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也是有骨气的表现之一。养成一种勤奋、不怕艰苦、坚持到底的习惯,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想成就大事,想拥有更多财富的人来说,勤奋是最好的资金。要始终相信:勤奋是金,勤奋可以创造奇迹。
不耍脾气,勤奋造就成功
韦尔奇说过:“勤奋就是财富,勤劳就是财富。谁能珍惜点滴时间,就像一颗颗种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那儿吸取营养那样,惜分惜秒,点滴积累,谁就能成就大业,铸造辉煌。”
人生的许多财富,都是平凡的人们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尽管有种种牵累、困难和应尽的职责、义务,但它仍能使人们获得种种最美好的人生经验。对那些执著地开辟新路的人而言,生活总会给他提供足够的努力机会和不断进步的空间。人类的幸福就在于沿着已有的道路不断开拓进取,永不停息。那些最能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
成功的确源于自身的勤奋,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美国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他非常强调实干精神,同时自己也用行动去证明他是一个实干家。
本杰明·富兰克林不管在哪儿都是身体力行,总是用实际行动去强调实干精神,他在印刷所打工时,别人下班了,他还在工作间里埋头苦干或学习一些有关印刷的专业知识,一段时间后,他出色地掌握了专业技能,并且凭着实力成为领高薪的工头。成为了工头后,他在上班期间总是以最高的效率工作,工余时间他抓紧时间读书。后来,本杰明?富兰克林用自己挣的钱买机器设备,筹办自己的印刷所,并且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在本杰明?富兰克林创业初期,他亲自参与印刷所和报纸的一切事务——撰稿、编辑、策划广告、排版、印刷、修理设备等工作。当时他所买的那些简陋的印刷机难免会出一些故障,因而本杰明?富兰克林就算是通宵达旦地工作也要争取解决故障、按时完成业务。为了他的事业,他没有时间去娱乐场所,没有时间和人闲聊,没有时间钓鱼打猎,偶尔有些时间,他也都用于读书。总之,他一直在勤奋地工作。另外,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科学上的贡献也是举世瞩目的。如果他没有勤奋的实干精神,那么他就无法做出这么多的贡献。如果没有他勤奋的实干精神,那么他也不会揭示了电的本质,提出了“正电”和“负电”的概念,也不会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更不会发明避雷针、新式火炉、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等物品。所以勤奋的实干精神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勤奋的实干精神,那么你就算有再好的创意,再聪明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有些人往往会找一些借口说:我没有那么聪明,所以我不会成功的。我就不是读书成材的那块料,所以我是没希望的。其实这都是借口,他们都是懒散惯了的。老话不是说勤能补拙吗?只要有这个决心,再笨的人也有成功的一天,这就是我们说的笨鸟先飞。
古语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
有很多人渴望赢得成功,但又不愿意去勤奋努力工作,这些人都希望工作轻轻松松、一帆风顺,可是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当机会向这些人叩门时,他们也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最终在懒懒散散中了此一生。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心态,让自己勤奋一点呢?
如果你希望一件事快速而圆满地完成,那就不妨勤奋一点、忙碌一点,不要让懒惰吞噬你的心灵。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老板的器重,同时也会获取一份最可贵的资产——自信,对自己所拥有的才能会赢得老板器重的自信。
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成果完全取决于这个人努力的程度,而没有机缘巧合这样的事存在。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机会,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与苦干去创造机会,创造未来。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我不否认人有天资的差别,但根本的问题是勤奋。我小时候念书时,家里人说我笨,老师也说我没有数学的才能。这对我来说,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我知道自己不行,就更加努力。经常反问自己:‘是不是我努力得不够?’不过好的是我最终成功了,通过我的努力我得到了老师、家人的认可。”
品悟人生
在现实社会中,如果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琢磨如何少干点工作多玩一会儿,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他们的结果就是不用过多久,就会再一次踏上寻找工作的路子,他们就会在人才的竞争中被淘汰。
勤奋可以创造奇迹
勤奋是一个人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需的前提,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必然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人出众,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
毫无疑问,懒惰者是不能成大事的,因为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风险就退缩。另外,这些人还缺乏辛勤实干的精神,总想吃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从不相信勤奋有收获。勤奋是千百年来人们成才的法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道酬勤。有一首歌唱得很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无论什么时候,勤奋都是一种值得社会称誉的美德。
我们从小就知道“勤能补拙”、“勤奋可以制造一切”,也知道无数个通过勤劳实干取得成功的事例。可是多数人并未从中受到启发,他们依然在工作中偷懒,依旧好逸恶劳,并为自己开脱:现在是新世纪新时代,勤奋已不再是人生成功的法宝了。
是的,如今这个时代的确与以往不同了,但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勤奋越来越不重要,而是恰恰相反,要想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勤奋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走出一条完美的职业轨迹,惟有依靠勤奋的美德——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进取。
我们总是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其实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我们如果对实际生活有所了解,就可以发现,幸运通常伴随于那些努力勤奋工作的人身边,就像海风和海浪总是伴随在航行者的身边一样。
理查德·科布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他出身贫寒,年纪很小时就被送往伦敦,在一个工厂的仓库做童工。他是个非常勤奋、行为规矩的孩子,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他的老板是个非常刻薄的人,多次警告他别读太多的书。但他不听,还是继续坚持学习,并把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印在脑海里。后来,他做了一名印花布漆工,从此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
他对大众教育很感兴趣,几乎把自己所有的财富和毕生精力都投了进去。他经常去一些公众场合做演讲,他具有非凡的毅力、实干精神和充沛的精力,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他成为了公共演说家中最具说服力和震撼力的人物之一。法国大使德鲁阿?德?鲁斯先生曾评论科布登,认为他是那些出身社会最底层的人的榜样,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而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不相信命运的乔顿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这一天,乔顿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他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连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
乔顿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么就快说吧。”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放到乔顿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2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你就买下吧。”
乔顿听了,叹口气,把手伸进西服口袋,掏出几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车的小伙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100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着,嘴里连连感激着:“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乔顿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的眼睛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23年前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乔顿先生一震,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可是头条新闻哪!”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争取多得到一些钱,他可怜巴巴地说了起来:“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群都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呀!”
