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取别人的经·理自己的财
55179800000002

第2章 取穷人的经——哪些观念会阻碍你成为有钱人?

观念1:我没钱,不需要理财

“理财”与任何人都有关系,任何持“我没钱,不需要理财”观念的人最终都必将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只要我们想在这个社会上好好地生活,只要我们想让自己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理财”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树立的生存理念和必须首先学会的生存技巧。“我”虽没钱,但同样需要理财!

李飞和赵刚是同班同学,2005年毕业,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几乎是同时参加工作,从事的是同一个行业,月薪也不相上下。李飞刚刚参加工作,就在理财咨询师的指导下制订了很好的理财规划。李飞觉得很有用,就劝赵刚也作一个理财规划。但是对于李飞的劝说,赵刚不屑一顾地说:“挣那么点儿工资,还理什么财?我没钱,不需要理财。”

从那以后,李飞和赵刚虽然拿着差不多的工资,但是李飞每个月都能存下一笔钱,而赵刚则成为“月光族”,还时不时地需要李飞的接济。两年以后,也就是2007年,李飞用存款在该市的郊区买下了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这时候的赵刚仍然过着“月光族”的生活。

很明显,赵刚因为他的“我没钱,不需要理财”的观念失去了更好地享受生活的机会。

“我没钱,不需要理财。”

“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生活都很难保障,还理什么财?”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尤其是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或者工资水平较低的工薪阶层。难道我们真的就是“没有钱”?难道我们真的就是“没有钱,不需要理财”了吗?不对!有“我没钱,不需要理财”这种想法的人,对“理财”这个概念并没有完全理解,没有搞明白“理财”的真正意义,没有弄清楚我们“理财”的真正目的,没有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要“理财”。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理财呢?

理财的好处

1.理财有助于我们获取财富。

获取财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富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但理财可以加速这个过程。财富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实现财富的原始积累与财富的进一步增值都需要我们首先学会理财。否则,我们终生都可能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2.理财有助于我们保有财富。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约80%的中奖者会在两年内花光所有的奖金,因为他们不懂得理财;有将近50%辛苦一辈子积累了一笔财富的人会在一夜之间身无分文,因为他们不懂得理财;更有意思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世时富甲一方,但去世后遗产税甚巨,子女仅能享受一半的遗产,甚至因为无力支付遗产税而被迫放弃遗产……这一切都是不会理财惹的祸。不会理财,我们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去我们已经拥有的财富,而学会理财,科学地理财,能让我们保有自己的财富。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学会理财,有意识地去理财,我们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保护我们的财富,使之不会因某些原因在短期内消失。

3.理财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加有品质的生活,实现人生的理想。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那么我们靠什么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呢?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大部分理想和金钱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很多方面金钱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尽快学着理财吧,否则,我们的生活将可能一塌糊涂。

不理财或者不会理财的弊端

1.不理财或者不会理财最有可能导致我们进行非理性消费。非理性消费的直接后果就是浪费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

2.不理财或者不会理财会导致我们的收益偏低,甚至任凭通货膨胀吞噬我们的财富。

3.不理财或者不会理财会导致我们投资不当,损失惨重。

4.不理财或者不会理财可能导致我们个人、家庭的财务陷入困境,从而极大地增加我们的生活压力。

5.不理财或者不会理财可能导致我们由于生活压力加大而拼命工作,损害自己的健康,而且压力过大本身也会损害健康。

6.不理财或者不会理财可能会让我们丧失许多机会。

7.不理财或者不会理财可能会让你与心爱的人今生无缘。这个社会毕竟是现实的,你对另一半的爱需要你的经济条件来支撑。

“我”虽没钱,但同样需要理财!这是任何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人必须首先树立的生存理念。如果你以前没有涉足理财,还没有想过理财,甚至你天真地以为你自己不需要理财,那么从现在开始把那些旧观念抛弃掉吧!现在就开始着手,想一想自己应该如何理自己的“财”。

观念2: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

理财不只是有钱人的事情。很多以为“理财只是有钱人的事”的人简单地认为:理财就是理“钱”。我们应该抛弃这个错误的理解,认真规划自己的财富。

李燕是一家私人企业的办公室文员,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当她的好朋友建议她为自己作一个理财规划的时候,李燕非常不理解:“我就那么点儿工资还理财?理财应该是有钱人的事,与我有什么关系?”

听了李燕的话,朋友笑了笑回答说:“错了,你还不知道理财是怎么回事吧?理财是理‘财’,不是理‘钱’!你应该改变你这种旧思想了。”

李燕仍然不听劝告,过着“月光族”的生活。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认为理“财”就是理“钱”,自己又没钱,理什么财?听上去还真是那么回事。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理财是一种财富规划,是一种观念,并不是说“储蓄+投资+省钱”就叫个人理财。也就是说,理财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理“钱”。

那么,理财是什么呢?理财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全球理财业最权威的国际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注册理财规划师)理事会在CFP的标准教材中对个人理财有非常精确的论述。他们认为个人理财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居住规划。

“衣食住行”是人生最基本的四大需要,其中“住”又是四大需要中拥有时间最长、所需资金量最大的一项,所以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居住规划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个人、家庭资产负债与现金流量的状况。居住规划主要包括租房、购房、换房与房贷规划等几个大的方面。居住规划首先需要决策的是以租房还是购房的方式来满足居住的需求,如决定购房,则需要计算出可以承受的最高房屋总价,并分项计算出首付款和房贷额。然后再根据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房产项目。

2.教育投资规划。

2000年,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在北大一次演讲中说出教育投资回报率高达30%时,很多人开始领略到这项投资的魅力。詹姆斯·赫克曼说:“一定要对人力资本、对教育进行投资,它带来的回报是强有力的。发展中的中国需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詹姆斯·赫克曼的观点吸引了很多人。确实,正如詹姆斯·赫克曼所讲,一般情况下,受过良好教育者,无论在收入还是地位上,确实高于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同龄人。从这个角度说,教育投资是个人财务规划中最具有回报价值的一种,它几乎没有任何负面的效应。

3.个人税务规划。

税务规划与投资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一样,是整个财务规划过程中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的理财规划相比,个人税务规划要面临更多的风险,特别是法律风险。在进行个人税务规划时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误触法律。

4.退休规划。

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养老的问题。但由于寿命的延长、失业率的上升、人口结构的改变,个人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棘手。在诸多养老问题里,养老金是最主要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现在年轻就忽视退休规划,养老金的建立越早越好。

