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还是现实点好
55178900000002

第2章 抛弃幻想,正视现实

做人要学会正视现实,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爱默生曾告诫我们: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是,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我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

没有人能尽善尽美

美国现代大画家路西欧·方达,早年画油画时受到很大挫折。那时,人人指责他不是画画的料,要他转行。为此他心情极为恶劣,总觉得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但他却很想画出一幅人见人爱的画。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努力,他画好了他的作品,便拿到市场上去展出。他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一则说明:亲爱的参观朋友,如果你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之笔,请你赐教,在画中标上记号。晚上,路西欧·方达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划不被指责。他心中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后来,路西欧·方达决定换一种方法再去试试。于是他又摹了一幅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都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结果是,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划,如今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路西欧·方达大为吃惊,迷茫不解,他把两张画拿给他的老师看。老师笑道:“哦!真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对吧?”然后继续说道:“你难道没有发现其中的一个奥秘,那就是我们不管做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足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这位老师的一席话揭示了一个做人的深刻道理:做人要现实一点儿,没有人能做到尽善尽美。不能容忍美好的事物存在缺陷,是不能面对现实的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对许多人来说,追求尽善尽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从未想过,正是这种生活的态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压力。

如果进一步分析,有些渴望完美的人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假如一个人缺乏自信,生活上屡遭挫折,那么他就缺乏一定的安全感,这种缺失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补偿。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每干一件事就想把它做得完美的人,并不是一个强者。因为这些追求完美、企望毫无瑕疵结局的人,禁忌很多,他们只会把自己保护起来,免受他人的指责和讥讽,不敢也不愿去面对残酷的现实,结果大多数是一事无成。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不是来自于对“美”的追求,而是来自于对“完美”的追求。由于刻意追求完美,我们不能容忍缺陷的存在,结果,经常由于一点小小的缺陷,就可能遮蔽住我们审美的眼睛,使我们的目光滞留在缺陷上,忽视了其他,以致使我们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和尚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一天,老和尚对徒弟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遵命而去。时间不久,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师傅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树叶。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对师傅说,我见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最后,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人们的初衷总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不切合实际地一味找下去,最终往往只会吃尽苦头,直到某一天你才会明白:为了寻求一片最完美的树叶,而失去许多机会是多么的不值。况且人生中最完美又有多少呢?世间的许多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飘渺的最完美,而忽视了平淡的生活,其实平淡中往往也蕴含着许多伟大与神奇,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心理学研究证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率成反比。追求完美给人带来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事情刚开始,他们在担心着失败,生怕干得不够漂亮而辗转不安,这就阻碍了他们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而一旦失败,他们往往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方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局面。

据专家们称,完美主义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有以下6种表现:

1.神经非常紧张,以至于连一般的工作都不能胜任;

2.不愿冒险,生怕任何微小的瑕疵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3.不能尝试任何新的东西;

4.对自己诸多苛求,毫无生活乐趣;

5.总是发现有些事未臻完美,于是精神总是得不到放松,无法休息;

6.对他人同样吹毛求疵,人际关系无法协调,得不到别人的合作与帮助。

很显然,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不用说在事业上很难谋求成功,而且在自尊心、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他们抱着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他们永远无法让自己感到满足,每天都在焦灼不安中度日。

只求完美、害怕失败,长此以往会使人的精神处于瘫痪的境地。如何从追求尽善尽美的诱惑中摆脱出来?这里给读者朋友们提供几点建议:

1.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既不要对自己估计太高,更不必过于自卑,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如果事事要求完美,这种心理本身就会成为自己做事的障碍。不要在自己的短处上去与人竞争,而是要在自己长处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对工作的兴趣。

2.重新认识“失败”和“瑕疵”

一次乃至多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仔细想一下,如果从不经历失败,我们能真正认识生活吗?我们也许会永远一无所知,沾沾自喜于愚蠢的无知中。因为成功仅仅只能坚定做事人的信念,而失败则给了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人只有经受住挫折的失意,才会达到成功的巅峰,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一件事没做到尽善尽美而去自怨自艾。

3.为自己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

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把它做好。这样你自然会轻松起来,办事也会更有信心,同时你的创造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随之而来工作成效不就呈现出来了吗?人生有时真的好像一个万花筒,在你不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反而会取得出乎意料的结果。

人生不能打草稿

有个叫伊凡的青年,读了契诃夫“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有一次誊写,该有多好”这段话了,他打了份报告送给上帝,请求在他的身上搞个试点。

上帝沉默了一会儿,看在契诃夫的名望和伊凡的执着份上,决定让伊凡在寻找伴侣一事上试一试。

到了可婚年龄,伊凡碰上了一位绝顶漂亮的姑娘,姑娘也倾心于他,伊凡认为姑娘很理想,很快结成夫妻。

不久,伊凡发觉姑娘虽然漂亮,可她一说话就“露怯”,一做事就“翻船”,两人心灵无法沟通,他第一次把这段婚姻作为草稿抹了。

第二次伊凡的婚姻对象,除了绝顶漂亮以外,又加了绝顶能干和绝顶聪明。可是,也没多久,他发现这个女人脾气很坏,个性极强。聪明成了她讽刺伊凡的本钱,能干成了她捉弄伊凡的手段。在一起他不是她的丈夫,倒像她的牛马、她的器具。伊凡无法忍受这种折磨,他祈求上帝,既然人生允许有草稿,请准三稿。上帝笑了笑,也允许了。

伊凡第三次成婚时,他妻子的优点,又加上了脾气特好这一条,婚后两人非常恩爱,都很满意。半年下来,不料娇妻患上重病,卧床不起,一张病态黄脸很快抹去了年轻和漂亮,能干如水中之月,聪明也一无是用,只剩下毫无魅力可言的好脾气。

从道德角度看,伊凡应厮守终身;但从生活角度看,无疑是相当不幸的。人生只有一次,一次无比珍贵,他试探能否再给他一次“草稿”和“誊写”。上帝面有难色,但想到既然作为试点,最后还是宽容他再作修改。

伊凡经历了这几次折腾,个性已成熟,交际也老练,最后终于选到了一位年轻漂亮、能干聪明、温顺健康、要怎么好就怎么好的“天使”女郎。他满意极了,正想向上帝报告成功,向契诃夫称道睿智,不想“天使”竟要变卦,她了解到伊凡是一个朝三暮四、贪得无厌、连病中人也不体恤的浪荡男人,提出要解除婚约。

上帝为难,但为了确保伊凡的试点,未允。

“天使”说,我们很多人被伊凡作了草稿,作为上帝行为,如果试验是为了推广,难道我们就不能有一次草稿和誊写的机会?