乔顿先生冷冷地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
盲人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对着乔顿先生。
乔顿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那家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乔顿先生,爆发出一阵苦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乔顿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
同样是残疾人,有人因为懒惰只能以乞讨为生,有人因为勤奋而出人头地,这决非命运的安排,而在于自己的勤奋、拼搏。面对困境,应如何走出?懒惰地等待只能使自己沦落为“乞丐”,勤奋则通向成功。成功很可能会成为勤奋的坟墓。有一项调查表明,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获奖之后的成就、论文篇数远不及其获奖前的一半。成功之后就不再努力的例子并不鲜见,许多人在凭借着勤奋努力终于被提拔和重用之后,就觉得应该放松一下了——为自己前段时间那么辛苦的工作补偿一下,结果又回到原来的那种好逸恶劳、不求上进的生活状态中去了。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这两种悲剧,都会导致勤奋的中止,因此,在我们取得同样的成功之后,要重申自己的大目标,告诉自己还有更加美好的前途在等着自己,使自己重新振作,继续努力。
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伟大的成大事者都不可能唾手可得。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一生就是顽强拼搏勤奋刻苦的一生。对于想成功的人来说,勤奋是最好的资本。要养成勤奋的习惯,要相信勤奋能创造奇迹。勤奋是千百年来人们成才的法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天道酬勤。有一首歌唱得很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无论什么时候,勤奋都是一种值得社会称誉的美德。
品悟人生
幸运通常伴随于那些努力勤奋工作的人身边,就像海风和海浪总是伴随在航行者的身边一样。
有骨气的人会终身学习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令我们不得不让刮目相看——工作后继续努力深造,考研的;老来上大学,补知识的;在科学事业上刻苦钻研,更上一层楼的……这些人对自己的人生、对待学习总是抱有一种不知足的心态,而这种“不知足”却是值得我们宣传借鉴的。
在美国东部的一所大学里,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一群即将毕业的学生们挤在教学楼的台阶上,正在讨论着即将进行的考试,几年的刻苦学习使他们充满了自信。毕竟这是他们毕业与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其中,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而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通过四年的大学的学习所积攒起来的自信,很明显地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甚至都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来征服这个社会。
这些年轻人一点也不紧张,因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教授曾经说过,他们可以带任何书籍或笔记作参考的。唯一的限制,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时间终于到了,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更加掩饰不住他们内心的兴奋。
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然而,这把年轻人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当然有人完成一道题的。”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
“我只想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修行”,关于学习的事情仍然有很多是你们所不知道的。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教授并非真得想用五道难题来打击学生们的自信心,他的目的仅仅是希望这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以一种低姿态学到更多的东西罢了。
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之所以不能“更上一层楼”,不是因为过于自高自大,而是因为信心不足——他们总是以时间、年龄、精力等一系列的借口,将自己束缚在一个不能不能继续学习、修行的位置上,从他们的内心里就认为自己不能学习了,他们才学习不到任何东西。与此相反,还有一类人恰好与这些人相反——
晋文公在七十岁那年还想学点什么东西,可是他又怕太晚了,于是他对大臣师旷说:“我想请教先生该怎么做。”师旷反问道:“你为什么不点一枝蜡烛来照明呢?”晋文公不解地埋怨师旷道:“我在跟你讲正经事儿,而你却怎么跟我开玩笑呢?”师旷赶忙回答道:“臣怎么敢戏耍君王您呢?
臣只听说过:少年时好学,好比早晨的太阳;壮年时好学,好比中午的太阳;而老年人好学,好比在晚上点起蜡烛照出的光明。用蜡烛照出的光明,尽管范围很小,可是它总比在黑暗中行走好得多吧!”晋文公听了以后,恍然大悟地说:“一点也不错!”