5.遗产规划。

遗产规划是个人将财产转移给继承人,从而实现个人为其家庭所制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合理的财产安排。遗产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投资者高效率地管理遗产,并将遗产顺利地转移到受益人的手中。怎样才能使你的财产最大限度地留给你的继承人呢?如果已经进入了病重期,又怎样来保证后续的治疗费用呢?又有谁来为你的配偶和子女作好以后的安排呢?遗产规划正好可以帮助你,给你一生的财产规划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理财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理“钱”,理财与每个人都有关系,不仅仅是有钱人的游戏。理财是每个人对自己的所有财产和经济生活的一种理性的规划。所以,即使你没多少钱,甚至你是一个只有一枚硬币的乞丐,你也应该树立理财的观念,好好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

观念3:理财就是投资和赚钱

理财和投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投资的目的是回报,理财却包括计划、管理及解决财务问题。但二者的关系密切:投资是理财的行为之一,理财规划中的现金缺口,一般必须经由投资获利来衔接,故理财涵盖投资。只投资不规划是不科学的。

郑小丽是一家外企的德语翻译,月薪6000元,工作几年下来也有了一定的积蓄。2007年年初,小丽见自己身边的同事每天都在讲理财,于是也想亲身试试。小丽一直都认为,理财不就是拿钱去买股票或者进行别的投资吗?虽然有风险,但是运气好的话,不用花力气就能赚到钱,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小丽拿出30万元,分5批买了股票。

但是半年下来,全都赔进去了。小丽非常后悔,见人就说:“理财不就是投资赚钱吗?为什么我花了这么多的时间与精力,一分钱也没赚到?以后再也不理什么财了,再也不买股票了。”

其实,我们的身边不乏和郑小丽有一样观念的人。做了多年理财顾问的李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我经常碰到一种顾客,他们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给你多少多少钱,你能帮我赚多少’,在他们眼里,理财就是进行投资,然后拿利润、赚钱。其实,理财不这么简单,目的也不这么单纯。”

也就是说,理财并不等于投资,理财是一个系统,比投资的内容更广泛。投资关注的是用钱来赚更多的钱,方式有炒股、炒房、买黄金等;而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不仅强调财富积累,还考虑财富保障。理财是一个长期的人生规划,先设定合理的理财目标,然后根据个人的资产状况、收入水平、家庭情况及社会发展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理财预期与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教育规划、投资规划、养老规划、风险承受能力等等。应该说,理财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财富价值理念。

更具体一点儿讲,理财的目的是通过客观而合理地评估自身的现状、预期发展和生活目标,对收入支出进行合理的配比,考虑可能出现的多种风险,为现在和将来构筑一个安定富足的生活体系,实现人生的理想。理财是一个综合的规划和安排过程,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家庭生活和消费的安排、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实业投资、保险规划、税务规划、资产安排和配置、资金流动安排、债务控制、财产公证、遗产分配等方面。

投资只是理财范畴中的一种,投资赚取更多的钱只是帮助我们实现理财与生活目标的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手段,是整个理财规划中重要的一环,但绝不是唯一的一环。如果将理财整个过程比喻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那投资就是其中一个个战役,尽管战争最后取胜离不开战役的胜利,但一场战役的成败并不能代表战争的全部。

所以,那些单纯地把理财当做简单的发财门路的人,对理财存在着认识上的错误。理财也不仅仅是作出一项英明的投资决策,它是一个与生命周期一样漫长的过程。孤立、片面地强调投资赚钱不但曲解了理财的主旨,还会陷入现实的怪圈。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有全面、综合地审视整个理财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全盘考虑,以保证最终总体目标的实现,这才是真正的“理财之道”。

投资的时候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假如家庭的固定支出金额在总收入中占的比例高,这就表示资金的流动性不强,家庭投资策略应倾向保守。

观念4:理财就是把钱存起来

理财绝不等于存钱,合理的理财应该是通过适当的投资品种组合对现有资产进行管理,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以便实现理财目标。现代理财,它研究和关注的是个人和家庭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匹配。

赵凯是一家理财公司的理财咨询师。据他介绍,在他的顾客之中,足足有一半的顾客在开始向他咨询的时候,只是单纯地认为理财就是尽可能地多省钱,然后再把钱存进银行。

其实理财不仅仅这么简单。赵凯认为,只会把自己省下的钱存进银行的人,很难让自己的存款有大幅度的增加。另外,银行存款数的增加并不表明理财规划的成功。只会往银行账号里存钱的人,永远都只能是一个穷人。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很多人长期奉行并认为颇有成效的理财之道。不省吃俭用,家里能有钱存进银行?理财,不就是省吃俭用多存钱吗?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有这样的观念。

但是我们在这里有必要提醒一句:存钱只是理财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除了存钱,风险较小、回报稳定的投资方式还有购买国债和开放式基金。要知道目标和规划还是有距离的,不是有了理财目标就不再需要具体的实施规划了。相反,实施规划更为重要。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资产状况;其次制定出明确的理财目标并排定优先顺序;最后再制订合理的理财规划进行实施。

再说,作为人,总是有追求的。这种追求既有物质层面的东西,也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在现代社会,消费——货币的支出,是获取物质享受和精神愉悦不可或缺的元素。而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愉悦,正是现代人生活的目标。

因此,现代理财,它不是省吃俭用多存钱就能涵盖得了的。现代理财,它研究和关注的是个人和家庭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匹配,这种匹配包括:资产、收入与消费相匹配,资产、收入与资本积累及事业发展目标相匹配,资产、收入与避险投入相匹配,资产、收入与生存阶段相匹配,固定资产、现金流动与风险投资资金相匹配等等。它要实现的目标是,经济生活永远健康,始终充满活力和效率。而勒紧腰带度日、拼命省钱存进银行,一是积攒财富的速度可能不及通货膨胀的速度;二是总过苦行僧式的日子,是不是有点儿辜负了美好的生命和美好的生活呢?因此,这样的理财观和理财方式在现代并不可取。

总而言之,一个合理的理财规划,除了要符合自己的经济水平之外,还必须符合以下的要求:明确具体的达成日期,如3年或者5年,不要一拖再拖;要量化,即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如30万元或者50万元的房子。个人理财的主要财务目标有购置硬件、节约计划、应急资金、债务计划、子女教育规划、资产增值管理、特殊目标规划、养老规划、遗产规划等。

不盲目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其实是依法认同自己是第二债务人的行为。不少人因碍于情面而为别人提供担保,一旦债务人逃跑,自己自然就惹麻烦上身了,最后成为替人还债的“替罪羊”。

观念5:理财就是为了发财

现如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理财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只要我理财,我就可以成为富翁,或许还可以一夜暴富。然而,事实上并不如此。理财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做到未雨绸缪,想用钱的时候都有钱用。

从前,有两座相邻的山,两座山上各有一个寺庙。寺庙里分别居住着一高一矮两个小和尚。

山很高,山上没有水,两个和尚每天都要到山下挑水喝。但是奇怪的事情在某个夏天发生了,高个子和尚已经连续好几天没有看见矮个子和尚下山挑水了,觉得很奇怪,决定到矮个子和尚的寺庙里去看个究竟。当高个子和尚来到矮个子和尚的寺庙里时,发现矮个子和尚正在院子里悠闲地打着拳。

高个子和尚一脸疑惑地问道:“小兄弟,你这几天怎么没下山挑水呀?”

