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既是处世的哲学,也是做人做事的艺术。
有一种处世方法叫“放下”。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惜所拥有的,放下无法拥有的。为人处世当以诚相待,以和为贵,勾心斗角施展伎俩是没有意义的。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的是海阔天空。忘记你对别人的恩惠,记得别人对你的帮助……
1.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人生在世,大致有如下几种活法: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放不下,拿不起放得下,拿不起放不下。唯独拿得起又放得下,才能成就最完美的人生。
——《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
在人们的脑海里,一直有这样的一个传统观念,那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没错,但它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坚持的事情值得且应该坚持,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得坚持。拿得起,放得下,必要的时候放弃也是明智的选择。
人生在世,该坚持时要坚持,该放弃时要放弃。每个人的人生都会做许多次选择,选择的对与错会决定你的人生成败。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择,也许目前正在做的事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我们仍然要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坚持就是胜利”,在多数人的心里已经成了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坚持就是胜利的前提,其前提为你所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你所走的道路是适合你的,否则,不但不会胜利,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有一个美国青年无意中发现了一则能将清水变汽油的广告。
这个青年特别喜欢搞研究,满脑子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他渴望有一天成为举世瞩目的发明家,全世界的人都能享用到他的发明创造。
所以,当他看到能将水变汽油的广告时,马上来了兴致,他买来了资料,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接待串门的客人,掐断电话线,关上手机,总之一切与外界的联系都被他切断了。他说他需要绝对的安静,需要绝对的专心,直到这项伟大的发明成功为止。
青年不分昼夜地研究,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都是母亲从门缝里把饭递进去,他不准母亲进来打扰他。通常他都是两顿饭合成一顿吃。善良的母亲看见自己的儿子越来越瘦,终于忍不住了,趁儿子上厕所的时候,溜进他的卧室,看了他的研究资料。她还以为儿子的研究有多么伟大,原来是研究如何将水变成汽油,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母亲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陷入荒唐的泥潭无法自拔,于是就劝儿子说:“你要做的事情根本不符合自然规律,别再瞎忙了。”可这位青年根本就听不进去,他头一昂,回答说:“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总会成功的,坚持就是胜利。”
三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转眼间,那个青年已白发苍苍,父母死了,没有工作,他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勉强度日。可是他的内心却非常充实,用一句话说就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一天,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来看他,看见了他的研究计划,惊愕地说:“原来是你!几十年前,我因为无聊贴了一份水变汽油的假广告。后来有一个人向我邮购所谓的资料,原来那个人就是你!”
听完这一番话,他疯了,最后住进了精神病院。
坚持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放弃需要更大的勇气,当我们发现自己走错路时,就应该果断地放弃。可是有的人往往没有这种勇气,他们会说,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已经无法回头了,已经没有选择了,只能够这样走下去了;或者说,这是老天爷要自己这样做的,这是命中注定的。什么“无法回头”,什么“命中注定”,其实都是为自己缺乏勇气直面现实而找的借口,是害怕自己放弃不但改变不了困境,反而会陷入更大的困境。有这样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你需要了解的是,你已经在困境里面了,如果你不出来你就永远在困境里面,而一旦你迈出了第一步,你就会多一个选择,这总比只有一个选择要好吧。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坚持到底的故事,所以我们一直以为坚持就是好的,而放弃就是消极的。其实坚持代表顽强的毅力,它就像不断给汽车提供前进动力的发动机。但是,前进必须沿着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不对,则只会越走越远。这时,只有先放弃,等找准方向再重新努力才是明智之举。
放得下——处世的真谛
为什么处在同样的一个世界,有的人活得轻松洒脱,而有的人却活得沉重?因为前者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
让很多人活得沉重的包袱不是拿不起,而是放不下。
所以,有人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得轻松而幸福。
为人处世,拿得起是勇气,而放得下是度量。一个人在大的挫折和灾难面前,能不为之动,能坦然承受,这就是胸襟和度量。
能以大度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是极高的境界。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这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需多年磨炼才能养成。
人生之路是坎坷的,也许有时生活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弃爱情。因为,人生没有完美,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
而现实却是,许多人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人们不想丢掉手中的东西,却又要拿起更多的东西。
那些苦苦地挽留夕阳的人,是傻子;久久地感伤春光的人,是蠢人。那些什么也不愿放弃的人,失去的东西往往也就越多。
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不计较一时的得失,知道放弃,放弃些什么,如何放弃。放弃,你才能轻装前进;放弃,你才能摆脱烦恼的纠缠,从而使你的整个身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之中。
放弃不仅可以改变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还会使你赢得众人的信赖,让你变得更加精明、更加能干、更有力量。
只有放得下,才能把该拿起的东西更好地把握住,从而抓住最重要的东西。只有如此,人生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朋友们,学会放弃吧!放弃失恋带给你的痛苦,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言的负荷,放弃费尽精力的争吵,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要放弃。拿得起,难能可贵,然而,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
2.不要苛求百分之百的公平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比尔·盖茨
百分之百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时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没有能力的人身居高位,有能力的人怀才不遇;做事做得少或者不做事的人,拿的工资要比做事多的人还要高;同样的一件事情,你做好了,老板不但不表扬还要鸡蛋里挑骨头,而另外一个人把事情做砸了,却得到老板的夸奖和鼓励……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看了就生气,会理直气壮地说:“这简直太不公平了!”