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若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必须不停地学习。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淘汰。
品悟人生
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即使比不上别人,但跟自己比未尝不是一种超越,只要行动起来,就比原地踏步要强得多。
有骨气,就不会停下来
只有你把别人认为的“闲暇”变成“不闲”,争取利用时间的分分秒秒,把全部时间合理地用在你的人生目标上,你就能使自己更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要认为时间很长,一天、一个星期、甚至一年,它可不像别的那样,丢失了可以找回来,损失的时间是不可能再找回来的,那怕是一秒,也无法再得到。因此,要想让时间出效率,你就不能停顿下来,必须争分夺秒地利用时间,只有把时间合理地利用起来,才能提高你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英国的一所学校里,学生们正在操作上活动,有的打蓝球,有的踢足球,有的在跑步,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可是,惟独有一个叫莱西的小女孩正坐在离操场很远的一棵树底下,专心致致地读书。
一打听,才知道莱西以前很贪玩,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老师说她智商太低,永远不会有出息的,同学们说她是一个笨家伙,就连她最要好的朋友杰米也同她分手,不再同她来往,尤其是回到家里更让她失望,父母都认为她读书根本没用,不但不进行辅导,而且母亲还让她帮着做家务,更可恶的是她的父亲,每天对她骂骂咧咧说:“如果你的学习成绩等三个月后不提高,我将把你介绍到一家纺织厂算了。”
在同学的冷眼、家庭的谩骂之下,莱西终于醒悟了,她没有想到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会是这样的。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力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
于是她一改往常的习惯不再贪玩了。一天,母亲出去买菜,让她看好院里晾晒的衣服,可她偏偏为了一道数学题弄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忘记了母亲的嘱咐,等母亲买菜回来,衣服早已让邻居的一只小花狗给叨跑了。为此,母亲狠狠地打了她一次。
有时候,同学们都早入睡了,可她仍然爬在床上学习,就这样,莱西没日没夜地学习,虽然她熬得得眼圈发黑,身体渐渐消瘦,可是她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一大截。到期终考试时,她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终于赢来了同学们的笑脸和父母的夸奖。
莱西的故事告诉我们:时间能送给你宝贵的礼物,它能使你变得更聪明,更美好,更成熟。不怕时间不等人,就怕你不知怎样去利用时间。
利用时间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你不能因一时的成功就把时间丢在一边,不去重视它。让时间时时刻刻留在你心中,这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价值观不同,利用时间的方法也就不同。有的人总认为时间是一个救世主,一生中最离不开时间,他们会很好地利用分分秒秒,让时间充当自己生活中的帮手,为自己创造高效能。
可有些人总觉得: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就已足够,何必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真不让人受不了,该放松就放松,所以,他们的生活总是平平常常,一生总也是一事无成。
对待时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了天壤之别的两种结果。一些高效能人士总是不让时间停顿下来,将别人休闲的时间充分地加以利用,他们认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动力,在他们的心目中,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切勿坐耗时间,须知每时每刻都有无穷的利息,日计不足,可岁计有余。”
你浪费过时间吗?你是让时间等你,还是你利用着时间。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对你的今天、明天甚至将来都有好处,同时也觉得不怕慢就怕站是你这一代人取得成功的法宝。
品悟人生
只有坚持不懈地利用好每一分钟,你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才会一路顺风地到达目的地,成为一个成功者。
有骨气的人会把工夫用在平时
不管干什么事,都要把工夫用在平时。只有平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就不会造成“临时抱佛脚”的尴尬局面。有的人就是这样,等到了紧要关头,才发现自己才疏学浅,白白地浪费了大好机会,到那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人随时要有忧患意识,随时需要为自己准备好必要的“盘缠”。
曾国藩就是一个随时为自己准备“盘缠” 的人。
曾国藩9岁时已经读完了五经,15岁时,受教读《周礼》、《礼仪》,直至能够背诵。还读了《史记》和《文选》,这些恐怕就是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基础。曾国藩在14岁时因一首诗而得了一门亲事。他之所以少年能早早显达,推究其根源,实在是靠家学的传授。但是,从根本上说来,曾国藩一生的学问功业,还是基于他自己的发愤苦读,不断为自己增加“盘缠” 上。
曾国藩在青少年时代就酷爱学习。1836年的那次会试落第后,他自知功力欠深,便立即收拾行装,怅然赋归,搭乘运河的粮船南旋。虽然会试落榜,但却使这个生长在深山的“寒门”士子大开眼界,他决定利用这次回家的机会,作一次江南游,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的宏愿。这时,曾国藩身边所剩的盘缠已经没有多少了。路过唯宁时,遇到了知县易作梅。这个人与曾国藩的祖父、父亲非常熟悉,与曾国藩也相识。
他乡遇故人,易知县自然要留这位老乡在他所任的县上玩上几天。在交谈中得知这位湘乡举人会试未中,但从其家教以及曾国藩的言谈举止中,便知这位老乡是个非凡之人,前程自然无量。他见曾国藩留京一年多,一想其所带银两肯定所剩无几,有心帮助曾国藩。当曾国藩开口向易作梅知县借钱作路费时,易作梅慷慨应允,借与曾国藩一百两银子,临别还给了他几两散银。经过金陵时,他见金陵书肆十分发达,流连忘返,十分喜爱这块地方。在书肆中曾国藩看见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爱不忍释,自己太需要这么一部史书了。一问价格,使曾国藩大吃一惊,恰好与他身边所有的钱相当。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部史书买下来,但书商似乎猜透了这位年轻人的心理,一点价都不肯让,开价一百两银子一钱也不能少。于是,曾国藩把一时不穿的衣物,全部送进了当铺,毅然把那部心爱的《二十三史》买了回来,此时,他如获至宝,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回家以后,父亲见他花了上百两银子买回的一堆书,非但没有责备,反而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还债,但能细心读之,斯不负耳。” 父亲的话对曾国藩起了很大作用,从此他闭门不出,发愤读书,并立下誓言:“以后每日点十页,间断就是不孝。”