矮个子和尚拉着高个子和尚来到后院的一口井边说道:“你看,我每天挑完水、做完功课就来到这里挖一点儿,这口井终于在这两天冒水啦!如今我再也不用每天下山挑水喝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练我喜爱的拳术了。”

高个子和尚这才恍然大悟。

上面的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小和尚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一口水井,他以后再也不用到山下去挑水喝了。这就和我们日常理财一样。

我们不妨来作这样一个假设:我们能像小和尚挖井一样,即使每天只能拿出10块钱去储蓄的话,50年后我们也能存得182500块钱,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人生就是要打一口“井”,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打一口“井”,合理地运用这口“井”,就能让我们随时都有钱花,随时都不会为生计而发愁。

更详细一点儿讲,我们可以把这口“井”分成相等的三部分,一部分是救急的钱,一部分是基本生活费用,另一部分是用于投资的钱。首先,人的一生辗转坎坷,不可能一帆风顺。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状况也许就在下一个路口的转角处,都是急需用钱的,所以救急的钱必须储备。救急钱的储备方式可以选用活期或短期储蓄。其次,除了救急的钱以外,我们还必须留下一笔基本生活费用。基本生活费用就是能够维持我们生活基本开销的钱,储备量要尽可能让我们在5~10年内不至于为生计担忧。基本生活费用储备方式可以选择购买国债或进行长期的储蓄。最后,除去救急的钱和基本生活费用,剩下的钱可以用来投资,如买股票、基金,甚至可以做买卖。

总而言之,要想发财,我们就应该去理好财;如果财理得不好,我们就不会发财。

不随意把钱借给别人。钱是个容易伤感情的东西,朋友之间碍于情面借了钱以后,不好意思向人家催要会耽误自己的事情。甚至有的借款人不守信用,向你借钱时讲尽好话,承诺什么时候能还,而一旦把钱借到手后,便以种种理由不还钱,即使是有了钱也不愿归还。

观念6:理财投资等于投机

“投资”和“投机”是两个不可混淆的概念,必须严格区分。比如股票投资关注的是企业的价值及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购买其股票,以期求得中长期的回报。股票投机关注股票价格的波动,追求买入和卖出的价格差,对股票价格的波动极其敏感,追求短期回报。

曾有个调查机构在作相关的理财调查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分不清楚“投资”和“投机”各有什么含义。甚至很多在投资市场工作了很多年的人也一下子说不出“投资”和“投机”二者的区别。

理财专家认为,对于逐渐成熟和火起来的投资市场及对投资市场正跃跃欲试或者已经是老手的投资人来讲,这无疑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因为,“投资”和“投机”表面上看起来不会影响我们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市场的运行,但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影响着我们的投资行为和理财观念。不过好这一关,我们的投资理财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存在风险的。

在当今的市场上,最难区分的概念恐怕就是“投资”和“投机”了。投资和投机的界线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至于有了这样的调侃:投资就是一次成功的投机,而投机就是一次失败的投资。人们似乎已不太看重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在许多情况下,投资和投机两个概念经常互相换用。更多的情况下,投资已不再是一个严肃的概念,反倒成为投机者手中高举的一面大旗,以此来引诱跟风者。

那么,投资和投机真的可以随意混淆吗?严格地讲是不可以的。

投资通常是长远的,不在乎一时的价格升降。例如,你非常看好某只股票,相信它能为你带来丰厚利润,无论价位升一些或跌一些,都不会出手,长期持有,甚至是几十年,公司发展良好,股价可能翻几倍甚至十几倍,那才是赚钱的好时机。因一时的升跌而急着卖出,有违投资原则。但是,有些股票是不能这样操作的,由于其发行公司的实力不足,只是有人大炒特炒。跟风买入,股价上升,自然获利,但却不能长期持有,因为炒完之后,有人获利抛售,股价就会急剧下跌,这些公司根本不能维持这个股价。急买急卖,不能久守,趁机赚一笔就走,这就是投机。

从购买股票角度,我们不妨可以对投资和投机作这样的理解:

投资:关注企业的价值及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购买其股票,以期求得中长期的回报。

投机:关注股票价格的波动,追求买入和卖出的价格差,对股票价格的波动极其敏感,追求短期回报。

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有指望保本并能有一个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叫投机。

总而言之,对投资者来说,投资和投机的项目,必须严格区分。在决定参与一个项目前,应该先搞清楚是投资还是投机。有些投资者最大的失败,就是不知道自己这次参与,到底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原本决定短时间内就出货离场,但眼见形势好,价位持续上升,就忘记了这项目并不适宜长期持有,其随时会大跌,只可以用来炒。结果,化短线为中长线,突然暴跌,被弄得措手不及,亏得折了本。

理财储蓄大忌:攒钱多,消费少。

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与人们勤俭持家的传统密不可分。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一味使劲攒钱的老观念已经落伍了。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后,则应改变这种旧观念,挣钱后科学打理,积极用于子女教育、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消费,尽情享受挣钱和消费带来的人生乐趣,这才能称得上是科学理财。

观念7:会理财不如会挣钱

为什么“穷者愈穷,富者愈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富人有较多的闲钱可以拿出来用于理财,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如果富人不会理财,很快就会变成穷人。所以说,会挣钱不如会理财。

对于理财,张东一直都没有这个概念,他一直觉得会理财不如会挣钱,只要自己能赚钱,还需要理财吗?因此,张东从参加工作以来,虽然一直都很努力工作,工作业绩也都不错,工资也涨得很快,但一直也没有作过理财规划。

几年下来,张东发现自己虽然工资已经涨到了月薪5500元,但是银行里的存款却没有像涨工资那样直线上升。对此,张东也非常苦恼。直到有一天张东偶然参加了一个理财培训班才恍然大悟:如果自己早一天着手理财,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会理财不如会挣钱”,有类似想法的人很多,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好多都会这样想:我收入高,不会理财也无所谓,会理财不如会挣钱,只要挣得多,还怕活不好?还怕存不下钱?当然,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收入,而且你的花销不是很大的话,那么你确实不用担心没钱买房、结婚、买车,也不用担心意外风险的出现,因为你有足够多的钱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你也没有必要理财。

但是有多少人的钱是足够的?即使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世界首富,恐怕也不会觉得自己的钱已经足够多了,没有必要再努力了。你收入颇丰,这样你就真的不需要理财了吗?理财能力跟挣钱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着高收入的人应该有更好的理财方法来打理自己的财产,为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或者说为了下一个“挑战目标”而积蓄力量。对任何人来讲,理财都是必要的。

国美老总黄光裕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有记者问他:“黄先生,您现在最缺什么呢?”