上帝理屈,无法自圆,最后只好让伊凡也被作为草稿,被誊写一次。

同样的涵义也表现在这样的故事中:

迈克和一个极愚笨的人由于意外的原因,同时得到了命运的宠幸。命运之神说:我给你们中一个巨额奖金的机会,有花不完的硬通货。

迈克有额外的要求:我比那笨人更多理性、智力,我应该在最后比他富有。命运之神勉强答应了。愚笨的人果然有了横财,他只是就俗,宝马香车,美人红酒,曼联的主场包个贵宾席位,巴黎的餐馆备受尊敬,如此而已。中年以后,穷极无聊,成为赌场的常客。当钱所剩不多时,寿终正寝,结束了庸俗的一生。

迈克则在死的前一天中了一亿美元的六合彩。命运之神满足了他的要求。

由于是上帝的试验,迈克第二次和一个极愚笨的人得到命运之神的宠幸。于是他在原本要求的基础之上再加上额外的要求:我要和那愚笨的人同样在年轻时富有,而且应该在最后比他富有。命运之神请求他收回请求未果,悲伤地答应了他。

两个人同一天有了两亿美元。愚笨的人毫无创造性地当即过上了物质主义的生活,迈克花了一天拟定他比愚人高妙千倍的花钱计划。第二天,他死了。命运之神再次满足了他的要求。

命运之神宠幸他们的第三次,迈克仔细思考了无缺憾的要求,以便使自己完全能占愚笨之人的上风,他说:我要和他同样在年轻时走运,终生比他有钱,而且长命百岁,这样,才能对得起我的智慧。命运之神马上允许了。

这次愚笨的人得到了3亿美元,聪明的迈克则得到一个精神病医生的护理。命运之神的一条准则据说是:如果一个人处心积虑要把所有的好处拢给自己,就有病了。

正如故事中所讲到那样:“人生不能打草稿,即使允许你10次修改也不会没有遗憾。”如果一个人处心积虑要把所有的好处拢给自己,就有病了。所以说,在生活中,人应该有接受现实的能力,人应该知道,毫无遗憾的生活也许是一种理想,也许是树立在你生活道路上引导你向前挺进的动力,但却不一定就是你努力之后就一定能获得的结果。这样的道理其实简单,但就是这样的简单道理,往往能够让你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

敢于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我们不妨愉快地把它们当作一种既成事实加以接受,并且耐心地去适应它。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焦虑来毁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把自己搞得精神崩溃,忧郁而终。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在它的废墟上留有这样一行字:“事既如此,辊无选择。”曾有人问一位没有左手的残疾人:少了一只手会不会很难过?那位残疾人说:“噢,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要穿针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没有左手。”其实我们人类,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几乎都能很快接受任何一种难以接受的情形,或让自己慢慢适应,或者整个视而不见,把它当作本来如此。

布思·塔金德生前常说:“人生加诸于我的任何事情,我都能接受,除了瞎眼,那是我永远也没有办法忍受的。”好像命运之神专和他作对,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他的视力开始急剧下降,有一天,他的左眼再也看不到光明了。同时,他的右眼看东西也极为吃力,常感觉有黑斑在眼前晃动。

他最恐惧的事情终于降临到自己的头上。面对这“所有灾难里最难忍受的事”,塔金德自己都没有料到他还能非常开心地活下去,有时甚至还能借此幽默一下。以前,浮动的“黑斑”由于遮挡他的视线,总令他很难过,可是后来,当那些最大的黑斑从他眼前晃过的时候,他却会微笑着说:“嘿,又是黑斑老爷来了,不知道今天这么好的天气,它要到哪里去。”塔金德完全失明之后,他曾说:“我发现我能承受视力的丧失,就像一个人能承受别的事情一样。要是我五种感官全都丧失了,我相信我还能够继续生存于自己的思想中,因为我们只有在思想里才能够看,只有在思想里才能够生活,无论我们能否明白这个问题。”

塔金德为了恢复视力,在一年之内接受了十二次手术,这在常人是很难忍受的,在他必须接受手术时,他竟还试着使大家开心,“多么好啊”,他说,“多么妙啊,现代科学发展得如此之快,能够在人的眼睛这么纤细的部位动手术。”普通人如果要在短时期内忍受十二次以上的手术,过着那种生不如死的生活,可能早就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了,可塔金德却十分乐观。不幸教会他如何接受突发的灾难,使他了解到,生命带给他的一切他都能承受。由此使他领悟了约翰·弥尔顿说的:“瞎眼并不令人难过,难过的是你不能忍受瞎眼。”所包含的深意。

如果发生的变故无论我们如何做也于事无补,这时我们可以尝试改变自己。这是不是说,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时候,我们都应该低声下气呢?当然不是如此,那样就与宿命论者无异了。如果事情还有一点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争取。可是当常识告诉我们,事情不可逆转——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时,我们只能让自己接受既成事实。

珍子是日本人,她们家世代采珠,她有一颗珍珠是她母亲在她离开日本赴美求学时给她的。在她离家前,她母亲郑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给她这颗珍珠,告诉她说:“当女工把沙子放进蚌的壳内时,蚌觉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无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抱怨,让自己的日子很不好过,另一个是想办法把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处。于是蚌开始把它的精力营养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来。“当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时,蚌就觉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异物了。沙子裹上的蚌成分越多,蚌越把它当作自己,就越能心平气和地和沙子相处。”母亲启发她道:蚌并没有大脑,它是无脊椎动物,在演化的层次上很低,但是连一个没有大脑的低等动物都知道要想办法去适应一个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把一个令自己不愉快的异己,转变为可以忍受的自己的一部分,人的智能怎么会连蚌都不如呢?尼布尔有一句有名的祈祷词说: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诸赐给我们智能,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的事业刚起步时,在密苏里州举办了一个成年人教育班,并且陆续在各大城市开设了分部。他花了很多钱在广告宣传上,同时房租、日常办公等开销也很大,尽管收入不少,但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竟连一分钱都没有赚到。由于财务管理上的欠缺,他的收入竟然刚够支出,一连数月的辛苦劳动竟然没有什么回报。卡耐基很是苦恼,不断地抱怨自己的疏忽大意。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整日里闷闷不乐,神情恍惚,无法将刚开始的事业继续下去。后来卡耐基去找中学时的生理老师乔治·约翰逊。老师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聪明人一点就透,老师的这一句话如同晴天中的一声惊雷,卡耐基的苦恼顿时消失,精神也振作起来。

“是的,牛奶被打翻了,漏光了,怎么办?是看着被打翻的牛奶哭泣,还是去做点别的。记住,被打翻的牛奶已成事实,不可能被重新装回瓶中,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找出教训,然后忘掉这些不愉快。”这段话,卡耐基经常说给学生,也说给自己。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过得有滋有味?有的人却活得枯燥乏味?生活也许是一支笛、一张锣,吹之有音,敲之有声。可是要让构造不同的“笛”和“锣”发出相同的曲调,这就全看你怎样去吹去敲,怎样去把好生活的节奏和旋律。

有一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故事里头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为了超越自己的影子,便飞快的奔跑。可是,不管他跑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的前头。小男孩不但跑累了,而且心情也沮丧到了极点。后来,有人告诉他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只要面对太阳,影子就永远在你身后。”

是啊,面对光明,阴影永远在我们身后。人生在世,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可能会遇到,像失恋、破产、疾病、死亡等种种苦难总在伴着生活中的人们,当然也包括你和我。因此,我们常感到活得太累,肩上的担子把我们压得很疲惫,于是有人便停下来歇歇,从此以后生活慢慢变得颓废。

只有当你想到人世间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像法拉第曾经说过:“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在做事时,应考虑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当身陷“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的境地时,不妨往好处想;当身处“安居乐业,风平浪静”时,你又不妨往坏处想。因为看到坏的一面,能赢得提前做好准备的时间;看到好的一面,会给你带来黎明前的希望。