曾国藩发愤攻读一年,这部《二十三史》全部阅读完毕,此后便形成了每天点史书十页的习惯,一生从未间断,一部《二十三史》烂熟于胸。曾国藩读书极专,他认为治学贵专,不专则广览而不精,博阅而不深,只能得其皮毛而失却其本质,知其形丽忽其实,懂其表而不识其内涵。读书是曾国藩坚持了一辈子的事情,真是活到老,学到老,日日读书,乃至日日写作。在翰林院,曾国藩已经是一个做了高官的人,许多人到了他这样的地位,早巳觉得功成名就,可以放下书本了。他却为自己制定了十二条读书的规矩。
1871年,曾国藩的身体每况愈下,可以说一天不如一天。作为理学修养甚深的他,在1月17日写了几句箴言,警示和鞭策自己读书不要放松。这凡句话语是,“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他认为,‘暮年疾病、事变,人人不免”,而读书则贵在坚持。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并详细地制订了日课:“读书读熟十页,看书应看十页,习字一百,数息百人,记过隙影(即日记),记茶余介谈一则,右每日课,连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右月课;熟读书:《易经》、《诗经》、《史记》、《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应看书不具载。”
1872年3月2日,曾国藩的老病之躯已如风中残烛了。这一天,他“病肝风,右足麻木,良久乃愈”。3月5日,前河道总督苏廷魁过金陵,曾国藩出城迎候,出发之前阅《二程全书》,迎接途中,“舆中背诵《四书》,忽手指戈什哈,欲有所言,口噤不能出声。” 身体差到如此地步,他还是坚持每日阅读《二程全书》。但他接连在日记中发出感叹:“近年或作诗文,亦觉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晕、目疾、肝风等症皆心肝血虚之所致也。不能溘先朝露,速归于尽;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应尽之职。苟活人间,惭惊何极!”他自知油尽灯祜,将不久于人世,便抓住生命最后时光做自己最喜爱的事——读书。他每天读的书就是《二程全书》,希望在理学的探究和修养上,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在现在人的眼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最能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和楷模,是他的治学精神。他的一生,手不离书,经史子集,无不精通。“做人要学曾国藩”。要学习他什么?学习他工夫花在平时,而且从不间断,一生如此。正是他随时充实自己,因而成为了晚清最有名的重臣。
品悟人生
我们要想自己的生命之树绽放美丽的花朵,就要随时充实自己,把工夫用在平时,随时学习,随时提高自己,随时为自己的锦绣前程准备“盘缠”。
改变自己,随时学习他人的长处
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或者喜欢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比较。在与人相处中,就表现为对比自己优秀、比自己强的人不服气;宽于责己而严于责人;看不起有缺点和错误的人;拿正确的道理当作手电筒,不照自己,只照他人。这样做,既阻塞了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路,也难免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有的甚至会发生冲突。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
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
《论语》中记载的这个小故事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能者为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例如,在一个班级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写了一手好字;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阅读了大量的古今诗词;有的通晓中外地理;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这些同学学习,不就可以使我们——这置身于万绿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另外这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养神性、增长知识,都是很有裨益的。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是很有意义的。
品悟人生
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的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的壮阔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由于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般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
争口气,不要停止自我健全
人活着,不仅仅是活着,还要去健全自己,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佛说,在这个世间上,万物都不是完美的,花朵也盛开的美丽却最终无法阻止凋残,绿叶能够接受灿烂阳光的照耀,可也无法躲避风雨的洗礼。小草可以滋润在春天的雨露之下,但最终也还是经受不住秋风的扫荡。自然之象,皆是如此,因此,人作为万物的灵长,也同样是不完美。每个人都是各自不同的缺点和缺陷,每个人也都在寻找每个人身上最好的东西,其实有时候。最差劲的人身上也有优点,最完善的人身上也有缺点。你眼睛盯住什么,你肯定就能看到什么。不管对于是优点还是缺点,总不是尽善尽美。
俗话说的好,金无足赤,玉有微瑕,人也是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局限性、劣根性。人们往往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不知道自身的弱点。能看出别人的问题,却不知道自己也在重蹈别人的覆辙。健全自我对于个人的人生成长和发展是多么的重要,但了解别人很容易,真正认清自己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许多时候,打倒自己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正所谓作茧自缚。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别人的教训也不一定值得你吸取。
可是,与自然万物不同的一点就是,人的不足可以完善,人的缺点可以改正,寻找别人身上最好的东西,就会使他们对自己有良好的感觉,能促使自己的成长,努力做到最好,并且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卓有成效的环境。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有五个女儿,这五位美丽的公主都是国王的骄傲,她们有着乌黑亮丽的秀发,婀娜的身姿和美丽的容颜。谁要是娶到五位公主之一,便是一种最幸福的事情。终于,五位公主都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于是,国王下了命令,在全国范围里找寻最优秀的人作为国王的驸马。
