:“我怕老爷,不敢说。”

县官问:“你怕我,我怕谁?”

王六说:“你怕老天。”

“老天怕啥?”

“老天怕云,云一来,就把天遮上了。”

“云怕啥?”

“云怕风,风一来,云就刮跑了。”

“风怕啥?”

“风怕墙,有墙,就把风挡住了。”

“墙怕啥?”

“墙怕老鼠,老鼠能掏洞,能在墙上打窟窿。”

“老鼠怕啥?”

“老鼠怕老爷画的东西。”

(第十一节 腹中空空

有一个秀才年年去参加乡试都落榜,眼看今年又要去应试了,因为心里没底儿,不由得日夜发愁,眉头紧锁。

妻子见他那忧心忡忡的样子,就安慰他说:“你何必整天这么愁眉苦脸呢?我看你写文章啊,同我们女人生孩子一样难!”

秀才说:“还是你生孩子容易啊!”

“那怎么可能呢?”妻子诧异地问道。

秀才哭丧着脸说:“你生孩子,是因为你肚子里实实在在有孩子,而我肚里却是空空的啊!”

(第十二节 七窍通了六窍

从前有个地主,请了一个老先生教儿子念书。读了七八年“之乎者也”,儿子并无一点长进。地主有个脾气,只许别人说他儿子好,不许说他儿子坏。老先生是个圆滑人,总是伸出大拇指夸奖他儿子才学过人,还在那狗屁不通的文章上圈圈点点。地主是个草包,也就心满意足了。

一天,地主家门前有个才子路过,地主赶紧挑了一篇被老先生圈点过的文章送给他看,才子在文章上批了六个大字:七窍通了六窍。地主认为七窍有六窍通了,也就不错啦,很高兴。

后来,有人看了批语,大笑道:“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呀!”

(第十三节 谁杀陈佗

有个人想要拜见县令,便问县府的衙役:“县令有什么爱好?”

有人告诉他说:“县令爱读《公羊传》。”

后来这人进去拜见,县令问他:“你读什么书呀?”

这人回答说:“我专门研究《公羊传》。”

县令试探着问:“是谁杀的陈佗?”

这人沉默了半天,回答说:“我这辈子确实没有杀陈佗。”

县令察觉这人研究《公羊传》是假,便又跟他开玩笑说:“你没杀陈佗,那是谁杀的?”

于是把他吓坏了,光着脚跑了出去。

有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便告诉人家说:“刚见到县令,他便用杀人案问我,以后再也不敢来了,遇到赦免当然就出来了。”

(第十四节 报灾

从前有个县遭了灾,村民推选一个老头去报告灾情,要求减点税。

老头来到县衙,县官问他:“小麦收了几成?”老头答:“五成。”

“棉花呢?”

“三成。”

“玉米呢?”

“两成。”

县官听了大怒道:“有了十成收获,年景不坏,你还来报灾,真是大胆刁民!”

老人说:“我活了180岁,还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灾年哩!”

县官听了说:“胡扯!你怎么活了180岁呢?”

老头掰着指头说:“大儿子50岁,二儿子30岁,小儿子20岁,老汉我今年80岁,合起来正好180岁,一点不胡扯!”

县官拍着桌子说:“哪有如此算法?”

老头说:“大老爷息怒!老爷您刚才计算收成,不也是这么算的吗?”