从前有一个不大的国家,人口也不多,但是人们过着悠闲快乐的生活,因为他们有一位不喜欢做事的国王和一位不喜欢做官的宰相。国王没有什么不良嗜好,除了打猎以外,最喜欢与宰相微服私访。宰相除了处理国务以外,就是陪着国王下乡巡视,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一次,国王兴高采烈的到大草原打猎,这次宰相没有同行,只是随从们带着数十条猎犬,声势浩荡。国王的身体保养得非常好,筋骨结实,而且肌肤泛光,看起来就有一国之君的气度,随从看见国王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地追逐一头花豹,都不禁赞叹国王勇武过人!花豹奋力逃命,国王紧追不舍,一直追到花豹的速度减慢时,国王才从容不迫弯弓搭箭,瞄准花豹,嗖的一声,利箭像闪电似的,一眨眼就飞过草原,不偏不倚钻入花豹的颈子,花豹惨嘶一声,仆倒在地。国王很开心,他眼看花豹躺在地上许久都毫无动静,一时失去戒心,居然在随从尚未赶上时,就下马检视花豹。谁想到,花豹就是在等待这一瞬间,使出最后的力气,突然跳起来向国王扑过来。国王一愣,看见花豹张开血盆大口咬来,他下意识地用手挡了一下,心想:“完了!”还好,此时随从及时赶上,立刻发箭射入花豹的咽喉,国王觉得小指一凉,花豹就重重的跌在地上,这次花豹是真的死了。

随从忐忑不安地上前请罪,国王看看手,小指头被花豹咬掉小半截,血流不止,随行的御医立刻上前包扎。虽然伤势不算严重,但国王的兴致全没了。本来国王还想找人来责骂一番,可是想想这次只怪自己冒失,不怪别人?所以闷不吭声,大伙儿也随着黯然回宫去了。

回宫以后,国王越想越不痛快,就找了宰相来饮酒解愁。宰相知道了这事后,一边举酒敬国王,一边微笑说:“大王啊!少了一小块肉总比少了一条命来得好吧!想开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一听,闷了半天的不快终于找到宣泄的机会。他凝视宰相说:“嘿!你真是大胆!你真的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

宰相发觉国王十分愤怒,却也毫不在意说:“大王,真的,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自我一时的得失成败,确确实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我把你关进监狱,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微笑说:“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我吩咐侍卫把你拖出去砍了,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依然微笑,仿佛国王在说一件与他毫不相干的事。“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勃然大怒,大手用力一拍,两名侍卫立刻近前,国王说:“你们马上把宰相推出去斩了!”侍卫愣住,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国王说:“还不快点,等什么?”侍卫如梦初醒,上前架起宰相,就往门外走去。国王忽然有点后悔,他大叫一声说:“慢着,先抓去关起来!”宰相回头对他一笑,说:“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手一挥,两名侍卫就架着宰相走出去了。

过了一个月,国王养好伤,打算像以前一样找宰相一块儿微服私巡,可是想到是自己亲口把他关入监狱里,一时也放不下面子释放宰相,叹了口气,就自己独自出游了。

走着走着,来到一处偏远的山林,忽然从山上冲下一队脸上涂着红黄油彩的蛮人,三两下就把他五花大绑,带回高山上。国王这时才想到今天正是满月,这一带有一支原始部落,每逢月圆之日就会下山寻找祭祀满月女神的牺牲品。他哀叹一声,这下子真的是没救了。其实心里却很想跟蛮人说:“我乃这里的国王,放了我,我就赏赐你们金山银海!”可是嘴巴被破布塞住,连话都说不出口。

此时,他看见自己被带到一座比人还高的大锅炉前,柴火正熊熊地燃烧着,顿时脸色惨白。当大祭司现身,当众脱光国王的衣服,露出他细皮嫩肉的龙体,大祭司啧啧称奇,认为找到了完美无瑕的祭品!

原来,今天要祭祀的满月女神,正是“完美”的象征,所以,祭祀的牲品丑一点、黑一点、矮一点都没有关系,就是不能残缺。就在这时,大祭司终于发现国王的左手小指头少了小半截,他忍不住咬牙切齿咒骂了半天,忍痛下令说:“把这个废物赶走,另外再找一个!”脱困的国王大喜若狂,飞奔回宫,立刻叫人释放宰相,在御花园设宴,为自己保住性命、也为宰相重获自由而庆祝。

国王一边向宰相敬酒道:“宰相,你说的真是一点也不错,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今天连命都没了。”

宰相回敬国王,微笑说:“贺喜大王对人生的体验又更上一层楼了。”过了一会儿,国王忽然问宰相说:“我侥幸逃回一命,固然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可是你无缘无故在监狱里蹲了一个月,这又怎么说呢?”

宰相慢条斯理喝下一口酒,才说:“大王!您将我关在监狱里,确实也是最好的安排啊!您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不是我还会有谁呢?等到蛮人发现国王不适合拿来祭祀满月女神时,谁会被丢进大锅炉中烹煮呢?不是我还有谁呢?所以,我要为大王将我关进监狱而向您敬酒,您也救了我一命啊!”

甩掉不切实际的幻想

想一夜暴富,随随便便走向成功,那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成功是靠一步一步的积累得来的,而不是从幻想中取得的。

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名叫张金的人,他养了一只青蛙。张金在一家跨国公司里上班,收入颇丰。虽然生活无忧,但是他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暴富起来。一天,张金灵机一动,对青蛙说:“我们就要发财了,我将教会你飞!”“等一等,我不会飞呀!我是一只青蛙,而不是一只麻雀。而且,我没有翅膀!”张金非常失望:“你这种消极态度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要为你报一个培训班。”于是青蛙就上了三天培训班,它学习了战略制定、时间管理以及高效沟通等课程,但关于飞行方面却什么也没有学。第一天飞行训练,张金异常兴奋,但是青蛙却很害怕。可怜的青蛙请求张金考虑一下它的性命,但是张金根本听不进去:“这只青蛙根本就不理解青蛙会飞的意义,它更看不到我的宏图大略。”因此,张金毫不犹豫地打开第一层楼的窗户,把青蛙扔了出去。第二天,准备第二次飞行训练的时候,青蛙再次恳求张金不要把自己扔出去。但是,只听见“啪”的一声,青蛙又被扔了出来。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尽管青蛙努力训练飞行,但是依然毫无进展。到了第七天,它瞄着楼下的一个石头角落跳下去,结果被摔得像一片叶子一样。然而,张金却得到了一个这样的结论:“下次,我找一只聪明的且有远大志向的青蛙不就行了嘛!”这种空中楼阁的幻想在生活中还为数不少呢。

从前,有个富人喜欢贵重的皮袍子和精美的食物。一天,他想炫耀自己的财富,便想做一件价值1000两银子的皮袍子。可是,没有那么贵重的毛皮,他就去和老虎商量,要剥它们的皮,这个人的话没有说完,老虎就逃入崇山峻岭去了。一次,他又想办一桌有羊肉的丰盛筵席,他又去和羊商量,要割它们的肉。羊也一个个躲进了密林深处。就这样,这个人谋算了很长时间,既没有做成一件虎皮袍子,也没有办成一桌有羊肉的酒席。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让你什么都不敢想,什么都不敢做。问题是在你想的时候,一要现实一点,要切实际;二要敢想敢做。要知道,只会幻想的人没有真正的机会。

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认为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寐以求地想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备这方面的才能,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为达到这个理想而做了些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西尔维亚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要知道谁也不会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的主管也没有兴趣跑到外面去搜寻不知底细,且无任何经验的天才。

另一个名叫辛迪的女孩却实现了西尔维亚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辛迪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她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她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的出现。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洛杉矶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个地方的领导者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要求谋职者必须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就是干脆回答说:我们不需要人。”

但是,她不愿意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自己出现,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孩子。

辛迪是加州人,她不喜欢生活在北方。但是,有没有阳光,是不是下雨都没有关系,辛迪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她认为去哪里干都行!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来到北达科他州。辛迪在那里工作了两年,最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五年,她终于得到提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为什么西尔维亚失败了,而辛迪却如愿以偿呢?