当国王问询五位掌上明珠要求什么样的人选的时候,大公主说,自己的驸马必须是高大英俊,能够戴着自己骑上白马在大草原上纵横驰骋;二公主说自己的夫君必须是剑眉星目,有一双宽大的手掌,能够牵着自己四处游山玩水;三公主说自己的另一伴必须能够弹得一首好的琴曲,能够与自己闲暇时琴瑟和鸣;四公主是自己的如意郎君必须有一副好的嗓音,能够为她唱世间最动听的歌曲;小公主也说自己的夫君要同时符合四位姐姐的要求,自己才肯嫁出去。
张贴的告示迅速贴满了全国,前来应婚的男子蜂拥而来,经过挑选后,大公主、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唯有没有找到符合小公主的人,最后留下的一位最优秀的征婚男子,智符合大公主、二公主的条件,还缺两样没有达到要求,因此小公主不能嫁给他。
最优秀的男子离开国王的宫殿后念念不忘美丽的小公主,心情非常的糟糕。在回去的路上正好遇见了一位化缘的老和尚,老和尚看到男子心事重重,于是忍不住地询问。男子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听了后道:“施主不必沮丧,小公主实在是最聪明的一位公主啊,其实你已经是国王的驸马了,那最后的两个条件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善的啊。”
男子立即醒悟,的确如此。三年后,男子通过访求名师,刻苦学习,终于练就了一副好嗓音,而且通晓了各种琴艺,最后到了国王面前,娶回了小公主。
其实,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关键是一个人能否的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善不断地完善自我。所以说,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在自己所处的社会境遇中,能否真正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完善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发展,如何全方位的健全自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的前程与命运。
品悟人生
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杰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反省,充分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完善自己。
暗暗积蓄奋战的力量是一种骨气
无论你怎么渴望,在春天来临之前,樱花绝不可能盛开;无论你怎样焦急,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做事必然无法成功。严冬来了,春天就不远了。樱树即使是被凛冽的寒风吹打,或遭遇到压弯树枝的大雪,仍然宁静地等待春天的驾临,充分表现了对于大自然恩惠的信赖。
不如意的事情过去了,好的时机必然来临。因此,凡是成大事的人,无不等待时机的来临。既不焦急,也不慌张,静静地处理眼前的工作。伟人等待时机的心情,恰似等待春天的樱树。然而,消极的等待,无异于企求侥幸。樱树虽然静静地等待春天,却无时不在养精蓄锐。没有储存潜力,时机即使到了,仍然一无所成。
愈需要等待,则内心愈是焦虑,这是人之常情。然而,自然的法则,却不能被人情所左右。这不是冷淡,时机对于静静等待它的人,无不以温暖的双手去迎接。因此,我们要能养成“善待时机”的心理。
一个名叫尤尓加的美国人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尤尓加在底特律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搬到了新奥尔良。他在底特律时只是一个铅管匠,努力了好多年,也没有发展自己的事业,原因是缺乏资金。
刚搬到新奥尔良的时候,他带着老婆、三个孩子和120元钱,那是他全部的家当和资产。搬来后的第一天,他找了八家铅管公司,可是没有人愿意雇佣他,那些人只是告诉他人手已经够了。
无奈,第二天他跳上了一辆公共汽车,走过了一条长长的、繁忙的大街。那条街上有几家快餐店,他记下了窗口上张贴征聘店员广告的店名。走到路尽头时,他跳上了另一辆返回家的车,一路上去了四家快餐店,可是都没有找到工作。
最后,总算第五家的经理对他有点兴趣。他向那个经理保证,他工作勤奋,而且做人诚实。那个经理告诉他,薪水相当低。但他告诉经理待遇不成问题,他会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他的工作一直做得都很努力,结果在六个星期之内他成了那家快餐店的营业部经理。在那期间,他结识了不少顾客,根据他们的要求,他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九个月后,这家快餐店的老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原来这个老板除了经营餐饮业之外,还有
别的投资项目,尤其是在房地产方面也搞得不错。这个老板看他的能力很强,也很敬业,就想派他去一座有90户的大厦当助理经理。
他当时就愣住了,然后告诉这个老板,他只当过铅管匠,对管理大厦一无所知。但老板笑着对他说:“我查过你在快餐店的记录,利润增加了83%。管理大厦与管理快餐店的道理是一样的——乐于助人、推行计划和委派。我想你一定能让大厦保持客满,准时收
到房租,而且保养良好。”
结果他接受了那个工作——工资是他在快餐店时的三倍,还有一间漂亮的公寓。两年后,他已经升为了高级经理,不久以后,他就有足够的钱开创他自己的事业——创办一家大规模的铅管企业。
尤尔加选择了一份很少人愿意去做的工作,但他最终却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因此,从哪里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是要到哪里去。即使你选择了最不起眼的工作,假如你能让自己的目标明确起来,那你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不平凡的事业做出充分的准备,就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品悟人生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适当时机”。时机乃是超乎人类能力的大自然的力量。
骨气等于全力以赴,毫不犹豫
人们做事的时候都希望把风险降到最低,事事求保险,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有时候,机会稍纵即逝,稍一犹豫就很可能错失良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假如一味捡有把握的事情做,那么你的人生可能永远是碌碌无为。
有些人一旦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就要去和他人商量,这种优柔寡断的人,既不太相信自己,也不会被他人所信赖。有些人简直优柔寡断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他自己不敢决定任何一种事情,不敢担负起应负的责任。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怎样——究竟是好是坏,是吉是凶。他们经常对自己的决断产生怀疑,不敢相信他们自己能解决重要的事情。因为犹豫不决,很多人错失了成功的大好机会。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声称影响他一生的最大的教训,发生在他六岁之时。
有一天,王安外出玩耍。路经一棵大树时。突然有什么东西掉在他的头上。他伸手一抓,原来是个鸟巢。他怕鸟粪弄脏了衣服,于是赶紧用手拨开。