(第十五节 甘愿一死

有个国王最爱弹琴,可他弹得非常难听,只要他一弹琴,大伙都逃得远远的。国王找遍整个宫廷,竟寻不到一个知音。他传下圣旨,从监牢里拉来一个死囚。国王对他说:“只要你说我弹得琴好听,我就免你一死。”

死囚心想:“这还不简单么?”于是,他就答应听国王弹琴。可是,国王刚弹了不久,死囚就双手捂着耳朵大叫:“陛下,不要弹了,我甘愿一死。”

(第十六节 一字笑话

明代,金陵人陈全,为人聪明滑稽,以谐谑取笑闻名。一次进京游览,误入宫廷禁地,被巡逻太监拿住,要罚他劳役,陈全下跪求饶。太监说:“听说你善于取笑,现在限你只说一个字,能够使我发笑,我就放你。”陈全想了一想说:“屁!”太监说:“这是什么意思?”陈全说:“放也由你,不放也由你。”太监听了大笑,于是就把他放了。

(第十七节 巧改春联

从前,有家财主,依仗有钱有势,爷俩花钱买了两个“进士”的官衔。大年三十,为了显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均进士;下联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有个聪明的小羊倌除夕夜悄悄改了几笔,成了“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均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大年初一财主开门一看,气得目瞪口呆。

(第十八节 岂有此理

从前有个读书人,喜欢学用成语,可又不了解词义,因此常常学了这句,丢了那句。

一次,他听到了一句“岂有此理”,很是喜欢,便常挂在嘴边。哪知在坐船渡河时,他忽然又把这句成语给忘了,便在船上搔首挠耳,低着头走来走去,似乎在寻找什么。船家见了,好心地问道:“您丢了什么东西?”读书人回答说:“丢了一句话。”船家笑道:“只听说有丢金丢银的,哪有丢话的道理?真是岂有此理!”读书人一听,大喜过望,连声说道:“就是这句!原来叫你拾去了,为何不早说呢!”

(第十九节 一子一丑

一个农妇在路旁田里锄草,路上来了五个秀才,都觉得她长得难看,互相望了一眼,决定取笑她。

第一个秀才说:“甲子乙丑。”

第二个秀才说:“丙子丁丑。”

第三个秀才说:“庚子辛丑。”

第四个秀才说:“戊子己丑。”

第五个秀才说:“壬子癸丑。”

农妇一听知道在取笑她,便说:“还有一子一丑呢?”

五个秀才惊诧地说:“哪里还有一子一丑?”

农妇说:“儿子不嫌娘丑。”

五个秀才吃了闷亏,无话可说,怏怏地走了。

(第二十节 嘲不及第

从前有个读书人,带着仆人挑上行李,赴京城赶考。走到半路上,忽然一阵大风,把头巾刮掉了,仆人慌忙喊道:“帽落地了!帽落地了!”

读书人觉得不吉利,因为“落地”和“落第”声相同,而“落第”就是考不上的意思,所以嘱咐仆人道:“要是再掉什么东西,都不要说落地,要说及地(第)。”

仆人说:“知道了!”他怕担上的行李掉下来,便边说边把行李在担上拴紧。

读书人说:“要好好拴住。”

仆人说:“这回就是走到天边,也不会及第(地)了!”

(第二十一节 菜酒而已

一个学官要去迎接上司,正骑马出门,却碰到一个同乡来拜访。他来不及详细向老婆交代,只留下一句“只供应菜酒而已”的话,就匆匆走了。

他老婆不通文墨,搞不清“而已”是什么东西,只得去问仆人。仆人又把“已”当做尾,瞎猜是指他们家养的大羊,于是就把羊杀了,弄了丰盛的酒宴招待客人。

学官回来后,得知这个情况,感叹不已,对造成这种耗费非常痛心。以后,他出门都不会忘记仔细交代老婆:“如果有客人来,只用‘菜酒’二字,千万不可用‘而已’了。”

(第二十二节 死得好

有一个读书人很懒惰,他常恨书太多。有一次,他读《论语》,读到颜渊死一节时,便赞赏道:“死得好,死得好。”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他如果不死,再做出上颜回下颜回,我怎么读得完,累死我了。”

(第二十三节 书枕

一个秀才要找个僻静的环境读书,就在寺院里租了一间房子。但他并不读书,而是天天出外游山逛水。

一天中午,秀才回房,叫书童给他拿书来。

书童连忙把《文选》给他,秀才望望,说:“低了。”

书童又把《汉书》取来给他,秀才又说:“低了。”

书童再把《史书》搬来,秀才还说:“低了!”