因为西尔维亚在10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而辛迪则是采取行动,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有人曾经问著名思想家布莱克:“您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那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多思多想!”布莱克回答。

这个人如获至宝般地回到家中,开始整天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按照布莱克的指点进入“多思多想”的状态。

一个月后,那个人的妻子找到布莱克,愁眉苦脸地诉说道:“求你去看看我的丈夫吧,他从你这儿回去以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整天躺在床上痴心妄想!”

布莱克赶去一看,只见那个人已经变得骨瘦如柴。他拼命挣扎着爬起来,对布莱克说:“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你每天只想不做,那你都思考了些什么呢?”布莱克先生缓缓地问道。那人回答说:“想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感觉脑子里都已经装不下了。”“哦!我大概忘了提醒你一点:只想不做的人只能产生思想垃圾。成功像一架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是爬不上去的。”接着,布莱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和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性格更是有着天渊之别,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如何尽快发财致富。每天,教授都翘着二郎腿在那里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则在旁边虔诚地洗耳恭听。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和智慧,并且按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付诸实际行动。几年后,文盲成了一位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而那位教授呢?他依然是囊空如洗,还是每天在那里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要知道梦想终究是梦想,不迈步就想获得成功,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可能有的。

别让自己浮躁

有两个现已去世的兄弟,一个是画家,另一个是医生。那位画家自以为是个天才,骄傲而且暴躁,浮夸自负。他瞧不起自己的哥哥,认为他是个平庸的医生和感情用事的人。不过他自己却一点钱也赚不到,要是没有哥哥周济他,他早饿死了。

奇怪的是,尽管他外表笨拙粗野,却画了很多的画,举办个人画展,每次都只能卖掉两幅,从未超过这个数。

后来医生终于明白他弟弟根本不是什么天才,而只不过是个二流画匠而已。而他怕伤害弟弟的感情,没有对弟弟讲什么。再后来,医生去世了,他把自己的一切留下来给了弟弟。画家弟弟在医生哥哥的家里发现了25年来被无名主顾买去的全部油画。

再看看另外一名画家的故事,却是截然相反的。

有一个青年画家,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欢迎,便登门求教。

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让我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说:“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

“一年才画一幅,这有多慢啊!”年轻人惊讶地叫出声来。门采尔严肃地说:“对!创作是艰巨的劳动,没有捷径可走的,试试吧,年轻人!”青年画家接受了门采尔的忠告,回去以后,苦练基本功,深入搜集素材,周密构思,用了近一年的工夫画了一幅画,果然,它不到一天就卖掉了。

请倒过来试试。当付出与得到不如预想的那么好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听听门采尔的忠告?

一年夏天,一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乡下小伙子登门拜访年事已高的爱默生。小伙子自称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从7岁起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但由于地处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师的指点,因仰慕爱默生的大名,故千里迢迢前来寻求文学上的指导。

这位青年诗人虽然出身贫寒,但谈吐优雅,气度不凡。老少两位诗人谈得非常融洽,爱默生对他非常欣赏。

临走时,青年诗人留下了薄薄的几页诗稿。爱默生读了这几页诗稿后,认定这位乡下小伙子在文学上将会前途无量,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

爱默生将那些诗稿推荐给文学刊物发表,但反响不大。他希望这位青年诗人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于是,老少两位诗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青年诗人的信每次都长达几页,大谈特谈文学问题,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确是个天才诗人。爱默生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经常提起他。

于是,青年诗人很快就在文坛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

不过,这位青年诗人以后再也没有给爱默生寄诗稿来,信却越写越长,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著名诗人自居,语气越来越傲慢。

爱默生开始感到了不安。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发现这位年轻人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

通信一直在继续。爱默生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成了一个倾听者。

很快,秋天到了。爱默生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他如期而至。

在这位老作家的书房里,两人有一番对话:

“后来为什么不给我寄稿子了?”

“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

“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

“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

“是的,我是个大诗人,我必须写出大作品。”

“也许你是对的。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希望能尽早读到你的大作品。”

“谢谢,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很快就会公之于世。”

文学聚会上,这位被爱默生所欣赏的青年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谈他的伟大作品,表现得才华横溢,锋芒咄咄逼人。虽然谁也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几首由爱默生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拜读过。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将成大器。否则,大作家爱默生能如此欣赏他吗?

转眼间,冬天到了。

青年诗人继续给爱默生写信,但从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写越短,语气也越来越沮丧,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都没写。以前所谓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他在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阁下您的赞赏,我深感荣幸。使我深感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面对稿纸时,我的脑中便一片空白。我认为自己是个大诗人,必须写出大作品。在想像中,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包括和尊贵的阁下您。而在现实中,我对自己深感鄙弃,因为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再也写不出作品了。而在想像中,我是个大诗人,我已经写出了传世之作,已经登上了诗歌的王位。尊贵的阁下,请您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乡下小子!”

从此后,爱默生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来信。

浮躁,急功近利,毁了无数人的梦想,也造成了无数平庸的“天才”。朋友,脚踏实地地对待工作、对待人生吧!

不要忘了自己是谁

爱丽娜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在一个离家较远的公司上班。每天清晨7时,公司的班车会准时等候在一个地方接送她和她的同事们。

一个骤然寒冷的清晨,爱丽娜关闭了闹钟尖锐的铃声后,又稍微留恋了一会儿暖被窝——像在学校的时候一样。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拖延一些时光,用来怀念以往不必为生活奔波的寒假日子。那一个清晨,她比平时迟了5分钟起床。可是就是这区区5分钟却让她付出了代价。

那天,当爱丽娜匆忙中奔到班车等候的地点时,时间已是7点05分。班车开走了。站在空荡荡的马路边,她茫然若失,一种无助和受挫的感觉第一次向她袭来。

就在她懊悔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公司的那辆蓝色轿车停在不远处的一幢大楼前。她想起了曾有同事指给她看过那是上司的车,她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爱丽娜向那辆车跑去,在稍稍犹豫一下后,她打开车门,悄悄地坐了进去,并为自己的幸运而得意。

为上司开车的是一位温和的老司机。他从反光镜里看了她一会儿。然后,转过头来对她说:“小姐,你不应该坐这车。”

“可是,我今天的运气好。”她如释重负地说。

这时,上司拿着公文包飞快地走来。待他在前面习惯的位置上坐定后,才发现车里多了一个人,显然他很意外。

她赶忙解释说:“班车开走了,我想搭您的车子。”她以为这一切合情合理,因此说话的语气充满了轻松随意。

上司愣了一下。但很快明白了,他坚决地说:“不行,你没有资格坐这车!”然后用无可辩驳的语气命令道:“请你下去。”

爱丽娜一下子愣住了——这不仅是因为从小到大还没有谁对她这样严厉过,还因为在这之前,她没有想过坐这车是需要一定身份的。以她平素的个性,她应该是重重地关上车门以显示她对小车的不屑一顾尔后拂袖而去的。可是那一刻,她想起了迟到在公司的制度里将对她意味着什么,而且她那时非常看中这份工作。于是,一向聪明伶俐但缺乏生活经验的她变得异常无助。她用近乎乞求的语气对上司说:“不然,我会迟到的。所以,需要您的帮助。”