不公平,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受伤的词语,因为在很多人的心里都会觉得自己在受着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公平,你越是想寻求百分之百的公平,就越会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小张和小徐同一天进公司,且被安排在同一个部门。
刚开始的时候,小张和小徐没有什么两样。一星期上五天班,早上九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上下班打卡,迟到早退要扣工资,有事不来要向人事部门请假……
可就在一个月后,小张发现小徐变了,最大的变化就是经常不来上班。小张开始以为小徐是有什么事情而不来上班,也没觉得什么。可有一次,在公司上QQ联系一笔业务的时候发现小徐也在线。小张出于好奇就问小徐:“你今天怎么不来上班呢?有事吗?不来上班要扣工资的。”小徐只是说自己有事并没多说什么。小张出于好意问小徐要不要自己替他请假,小徐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不用,他不来上班从来就没有请过假。
在发工资的那一天,小张留意了一下,发现发给小徐的工资和自己的一模一样,也就是说这一个月小徐迟到、早退、不来上班没有扣一分钱工资。
小张开始纳闷了,他想,难道是公司的制度有了变化?于是,他也学小徐,一周只来两三天,其他的日子去干别的事情。到了月底发工资的时候,小张大吃一惊,自己的工资被扣掉了一半!理由是,他有一半的时间没来上班。
小张特别生气,他觉得太不公平了,于是气呼呼地去找财务理论。财务让他去找老板理论,说自己也只是按规定办事。
这时候,平时和小张关系不错的一个老员工偷偷地告诉他:“你别去找老板了。你还不知道吧,小徐是他的外甥。”
小张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幸亏没去找老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从此以后,小张再也不苛求所谓的公平了。
有时,一味地追求公平往往不会有好结果,你所知道的表象,不一定能成为你申诉的理由,所以,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
现实生活中,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不仅是职场,其他领域也是一样,这个世界不是根据公平的原则创造的。譬如,老鹰吃蛇,蛇吃鼠,鼠又吃粮食……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世界对于这些受到威胁的弱者来说永远是不公平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没有公平可言。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公平,只会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使自己变得浮躁不安。何不放下这种追求绝对公平的心态,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呢?放下,就是快乐。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比尔·盖茨说:“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没错,生活上有太多的事情都充满着不公平。就像选秀,你认为自己比其他人优秀,你的投票率会最高,但最后结果可能是评委都没选中你,你肯定觉得比赛有黑幕、不公平,是他们使你丧失了一个能够让你一夜成名的机会。
也许在工作中,你是最努力、业绩最好的一个,但偏偏在升职的候选名单上,领导却把这个提名给了个会拍马屁的人,而你还是要做“老黄牛”继续默默耕耘。你会觉得自己努力工作都是白费的,所有的努力都得不到领导的肯定。所以在这时抱怨、愤怒等情绪都会围绕着你。但你是否知道,在这种处境中,不仅会压抑人的良好心境,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扼杀你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才能。
其实,这所谓的公平无非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只要自己努力过,参与过比赛,享受过这个过程就够了,其结果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已经是胜利者了。若是把冠军给了你,虽然可以让你激动一段日子,但往后的日子也还是一样要过,“生、老、病、死”都一样要经历。所以,不要执著于眼前的名和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享受这个过程的乐趣,不要只为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活。如果是那样的话,你所做的每样事情都将变成为别人而做,不是为自己而做了。要相信“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那一天”。
追求公平的心态阻碍着人们的正常发展,只有放下这种无谓的追求,才能够迎来和谐的人生。所以,当你遇到让你感到不公平的事情时,一定要妥善地处理。
首先,不必事事苛求公平。希望每件事都公平是人们心理常常受到伤害的原因之一。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不必事事都拿着一把公平的尺子去衡量,否则就是自己与自己作对。
其次,设法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来求得公平。比如,有些人认为只要工作踏实肯干、业务能力强就应得到领导的青睐,而把主动与领导搞好关系的举动错误地当成了溜须拍马。他们往往忽略了领导也是人这一点,而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所以有些看似不公平的事正是自己不成熟的观念与言行造成的。
再次,改变你衡量公平的标准。不公平只是你的主观感觉,只要你从心底改变一下这个标准,就能够消除这种发自心底的不公平感。比如,自己这次没评上职称,觉得很不公平。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就会发现这次评选职称的名额有限,许多和自己条件一样甚至强于自己的人也没评上,这样一想,也许你就心安理得了。
摆正你的心态,不事事苛求绝对的公平,否则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对生活中的小事看开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对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耿耿于怀,而是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创造新的价值上。这样,也许就单个事情来说不一定公平,但从整体上来说就公平了。
3.算计别人就是算计自己
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谁要是算计朋友就等于自己欺骗自己。
——吉·阿布巴尔·伊芒
算计别人不可取
许多人考虑事情,总是从本位出发,首先考虑这件事情会对我有什么伤害、影响,然后才想到对别人的利益、影响。这样,就会考虑自己先该怎么做,然后再怎么做,这样做会对自己怎么样,那样做又会怎么样。衡量来衡量去后,挑了一个自认为对自己有最大好处的选择,结果,事情就按着当初自己想的进行并得到了预料的结果。
也许你以为自己会心满意足,而到最后,可能你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算计别人害人又害己,何不放弃这种“小聪明”做个处处受人欢迎的人呢!
与人交往,难免会上当受骗。伤心难过之后,人们会有很多处理方法。性格坦荡的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能够以宽容之心去对待,有时甚至会一笑泯恩仇。那些心胸狭隘的人,常常不能真诚地对待别人,甚至嫉妒心异常严重,不择手段地算计别人。
春秋战国时期,孙膑、庞涓二人共同拜于鬼谷子门下,但是二人所学内容并不一样。孙膑将所学的都教给了庞涓,当孙膑问及庞涓都学了些什么的时候,庞涓总是支支吾吾,敷衍搪塞。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庞涓自认为凭自己的能力足以纵横天下了,便下山去闯荡江湖,最后做了魏国的驸马。可是当他得知孙膑还在跟着师傅学艺的消息后,感到孙膑是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必须将其除掉。在庞涓几次“盛情邀请”之下,孙膑只好应邀到了魏国。随后,庞涓陷害孙膑并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孙膑只好以装疯卖傻的方式,来打消庞涓继续残害自己的念头。最后,庞涓被困马陵道,落了一个乱箭穿身的下场。
庞涓一心想着算计别人,结果最倒霉的事情却落到了他自己身上。有时候,坏念头会在自己身上留下难以消除的污迹,坦荡的人深明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不会无端地算计他人。
有人说,糊涂比精明好,其实糊涂之所以有时比精明好,是因为犯了错误之后,容易得到他人的原谅,大家都知道他不是故意的;而精明之所以有时会坏事,是因为精明过人往往让人不敢与之交往,不慎失误也容易被人当做机关算尽。精于算计别人的人,不但累了自己,而且也累别人。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时常提醒自己,宁愿吃一点亏,也不能为一点利益,想方设法地算计自己的朋友。那样你会失去朋友,失去他们的关怀以及他们对你的信任。算计别人,也许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但会失去你本来在别人那儿所拥有的。