和尚见了,莫名其妙,就问他:“这三部书只要熟读其中一部,就足以称得上饱学了,怎么说这些书都低了呢?”

秀才笑着说:“我是拿这些书来当枕头!”

(第二十四节 话不投机

从前,有一个富翁,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和次女都嫁了个秀才,只有小女儿嫁了个普通人。

老丈人生日的那一天,三个女婿都来祝寿。大女婿、二女婿说起话来,斯斯文文,很讨老丈人喜欢;小女婿说话粗俗,老丈人看着就不顺眼。

酒宴开始时,丈人发话说:“今天酒席间不能胡言乱语,谁说话卑俗,就不给吃的!”

酒过数巡,丈人首先举起筷子劝大女婿进食。大女婿欠身说:“君子谋道不谋食。”

老丈人听了很高兴,又举杯劝二女婿饮酒。二女婿起身答礼说:“惟酒无量,不及乱。”

老丈人听了也很高兴。岳母见丈夫只劝大女婿和二女婿饮食,对小女婿太冷落了,便举起酒杯向小女婿敬酒。

小女婿欠身对岳母说:“我和你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丈人听了,大骂道:“小畜生不伦不类,却要装什么假斯文!”

小女婿把酒杯往地下一摔,说:“我和你话不投机半句多。”

(第二十五节 忘记了端午节

一位先生在一家人家教书。正好碰上过端午节,却不见东家送节礼。先生问学生:“你父亲怎么不送节礼?”

学生回家问父亲,父亲说:“你回禀先生,就说父亲忘记了。”

学生照着父亲的话回禀了先生。先生说:“我出一个对子给你对,若对不好,定要重打。”于是,先生出了上联:“汉有三杰:张良、韩信、尉迟恭。”

学生对不上,怕挨打,就哭着告诉父亲。父亲说:“你向先生说:这对子出错了,尉迟恭是唐朝人,不是汉朝人。”

学生回禀先生,先生说:“你父亲几千年前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怎么连昨天端午节都忘记了?”

(第二十六节 圣人难得

一个书生对人说:“从古到今,圣人最难出世。当初,盘古开天辟地,生育人和万物,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我要让他居第一。”

然后,屈一个手指,接着说:“其次是孔夫子,出类拔萃,诗书礼乐,成为万世师表,哪个人不敬佩他?我只好让他居第二。”

然后,屈下第二个指头,继续说道:“在这两个人以后,再没有一个能和他们相比的了。”

书生默想了一阵,点头道:“是呀,你说圣人难得不难得,连我在内才三个人!”

(第二十七节 卑职小名狗儿

王知县笑容可掬地把巡抚大人迎上公堂,亲手搬了把椅子,恭恭敬敬地摆在巡抚大人的屁股旁边。

巡抚刚落座就问:“贵县风土如何?”

王知县笑眯眯地回答:“并无大风,更少尘土。”

巡抚皱着眉头又问:“百姓如何?”

王知县慌忙站起来,结结巴巴地答曰:“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

王知县的答非所问,使巡抚大人大为恼怒。他大发雷霆:“混蛋!我问的是黎庶!”

王知县吓得胆战心惊,立即回答:“梨树甚多,结果甚少。”

巡抚哭笑不得,拍着桌子喝道:“你这个老混蛋!我不是问你的梨树,是问你小民!”

王知县连忙说:“卑职小名叫狗儿。”

乐中拾慧

1.《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B.击弦乐器

答案是A。击弦乐器是弦乐器的一种,是用手或器物击弦振动发音的乐器,其动作不用“弹”来表示。

2.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B.因锦江而得名

答案是A。三国蜀汉时期,成都是中国的织锦中心,美丽的蜀锦畅销全国,成为朝廷重要的贡赋来源。朝廷专门设置了锦官管理,并在城西南筑锦官城,于是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