“迟到是你自己的事。”上司冷淡的语气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她把求助的目光投想司机。可是老司机看着前方一言不发。委屈的泪水终于在她的眼眶里打转。然后,在绝望之余,她为他们的不近人情而固执地陷入了沉默的对抗。

他们在车上僵持了一会儿。最后,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上司打开车门走了出去。坐在车后座的她,目瞪口呆地看着上司拿着公文包向前走去。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飞驰而去。泪水终于顺着她的脸腮流淌下来。这给了她一帆风顺的人生以当头棒喝。

确实如此,人和人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也不能忽视别人的身份。

有一只山羊,在森林里与那些跟它一样弱小的动物们朝夕相处。平时它们都集体外出,走路都格外小心,就连吃草的时候也还得东张西望,提心吊胆地警惕着猛兽的侵袭。山羊觉得自己活得太委屈了,要是能像虎豹那样威风该多好。

一次,山羊独自走到森林边上,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张虎皮,也不知是哪位猎人丢下的。开始,山羊还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去拾这张虎皮。犹豫再三后,山羊壮了壮胆,拾起了虎皮。它觉得挺有趣的,突然灵机一动:要是我穿上这身虎皮,不也会很威风吗?谁会发现我是一只假虎呢?于是,山羊把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在森林里走着。

当山羊走到自己住地的时候,那些和自己一样弱小的动物突然看到“老虎”来了,都吓得四处逃窜。

山羊见此情景,觉得自己果然很了不起。现在,自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山羊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向一片草地走去。

山羊停在草地上,原来那些伙伴都不认识它了,一个个离它远远的。于是,披着虎皮的山羊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吃起草来。

正当山羊香喷喷地咀嚼着青草的时候,突然一只豺狼朝它走来。披着虎皮的山羊猛地吓得浑身颤抖起来,连那只已停下脚步迟疑不前的豺狼都有些莫名其妙,老虎怎么会吃草呢?它又怎么会见了我发抖呢?是豺狼已看出来这是一只假虎吗?显然还不是。只是羊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细,它一辈子都是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见到这些猛兽就会胆战心惊,以至于它此刻根本就忘了自己还披着老虎皮。

当豺狼发现这只是一只山羊时,就毫不客气地扑过去将它吃掉了。

其实虎皮只是虎皮而已,并不代表披上以后就变成了猛虎。在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应当明白自己的真正角色,否则就不应当去装扮“老虎”。

人生中的“捞鱼”哲学

格莱斯是美国维斯卡亚公司的总裁。他18岁时有一次在集市上看见一个老人摆了个捞鱼的摊子,向有意捞鱼者提供鱼网,人们可以随意地从盆中捞鱼,而捞起来的鱼归捞鱼人所有。当然世界上没有如此便宜的事情,那个鱼网很容易就破碎了。

格莱斯也蹲下去捞起鱼来,他一连捞碎了3只网,一条小鱼也未捞到,心中十分懊恼。他见老人眯着眼看自己,似乎在窃笑自己的愚蠢,便不耐烦地说:“老板,你这网子做得太薄了,几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鱼怎么捞得起来呢?”

老人回答说:“年轻人,你怎么不想想?当你想要捞起鱼时,你打量过你手中的鱼网是否真有那能耐吗?有追求不是件坏事,但是也要懂得了解你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

“可是我还是觉得你的网太薄,根本就捞不起鱼。”

老人没有说话,接过他手中的鱼网,一会儿就捞起来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

“年轻人,你还不懂得捞鱼的哲学!这和人们追求事业、爱情和金钱是同一个道理。当沉迷于一个目标的时候,要衡量自己的实力!不要好高鹜远。”

拉利·华特斯是一个卡车司机,他毕生的理想是飞行。他高中毕业后便加入了空军,希望成为一位飞行员。很不幸,他的视力不及格,因此当他退伍时,只能看着别人驾驶喷气式战斗机从他家后院飞过,他只有坐在草坪的椅子上,幻想着飞行的乐趣。

一天,拉利想到一个法子。他到当地的军队剩余物资店,买了一筒氦气和45个探测气象用的气球。那可不是颜色鲜艳的气球,而是非常耐用、充满气体时直径达四英尺大的气球。

在自家的后院里,拉利用皮条把大气球系在草坪的椅子上,他把椅子的另一端绑在汽车的保险杆上,然后开始给气球充气。

接下来他又准备了三明治、饮料和一支气枪,以便在希望降落时可以打破一些气球,以使自己缓缓下降。

完成准备工作之后,拉利坐上椅子,割断拉绳。他的计划是慢慢地降落回到地上。但事实可不是如此。当拉利割断拉绳,他并没有缓缓上升,而是像炮弹一般向上发射;他也不仅是飞到2000英尺高,而是一直向上爬升,直停在11000英尺的高空!在那样的高度,他不敢贸然弄破任何一个气球,免得失去平衡,在半空中突然往下坠落。于是他停留在空中,飘浮了大约十四小时,他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回到地面。

终于,拉利飘浮到洛杉矶国际机场的上空。一架法美航机的飞行员看到后通知指挥中心,说他看见一个家伙坐在椅子上悬在半空,膝盖上还放着一支气枪。

洛杉矶国际机场的位置是在海边,到了傍晚,海岸的风向便会改变。到那时拉利的命运,就是死路一条,海军方面知道后立刻派出一架直升机前去营救;但救援人员很难接近他,因为螺旋桨发出的风力一再把那自制的新奇机械吹得愈来愈远。终于他们停在拉利的上方,垂下一条救生索,把他慢慢地拖上去。

拉利一回到地面便遭到逮捕。当他被戴上手铸,一位电视新闻记者大声问他:“华特斯先生,你为什么这样做?”拉利停下来,瞪了那人一眼,满不在乎地说:“人总不能无所事事。”

是的,人总不能无所事事,人生必须有目标,必须采取行动!但是,聪明人的知道,目标必须切合实际,行动也必须积极有效。

放下身价,百事可为

有一位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大家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认为他必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他是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在大公司里有成就,而是卖蚵仔面线卖出了成就。他那时一直没找到工作,就向家人“借钱”,把一个卖蚵仔面线的小店买了下来。因为他对烹饪很有兴趣,便自己当老板,卖起蚵仔面线来。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理解的目光,同时也为他招来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怀疑。

后来他赚了很多钱,他还在卖蚵仔面线,但也搞其他投资,钱赚得比一般人不知多多少倍。

放下身价,路会越走越宽。那位同学如果不去卖蚵仔面线或许也会成就大事。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大学生的身价,还是很令人佩服的。我们虽然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但在必要的时候,确实也应现实一点儿。放下身价,就是要在特定的情况下以屈求伸。

人的“身价”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便越厉害,千金小姐不愿意和佣人同桌吃饭,博士生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了解自己不懂的事情,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失他们的身份,就很“掉价”。

其实这种“身价”只会让人的路越走越窄,是指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价,就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生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身价,那么路将会越走越宽。

有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想在美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由于他要求太高,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聘为程序录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可比。这时他才亮出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随后又提升了他。

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比别人优秀,就约他详谈,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由于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就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所以说,人不怕被别人看低,而怕的恰恰是人家把你看高了。看低了,你可以寻找机会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刮目相看”,你的形象会慢慢地高大起来;可被人看高了,刚开始让人觉得你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让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结果是越来越被人看不起。