黄光裕从容地回答道:“我现在最缺钱。”

“为什么?”记者疑惑地问道。

黄光裕说:“我现在正考虑并购的事情,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我现在最缺的是钱。”

黄光裕没钱?黄光裕缺钱?听起来,这好像是天方夜谭。但这是事实,黄光裕的下一个目标是并购,所以即便是他这么有钱的人仍然要考虑怎样弄到足够的资金来达到目的。他为了达到并购的目标,就要去发行股票、去贷款——这都是在理财。

所以,不要把你那点儿可怜的工资放在银行,或者去作购买汽车等无谓的、攀比的、不环保的奢侈消费。中国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如今的时代正是作投资理财的最好年代。否则,当你一觉醒来,很可能会发现你十年的积蓄还赶不上房子一年的增值。

总而言之,“会理财”和“会挣钱”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会理财不如会挣钱”的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摈弃。

理财大忌:看风险多,看收益少。

很多人想投资,又怕承担风险,因此他们首选的是银行储蓄、国债等利率较低但收益稳定的投资方式,而对投资收益率则考虑较少。这是理财的大忌。我们不妨突破“考虑风险多,考虑收益少”的传统模式,适当进行一些风险性投资,比如炒股、炒期货、购买房产等等,也可以选择在银行就能办理的开放式基金、炒汇、分红保险等投资品种。关于风险性投资的比重,可以参考国际理财专家推荐的“最佳投资公式”,即:风险类投资比率=100-年龄,比如你今年35岁,则你购买开放式基金等风险性较强的投资产品的比率最高可以达到65%;到了80岁,风险性投资比率则应控制在20%以内。

观念8:我还年轻,理财太早

“自己还年轻,理财以后再说吧”,这是眼下很多年轻人持有的观念。在这些人眼里,人应该老了以后才理财。但是人老了以后怎么理财呢?专家认为,理财应该和我们的生命共始终,贯穿我们的一生,年轻人更应该尽早理财。

王杰是学金融的,对理财非常感兴趣。但是王杰家境非常富裕,从小就生活在“蜜缸”之中,从来没过过什么苦日子,也没吃过什么苦。毕业之后,王杰在一家证券公司上班,同事们一天到晚谈论的都是如何理财。这让王杰很头痛。王杰一直都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刚刚毕业,也没什么家庭负担,先要好好享受生活,理财先等等吧!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两年,两年后的今天,王杰一分钱也没有存下,上次住院做阑尾炎手术还是老爸老妈拿的钱,真是惭愧!

“我还年轻,理财太早”,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财观念,标榜的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眼下的年轻人,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他们刚刚步入社会,刚刚参加工作,又正好处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他们充满青春活力,信奉“活在当下,享受现在”,注重享受眼前的幸福生活,不太顾及将来会怎样。为此,他们还号称“零储蓄”,自诩为“月光族”(意指每月都将薪水花得精光),有的人还自我标榜为“负资产人士”。

可想而知,像这样的“月光族”,他们没有过多的家庭负担,在这个花花世界中尽情享受着生活之乐,他们精彩的生活背后肯定存在着诸多无奈。现在不考虑并不代表将来不面对,现实是残酷的,人生的许多风险可能会不期而至,与其到时被弄得措手不及、焦头烂额,不如现在就未雨绸缪,及早准备。

亚洲首富李嘉诚在总结自己理财经验的时候说:“理财要趁早。”这可是亚洲首富的经验之谈。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表格:

年收益率 年龄 起点

5% 8% 12% 25岁

763 0101 745 5045 882 386 35岁

416 129745 1801 747 482 45岁

205 517294 510494 628 55岁

77 64191 473115 019

以上表格列出的是分别从25、35、45、55岁每个月投资500元一直到65岁在不同年收益率下的收益情况。根据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每月投资500元钱直到65岁,如果你从25岁就开始的话,那么到时就有174万(按年收益率8%测算);而晚10年,从35岁才开始投资的话,到时的积累只有25岁时的一个零头——74万。如果以12%的年收益率来测算的话,早投资10年更是达到3.3倍之多。可见,尽早理财是相当重要的。

可见,理财投资是越早越好,理财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我还年轻,所以应该尽早理财,否则就真的来不及了。

理财存储大忌:活期多,定期少。

现在银行利率不高,再加上还要扣利息税,于是很多人在存款的时候就不再存定期了,而更愿意存活期。然而,尽管储蓄利率较低,但时间长了,积蓄的金额大了,这种损失就会越来越明显。例如,对于长期不用的存款来说,定期存款利率比活期储蓄利率高很多,存款的实际收益也相差很大。因此,在存钱的时候还是要多考虑一下。

观念9:风险太大,折腾不起

理财都有风险,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在理财的过程中,一定要正视风险,不要因噎废食,错过了好机会。风险也有它的可爱之处——风险报酬。

2007年5月份,股指一路飙升,小刘身边的人都因为炒股赚了钱。大家在刚刚入市的时候,都劝小刘也一起进去。但是小刘一向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他一直都认为:炒股风险太大了,就像买彩票一样,赚钱的时候肯定很少,还是把钱存进银行比较安全。

结果大伙都赚钱了,小刘为此非常后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数钱。等他也决定进入股市的时候,股市行情已经开始回落,高潮已经过去了。就这样,赚钱的机会被小刘白白错过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听说谁买的基金两个月以后涨了20%,就想我为什么不去挣钱,我如果拿出钱来买,有可能我也挣钱了。这就是一种财富效应和一种从众心理在作怪。从本质上讲,投资都有风险,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我们尽管厌恶风险,但关键是如何看待风险,如何来处理风险。理财肯定要面对风险,风险管理是理财的重中之重。例如大家都了解,期权业务的风险是较大的,汇率波动有时会波澜壮阔,但通过一些手段,完全可以降低相应的风险。