算计,害人又害己
一个精于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算计容易让人失掉平静,处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静的人,一般都会有较严重的焦虑症。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不但谈不上快乐,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
爱算计的人在生活中是无法得到平衡和满足的,他们总是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充满了冲突。
爱算计的人,必然是一个经常注重阴暗面的人,所以他们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爱算计的人,心脏的跳动比平常人快,睡眠不好,失眠也总是与之相伴。消化系统易受损害,气血不调,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经、皮肤疾病。最可怕的是,他们总是怀疑一切,常常把自己摆在世界的对立面,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不幸。他们的骨子里还贪婪,这使他们的生命变得没有色彩。
李梅才四十出头,却已未老先衰,病魔与她形影不离,折磨得她痛不欲生。了解她的人都会在同情之余加上一句感叹:“她太会算计了,是算计害了她。”
她与婆婆和妯娌的关系不好,一点鸡毛蒜皮的家庭利益,能让她琢磨成许多原则性的问题,亲情在她的算计中淡去,最后竟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在工作中,她也很会算计。特别是当单位评审职称、晋升干部、加薪评奖时,她会对上司和同事的一个脸色、一句不经意的话特别敏感,且能反复研究,并按照自己算计得出的结果,集中力量进行反击。于是,她自己人为地与同事之间画了一条防线,严防死守,还不时出击,最终是伤人也伤己。
她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没有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整日被算计的焦虑困扰着,常常是坐卧不宁,苦思冥想,处心积虑,最终导致了她脱发、消瘦、心律失常。过度的算计是会致人病、要人命的。
喜欢算计的人,容易对人、对事产生不满和愤恨,所以人际关系不佳,事情处理不好。这样的结果会使算计者穷尽心力,进行再算计、再反击,导致恶性循环。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个典型的善于算计的女人。她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弄小巧借剑杀人,瞒消息设奇谋,终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刘备攻于心计,直到临死前仍念念不忘束缚诸葛亮,给诸葛亮套上了一个紧箍咒,最后自己也因算计过度,付出了心血和生命。
人们常说:“大事聪明,小事糊涂。”算计的对立面是糊涂。对于大事,原则问题,应该头脑清醒,毫不含糊。对那些不中听的话和看不惯的事,装作没听见和没看见,这种“小事糊涂”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为你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4.战则败,不战则胜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求后胜。
——孙子
赢了战争,却输了一生
周瑜,东吴的大将,聪明过人。可是,他却对蜀相诸葛亮一直耿耿于怀,几次想除掉诸葛亮,但是都未能得逞。赤壁之战,周瑜损兵折将,也费了不少钱粮,到最后却让诸葛亮从中捡个大便宜,气得周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随后,周瑜用美人计,骗刘备去东吴成亲,被诸葛亮将计就计,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周瑜又“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后来,周瑜又用“假途灭虢”之计,想谋取荆州,还是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四路兵马围攻周瑜,并写信规劝他,所以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周瑜为什么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他在人生这场战斗中,没有采取积极的战术。与人作战,如果你在与对方对比处于下风的话,那么你“保住自己”是当务之急。虽然弱者也可利用矛盾,利用强者之弱来获得“生存之地”,但你也必须时时面对强者的压力,因此“保住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面对的是实力高于自己的对手,绝不可为了摆脱压力而主动求战,这样虽也可能获胜,但胜也肯定是胜得凄惨,可是灭亡的可能性那可就太大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战”才是上策,否则就好比是拿胳膊去和大腿较劲,结果只会是自取其辱。
弱者采取“不战”的策略可以避免损失,可以避免失去“生存之地”,只有“生存”下去,才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成为“强者”,在态势上取得“胜利”。所以,“战则败,不战则胜”这句话对“弱者”来说是很有作用的。
对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战”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两败俱伤。所以,如果不是实属无奈,最好不要去招惹和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如果你的能力还不够强大,就不要去跟对手一决高下,去拼,虽然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通常的结果是失败了,折损了自己的壮志,也惹来嘲笑,在别人的眼中,你的失败是“能力不足”“自不量力”的结果。
就算是你有了足够的能力,还要看客观环境允不允许自己出头,这里所说的“客观环境”是指“大势”和“人势”,“大势”是指大环境,“人势”是周围人对你支持的程度。如果“大势”不合,只是以自身的能力硬逼着自己去“出头”,虽然也有成功的机会,但会多花很多气力;“人势”若无,想强行“出头”,必会遭到别人的打压排挤,也会伤害别人,种下仇恨的种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所以,与对手势力相差无几时,不战,自然可以降低损伤,可以和对手维持和谐的关系,也可以透过冷静的观察,掌握对方的动向,以便做到“知彼知己”,那时即使对手先出手,自己也可以镇定迎战。
若对手弱于自己,那么就算他百般挑衅,也不要受骗上当,要坚决不与之一般见识,因为与能力低下甚至是跳梁小丑式的人物“交战”,不仅会白白消耗自己的精力,还会令自己变得鄙俗起来,即使赢了也不光彩。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遇到竞争对手是在所难免的。可以说,没有对手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但在与对手竞争时,你有必要去分析对手的实力,有必要在战与不战的问题上权衡再三,因为有时候,你虽然赢了战争,结果却输了一生。放下你的好战心理,你其实就已经胜了,因为,战则败,不战则胜。
装聋作哑,不战而胜
如今的社会,流言飞语随处可见,当它向你袭来时,只听不语会使你成为胜者。
小娟是个沉默的女孩子,平日只是默默地工作,并不多话,和人聊天时,也总是面带微笑。有一年,公司里来了一个好斗的女孩子叫兰兰,很多同事在她主动发起的攻击之下失败,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她把矛头指向了小娟。
一天,兰兰抓到了小娟的把柄,立刻开火,劈里啪啦一阵,谁知小娟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尔问一句:“啊?”最后,好斗的兰兰只好主动鸣金收兵,但也已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过了半年,兰兰也自请调离。
你一定会说,小娟的修养实在太好了。其实不是这样,而是因为她听力不太好,虽然理解别人的话不至于有困难,但总要慢半拍,而当她仔细聆听你的话语并思索其意思时,脸上会出现无辜、茫然的表情。当你对她发作那么久,那么卖力,而她回应你的却只是这种表情和“啊?”的不接碴,你会怎样,难怪兰兰斗不下去,只好鸣金收兵了。
然而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沉默的力量是巨大的,面对沉默,所有的语言都会失去力量。
人们常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这不是新鲜事,人性本来就是弱肉强食,和平相处才是怪事,因此你要有应对恶意攻击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别人,但保护自己的意识必须得有。最好的方法就是:适时地装聋作哑!