能放下身价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机会,当然也就能比别人具有更多的成大事的资本。

如果我们想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就要放下身价,是指一定要放下自己的学历、家庭背景和所谓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中。”

维斯卡亚公司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大学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大多数遭到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史蒂芬是哈佛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高材生。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己经徒有虚名了。史蒂芬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

一年来,史蒂芬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劳累而无任何报酬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问题,为此公司将面临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当会议进行很久却未见眉目时,史蒂芬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

在会上,史蒂芬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己出现的弊病。

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们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史蒂芬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史蒂芬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放下身价”比放不下身价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能放下身价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从而能吸收各种资讯,形成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资讯库,这将是他成大事的本钱。

别轻视“卑微”的工作

美国一位大富商年轻时,曾在福特汽车公司助理柯金斯处任秘书。一天晚上,公司要发通知给所有下属的经理,事情紧急,在场职员都来帮忙。可是,这个年轻的秘书却认为,做这种事情有失身份,他说:“我到公司来,不是来做套信封的事的。”柯金斯听后大怒,说:“好吧,这件事既然对你是一种侮辱,你可以离开这里。”

秘书被炒鱿鱼后,试了不少工种,四处碰壁,结果还是硬着头皮回到福特公司。这次,他虚心了许多,对柯金斯说道:“我在外面经历了不少,却总是希望回到这里,你还要我吗?”

“当然要”,柯金斯说,“因为你现在己经完全变了。”

可见,如果你被上司安置在不被人关注的位置上,特别是当你羽翼未丰的时候,那是你的幸运。因为这样的位置很少被干扰,没有竞争,你可以像参禅者那样,潜心修行专业,修行处世之道,当然这种修炼对你以后的做人做事会有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从卑微处起步,更益于立身。

现今,在日本民众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许多年前,一位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的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司竟安排自己洗厕所!洗厕所!实话实说没人爱干,何况她从未干过粗重的活儿,细皮嫩肉,喜爱洁净,干得了吗?洗厕所时在视觉上、嗅觉上以及体力上都会使她难以承受,心理暗示的作用更使她忍受不了。当她用自己白皙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立刻“造反”,翻江倒海,恶心得几乎呕吐却又吐不出来,太难受了!而上司对她的工作质量要求特别高,高得骇人: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的含义是什么,她当然更知道自己不适应洗厕所这一工作,真的难以实现“光洁如新”这一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因此,她陷入极度的困惑、苦恼之中,为此她也哭过鼻子。这时,她面临着这人生第一步该如何走下去的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继续干下去——太难了!另谋职业——知难而退吧?人生之路岂有退堂鼓可打?她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过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得!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的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了困惑、苦恼,帮她迈好了这人生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路应该如何走。而他并不是用空洞的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给她做了个示范。

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实际行动胜过万言千语,他告诉了少女一个极为朴素而且非常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也因为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是可以喝的;反过来讲,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序,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被证明是可以办到的。

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鼓励的目光。这已经够用了,因为她早已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她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最出色的洗厕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从此,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那位前辈的高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过马桶里的水,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从此,她很漂亮地迈好了人生第一步;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的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

几十年光阴一瞬而过,如今她已是日本一家著名商社的董事长,她的名字叫家田惠子。家田惠子是从一个不被关注的职位上成长起来的。在那里,她受到了锻炼,也经受了考验,正是在这个卑微的位置上,她长成了参天大树。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人的职业轨迹。

奥利勒是堪斯亚建筑工程公司的执行副经理,而在几年前,他只是作为一名送水工被堪斯亚一支建筑队招聘进来的。

奥利勒并不像其他的送水工那样把水桶搬进来之后就一面抱怨工资太少一面躲在墙角抽烟,他给每一个工人的水壶倒满水并在工人休息时,缠着他们给自己讲解关于建筑的各项工作。很快,这个勤奋好学的人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

两周后,奥利勒当上了计时员。当上计时员的奥利勒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由于他平常总是和有技术的工人请教,所以对所有的建筑工作比如打地基、垒砖、刷泥浆等已经非常熟悉,当建筑队的负责人不在时,工人们总喜欢问他。现在他已经成了公司的副总,但他依然特别专注于建筑专业的学习与积累。所不同的是他现在不仅可以从工人那里得到帮助,同时也在一所大学的建筑系上培训班。他常常鼓励大家学习和运用新知识,还常常拟计划、画草图,向大家提出各种好的建议。只要给他时间,他可以把客户希望他做的所有的事做好。

相信只要看了上面的故事的人,就再也没有理由去轻视所谓“卑微”的工作,我们何不把这它们当作磨砺自己的机会。不是有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吗?还有歌里唱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说的都是先修炼才立身的道理。

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愿望,总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财源滚滚而来,潇洒地做一回大老板。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却难以梦想成真。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些人赚钱心太急切了。小钱不想赚想挣大钱,看不到小溪汇集在一起能积聚成大海。

日本明治时代有名的船舶大王河村瑞贤,年轻时好长一段日子无所事事,在家赋闲无聊。后来生活日渐拮据,他想“我不能这样贫穷下去,应该干一番事业出来。”于是他拿出少许钱给乞丐,叫他们到处去拾人家丢掉的生菜。然后卖给贫穷的劳工们。当他开始做这项生意时,不少人讥笑他,讽刺他,甚至有的朋友拒绝与他来往。而河村瑞贤根本不在乎这些。他认定这些“小钱”是他事业的全部基础。

就这样,没过几年,河村靠这种“小生意”积攒了一大笔钱后,投资船舶业,成为当时著名的船舶大王。

河村瑞贤正是用这种细致、认真,不耻于从小事做起,不耻于赚“小钱”的做法,使他日后财源滚滚。如果我们抓住身边的小钱,不让赚钱的机会从身边溜走,莫以利小而不为,由小钱到大钱,终有一天我们也是会拥有大钱的。

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感慨:“我很想做成一件大事,让父母和朋友对我刮目相看。可是我的运气不好,一直也没有碰上重大的事情,使我的才能得不到发挥。”这使我们想起古人的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的,任何成功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的,一件小事看似不起眼,但却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无数成功者的经历证明:能做大事的人常常是那些不厌烦小事的人。

许多日本人都知道广东人徐子安的“安记”粥店。徐子安原本是个船员,25岁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广东,来到日本。刚到日本的时候,他也曾经雄心勃勃,想做一番大事业。他把目光盯在日本著名的大老板们身上,羡慕人家的机遇好,他祈祷自己也能找到几件大事来做。可是,等待、寻觅了一段时间后,他认识到要做大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许多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于是,他决定从小事做起。

他发现日本横滨的唐人街上住的多是华侨,就在那里开了一家小小的粥店。卖粥能赚几个钱?人们都笑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可是,徐子安却干得很起劲。他熬粥很有自己的方法。他先用猪骨头、鸡骨头炖汤,再把汤过滤好备用。前一天晚上,他就把米洗好淘好,泡在骨头汤中,第二天天还没亮,大约清晨4点多钟他就起来开始熬粥。为了把粥熬好,需要用文火,并且长时间守在炉火边,直到粥变成了泥糊状才行。华侨们都特别喜欢徐子安的粥,每天早上8点钟,徐子安的小粥店门前都排了长长的队伍。苦心经营了3年后,徐子安积攒了一些资金,他把店面扩大了,还在三岛设立了分店。