也就是说,要想获得超额收益,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诸多投资理财方式中,虽然储蓄是风险最小、收益最稳定的一种,但是连续降息加上征收利息税,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存款实现个人资产增值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一旦遇到通货膨胀,存在银行的个人资产还会在无形中“缩水”。

既然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就要看风险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我们应转变只求稳定不看收益的传统理财观念,对基本的投资产品进行了了解之后,就要量力而为,选择较有兴趣的几种投资方式。投资组合的分配比例可以依据个人状况来制定。个性保守或闲钱不多者,组合不宜过于复杂,短期获利的投资比例要少;若个性积极有冲劲且不怕冒险者,可视状况来增加高获利性投资的比例。

总而言之,理财的原则就是安全,但不排除冒风险,而应该承担合理的风险。要获得高收益就一定要承担高风险。当然,如果反过来就是错的,承担高风险不一定能获得高收益。

如果什么都不懂,又害怕投资风险,一个办法,将储蓄的习惯改为投资基金,当然不是去投资股票型高风险的基金,而是去投资无风险的保本分红的货币基金,虽然它的收益低,但是比银行定期利息收益要高。

观念10:分散风险,肯定能赚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当然,分散风险投资固然是明智之举,但是也要看情况,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王小义是某外企的白领,工作两年,虽手中积蓄不多,但有投资意愿。王小义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多撒网,才能多打鱼”,要投资就要分散风险,分散风险肯定能赚。虽说仅有4万元人民币积蓄,他却拿了1万元用来炒股、5000元用来集钱币、5000元换成美金做外汇宝、5000元买了开放式基金。听说银行又要推行个人纸黄金业务“黄金宝”,王小义的心又蠢蠢欲动了:黄金是保值的——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

可是一年下来,王小义的投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股市亏了,美元贬值,钱币没有动静,只有开放式基金挣了钱,可惜又买少了。王小义觉得投资收益还不如存银行。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王小义的投资理念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尝试各种理财产品才能分散投资风险。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和王小义的想法一样。当然,也有很多人和王小义一样尝到了这个苦果。

把资产放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上,例如股票、债券、货币市场或者是基金﹐可把风险分散。投资分散于几个领域而不是集中在特定证券上,这样可以防止一种证券价格不断下跌时带来的金融风险。现代金融理论的开山人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认为,只要两种投资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完全正相关),分散的投资方式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

也就是说,分散风险投资固然是明智之举,但是也要看情况,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王小义这种理财方式使他没有足够的精力关注每个市场的动向,投资分析不到位,结果可能在哪儿都赚不到钱,甚至会出现资产减值的危险。更进一步讲,他的有些投资行为本身就代表着不同的市场判断,例如投资美金,应当说他预期美元会升值;同时他又投资“黄金宝”,但黄金的国际价格与美元走势往往是呈相反波动的,如果投资人选择这样的理财组合,其本身就自相矛盾。

已为人母的女性如何作理财规划?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因为要考虑家庭的方方面面,最好请一个专业的理财人士帮助,作出全面、详细的理财方案,然后结合家庭状况具体实施。简单地说,应该从健康医疗、子女教育、退休养老方面,为自己作理财规划,如果参加炒股、买卖外汇等风险性投资,建议资金不宜超过家庭收入的1/3。

观念11:工作太忙,没空理财

“没时间理财”是很多人为自己没有理财所找的理由,但是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理财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更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张扬是一所大学的讲师,收入不错,年纪又轻,按说应该很有精力和时间来打理自己的“财富”,但是他从来没有这种习惯。每当有人劝张扬一起炒股或者上理财培训课的时候,张扬都说:“我哪有那个时间,整天忙得不行,哪来的时间理财?”

因此,年纪轻轻、收入颇高的张扬一直没有形成一种理财的习惯。工作三年下来,张扬没有存下多少钱,快要结婚了连房子也买不起,婚期只好一拖再拖。而那些和张扬一起参加工作的年轻讲师,由于很早就开始理财,已经有了不少的存款,并都买了房子。

想起当初同事劝自己理财的情景,张扬后悔不已。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这种情况,一提起理财,就有人立马站起来说:“天哪!整天忙得要死,哪有时间理财。”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具体深究起来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理财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只要有合理的理财意识,只要能严格按照理财师的建议或者自己的理财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执行下去,理财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更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根据最新的理财状况调查显示,对“理财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我没有时间与精力”的观点,有54.5%的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只有1/3的人同意这个观点。分析显示,年龄越大的人,同意这个观点的就越多;学历越低的人,同意这个观点的就越多。学历越高、年龄越小的人则愿意为理财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专家还指出,认为自己时间不宽裕的人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地打理自己的财产。

1.整理自己的资金。

整理自己的资金是作好理财的第一步。为了作好理财,无论再忙也应抽空整理一下自己的资金,并根据整理好的资金存放状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明确的认识。

2.找个理财师。

一般来讲,有了理财师的帮助会使我们获得理财上的成功,效果也非常明显。所以,为了让我们理财不走弯路,我们最好找个理财师。

3.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

在资本市场最活跃的时候,我们不妨将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公司来打理。一般来讲,资本市场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具体选择什么类型的基金要自己做好功课,最好与有投资经验的人进行交流,以作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配置一些本金相对安全的理财产品,以保护自己的本金能够抵御未来不确定的市场风险。

4.定期审视自己的投资成果。

一般来讲,聪明的理财者一般会每季度或每半年审视一下自己的资产配置和投资成果,然后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享受收益的同时可以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财只有控制了风险才会有好的回报。一个季度或者半年的审视频率是比较适宜的。

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它是把众多投资人的资金汇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如银行)托管,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作,通过投资股票和债券等,实现收益的目的。它的特点是专家理财。基金管理公司配备的资金管理专家,一般都具备深厚的投资分析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以科学的方法分析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组合投资,规避风险,它的好处是风险性小。

观念12:别人这样,我也这样

理财投资不是穿衣吃饭,不能看着别人怎么样就单纯跟风、效仿,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理财规划作具体的理财安排。别人这样,我不一定也得这样。

刘斌是一家私企的销售主管,年纪轻轻,还没有结婚,不过结婚的钱早就准备好了。刘斌一直想进行一些投资,想多赚点儿钱,但是一直苦于没有门路。

2007年5月份,股价一路走高,公司很多同事都因此赚了不少钱。刘斌虽然一直都很反对炒股,但是看到同事们都在炒股,并且都赚了不少钱,于是,刘斌想,既然大家都炒股,轻轻松松就赚钱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找了一个对炒股很在行的同事,和那个同事买了同一家上市企业的股票。从此以后,那同事怎么买,刘斌就怎么买,那同事怎么卖,刘斌就怎么卖。那同事说:“刘斌,你就在家等着数钱吧。”这一句话说得刘斌心里美滋滋的。