聋哑人很少与别人起争斗,因为他听不到也说不出,别人也不会找这种人斗,因为斗了也是白斗。然而,大部分人都不聋又不哑,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会回嘴,其实一回嘴就中了对方的计,不回嘴,他自然就觉得无趣了。如果他一再挑衅,凸显出的只会是他的好斗与无理取闹罢了,所以,面对你的沉默,这种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皇地且骂且退,逃离现场。如果你还装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并且发出“啊”的声音,那就更容易让对方败走。学成装聋作哑的“战术”,不仅可以不战而胜,还可以避免自己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5.不必凡事都争个明白
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即使偶尔能获胜,那也只是空洞的胜利,但是你将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
心胸放宽,走自己的路
一个旅游者在一次去意大利卡塔尼山旅游时,发现了一块墓碑,碑文记载了一个名叫托比的人是怎样被老虎吃掉的事件。因为卡塔尼山就在柏拉图游历和讲学过的城堡附近,所以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块墓碑很可能是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们为托比立的。
碑文的大意是:一次,托比从雅典去叙拉古游学,经过卡塔尼山时,看见了一只老虎。进城后,他对人们说,卡塔尼山上有一只老虎。可是城里没有人相信他,因为在卡塔尼山从来就没人见过老虎。托比坚持说见到了老虎,并且是一只非常雄壮的虎。可是无论他怎么说,就是没人相信他。最后,托比说,那我带你们去看看,如果见到了真正的老虎,你们就能相信我了。
随后,柏拉图的几个学生和他一起上了山,但是转遍山上的每一个角落,却连老虎的一根汗毛都没有发现。托比对天发誓,说他确实在这棵树下见到了一只老虎。于是他们就说,你的眼睛肯定被魔鬼蒙住了,你就不要再说见到老虎了,不然城堡里的人会说,叙拉古来了一个撒谎的人。
托比很生气,他回答道:“我怎么可能是一个撒谎的人呢?我是真的见到了一只老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托比为了证明自己的诚实,逢人便说他没有撒谎,他确实见到了老虎。可是说到最后,人们不仅见了他就躲,而且背后都叫他疯子。托比来叙拉古游学,目的是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可现在他却被认为是一个疯子和撒谎者,这实在让他不能忍受。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见到了老虎,托比在到达叙拉古的第10天,买了一支猎枪来到卡塔尼山。他发誓要找到那只老虎,并把那只老虎打死,然后带回叙拉古,他要让全城的人看看,他并没有说谎,他不是疯子。
可是这一去,他却再也没有回来,几天后。人们在山中发现一堆破碎的衣服和托比的一只脚。经城堡法官验证,他是被一只重量至少五百磅的老虎吃掉的。原来,托比在这座山上确实见到过一只老虎,他真的没有撒谎,他也不是疯子。可是,这种结局却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这段碑文究竟是不是柏拉图写的,考古学界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其实,这段碑文是不是柏拉图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碑文给世人一个启示:世界上有许多不幸,都是人们在急于向别人证明自己正确的过程中发生的。那种急于证明的人,其实是在寻找一只能把自己吃掉的老虎。与其找一只吃掉自己的老虎,何不放下这些无谓的争论呢?何必让别人的看法来左右你的人生呢?世上值得追求的事情还有很多,放宽心胸,走自己的路,随别人去说吧!
朋友,你是否也曾为证明自己的正确或清白,去寻找过那只老虎?在事实和真理面前,真正的智者都是走自己的路,任别人去评说。凡事都要争个是非的做法并不可取,有时还会带来麻烦或危害。如当你被别人误会或受到别人指责时,如果你偏要反复解释或还击,结果就有可能越描越黑,将事情越闹越大。这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妨把心胸放宽一些,不去理会,做自己该做的事。只有这样,你人生的旅途才会充满乐趣。
不争不吵,实现双赢
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事,有的是因为认识的不同,有的是因为对对方不了解,有的是原本有某些偏见和误解。倘若这时你有较大的度量,以谅解的态度对待别人,忍住最容易爆发的激动情绪,这样你就可能赢得时间,矛盾也可能得到缓解。
全世界的人对爱因斯坦都很尊敬,他是全球数学、物理方面无可争议的专家,可这位创造相对论和原子理论的人,竟然也咽下过一口气。一次,他上汽车后,因为正思考着一个问题,买票时就数错了钱,售票员大声讽刺他,你这么大个人,会不会算数呀,爱因斯坦一笑置之,不会就不会吧。
社交中,经常会由于偏见和误解而使一方伤害另一方。假设一方耿耿于怀,那关系就无法融洽。但是若受伤害的一方有很大的度量,不念旧恶,就会使持偏见者的感情受到震动。
有位叫欧·哈里的爱尔兰人,听过卡耐基的课。虽然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爱抬杠。他当过汽车推销员,后来因为推销不顺利而求助于卡耐基。听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后,卡耐基发现他总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也承认,虽然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辩论,但最终却没能赢得顾客。
所以,卡耐基就训练欧·哈里提高自制能力,淡化他争强好胜、凡事都争个明白的心态。
后来,欧·哈里成了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就大事的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就是送给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车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这样说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了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车子最好。那么,接着我们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车的优点。但是,如果以前我听到他说那样的话,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车的毛病,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的毛病,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是激烈,对方也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不争,就能实现双赢,这就是我成功的密码。”
为人处世,有些人总要事事争个明白,大有不争明白不罢休之势。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做人没人缘,办事办不成。其实人们都懂得求同存异,发生小矛盾时先咽一口气,不过分与人争执,这样不但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而且一些难办的事往往因此变得容易。
没必要凡事都争个明白,口头上赢过别人有时对自己并没有好处,为人处世,不要固执己见,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朋。放下你争辩的话语,放下你求明白的心态,正确取舍,实现双赢。
6.适时放弃才能把握更好的机会
懂得放弃,是比不懈追求更高的境界,因为在合适的时候放弃,是让你有能力把握更大机会的开始。放弃一个好机会,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机会在等待着你。
放弃也是一种机会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会放弃,在该放弃的时候放弃是更好的选择。
父亲给孩子带来一则消息,某知名跨国公司正在招聘计算机程序员,录用后薪水很高,而且这家公司很有发展潜力。
孩子当然很想去应聘,可现在大学都快毕业了,如果真的被聘了,上了几年的大学连张毕业证都拿不上,孩子犹豫了。父亲笑了,说要和孩子做个游戏。他把刚买的两个大西瓜放在孩子面前,让他先抱起一个,然后,要他再抱起另一个。孩子瞪圆了眼,一筹莫展。抱起一个已经够重的了,两个是没法抱起的。“那你怎么把第二个抱起呢?”父亲追问。孩子愣神了,还是想不出招来。父亲叹了口气:“哎,你不能把手上的那个放下来吗?”孩子似乎缓过神来,是呀,放下一个,不就能抱起另一个了吗。孩子这么做了。父亲说:“这两个总得放弃一个,才能获得另一个,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孩子顿悟,最终选择了应聘,放弃了学业。后来,如愿以偿,成了那家跨国公司的职员,通过不懈努力他最终成为这家公司的总裁。
放弃,也是一种成本,经济学上称其为机会成本。在做出某个选择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投入了这一机会成本的,不懂得放弃,什么都不想放弃,那又何来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呢?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时,只有放弃你才能有机会得到。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我们才能拥有一份安然祥和的心态,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适时地放弃才能把握更好的机会。
放弃是为了更好的拥有
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商业奇迹的缔造者,就是因为他懂得选择方向,而更重要的则是他的舍弃理念。
哈佛大学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学府,比尔·盖茨却在大三时毅然选择了退学,表现出了一般人所没有的决心和勇气。他的舍弃铸就了一个非凡的人生。离开学校以后,刚刚20岁的比尔·盖茨凭着对计算机的兴趣开始深入研究。他深信,总有一天计算机会走入千家万户。他坚定的信念不但打动了自己,还打动了伙伴,打动了父母。试想一下,假如比尔·盖茨依然在哈佛深造,学习课本上千篇一律的东西,他还有可能对电脑界有如此贡献吗?没有舍弃何来转变?没有舍弃何来机会?