鸟巢掉在了地上,从里面滚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很喜欢它,决定把它带回去喂养,于是连鸟巢一起带回了家。
王安回到家,走到门口,忽然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里养小动物。因此,他轻轻地把小麻雀放在门后,匆忙走进室内,请求妈妈的允许。
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的请求。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不料,小麻雀已经不见了。一只黑猫正在那里意犹未尽地舔着自己的嘴巴。王安为此伤心了好久。
这件事给了王安终身有益的教训,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不能做决定的人,固然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运。
美国拉沙叶大学的一位业务员前去拜访西部一小镇上的一位房地产经纪人,想把一个“销售及商业管理”课程介绍给这位房地产商人。
这位业务员到达房地产经纪人的办公室时,发现他正在一架古老的打字机上打着一封信。这位业务员自我介绍一番,然后介绍他所推销的这个课程。
那位房地产商人显然听得津津有味。然而,听完之后,却迟迟不表示意见。
这位业务员只好单刀直入了:“你想参加这个课程,不是吗?”这位房地产商人以一种无精打采的声音回答说:“呀,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想参加。”他说的倒是实话,因为像他这样难以迅速作出决定的人有数百万之多。
这位对人性有透彻认识的业务员,这时候站起来,准备离开。但接着他采用了一种多少有点刺激的战术。下面这段话使房地产商人大吃一惊。
“我决定向你说一些你不喜欢听的话,但这些话可能对你很有帮助。
“先看看你工作的办公室,地板脏得可怕,墙壁上全是灰尘。你现在所使用的打字机看来好像是大洪水时代诺亚先生在方舟上所用过的。你的衣服又脏又破,你脸上的胡子也未刮干净,你的眼光告诉我你已被打败了。
“在我的想象中,在你家里,你太太和你的孩子穿得也不好,或许吃得也不好。你的太太一直忠实地跟着你,但你的成就并不如她当初所希望的。
在你们结婚时,她本以为你将来会有很大的成就。
“请记住,我现在并不是向一位准备进入我们学校的学生讲话,即使你用现金预缴学费,我也不会接受。因为,假如我接受了,你将不会拥有去完成它的进取心,而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人失败。
“现在,我告诉你你为何失败。那是因为你没有作出一项决定的能力。
“在你的一生中,你一直养成一种习惯:逃避责任,无法作出决定。结果到了今天,即使你想做什么,也无法办得到了。
“如果你告诉我,你想参加这个课程,或者你不想参加这个课程,那么,我会同情你,因为我知道,你是因为没钱才如此犹豫不决。但结果你说什么呢?你承认你并不知道你究竟参加或不参加。你已养成逃避责任的习惯,无法对影响到你生活的所有事情作出明确的决定。”这位房地产商人呆坐在椅子上,下巴往后缩,他的眼睛因惊讶而膨胀,但他并不想对这些尖刻的指控进行反驳。这时,这位业务员说了声再见,走了出去,随手把房门关上。但又再度把门打开,走了回来,带着微笑在那位吃惊的房产商人面前坐下来,说:“我的批评也许伤害了你,但我倒是希望能够触怒你。现在让我以男人对男人的态度告诉你,我认为你很有智慧,而且我确信你有能力,但你不幸养成了一种令你失败的习惯。但你可以再度站起来。我可以扶你一把——只要你愿意原谅我刚才所说过的那些话。
“你并不属于这个小镇。这个地方不适合从事房地产生意。你赶快替自己找套新衣服,即使向人借钱也要去买来,然后跟我到圣路易市去。我将介绍一个房地产商人和你认识,他可以给你一些赚大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教你有关这一行业的注意事项,你以后投资时可以运用。
“你愿意跟我来吗?”那位房地产商人竟然抱头哭泣起来。最后,他努力地站了起来,和这位业务员握握手,感谢他的好意,并说他愿意接受他的劝告,但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他要了一张空白报名表,签字报名参加《推销与商业管理》课程,并且凑了一些一毛、五分的硬币,先交了头一期的学费。
3 年以后,这位房地产商人开了一家拥有60名业务员的大公司,成为圣路易市最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之一,他还指导其他业务员工作,每一位准备到他公司上班的业务员,在被正式聘用之前,都要被叫到他的私人办公室去,他把自己的转变过程告诉这位新人,从拉沙叶大学那位业务员初次在那间寒酸的小办公室与他见面开始说起。
因此,对成功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最危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对你施加影响,破坏你的机会之前,你就应该立即把这样的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犹豫,不要再思前想后,马上作出决定,就在现在。要逼迫自己迅速作出决策,不要在选择面前无所适从。
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在决断之前必须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但是一旦打定主意,就决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后退的余地。一旦决策,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有了这种习惯后,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作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种种卓越品质,足以弥补错误决策可能带来的损失。
品悟人生
从事一项事情,先要决定志向,志向决定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毫不犹豫地去实行。
有骨气的人会从最基层开始
拥有一定能力的人,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不妨从基层起步,积累经验,一旦时机成熟,就果断捕捉,展现不平庸的一面。
维斯卡亚公司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高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詹姆斯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是徒有虚名了。詹姆斯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劳动并且做什么工作都行,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詹姆斯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1990年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尚未见眉目时,詹姆斯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詹姆斯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