但是半年下来,刘斌赔得一塌糊涂。

在理财方面,有很多人抱着一种从众的心理,盲目地选择与身边其他人相同的投资理财产品,形成一种被理财专家称为“羊群效应”的现象。

“羊群效应”的直接表现就是:大多数人的投资喜欢一哄而上。如早些年股市比较好,使得不少人把所有的资金都投资于股市,而不理会风险,随着市场的低迷才发现风险极大,可惜为时已晚。再例如用于子女教育或自己养老的资金积累,本来应侧重于资金的安全和长期稳健的收益增长,但看到股市火暴,别人在股市“搏杀”中屡有所获,不禁自己也心痒痒的,终于忍不住杀了进去。不料行情急转直下,弄了个鸡飞蛋打,后悔莫及。

盲目跟风,却从不认真考虑一下是否切合自己的需要、自己能否承受相应的风险、是否会导致自己的成本遭受损失,这样的投资理念实在不敢恭维,简直就是拿自己的血汗钱开玩笑。再者,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因此进行理财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考虑投资组合,需要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不宜将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单一品种上。对投资者而言,年龄小,风险大的投资产品如股票可以多投一点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风险性投资产品的投资比例应逐渐减少。

总而言之,理财投资绝不应该是盲目和僵化的,一个理智高明的投资者不应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专业知识技能、资金积累的时间限制和用途需要,合理地选择投资工具,科学地搭配组合,以求得投资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结合。

“存款族爸妈”因为不善于理财,总是将省下来的钱存入银行,而且定期存款是其主要的选择对象。其实,教育储蓄是个不错的选择。目前金融机构的教育储蓄类产品起点低、收益稳定,可以免缴利息税,存期分1年、3年、6年3个档次,只是操作手续较为复杂且有上限限制。

观念13:见好就收,赚多少是多少

“见好就收,赚多少是多少”的投资理念表面上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夜暴富,若时机好也许能大赚一笔,但时机不好时亦不乏血本无归的例子。只有踏踏实实作好自己的投资规划才是最重要的。

30多岁的顾女士和先生都有稳定的工作,多年积攒下来,家底已经相当殷实。这两年,顾女士看朋友在股市里赚了不少,心头直痒痒。两口子一琢磨,决定拿出几万元钱跟朋友一起炒股。

2004~2007年4年间,股市、汇市,甚至期市都留下了顾女士的身影。但急于想在这些有较高风险的投资中获取丰厚回报的顾女士太注重短线投机,听人风传某只股有异动就投进去,不见动静又快速撤出。也有运气好的时候,但是顾女士总是在情况好得还没有达到顶峰的时候就赶紧撤回资金。用顾女士自己的话来讲,这叫做:“能赚多少算多少,人不能永远不满足,见好就收。”这话虽然讲得不错,但是在股市或者基金市场里并不吃香,所以几年下来,顾女士从股市或者其他方式的投资中获得的收益并不理想。

其实有类似顾女士这种想法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美国当代著名的理财专家巴菲特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巴菲特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投资专家,也是美国唯一一个靠股票投资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他从小就显露出赚钱的天分。他11岁时曾劝姐姐以每股38美元买下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可是不久股票下跌到27美元。姐姐担心自己的全部积蓄将化为乌有,每天责怪巴菲特不该让她上当。后来股票慢慢回升到40美元,巴菲特赶快卖掉姐姐的股票,去掉手续费后净赚了5美元。但是这家公司的股票随后上涨到每股200美元。

从这件事上,巴菲特获得了他终身遵守的两条准则:

第一,设立目标必须经过严谨的思考和周密的测算。

第二,目标设立后,绝不轻易放弃和改变,尤其是核心目标。

在我们身边的投资市场中,许多投资者都比较乐于短线频繁操作,以此获取投机差价。特别是在股票投资时,更是喜欢追涨杀跌。还有人甚至把基金作为短线品种来炒作。这些都是不理性的。评价理财的成果要从长期来看,一味地看重短期成果会影响到理财计划的实施。在股市投资中有句俗语:短线是银,长线是金。意思就是如果你看得准大的趋势,应该长线持有;就算你是短线高手,也并不能总是战胜长线投资者。可能有人会问:“股市总是涨跌互现,如果作短线投资能够看准行情,收益率不就超过长线了吗?”但事实上,这样成功的投资者微乎其微,就算是专业投资者,也很难战胜长线投资者。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只能追求长线,单纯地、片面地追求长线效果和短线效果都是不对的,这都是没有经过严格理财规划的表现。只有踏踏实实地作好理财规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行事,当然也要适当地见机行事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才是科学的投资理念。

总而言之,像顾女士这样的投资者,虽然有投资理念,但往往希望“一朝致富”,若时机好也许能大赚一笔,若时机差时亦不乏血本无归的例子。因此,投资人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程度,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只有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配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

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并存,二者成正比。投资的收益愈大,风险也愈大。股票与债券相比,前者的风险大,但收益也高。家庭投资属稳健型投资,最好选择一个相对收益大、风险小的投资方式。

观念14:理财不需要专业指导

理财需不需要专业的理财师作指导呢?很多人认为,就那么点钱,还请个人来指导一下,值吗?其实,这是种很不负责的态度。过于迷信自我和过于不相信专业都是不正确的理财态度。

王东1997年开始参加工作,计划在28岁以前开一家专卖店。有了这个目标以后,家人都建议王东到理财工作室作一个详细的理财计划,然后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王东觉得理财工作室的理财师都是徒有虚名,只懂理论缺乏实践,觉得自己完全能行,于是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王东的工资只有900元,到2000年下半年,王东的工资已经涨到了每个月5000元。但是一直到2007年,王东29岁的时候,他“开一家专卖店”的计划还是没有实现,因为他的银行存款只有6000元,距他要开店的目标还太远。

直到这时候,王东才突然发现自己的理财规划是多么失败。细细算来,参加工作的这10年,最少也应该有存款18万元,但到最后只剩下6000元,真是太失败了!这时候才想:如果当时能有一个专业的理财师指导一下也许会更好。

很多时候,我们把理财理解成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因为投资于股票还是期货、外汇还是黄金都由我们自己决定。但是理财的结果却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要想获得好的结果,要想在理财这件事上有所收获,就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指导。当然,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成为专业的理财家。正是这个原因,理财师这个职业才会出现。