放弃是为了更好的拥有,舍不得家的温馨,就迈不开远行的脚步;不放弃眼前的虚荣,就得不到永远的掌声;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可能就耽误了你的青春。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会有很多选择,但一定要把握住机会,该放弃的时候就不要舍不得,什么都不舍得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小王听说很多同学都下海经商了,而且发展得不错,不是开着奔驰就是宝马。于是他也想下海,希望多点赚钱机会,可他又舍不得离开这事业单位。毕竟旱涝保收,工作也是蛮稳当的。因此,小王犹豫不决。他的一位同事倒是辞职下海了,还如鱼得水,干得不赖,让小王很羡慕。他把自己的苦恼向那位同事说了,同事对他说,你不愿放弃,却又想再获得,未免太天真了,有时放弃虽然是一种冒险,但是只有敢于冒险、敢于放弃才能把握更好的机会。听了同事的一番话,小王明白了,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充满着太多的选择,选择了巍峨的高山,就不能选择宽广的草原;选择潺潺的小溪,就不能选择浩瀚的大海;选择了平淡的生活,就失去了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其实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不断地放弃的过程。于是,他毅然辞职了,选择了自己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工作——开酒店。最后的事实证明,小王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把酒店经营得很好,感觉比以前充实多了,虽然人生多了一些挑战,但回报却是成倍的。小王放弃了旱涝保收的工作,选择了充满挑战的酒店经营,他成功了。这也告诉我们,敢于放弃才能把握更好的机会。“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学问,选择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人生中,无论你的选择是对还是错,生命绝对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我们在选择的同时,也必须学会舍弃,因为舍弃是为了更好的拥有。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放弃,是一种境界,是发展的一种必经之路。大地放弃了绚丽斑斓的黄昏,才会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春天放弃了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进累累硕果的金秋;航船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大海中收获满船鱼虾。想要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想要获得永远的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
7.摈弃猜疑,迎来友谊
疑心病是友谊的毒药。
——培根
多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存在着猜疑、不信任他人的不良心态。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里,就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同样心生疑窦,不仅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还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偷了。他留心观察,觉得邻居走路、说话、神态都像是偷了他的斧子,他肯定邻居就是小偷。不久,他在自家地里找到了斧子,再观察邻居,觉得他说话、走路、神态竟全然没了小偷的样子。为什么这个丢斧者会对同一个人做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呢?这足以说明猜疑是一种主观的想象和推测,它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喜欢猜疑的人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没有健康的心理。别人善意的、正常的言行他们常常会歪曲地去理解。例如别人赞扬他,他会怀疑是在挖苦、讥讽他;别人批评他,他会认为是攻击他;别人不理他,他怀疑别人是在孤立他。过度猜疑使其心胸狭窄,无法容纳别人对他的正确评价。
二是想法过于主观。他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人,用别人的举动来验证而不是修正自己的看法,因而常常歪曲事实,对别人产生怀疑。
三是缺乏自信。他们总要以别人的评价来作为衡量自己言行的是非标准,很在乎别人的说长道短。当别人的态度不够明朗时,他就要从不利于自己的方面去猜疑、怀疑,自寻烦恼。
喜欢听信流言,不做调查分析,从而产生疑虑。任何时候,猜疑都是人际关系的大敌。它会破坏朋友间的友谊,疏远同学间的关系,无端地挑起同学和朋友间的矛盾纠纷,也很影响自己的情绪。生活在猜疑中的人,总是郁郁寡欢,缺少内心的宁静。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本来她的身体就弱,再加上常常在猜疑中度日,使自己情绪沮丧,常暗自垂泪,结果是身心俱损,早年夭折。
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看见几个人背着他讲话,就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别人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别人对自己有了看法等,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喜欢猜疑的人总是特别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有时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他也会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的心态使他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人际关系。
总是对别人无端地猜疑,说是无端,实则有端,猜疑源于褊狭的心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心太重的人,总怕别人争夺自己的所爱、所求、所得,怕别人损害自己的利益,终日疑神疑鬼,顾虑重重。如果你总是对别人不放心,那么别人还能对你坚信不疑吗?虽然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如果时时提防、处处疑心,永远都不会交到知心朋友。
无端猜疑,害己殃人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智子疑邻”的故事。由此可见,猜疑让善意被曲解为恶意,让好心被认为歹心,从而扭曲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猜疑心重的人总是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小心过甚。人有了猜疑之心,对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而是凭借一点表面现象,主观臆断,随意夸大,进而扭曲事物,得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结论,或者先入为主,先设框框,然后察言观色;甚至无中生有,把幻觉当真,把一些毫无关系的现象也当做事实材料,生拉硬拽来做证据。
猜疑使人际交往中本来很小的疙瘩发展成长期的不和。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猜疑疏远了朋友,中断了友谊,甚至断送江山。猜疑不仅害己还殃人。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由猜疑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只有摈弃它,才能获得朋友,才能迎来友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才能摈弃它呢?