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詹姆斯面对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们,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詹姆斯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詹姆斯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大显身手奠定了基础。
品悟人生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不妨选择一个目标放下架子,甘心从基础干起,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接近成功之巅。
地位低下时正好选择崛起
古往今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多在较低地位中崛起的有志青年,他们都生长在地位较低的家境中,但他们又都是不屈服于贫困的,经过他们自己的顽强拼搏,最后他们不仅提升了自己,而且,还被当成楷模而永远被人铭记。
安徒生,是一个大家众所周知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欢,他曾经这样描叙自己的一生:“当我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时,地位就露出了它狰狞的面孔。我深深体会到,当我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她手中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我承认我家确实穷,但我不甘心。我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不会像父母那样生活,这个念头无时无刻不缠绕在我心头。可以说,我一生所有的成就都要归结于我这颗不甘为人下的心。我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在10岁那年我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钱。从出生到21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分钱,每分钱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2l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我获得了六个美元作为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每个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穷途困境中,安徒生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境况,决不接受不平等的地位。一切都在变,只有他那颗渴望改变地位的心没变。他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
他像对待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溜走,他抓住每分钟去读书,去寻找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学过皮匠手艺,学过画,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可以看见帮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
就像一心朝圣的信徒,安徒生把自己逼到了一条通往圣地的道路上。那条路上,有头戴荆冠的耶稣,有手执长矛的堂吉诃德,有卡夫卡笔下那孤高幽闭的“饥饿艺术家”。最后,他终于脱颖而出,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同时,也彻底升华了自己。
安徒生生于贫困之中,然而他又是富有的。他唯一的最大的财富就是他那颗不甘人下的心,也正是这颗心把他推上显赫地位。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地位只是人类的一种状态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种结果。因为人类决不会永远安守地位,总是同它作不屈不挠的斗争,所以地位对整个人类来说,它只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被改变着的过程。但具体到某一个人的身上,则可能是一种结果。对于个人来说,有可能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屈辱地度过一生。
品悟人生
人生有许多东西,你不得不承认它,但接受不接受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只要你拥有一颗上进的,想摆脱贫困的心,并且为之不懈地努力,不平等的地位就将离你而去。
一步一个脚印是走出底层的捷径
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就是走出底层的惟一捷径。
一个人告别学校,步入社会,如果你没有特殊的背景,那么,你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就是打工,而且要从最底层干起。一般人在这个人生的第一个转型期会感到不适应,本来嘛,在学校里,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只是你评判的对象,现在,你要置身其中,与那些你曾经那么强烈喜爱、反对、厌恶,当然还有曾漠视过的人和事为伍,与他们同呼吸,共生活,你首先会失去一段客观评价他们的距离,然后你会失去一份平常心,你会看到那么多的事情不顺眼,你会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失落,你会体味到一个打工者的卑微和无奈……
如果把一个公司所有打工人员的构成比喻为一座金字塔,高高在上居于塔尖的是总经理,伏在塔底、默默耕耘、人数众多,支撑着塔身的是公司中最为普通的职员。如果你刚刚走上社会,你最容易关注到塔尖上荣光无限的老总们,而常常忽视了这些老总从塔底爬向塔顶的过程。
事实上,无论是谁,包括那些叱咤风云的商场精英,都有一个在最底层逐渐适应的过程。但是,谁能尽量缩短这个适应期,正视自己、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谁就能脱颖而出。
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机遇和不一样的成功。但有一点是一样的:走好你的第一步,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人生的阶梯上步步升高,直至顶点。
虽然你身在底层,你的工作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也许还有许多的失落和怨言,但是,你一定不能看不起你的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劳动是那样的卑贱,那么你永远也不会从自己的劳动中学到经验和技能,也就永远不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伯格和赫尔·凯恩在公司里学历是最高的,本以为到公司就会受到重用,进入重要岗位。可是安排下来的工作,令他们大失所望,他们仿佛成了杂务工。于是他们便开始私下埋怨。不同的是,伯格开始厌倦这份工作,常常打电话和留意招聘信息,随时准备跳槽,工作扔到一边,常常缺勤;赫尔·凯恩虽然心里不痛快,却仍然安心工作、任劳任怨,把它作为锻炼自己的机会,相信总有一天会赢得认可。他还深入了解公司情况,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五个月后,结果可想而知,赫尔·凯恩被调到重要岗位,结束了单调而乏味的工作。而伯格还没找到其他工作,却已经被辞退。