古语有“术业有专攻”。若能借助专业的理财师,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予以指导,投资者可少走弯路,及早有所收获。关于这一点,其实并不难理解。

1.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大众不易再以传统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2.市场现有的理财产品需要人们用专业的知识去了解﹑认识与选择。普通人要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产品,成本高且不现实,因此宜委托理财师相助。

3.资本市场变幻莫测,无太多规律可循,尤其在中国这个没有完全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影响因素更多,通过委托具有丰富经验的理财师,有利于规避风险,获取回报。

4.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得以接触大量资讯,但其中不少属无效﹑虚假信息,仅靠个人难以甄别,此时就需理财师协助进行筛选分析。

5.个人从事理财规划,缺乏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委托理财师操作,在时间﹑精力与财富增值方面,都很划算。

家庭金融投资的几种方式:1.储蓄存款:就是把钱借给银行,银行付给利息。2.金融债券:比如银行发行的大额定期存单、国库券等都属此类,一般利息比储蓄高。3.企业债券:经银行批准、由银行代为发行的一种专为某项工程集资的定额存单,通常利息也比较高。4.企业集资:企业为发展需要,向本单位职工筹集资金,就是个人把钱借给企业。5.共同基金:投资公司把大家的钱集中到一起,进行各项投资活动。可上市交易,带有股票性质。

观念15:没有专业知识没法理财

理财,一点儿都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有时候它可能简单到就是一念之差、举手之劳。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和科技手段的日益发达,没有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的人们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金融顾问,甚至专门的金融产品轻松地实现投资理财。

刘阳是某外企的一名翻译,月收入已经从最初的2000元涨到6000元,工作3年,按说应该有了一定的存款。再加上刘阳的父母都有自己的养老金,所以刘阳并没有任何经济压力。照这样讲,刘阳在经济方面应该是很宽裕的。但是工作已经3年的刘阳现在依然靠租房子生活,每个月也省不下什么钱。按照刘阳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拿6000元和拿2000元差不多,都一样是花完。每个月都没有多少剩余。有时候还要靠父母的接济。”

其实刘阳也不是不想省钱,有时候也想为自己作个理财规划,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又不懂理财的专业知识,去理财公司咨询一下吧,自己又不是富翁,怕别人笑话。于是刘阳就一直这样稀里糊涂地生活,没有一点儿经济规划。刘阳想,也许这正是自己没存下钱的原因。

有很多人说:“谁不想理财呀?但是自己又没有专业知识,怎么理财?请专业的理财师?就自己那点儿钱,犯不上请人来打理。”其实这句话不是完全不对,没有一点儿专业知识是没法理财的,但是学一点儿理财知识也并不是很难。况且,一般的个人理财并不需要成为理财专家,也不需要请专业的理财师来专门打理,只要适当地进行一下理财咨询就可以了。

根据最新的理财调查,有相当一部分人与刘阳有一样的观念:一方面,认为自己有必要理财;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专业的理财知识可能做不好,请专业的理财师又觉得没有必要。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大多都把理财当做是一件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目前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纷纷开办了个人理财中心、理财俱乐部等,由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帮您作理财投资报告,设计投资理财方案。另外,许多的理财产品也体现了帮您理财的特征。更进一步讲,即使你是真正的理财盲,即使你对专业的理财知识一点儿都不懂,也是可以很好地理财的。

下面介绍一套傻瓜型理财方案。所谓傻瓜型理财就是在理财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理财和投资。傻瓜型理财具体的步骤如下:

1.寻找适合自己的理财和投资平台。

一般来讲,理财和投资平台是确保理财成功的关键条件。有这个平台的支持,我们可以省却很多操作上的麻烦。现在很多人喜欢将钱存放在不同的银行,以为这样是安全的,其实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分散了我们的资金。

2.寻找适合自己的产品系列。

理财产品涵盖的种类和市场各不相同,现在各银行推出了许多理财产品或代理各类基金,但是我们还是要找一个产品比较丰富的理财银行。

3.选择合适的资产配置方案。

基金配置方案: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各配置一部分。股票型基金以股票操作为主,指数型基金以指数为主要对象。结构型理财方案:结构型理财方案因市场和对象不同,其收益结果也会不同。稳定型理财产品:稳定型理财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收益、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另外一种就是债券型基金,此类基金收益稳定、风险低,而且投资灵活,可以在需要用款的时候及时取回。

股票高风险也可能高回报,投资比例占收入10%左右为宜。炒股之前最好积累一些股票和财经方面的经验,建议选择绩优股,并搞个股组合,以分散风险。按照巴菲特理论,5~10年的投资应该赚大于赔,因此要作好长期投资的打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观念16:能挣钱不如嫁个好老公

你是一个美女、才女还不够,想做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你还得是一个“财女”——高财商的女性,不仅要懂得赚钱,还要懂得理财,学会投资,为自己计划一个安全美好的未来。

马丹参加工作已经三年了,她所在的公司虽然是一家私企,但效益不错,马丹的收入也相当高。但是马丹从小就养成了花钱如流水的习惯,从来没有想到要为自己攒点钱或者把钱拿出去作投资多赚钱,如买保险、养老什么的。马丹一贯的作风就是有多少花多少,是典型的“月光族”。为此,马丹的父母没少劝过她:“虽说女孩子不用挣钱养家,但是你花钱的速度也太快了点儿,你要多攒点儿钱,不然以后老了怎么办呢?”

马丹天生的小女人性格,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她认为:“自己年纪轻轻,应该享受生活。老了怎么办?我从来没想过,再说了,女人攒什么钱?找个好老公比什么都强。有句话说得好:‘能挣钱不如嫁个好老公。’女人找个有钱的老公就好了,没必要自己天天省钱。省那么点儿钱,没意义。”因此,马丹仍然坚持自己的生活风格——月月花光。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马丹这样的女性不在少数。她们把自己的未来寄托于找个有钱的老公,平时把精力都用在了穿衣打扮和美容上,却忽视了个人创造、积累财富能力的提高。俗话说,伸手要钱,矮人三分。许多女性凡事都依赖老公,认为养家糊口是男人天经地义的事情。长此以往,必然会受制于人,女性在家里的“半边天”地位也就会发生动摇。所以,作为现代女性,应当依靠为自己充电、掌握理财和生存技能等方式,自尊自强,在立业持家上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现代女性风采。作为现代女性,完全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老公身上,这是一个理财上的误区,女性要走出这个误区。

当然,女性在理财上存在的误区还有很多,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只关注一个问题:女性应该怎样才能走出理财误区,做现代财富女性呢?理财师认为,女性理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破保守。