喜欢猜疑的人,首先要开阔自己的心胸,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开朗、豁达、大度的性格。需要澄清的事实,诚恳同别人交换意见;对待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计较。不必在乎别人的态度与说法,“未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走自己的路,任别人去说吧!”。这些话都是鼓励人们要心胸坦荡、豁达开朗的。人的一生,受他人的议论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相信别人也不会跟自己过不去。相反,如果一切都要按别人的意志去做,自己又该怎么个活法?对似是而非的流言,不要偏听偏信,要用理智分析对待,静观事情的变化,不能感情用事。有些人一听到流言,就暴跳如雷,说风就是雨,迫不及待地找上门去争辩。最终却因为缺乏调查研究,很有可能找错了说理对象,反倒使自己陷入尴尬被动的局面。
过度的猜疑是自己折磨自己,“杯弓蛇影”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证。弓影投映在盛酒的杯中,好像小蛇在游动,饮者以为真的把“蛇”吞下去了,于是越想越恶心,结果害得自己重病一场。这就是所谓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如果疑心太重,到头来只有自讨苦吃。
8.让他一墙又何妨
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何处去找秦始皇。
——郑板桥
吃亏是福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邻里好,赛金宝”,邻里之间唇齿相依,经常接触,只有团结互助,相互礼让,才会家家兴旺,事业发达;“邻里吵,不得了”,如果与邻为敌,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只会导致两败俱伤。何不放下成见,放下仇恨,和平相处呢?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抱着“让他一墙又何妨”的处世态度,你的人生将充满欢乐与笑语。
清乾隆年间,在外地做官的郑板桥忽然收到弟弟郑墨的一封信。原来,在老家务农的弟弟想让他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情,这让郑板桥很为难。但是他又知道,弟弟并不是好惹是非的人,这次明显是受人欺负,不得已而求之。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重修旧屋,可邻居却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郑家无权拆掉。其实房契上写得很清楚,那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可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双方都难免求人说情。这时,郑墨自然就想起了做官的哥哥,想到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这官司肯定胜定了。然而,让郑墨没有想到的是,哥哥的回信是劝他息事宁人,同时寄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同时,还附带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何处去找秦始皇?
接到信后,郑墨感到非常惭愧,他当即撤诉,并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此时,邻居也被郑氏兄弟的一片至诚感动,他们表示也不愿再闹下去,于是两家又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
郑板桥告诉我们,钱财乃身外之物,根本就不值得一争。“让他一墙”不仅可以显示出自己的宽宏大量,又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和道义上的支持,还能使得两家重修旧好,共用一墙,从而实现了双赢。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邻里之间的交往就像炒菜时的铲子会碰到锅一样,由于种种原因,利益冲突是难免的,纷争也不可避免。有摩擦不要紧。《道德经》说:“天地所以能长久就是因为它不为自己而活着。”《圣经》也说:“在一切事上使众人喜欢,不求我自己的利益,只求大众的利益,为使他们得救。”为人处世,“为人处,即是为己处”。如今我们强调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违背做人原则,“让他一墙”又何妨呢?
“让他一墙”是美德
邻里之间如果互相谦让,建立友好和睦的邻里关系,不仅是心灵美的体现,也是美德。只要互相谦让一点,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我们的心情就一定会更加舒畅。住在一家属楼楼下的小李嫌住在楼上的小黄家里噪音大,双方交涉时没有掌握好分寸,进而使矛盾扩大,邻里关系十分紧张,相互对峙了5年之久,居委会出面调解后效果也不理想。这时,从乡下进城探亲的黄妈主动找到李家人,了解到矛盾背后的具体情况。原来,黄妈的孙子不懂事,时常弄出很大的声响,而楼下李爸身体又不太好,非常惧怕噪音。弄清楚原委后,黄妈回家批评了小黄,教育了小孙子,还带着小孙子到楼下赔礼道歉,从那以后,小黄对孩子看管得更严格,尽量不制造噪音。楼下的小李看到黄家的诚意后也表示原谅,也不再天天扯着嗓子吵架,两家人的关系也恢复了正常。
东汉时期,有个叫罗明的人,一天见邻居的牛吃了他地里大片麦苗。他既不寻机报复,也不说长道短,而是到山上割了一大捆牛草悄悄地放到这位邻居的门前。等邻居开门看到牛草时,什么都明白了,感到十分内疚。从那以后,邻家的牛再也未闯入罗明的庄稼地,而两家的感情也更深了。
其实,在我们身边,类似“一墙之争”的事情也是常有的。就拿夫妻离异分割财产来说,有人为多得一点利益,隐匿财产、伪造证据、大打出手,闹得沸沸扬扬、剑拔弩张。其实,就算能多得到些利益,又能弥补多少情感上、心灵上的损失,与其苦苦纠缠,何不“让他一墙”从头再来?
再如,拥有一份平常的工作,心里踏实、愉悦多好。可一些人总嫌钱少、权小、位卑而心理失衡。于是,与人争、伸手要、上下跑。倘若没能如愿,心中就堵了一面自我垒起的墙,整日心烦意乱,少有轻松愉快。与其这样,何不“让出”这“一墙”呢?
“让他一墙”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修养。当你与人发生矛盾时,要学会主动相让。让,不等于无能,不等于低人一等。让,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胸怀,大度的风格,高尚的情操。“让”正是人与人之间的黏合剂。所谓,进一步“狭路相逢”,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他一墙”,放下争吵,得到和谐;“让他一墙”,放下烦恼,得到快乐。
9.放弃“理想主义”,构建和谐
理想对应着现实,理想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对手。现实是残酷的,一味地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主义,就会不小心忽略了身边本属自己的美好事物。何不试着放弃“理想主义”,轻松自然地生活,接受别人也放下自己,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放弃“理想主义”,赢得尊重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一天,有位老师让班上每个同学各带个大袋子到学校,并让每个人去买一袋马铃薯,大家都以为老师发神经病,或者猜想她对马铃薯有特殊的喜好。
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告诉大家说,你们给自己不愿意原谅的人选一个马铃薯,将这人的名字以及犯错的日期都写在上面,再把马铃薯放到袋子里,这是这一周的作业。
第一天大家觉得还蛮好玩的,快放学时,很多同学的袋子里已经有了好多个马铃薯,他们把彼此之间不开心的每件事都欣然地写在马铃薯上放到袋子里,并发誓不原谅这些“对不起”自己的人。
下课时老师说,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大家不管到哪儿都必须带着这个袋子。同学们扛着袋子到学校,回家,甚至和朋友外出时也不例外。一周后,袋子里的马铃薯就很多了,有些人已经装了近五十个马铃薯在里面,真把大家压垮了,巴不得这项作业赶快结束。一周过去了,老师问:“你们知道自己不肯原谅别人的结果了吗?会有重量压在肩膀上,你不肯原谅的人愈多,这个担子就愈重,对这个重担要怎么办呢?”老师问了很多人,可大家都回答不出来,这时老师说:“很简单啊,放下来不就行了吗?”