李嘉诚是赫赫有名的房地产巨头,但他的成功也是从做小事开始的。1950年,他用自己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开设了一家专门生产玩具和家庭用品的小塑料厂。刚开始,大家也嘲笑他,说他没出息。的确,那家小厂根本没有为李嘉诚赚到钱,惨淡经营了几年,李嘉诚也就赚了吆喝声。但是,李嘉诚对这样的“小事”始终孜孜不倦,做起来极为认真。通过锻炼,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后期,李嘉诚终于抓住了机遇,取得非凡的成功。

还有印尼的林绍良,他如今己被人们称为“亚洲的洛克菲勒”,可他的发达却是从不起眼的小生意——经营杂食店做起的。同样,松下电器是从一个小电器修理铺发展起来的,本田企业是从一个小修理厂成长壮大的。

日本有句谚语:嘲笑一块钱的人会为一块钱哭泣。这说的就是小事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至理名言。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都告诉人们,要想成就大事,就不要厌烦小事,任何大事业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老板的事业也不是天生规模就大。

当然,这里的小事并不是指那些无关紧要、细枝末节的芝麻小事,而是指那些为了达到成功必须做的具体事,它和不分轻重缓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两回事。

处理得很好。他本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医院疗养期间,他读了《思考和致富》一书,深受启发,他很想实践一下书中所说的话,通过自己的思考变成一个有钱人。

躺在医院的床上,他苦思冥想,一连想了许多主意:创办一个信息中心、开办一所疗养院、与别人合伙搞一个广告公司、建立一个电视台……他为自己的种种想法兴奋不已。可是,他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发现要做的事情虽然看起来很美,但尽快实现的可能性极小,自己连起码的资金都不具备。辗转反侧,他认识到自己还是应该先从小事着手,等到把资金筹够了再做大生意也不迟。

一天,护士给他送来了洗好的衣服。衣服是送到洗衣店里去洗的,洗衣店洗好熨烫好以后由护士帮助领回来。看到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斯太菲克的眼睛一亮。原来,洗衣店总是把烫好的衣服折叠在一块硬纸板上,以保持衬衣的硬度,避免打皱。正是这块纸板使斯太菲克点燃了智慧的火花。他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

他给洗衣店写了信,得悉这种衬衣纸板每千张的价格需要4美元。他想以每千张1美元的价格出售纸板,但要在每张纸板上刊登广告。登广告的人所付的费用归他所有。这件事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下,谁会在意每千张纸板才1美元的生意呢?斯太菲克的朋友甚至讽刺他说:“如果你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就认输吧,站在马路上说不定一天也不止捡到l美元!”可斯太菲克却不这样看,他知道自己还有更大的目标,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目标都必须从小事做起。

从疗养院出来后,他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行动中,把想像的事变成了现实。

过了一段时间,斯太菲克的客户越来越多,他自己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时,他决定把生意做得再大一些。他发现衬衣上的纸板一旦被去除后,就不会为洗衣的顾客所保留。怎样才能使顾客保留登有广告的纸板呢?他又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在衬衣纸板的一面仍然印广告,另一面印上有趣的儿童游戏或主妇菜谱、字谜、谚语、小常识等。这一招果然很奏效。许多家庭主妇不等衣服穿脏就又送到洗衣店去洗,以便得到另一些纸板。这样无形扩大了洗衣店的业务量,洗衣店也很高兴,愿意更多地定购斯太菲克的纸板。

小事正在渐渐变成大事。为了扩大业务,斯太菲克又想出了一个高招,把出售衬衣纸板的收入全部捐给美国洗染学会,洗染学会给他的回报是建议每个成员店及同行业的工会只购买斯太菲克的衬衣纸板。这样斯太菲克几乎垄断了全美的衬衣纸板市场,他的曾经被别人瞧不起的小生意在人们惊讶的目光中变成了大生意,他也一跃成为美国有名的富商。无疑,斯太菲克的成功和他肯做小事的耐心是分不开的。我们从他的奋斗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围绕着他的大目标进行的。

在当下这个竞争的时代,想一下子功成名就非常不现实。大事业往往都是由做成一件件小事而成就的,在很多时候,往往是小事决定着我们的成败。

每天做好一件事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记者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

他微笑着反问记者:“我为什么要不开心呢?”

尔后,他讲了他儿时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在我小的时候,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样样都学,还必须都得第一才行。”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试成绩竟排到全班的最后几名。”

“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骂我。晚饭之后,父亲找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来种子,放在桌子上。告诉我说:‘今晚,我想给你做一个试验。’父亲让我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拣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看漏斗滑到了我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然后,父亲一次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这20多年来了,我一直铭记着父亲的教诲:‘每天做好一件事,坦然微笑地面对生活。’”

意大利人卢西亚诺·帕瓦罗蒂,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他在回顾自己走过的成功之路时,他说: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的父亲,一个面包师,就开始教我学习歌唱。他鼓励我刻苦练习,培养嗓子的功底。后来,在我的家乡意大利的蒙得纳市,一位名叫阿利戈·拉的专业歌手收我作他的学生,那时,我还在一所师范学院上学。在毕业时,我问父亲:‘我应该怎么办?是当教师还是成为一个歌唱家?’

“我父亲这样回答我:怕瓦罗蒂,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

“我选择了唱歌。经过7年的学习,终于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此后我又用了7年的时间,才得以进入大都会歌剧院,现在我的看法是:不论是砌砖工人,还是作家,不管我们选择何种职业,都应有一种献身精神。坚持不懈是关键,选定一把椅子吧。”

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在发展和加强自己的新特征以求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空间。生命的演化如此,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社会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样样都会一点点的人往往会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许多有前途、有思想的年轻人一开始无法果断地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无法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结果一直到老年依然还徘徊不定。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万事通’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有机会施展,现如今已一文不值了。”企图掌握几十种职业技能,还不如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依靠艰苦的训练,强化自己的专业地位,直到比自己的同行知道得更多。如果自己无法比他人做得更好,就别想超越他人,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这种核心能力的取得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如果他们的努力能固定在一个方向上,就足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有一位机械师,他尝试着发明一种新型的发动机,但是,经过多次挫折后他丧失了信心,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他放弃了努力,转换了门庭。他将长时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资源都舍弃了,自然也就无法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

其实,许许多多“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恰恰因为缺乏最后跨入成功门槛的勇气而功败垂成。“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这是成功的一种秘密武器。现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二字。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更多问题,使自己比他人更精通,我们就有可能比其他人有机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探讨个人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时说:“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

梭罗说:“判断一个人的学识,就要看他主动把事情弄清楚的程度。”罗盘指针在被磁化之前所指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在被磁石磁化具有特殊属性之后,才成为罗盘。同样,一个人一开始可能确定不了自己的方向,但是他最终必须确立一个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要非常精通,只有这样,渊博的知识对其发展才大有裨益。

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

有一句阿拉伯谚语:“跋足而不迷路的人胜过健步如飞而误入歧途的人。”古希腊有个寓言:一头驴听到了蝉唱歌的声音很好听,便头脑发热,要向蝉学习发音的方法。于是蝉就说:“你首先必须学我一样,每天以露水充饥。”那头昏了头脑的驴便照着蝉的话去做了,结果饿得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我们早已耳闻了许多“天才在于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成功属于锲而不舍的人”之类的话。诚然,这些都是实践证明了的真知灼见,但却容易给一些思想单纯、片面的人造成错觉,他们认为仅有痴迷、坚持就够了。事实上,这种错觉又是十分愚蠢可笑的,正如那头坚持以露水充饥的驴一样,最终落了个饿死的下场。