女性在投资时偏向于保守,过于严谨细致,易使女性只重眼前蝇头小利,忽视长期的理财规划,从而拒绝新产品、新理财方式的尝试。女性在理财时要注意突破这一点,做一个有眼光的理财女性。

2.适时而为。

理财一般指对个人资产的规划,延伸到保值及增值,前提就是要了解自己或家庭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偏好和理财需求。然后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调整自己的理财策略。所以女性理财一定要适时而为。

3.多投资。

由于很多原因,很多女性朋友养成了“重储蓄、轻投资”的习惯,导致资金长期闲置,本金缩水。因此,女性不要把自己的财富单纯地存进银行,而要适当地进行投资。

4.阶段性理财。

女性在理财时,应该对自身有良好的心理认知及风险评价。作阶段性自我理财分析,一般为半年一次,从现有资产整理入手,分析近期可用资金,按照自我风险承受能力确定投资比例和投资品种,制定理财规划。

女人对各种会员卡、打折卡可谓情有独钟。许多情况下用卡消费确实省钱,但有些时候用卡不但不能省钱,还会适得其反。有的商家规定消费必须达到一定数额后才能取得会员资格,如果单单是为了办卡而冲动消费的话,就不一定省钱了;还有一些美容方面的会员卡,以超低价吸引你交足年费,可事后要么服务打了折扣,要么干脆人去楼空,让你的会员卡变成废纸一张。

观念17:大财需要理,不必在意小支出

很多人在省钱方面很有一套,非常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可是在花钱方面,似乎就忘了“多次花小钱等于花大钱”的道理。他们的“大财需要理,不必在意小支出”的观念恰恰是理财上的大忌讳。

摄影爱好者王先生一直想买一台高质量的尼康相机,他去店里看过几次,要2万元左右,一直都没有下决心买下来。王先生的妻子常劝他说:“太贵了,等发了年终奖再说吧,我们还要省钱还房贷呢。”可是让王先生想不通的是,刚刚进入8月份,妻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大淘夏季打折的衣服了,上个周六逛了一趟街,买了四五件衣服,花了三百元左右,这个星期又去买了两双皮鞋,又花了四五百元。

王先生抱怨说:“你省下这些钱,我的相机不是可以早点儿买了吗?”

妻子理直气壮地说:“我买的可都是打折货,这点儿小钱也算支出啊,我还帮你省了大钱呢!大钱需要‘理’,可这点儿小钱算什么啊?”

很多人说,自己有了投资基金的想法,对资金也有了规划,自己就可以适当地懒惰了,对于日常的小开销无须多加控制。这正犯了另一个错误:小钱的过度支出往往是理财的盲点。

财富的积累是从“每一枚硬币”开始的,一个成功致富的人绝不会因为钱小而弃之。因为他们知道,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就不可能得到更多的财富。

我们不妨再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美国传媒巨头A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扬扬手中的雪茄,平静地说:“对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子底下去了,母亲告诉过我,应该爱惜自己的每一分钱。”

麦卡锡是亿万富翁,照理说,应该不会理睬这根掉在地上的雪茄,但他却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是一种财富修养,这种修养正是他们创造巨大财富的源泉所在。

无独有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个认真对待每一分钱的超级富翁。他认为即便是花几美元钱,也要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他生活的信条就是:“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他经常告诉那些向他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一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

麦卡锡和比尔·盖茨都是闻名世界的富翁,他们每个人虽然都有足以让我们瞠目结舌的巨额财产,但是他们珍惜手中的每一分钱。因此,我们应该做到的不仅仅是要善于理“大财”,更要善于理“小财”,大财需要理,也要在意小支出。

平时要多做些理财功课,学习理财知识,关注媒体消息和身边人的理财经历,弄清理财工具的风险和收益,了解市场的行情变动和宏观经济形势,这样就可以了解自身的理财指数,了解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进行多种理财组合,最大程度地防范风险、提高收益。

观念18:除非暴富,否则我做不了有钱人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每天做“一夜暴富”的美梦来欺骗自己,只要我们有合理的理财理念和成为富翁的自信、耐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想象中的富翁。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78岁的老人在离世前,拿出20多万元的“巨款”作为遗产,留给了他的儿子。说是“巨款”,是因为这位老人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过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当老人离世前把那20多万元的巨款拿出来的时候,就连他的儿子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居然有这么多的钱。那么,老人的这笔20多万元的“巨款”究竟是怎么来的呢?最后,老人的老伴揭开了谜底。原来老人毕生就有一个愿望:不能再让自己的儿子过贫困的生活。因此,老人从40岁开始就为儿子存钱,老人的一辈子虽然过得十分拮据,也碰到过不少的困难,但是“为儿子省钱”这个念头从没有断过,一直都在精打细算,有一点儿钱就会存起来。38年中,即使手里有一分闲钱,老人也舍不得乱花。就这样,老人终于为儿子攒了一笔巨款。

38年,老人用这后半生的时间验证了一个关于理财的真理:只要我们善于理财,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致富。即使我们没有机会一夜暴富,我们也同样可以致富、发财。因此,那些有“除非暴富,否则我做不了有钱人”思想的人,应该向故事中的老人学习,开始理财。

从老人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理财是一种观念,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钱,必须改变你的观念。任何一位白手起家的人总是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然后不断壮大。投资也是这样,起初的投入即使有限,但以“财生财”的观点来说,它也会成为未来获取更大收益的基础。

当然,理财不是发财的工具,这我们已经说过,但是我们并不否认,理财能让我们致富,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不妨这样设想一下:一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每年从薪水中定期存下14400元(即每月1200元),并且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获得平均每年20%的投资回报率,那么40年后,他能累积多少财富?以财务学或投资学的公式计算出来的正确答案是:1.0281亿元。

1.0281亿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众人惊讶的数字。一般而言,现代人多在25岁开始上班谋生,到了最长退休年龄65岁,刚好40年。每月存上1200元对很多人而言,应是轻而易举之事。就是说,每个年轻人都可能在有生之年成为亿万富翁。即使我们不算那个20%的投资回报率,只是累计那每个月存起来的1200元钱,最后积累的财富也是惊人的。

由此可见,投资理财需要技巧,但最重要的是观念。只有相信理财能够致富,才有成功的可能。

“1/5理财法”,就是把家庭资金分为5个1份,分别作出适当的安排。举例来讲,一个刚起步的中低收入家庭,年积蓄有10000元,分成5个2000元,分别这样处理:用2000元买国债,用2000元买保险,用2000元买股票,用2000元作为定期存款,用2000元作为活期存款。“1/5理财法”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家庭理财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