如今,人们生存在高节奏、高强度的环境里,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使得人际关系出现了敏感脆弱的新特点。而一个不能很好协调同事朋友关系的人,是不可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的,也不可能好好地享受生活。为什么就不学着接受别人呢?这个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所以,与人相处,一定要把心态放平和,也许别人做了对你不利的事,可是谁敢保证自己就没有做错事的时候呢?这完全是因为你自己的“理想主义”在作怪,人不能要求事事都完美,当与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你要做的不是否定别人的观点,而是试着去接受别人,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以你的意志而转移的,放弃你的“理想主义”,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充满了阳光。
“放下”在为人处世中有着巨大的功用,在现代社会中愈发突显。放下对别人不满和怨怼的同时,真正放下的是你自己的负担,你在卸下重担的过程中其实还赢得了尊重。放下你的“理想主义”将为你迎来一个和谐的人际网。
放弃“理想主义”,和谐交际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做到无往不胜,处理好人际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项。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家庭,如果过分地崇尚个人完美主义,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
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那就需要把“理想主义”彻底放弃。那么如何才能放弃它呢?
首先,和不同性格的人交往。人的一生,要打交道的人很多。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的交流增多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也频繁了,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不同职业、不同思想的人交往,自然,这些人的性格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与不同性格的人友好地相处呢?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既然别人与自己性格不同,那么他在待人接物方面,自然有许多地方跟自己不一样,当我们看到了别人与自己不同之处后,不要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更不要讨厌和嫌弃别人。我们要承认差别,当你认识到了这一点后,看到不同性格的人,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以容忍相互间性格上的差别。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于对比明显,双方可能会很快发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发现了别人的短处之后,正确的态度是给别人指出来,帮助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会有缺点,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大家不仅能够和睦相处,相互间还会有所补益。把胸怀放宽一些,气量放大一些。那么,你会发现,与人相处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些往日与人相处的烦恼也会一扫而空。
其次,有一颗宽容厚道的心。古语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又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和学习中,人们总是喜欢和那些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正所谓“宽则得众”。与人相处,要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点换位思考,就会少一些误解和摩擦,多一些理解与和谐。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如果处处只为自己着想,让别人的步伐永远跟着自己走的话,时间长了只会让自己孤立。如果有了一个宽广的交际网,那么你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更加顺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它能让你受用一生。
放弃“理想主义”,去接触身边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客观地认识别人,真诚地接受别人。当今社会,处处都需要搞合作,没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就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放弃“理想主义”,构建和谐。
10.得饶人处且饶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夺命长阳封喉剑,得饶人处且饶人。
——唐·释不依
退一步天地宽,让一招前途广
古时,蔡州褒信县有一个道人,他的棋艺精湛。每逢下棋,总是让人先下,即使这样,他也从来没输过。道士自鸣得意,做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当时,“饶人”本指让人一步棋,发展到如今,“得饶人处且饶人”已成为表示尽量对人宽容忍让的一句话。
人的一生很短暂,也就几十年的工夫,有多少有意义的事等待我们去追求,与其在不断的“讨个说法”中浪费时间,倒不如心存一份宽宏,“得理之时且饶人”,与人一份宽容也是与己的一种仁厚。
如果你是一位得理不饶人的人,那么您在与别人交谈时,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能总想在嘴巴上占尽别人的便宜,否则时间长了,朋友就会逐渐疏远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些人总是为一些小事争得不亦乐乎,这样的人,在社交场上永远不会受人欢迎。
一次,一辆卡车途经某村庄时,一个中年农妇突然小跑着横穿马路,大卡车来了个急刹车,差点撞上农妇。这让农妇火冒三丈,冲到驾驶室前对司机没完地骂。
司机也没说话,他只是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吸着,听农妇从“村骂”到“县骂”一直上升到“国骂”。等农妇骂累了,这时司机才慢慢地说:“如果我刚才刹车晚了,你被轧死了,这会儿你还能骂吗?”农妇一时语塞,无话可说了。
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但人若硬讲理,是一个盲点。其实,不管什么时候,理直气“和”都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改变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否则,不仅无法制服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更多的朋友疏远你。
人海茫茫,但却常会“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怎知他日二人不狭路相逢?若那时他势旺你势弱,吃亏的可能就只有你了。所以,“得理且饶人”,放下你的仇恨,也是为自己留条后路!得饶人处且饶人,你为别人留后路的同时,也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向和谐人际关系的阳光大道。
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放下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难堪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有求于人的时候,如果这时你处在有理的一方、得势的一方、管束人和裁决者的一方,你会怎样做呢?尤其是他们的那些错误或什么事情牵涉到你的利益时,甚至他们与你有着深仇大恨时,你会怎样做呢?你是有些得意,刻薄刁难?还是给人家一个台阶,放人家过关,不为难对方,就是仇人也放他一马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一般来说,心胸狭窄的人总是喜欢为难别人,他们不愿意帮助别人,也不宽容或原谅别人。有时他们甚至会乘人之危,来供自己开心,鸡蛋里挑骨头,抓住别人把柄不放,洋洋自得。如果和他们有着深仇大恨,那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其实,将心比心,宽容别人,不难为别人是一种美德。可有些人并不注重这种美德。这种美德能够感化人,提升人们之间的互助亲善关系,使社会形成一种宽厚、达观的向善风气,小人就不会产生,阴暗的东西就会少一些,当自己有了不幸的时候,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