歌德年轻时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闻名世界的画家。为此,他一直沉溺于那变幻无穷的色彩世界中而不能自拔,他也为此付出了长达10年的艰辛劳动,却收效甚微。在他40岁那年,他游历意大利时,看到了真正的造型艺术杰作后,他终于恍然大悟过来:自己在这方面是难有成就的。他痛苦地做出了抉择:放弃绘画,转攻文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摸索,歌德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晚年的歌德在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曾现身说法,告诫那些头脑发热的青年不要盲目相信兴趣。

纵观古今,似乎大多数人早期的自我设计都有一定盲目性:马克思曾经想当诗人,鲁迅曾去日本学医,安徒生想当演员,高斯曾想当作家,但他们比常人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们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奋斗的方向。

那么怎样识别盲目的自我设计呢?最有效的鉴别方法就是价值。歌德就是意识到10多年的劳动毫无价值才断定自我设计有误的。这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痛苦的、付出艰辛代价的探索过程。歌德感慨道:“要发现自己多不容易,我差不多花了半生光阴”。他又告诫后人说:“这需要很大的神智清醒,人只有经历欢喜和苦痛,才能懂得什么应该追求和什么应该避免。”

学科的门类不同,需要的素质与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个杰出的临床医生,必须具有很好的记忆力;研究理论物理学,抽象思维能力不可少;一个数学家没有必要一定具备实际操作、设计和做实验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化学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学主要是一门观察科学,需要很好的观察能力,浓厚的兴趣和长久细致进行观察的毅力。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没有能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具备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遗传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对基因所决定。另外还有5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起着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人的这5对次要基因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总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

汤姆逊由于“那双笨拙的手”,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感到很烦恼,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于理论物理,较少涉及实验物理,并且他找了一位在做实验及处理实验故障方面有惊人的能力的年轻助手,这样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珍妮·古多尔清楚地知道,她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去了非洲深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为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主攻方向。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机会。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世界,善于观察事物,也要善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

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舞台

在原始的大森林里,到处都生长着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乔木,如叶形椭圆的楠木、叶子对生的梓树、可防虫蛀的樟树、可做染料的栎树等等。它们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有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生活在这原始大森林里,恰似如鱼得水。它们在这些又粗又直的乔木之间轻盈敏捷地攀援,时而跃上,时而落下,不时还会扯住一根藤蔓,荡到另一棵大树的树杈上去小憩片刻。它们在大森林内嬉戏玩耍,逍遥自得,神气活现,好不威风,俨然就像这深山老林中的君王一般,谁也奈何不了他们。由于它们的身体十分灵巧,行踪无定,就算是神射手恐怕也没有办法去射杀它。

然而,若是将这群灵猿赶到一片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会变成另外一番景象了。那里尽是生有长刺的柘树、满身棘刺的酸枣、味道酸苦的枳树等等。在这些浑身长刺的灌木丛中,灵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它们无树可攀,无枝可跳,善于腾跃的本领无法施展,稍有行动,往往就会被繁枝利刺扎得疼痛难忍,真可谓是危机四伏。因此,它们只能小心谨慎地在林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爬行,全身紧张得直打哆嗦,好不凄惶!

每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需要为自己寻找舞台。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舞台,那么即使是天才,也很有可能被埋没。历史上就有许多被埋没的天才,不是因为他们的才能不济于事,而是他们无法找到发挥才能的地方。很多天才自命清高,对世俗的一切表示厌恶,最后自己也并没有取得什么骄人的成绩,相反因为无法合群,而倍感苦闷。对于我们来说,固然要培养自己的才干,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

从小到大,比特做什么事都比别的孩子慢半拍,同学讥笑他笨,老师说他不努力,无论他怎么试图去做好,去改变自己,但是,他却从来也做不好。直到比特上了九年级后,才被医生诊断出患有动作障碍症。高中毕业时,比特申请了十所最最一般的学校,心想怎么也会有一所学校录取他。可直到最后,他连一份通知书也没有收到。

后来,比特看了一份广告,上面写着:“只要交来250美元,保证可以被一所大学录取。”结果他付了250美元,有一所大学真的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看到这所大学的名字,比特即刻想起了几年前,一份报纸上写着有关这个大学的文章:“这是一所没有不及格的学校,只要学生的爸爸有钱,没有不被录取的。”当时比特只有一个信念:“我要用未来去证实这个错误的说法。”在这个大学上了一年后,比特就转到另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房地产行业。35岁时,他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公司。从此,在美国的四个州,他建造了很多公寓,拥有900家连锁店,资产数亿美元。后来,比特又进入到银行业,做起了大总裁。

一位“笨”孩子,他是怎么走向成功的呢?下面三点就是比特自己讲述的:

第一,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强的一项,有人会写,有人会算,对有些人难的,对另一些人简直容易得如“小菜一碟”。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迎合别人的口味而去做一件不属于自我,但是又要付出一生代价的“难事”。

第二,我非常幸运自己有如此谅解我、对我容忍又耐心的父母,如果有一个考题,别人只花几分钟,而我必须用2个小时完成的时候,我的父母从来不会因此而打击我。对于我的父母来说,只要自己的儿子尽力而为了,就是他们的目的。

第三,我从不跟自己的同班同学竞争,如果我的同学又高又大,跑得很快,而我又小又矮,为什么一定要跟他们比呢?知道自己在哪里可以停止,这非常重要。我也曾经问过自己千百次,为什么别人可以学习得轻松?为什么我永远回答不了问题?为什么我总要不及格?当知道自己的病症以后,我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关爱和解释。理解自己和理解周围,非常重要。

所以说,一定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迎合他人的口味去做一个不属于自我的“难事”。

大学毕业后的前几年中,小王几乎每年换一个工作。先是在办公室当文秘,一年后觉着卖保健品挺赚钱的,就去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做推销员。没干多久,保健品就不景气,这时有位朋友拉小王去家营销策划公司,月薪能开到1万元,小王第二天就去报到上班。在这家营销策划公司工作了一年,收入虽然较以前多了不少,但离成为真正的富人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次偶然的机会,小王碰上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他开了一家小贸易公司,从广东往北京捣腾一些热门商品,“钱”景诱人,小王于是又加盟了他的贸易公司。干了半年,公司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小王又去了一位朋友开的广告公司。没多久,遍街都是拉广告的业务人员了,小王又去报社当记者……

直到30岁过后,漂泊的他才安定下来。其实,这也是不少年轻人固有的毛病。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像小王这样的人不少。许多人在年轻时有着强烈的追求,总是不甘于自己的现状,于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在工作和事业中频繁地变换,可到最后还是没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当然也就一事无成。

有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这样能做成什么呢?每次只要看到别的公司能赚到比现在公司更多的钱,我们就欣然前往,可忙到最后,虽赚了些小钱,生活得到了些许改善,可还是一事无成。在任何一个行业中我们都没有打下坚实的根基,培养起自己的资源。返回头来看,当年曾并肩战斗过的同事,许多都在原来的领域成名成家了,我们却只是改善了伙食标准而已。

经济上的窘迫会促使人们做出急功近利的抉择。但一个想有所成就的人一定要在心中弄清楚:自己适合于做什么,哪个领域、哪个岗位才是自己终生事业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