今天,同样还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他们身在其中,却无法认识到其价值,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劳动。他们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然无法投入全部身心。他们在工作中敷衍搪塞、得过且过,并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上。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所成就。
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你诚实地劳动和创造,没有人能够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那些只知道要求高薪,却不知道自己应承担责任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老板,都是没有价值的。
某些工作也许看起来并不高雅,工作环境也很差,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请不要无视这样一个事实:有用才是伟大的真正尺度。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公务员、银行职员或者大公司管理人员才称得上是绅士,他们甚至愿意等待漫长的时间去谋求一个公务员的职位。但是,花同样的时间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现实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
松下幸之助说:“即使是乞丐也会立下宏愿,努力乞讨,以求致富。这就是工作!”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志向要愈高愈好。因为所立下的志愿若超出自己的能力,或脱离了现实范围,也就成了妄想。“先衡量自己的工作能力,设计长远目标;从工作实际出发,制订长远的计划,一日一日地逐步去执行,才能达到理想。”这就是克拉博士给公司员工的临别赠言,真是语重心长。
品悟人生
人往高处走,身在底层,心却应该站在最高处。只有给自己立下远大的志向,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否则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那岂不是虚度光阴吗?
有骨气的人不抱怨,敢于挑战自我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那些不停地抱怨现实恶劣的人,就如同生活的牢笼,既束缚手脚,又束缚身心,因此常屈从于现实的压力,成为懦弱者;与其抱怨现实的恶劣,不如敢于挑战自我,在现实中磨炼自己的生存能力。
陈红是一个刚过不惑之年的下岗女工,面对三次下岗,却不甘于命运的摆布,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创业之路。经过几年的拼搏,创建了几十万元资产的事业,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塑造了辉煌的人生。
1997年初,陈红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下岗的命运。虽然失去了“铁饭碗”,心碎般难受,但她是个要强的女人,她坚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关键是要有决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于铁饭碗,决定寻找自食其力的门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97年9月,她多方筹资2000元购买了毛线编织机,并报名参加了编织技术培训班。一个月后,她用所学的技术开了一个毛线编织加工店,很快生产出第一批产品。织出的毛线衬裤规格齐全,花式多样,价格便宜,小小编织店的名气一下在县城传开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苦心经营两年多,别人见这营生有利可图,便纷纷入围,小编织店一下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苏南针织品的低价倾销,使得编织店的利润越来越低,陈红的生意也越来越不景气,这时她主动放弃了编织市场,另找门路。她走南闯北,调研市场,又办起了市第一家涂料厂,高薪聘请技术员,开发出了填补国家空白的产品,一炮打响,取得巨大成功。
从陈红的奋斗历程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挑战现实的勇气,她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社会环境的变化,虽然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直接影响,但是,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发展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好好利用这些机遇,不断随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观念,就有可能在社会竞争的舞台上开辟出一片天地,站稳自己的脚跟。
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动,都意味着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这对于竞争者来说,既是危机,又是时机。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如果你能改变观念,适时而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观念俗旧,漠然对待,则要付出事倍功半的代价。甚至,抱着老观念不放,就有可能被挤出市场,在竞争中无容身之地。
市场之变,是多因素、多层次变化的综合效应。包括竞争对手的策略,消费者需求喜好的变化等,有很多是受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因素制约的。其中任何一种因素、一个层次的变动,都会激起市场之变。因此,市场是变化多端的,一大批新市场产生了,便有一些旧市场随之消逝,而旧市场的消逝必然带来部分人员就业的危机。每个人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有中途应变的准备,这是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之本。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人人都眼盯着机遇,所以要获得机遇的光顾也很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必须挑战困难,创造机遇,改变不利于发展的现实。
管理顾问专家陈安之指出,“一个人只要有成大事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然后采取行动,告诉自己绝对不要放弃,成功只是早晚而已。”他解释,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奋斗十年、二十年,便可以成功;但一个不成功的人,却要下定一辈子的决心,花一生的时间让自己不成功,不是要比成功者需要更大的勇气吗?
品悟人生
有些日子,事情变得烦心,而别的日子,不用特别努力便会事事如意,与其说这是命运无常,还不如说这是命运对我们忍耐力的持久考验。