卡耐基年轻的时候很好胜。在一次宴会上,大家有说有笑,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一个笑话活跃气氛。于是大家挨个讲了起来,气氛很活跃,全场人都很愉快。最后,轮到卡耐基旁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他讲了一个幽默故事,在结尾还引用了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此地无银三百两,为了证明这句话,那位先生还特意提到这是《圣经》上说的。
卡耐基知道这句话不是《圣经》里说的,而是在莎士比亚的书中提到的,于是他纠正那位先生道:“这句话是出自莎士比亚的书。”
那位先生听后觉得自己面子上挂不住,就出言反讥道:“什么?出自莎士比亚的书?不可能,绝不可能!先生你一定弄错了,我前几天才特意翻了那一段,我敢打赌,我说的是正确的,一定是出自《圣经》。”
卡耐基正想反驳,忽然想起自己的老友维克多·里诺是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而他正好也在场,就转向他说:“维克多,你说说,是不是莎士比亚说的这句话。”
维克多却盯着他说:“戴尔,是你搞错了,莎士比亚的著作上没有这句话,这位先生是正确的,《圣经》上确实有这句话。”随即在桌子下踢了卡耐基一脚。
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向他抱怨:“你明知那句话本来就是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却还帮着他说话,真不够意思,还让我向他道歉,真是黑白不分了。”
维克多却笑了:“莎士比亚的书上有这句话。可是,那个人也许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为什么我们要去证明他错,让他下不了台呢?记住:永远不要和别人正面冲突。”
“得理不饶人”也许是你的权利。但不妨“得理且饶人”,给自己留条退路,也让对方有个台阶下,为对方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样,等到对方得理时,就会同样也给你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要知道“得饶人处不饶人”,事事求胜不仅容易引起别人的忌妒,有时还会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得饶人处且饶人”,在小事上求败,从而在大事中求胜。
11.放下的处世之道
处世中待人接物的原则,就是看破、放下。放下是最重要的,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妄想和执著,这是从根本放下。
为人处世,放下是一种智慧
很久以前,有一个拥有万贯家财却极其吝啬的老财主,虽然很有钱,却每天都很烦恼郁闷。于是,他决定外出去寻找快乐。
途中,他看到一堆马粪,如获至宝,本想把它们铲到自己的田地里做肥料,可是一看路边的地不是自己的田,便用衣裳下襟兜着马粪往前走。时值盛夏,老财主兜着沉重的马粪并伴着其散发出的强烈臭气,几乎把他熏倒,但他仍然踉踉跄跄兜着马粪往前走。
走了没多远看到一个路人迎面而来,老财主便虔诚地向其讨教快乐的秘诀。那人被马粪熏得直想吐,一边捂着鼻子一边打着手势说:“放下!放下!”然后匆匆地离开了。
放下?放下什么呢?老财主不解。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还兜着马粪,便将马粪倒在路边的田里,顿时感到如释重负,心中涌出一股快意。同时也让他有所悟:这不就是快乐吗?还到哪里去找?他开始回想自己大半生省吃俭用,积累财产,如牛负轭,罪没少受,还活得十分沉重,没有一点意思。由于对佃户特别苛刻,搞得众人对他怨声载道,这何苦呢?
自此之后,老财主便开始仗义疏财,将田分给穷苦人家种,灾荒年月还开仓济贫。由于广结善缘,做善事,滋润了他的心灵,他变得快乐起来。
人们身处滚滚红尘中,经历得多,也会想得多,久而久之在与人相处之时想得也多,太多的障碍、名缰利锁的羁绊、小肚鸡肠的逼仄……把物质利益、名誉地位看得太重,心怀不开,常被这些自寻的烦恼压得喘不过气来,不懂得将那些恼人的名利放下,只会像那个守财奴兜着马粪一样,臭味熏得自己都受不了却依然把它当宝,怎么开心,怎么惬意,怎么轻松,怎么潇洒?
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可能有像那个老财主一样愚昧的时候。要想在社会上成功地为人处世,放下就是最好的选择。放下被绷紧的戒心,放下诸多的猜忌,放下由于社会的不公而形成的自私心理,放下生活中羁绊自己前进的阻力,你才能敞开心扉,做自在的自己,处事时才不会束手束脚,这就是放下的处世之道,要成功,要做处世的智者,放下,让你的人生不再打折。
人在红尘,身不由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而不愿放下。经商的人,得到了百万,梦想着千万;从政的人,当上了县长,还想当省长;赌博的人,赢了这一次,还想赢下一次,结果是越来越放不下。为人处世中最要不得的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彼此间的摩擦,放不下心中的恩怨情仇,要想在为人处世中有个正确的取舍就只能是空谈。
学会放下,走得更远
人来到世上,除了父母给予的肉身外,身无旁物。而人生在世何其短暂,数十年眨眼即过,对于大千世界来说,人不过是匆匆一过客,不懂得放下,要想有个轻松的身心,要想走得长远,只能是空想。
有个老师为了使学生们自小就培养出良好的为人处世心态,就在班上问道:“你们大家有没有讨厌的人啊?”同学们想了想,有的未做声,有的则猛力地点点头。老师接着便发给每人一个袋子,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大家想想看,过去这一周,曾有哪些人得罪过你,他到底做了怎么样可恶的事,想到后,就利用放学时间到河边去找一块石头,把他的名字写成小纸条贴在石头上。如果他实在很过分,你就找一块大一点的石头;如果是小错,你就找一块小一点的石头。每天把战利品用袋子装到学校来给老师看。”
学生们对老师的提议感到非常有趣、新鲜。于是放学后,每个人都抢着到河边去找石头。第二天一早,大家都把装着从河边捡来的鹅卵石的袋子带到学校来,并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有的人的袋子越装越重,逐渐成了负担。终于,有人提出了抗议:“老师,好累喔!”老师笑了笑没说话。立刻又有人接着喊:“对啊!每天背着这些石头来上课,好累喔!”这时,老师终于开口了,她笑着说:“那就放下这些你记着别人犯过错的石头吧!”孩子们有些讶异。老师又接着讲:“学习宽恕别人的过错,不要把它当宝一样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时间久了,任谁也受不了。”这个星期,这个班的同学上了人生中极宝贵的一课:袋里装入越多、越大的石头,心中存留越多、越深的仇恨,负担就会越重。
人生就是这样,要达到高远的目标,必须放下负担,轻装前行,在记得某些东西时,心甘情愿放下某些东西。工作上,放下成绩,记得缺点和不足;生活上,放下金钱和欲望,记得勤俭和朴素;情感上,放下怨恨和忌妒,记得与人为善,豁达宽容;忘记你对别人的恩惠,记得别人对你的帮助……在为人处世中,放不下那些负担、缺憾、怨恨……只会让自己站在人生的低谷中,呼吸不到高峰上的清新空气。
学会放下,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些人能够成功,有些人却屡屡失败,关键就在于能否放下。只有放下那些影响自己广结人缘、向前直行的烦恼,你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远。
人生在世最常见的就是被一些微不足道、本可迅速忘掉却一直耿耿于怀的小事所扰,因而失去理智,让自己被无聊的琐事纠缠,白白消耗了许多宝贵的光阴。时过境迁,还有谁会对这些事感兴趣呢?放下,是人生的必修课,是人生各个阶段必须面对的挑战,更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掌握的生存艺术。
放下既是处世的哲学,也是做人做事的艺术。
有一种处世方法叫“放下”。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惜所拥有的,放下无法拥有的。为人处世当以诚相待,以和为贵,勾心斗角施展伎俩是没有意义的。能放下且放下,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的是海阔天空。忘记你对别人的恩惠,记得别人对你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